注射化疗药物时如何保护局部血管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化疗病人血管的保护亲爱的病友:您好!欢迎您来到我们15病室接受化疗,现在我们来谈谈如何对化疗病人的血管进行保护。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到,在肿瘤化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的抗癌药物是通过静脉途经给药的。
目前化疗患者最先进的静脉给药途径是应用PICC技术或锁穿插管技术。
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或其他方面原因的限制,临床上大部分患者仍选择周围静脉给药的方法。
这就给我们从事临床化疗护理工作的同仁们提出了很大挑战。
在肿瘤化疗过程中,一位患者要完成几个疗程的治疗,需要多次静脉给药。
再加上应用一些保肝、营养、支持、对症治疗,一个患者要进行几百次的静脉穿刺,因此,化疗患者的静脉保护十分重要。
对于肿瘤患者,化疗是治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于患者在用药期间皮肤血管的保护及护理尤其重要,加之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化疗血管的保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PICC 目前化疗患者最先进的经脉给药途径是应用PICC置管技术或锁穿插管技术。
对血管条件差或长期化疗者可选用PICC管,减少对外周静脉的刺激。
我们15病室乳腺科已经为数十例患者成功置入PICC,并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PICC能够保证药物最快速的到底人体的上腔静脉(即最靠近心脏血液循环的静脉)从而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而不是长时间停留在某一段血管中,减少了对外周血管的刺激,在不对我们的组织、血管造成伤害的同时也避免了无数次针刺的痛苦,尤其在后期的化疗血管质量、弹性越来越差、针刺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更是大大减轻了化疗病人的痛苦。
PICC经过合理的保护可以在人体中保留大约一年的时间,我们15病室每一位护理工作者都具有娴熟的PICC 换药技能,可以保证每一位患者前来换药的需求,经过妥善的维护PICC对日常生活也不造成影响,再也不用担心如何选择穿刺血管或化疗药物外漏的问题。
2.静脉留置针肥胖、老年患者、长期化疗者血管可视性差、血管弹性和血流速度较低,血管脆性增加,易发生外渗。
肺癌病人静脉化疗的血管护理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威胁。
目前,通过化疗来治疗肺癌已经成为普遍的方法。
而在化疗过程中,静脉注射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正确的血管护理对于化疗成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癌病人静脉化疗的血管护理,以保证药物顺利注入病人体内,减少不良反应。
1. 静脉通道的选择•首选静脉:在治疗开始之前,查找病人的静脉,找到较粗大且容易插管的血管,如锁骨下或侧颈静脉等。
一般情况下,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进行插管,能够减少疼痛和出血的风险。
•透壁性较好的静脉:选择透壁性较好的静脉,注射药物后流速快,可避免药物进入组织引起肿胀和疼痛。
2. 插管前的准备插管前需要进行严谨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清洁手部:在进行插管操作前需要认真清洗双手,并使用消毒液清洗双手,避免引入细菌感染病人。
•检查器材:检查所需的输液器、针头、注射器等器材是否齐全,并确认器材是干净、无肉眼可见的裂痕和缺陷。
•选择止血贴:可以选择带有硬化剂的止血贴。
当针头脱离静脉时,止血贴能够通过压力优先将血流停止,减少出血的风险。
3. 插管过程中的细节护理插管过程中,需要进行严谨的护理和监测,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活动手臂:在插管前需要告知病人将手臂放松,并让病人做出握拳和张开手指的动作。
这样可以使静脉凸显,增加插管的准确度。
•固定位置:对于已经插管成功的针头,需要使用专门的贴带固定其位置。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保持针头的稳定,避免摇晃。
•检测血管通畅: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测静脉是否通畅。
如果出现了血液回流不畅的现象,可以轻轻拍打针头周围,或是调整针头的深度。
4. 插管后的护理在插管成功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避免感染和其他不适。
•检查安全带:安全带的松紧程度需要经常检查。
如果过紧,会影响血液回流,过松则无法固定针头造成针头脱出,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给药前检查:进行化疗药物治疗前,需要对静脉插管进行检查,确保插管依旧稳定。
化疗病人如何保护血管在进行化疗治疗的过程中,病人的血管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因为化疗药物需要通过血液传输到体内来发挥作用。
保护血管的健康对于化疗病人来说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保护血管的方法:1.避免注射过频在接受化疗治疗的过程中,化疗药物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输入到体内。
然而,频繁注射会对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容易导致血管炎症或栓塞等问题。
因此,在接受化疗治疗时,尽量避免频繁注射,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方案。
2.观察注射部位在注射化疗药物时,要注意观察注射部位,避免出现漏药、渗血、漏气等情况。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护人员,避免给血管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3.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可以帮助血管排出代谢废物和化疗药物,减少对血管的负担。
因此,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尤其需要增加水分摄入,保持血管的通畅和健康。
4.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的弹性和韧性,对于保护血管的健康非常重要。
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病人可以适时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等,帮助保持血管的健康。
5.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结构可以帮助调理血管,保护其健康。
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病人需要遵循医生的膳食建议,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尽量少摄入高脂肪、高糖、高盐等对血管不利的食物,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
6.注意保暖保持适当的体温可以帮助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动,保持血管的通畅和健康。
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建议病人尽量避免受凉,做好保暖措施,保护血管免受寒冷的伤害。
7.定期体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及时监测血管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在接受化疗治疗期间,病人需要定期进行血管相关的检查,如血压、血糖、血脂等,确保血管的健康状况。
总之,保护血管的健康对于化疗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等方法,可以帮助病人保护血管,减少化疗治疗过程中对血管造成的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浅谈化疗过程中如何妥善保护静脉和局部组织作者:秦云霞时间:2007-11-22 13:12:00【关键词】局部组织肿瘤是细胞异常分裂的结果,化疗是肿瘤各种药物治疗的总称,化疗的作用就是阻止和抑制细胞的异常分裂。
在癌症的治疗方法中,手术和放疗都是局部治疗,只有化疗是全身性的治疗,而临床上的不少恶性肿瘤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例如:乳癌、结肠癌、胃癌等,虽然是局限于某一脏器的实体性肿瘤,但除少数非常早期的病例外,大部分病例常存在局部或远处转移,即使在做根治性切除手术,也常常由于在手术时已存在目前尚无法检测的微小转移病灶而成为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根源,而化疗即是治疗这种病灶的有效手段,因此化疗成为制服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损伤较大,在化疗过程中保护好静脉和局部组织,是确保化疗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1 化疗药物对血管组织产生损伤的原因1.1 药物的毒性作用化疗药物刺激性强、毒性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细胞组织也具有一定的损伤,如更生霉素、阿霉素、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等,注射时若不慎渗漏至皮下组织,可引起局部小血管收缩,使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导致血管组织损伤,严重时可致组织水肿、破溃、坏死。
1.2 药物的浓度作用化疗药物剂量较大时,高浓度的溶质可使血管组织受损,重则可导致静脉炎。
如使用阿霉素静脉推注,稀释时要求达到每毫克加生理盐水在1ml以上,推注速度宜慢;5%葡萄糖500ml+5-FU不宜超过250mg,以免药物浓度过大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1.3 患者体质的关系某些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在化疗中可出现过敏反应,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药液外渗而致组织受损。
也可因化疗致免疫抑制而发生静脉炎。
2 保护血管及局部组织的一般措施2.1 充分认识抗肿瘤药物的药理和毒副作用目前使用的抗肿瘤药物类型较多,主要有烷化剂类、亚硝脲类、抗代谢类、长春碱类、抗生素类、激素类等。
为了更好的护理接受化疗的患者,必须充分了解各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
化疗病人的血管应用与护理【关键字】化疗药物化疗病人护理体会血管弹性化疗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静脉途径是其主要的给药途径。
现将我院2000年5月~2003年4月化疗病人的血管应用与护理体会做以下总结。
1合理应用静脉化疗病人有计划的应用静脉至关重要,应从初次化疗时就重视。
静脉选择应由小到大,由远而近,左右交替。
对长期化疗的病人,尤其营养状况不佳、皮下组织疏松、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等情况的病人,静脉穿刺有一定的难度。
护理此类病人时,对于非化疗期的营养支持等药物,可选择指背、手背静脉输入,保留双上肢比较粗大的静脉供化疗期间使用。
注射化疗药物时,应选择管腔比较大、弹性良好、皮下组织丰厚的血管,以双上肢为最佳选择。
避免在同一条血管上连日输用化疗药物,应每日更换穿刺血管。
对于预计外周浅静脉不能完成化疗时,应考虑深静脉置管,减少对外周静脉的损伤,防止药物渗漏。
我们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于双前臂静脉实施化疗,经观察保留48~96小时,静脉炎的发生率达30%以上。
故我们认为此项技术在外周静脉实施化疗时应慎重考虑,最好行深静脉置管。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病人应选用双下肢静脉,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避免在患肢输液。
对已出现静脉炎反应的血管,避免使用。
2做好化疗过程中的护理2.1整体护理实行专人定期管理病人,这样,护士熟悉病人情况,能更好的有计划的应用静脉。
做好化疗前的健康教育,告诉病人化疗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教会病人化疗中的配合方法。
输用化疗药物时,输液肢体避免活动,防止针头刺入血管致化疗药物渗漏而引起局部组织坏死,输液局部感觉疼痛、肿胀等不适时及早反映。
告诉病人局部热敷、冷敷的作用和方法。
液体输完拔针时,教会病人有效的压迫方法,并延长压迫时间3~5分钟,防止因凝血功能下降而形成瘀斑。
2.2遵守化疗药物注射的注意事项先用0.9%盐水或5%葡萄糖做穿刺,确保无渗漏时,再加入或注射化疗药物。
静脉冲入化疗药物时,由于药物浓度大,刺激性强,应边推边抽回血,并观察局部血管反应,防止药物渗漏。
化疗时保护静脉的方法
化疗是一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但它可能会对静脉造成损害。
保护静脉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
1. 静脉导管的选择,在进行化疗时,医生通常会在患者的静脉
中放置导管,以便输注药物。
选择合适的静脉导管非常重要,一般
来说,可选择较粗的静脉进行穿刺,以减少对静脉的损伤。
2. 注射技术,医护人员在进行输液时应该遵循正确的注射技术,确保药物被均匀地输送到静脉中,避免药物直接接触静脉壁而导致
损伤。
3. 预防性护理,在化疗期间,患者应该保持皮肤清洁,避免静
脉导管周围的感染。
定期更换输液部位也是很重要的。
4. 饮食调理,患者在接受化疗期间应该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
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这有助于减轻静脉的负担。
5. 定期监测,在化疗期间,医生会定期监测患者的静脉情况,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静脉损伤的迹象。
总的来说,保护静脉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导管、遵循正确的注射技术、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营养状况以及定期监测。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减少化疗对静脉造成的损害,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
浅谈化疗病人血管的保护化疗药本身的毒副作用很强,PH值与血管内PH值不同,多次穿刺,联合用药,长时间静脉输液,容易引起静脉炎,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管腔变小或阻塞,局部红肿,疼痛,出现硬结,严重时出现溃烂坏死肢体功能障碍等。
因此,保护化疗病人的血管是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关注的问题,也是化疗病人治疗的基础。
虽然化疗药物对血管的损伤是难以避免的,但损伤程度与静脉输液时对血管的选择,穿刺工具,穿刺技术,拔针方法及化疗后对血管的保护关系重大,因此,提高对化疗病人血管的保护意识与行动成为了肿瘤科护士的责任。
血管的选择,原则是选择粗而直,弹性好的上肢静脉。
肿瘤病人早期化疗时,血管条件基本符合化疗要求,但化疗一段时间后血管损伤出现,手背上穿刺时不能用手指上的小血管,关节处的血管,尽量不选下肢静脉,乳腺癌病人不选患侧肢体静脉。
血管不好的患者,一定要告知患者化疗药的毒副作用,化疗药对血管的损害,及化疗药外渗的后果,让患者使用留置针。
穿刺工具,化疗药静脉输入时,尽量选择浅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留置针,避免使用普通钢针。
使用浅静脉留置针时,尽量在一天的化疗结束后拔掉,第二天重新留置,如果要多次使用浅静脉留置针,一次化疗结束后,要用等渗生理盐水快速冲管,避免化疗药残留在留置针刺激局部刺激血管,引起静脉炎。
经济条件允许,可以使用深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PICC,为了患者使用方便,留置时间长,减少留置针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尽量使用PICC导管。
使用PICC 化疗时,在化疗药使用前用等渗生理盐水冲管,保证管路通畅,结束时再次快速冲管,减少管壁残留化疗药,对于需要大剂量使用缓慢微量泵泵入的药物,如氟尿嘧啶3.0克46小时泵入时,需要定时用生理盐水冲管,避免管路堵塞。
化疗时不能使用PICC多个接头同时输入其它液体,以免影响化疗药药效。
穿刺技术,保证一针见血。
化疗患者每条血管都很宝贵,都是他们治疗的基本,化疗药的损害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提高穿刺水平,尽量在穿刺时减少血管损伤。
化疗中如何保护好肿瘤患者的静脉血管目前,化疗仍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
但是,化疗副作用较多,其中对静脉血管的损伤也不容小觑。
门诊的输液室遇到静脉化疗的患者,其中一些是需要长期静脉输液治疗。
他们的静脉血管发黑或是有斑块状的色素沉积,这是由于化疗药物刺激造成的。
保护好静脉血管也能为长期穿刺创造相对较好的条件。
1造成静脉血管损伤的因素1.1化疗药物因素化疗药物对静脉血管的损伤与药物性质本身物理性质有关,用药时间、药物进入血管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特别是短时间内快速注入药物,使静脉血管通透性增强,会造成静脉炎。
药物不慎进入到其他组织,也会造成相应组织的炎症。
1.2人员操作因素进行静脉血管穿刺的技术人员操作不熟练或失误,穿刺针尖部的给药孔没有完全进入到静脉血管内,或是尖部刺破血管,使化疗药物进入到皮下软组织。
穿刺后,穿刺针没有固定好,患者活动身体时针头滑出来,化疗药物流到静脉血管外。
同样,拔穿刺针时,按压的方式不规范或是速度快,留在针头里的药物也会外渗。
在同一位置反复进行静脉穿刺,止血带扎得太紧、时间长,溶液中有不溶于药物的颗粒进入血管等,都会容易造成静脉血管堵塞,使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起静脉血管栓塞或是静脉血管炎症。
1.3患者自身因素老年人的血管脆,特别是长期进行化疗后,血管内皮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血管发生病理性改变。
2在进行化疗时的护理措施2.1 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化疗过程对于对药物敏感的患者及其痛苦。
护理人员要多开导、关心患者,使患者身体放松,增加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在药物注射前,要告知患者一些注意事项,特别是若发生不适,应立刻通知医护人员。
2.2 熟知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正确的使用方法肿瘤内科的护士除了要有基础的护理知识外,对化疗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也要熟知于胸。
在了解药物的性能后,才能知道如何保护患者的静脉血管。
大部分的化疗药物刺激性很强,如果外漏,轻者水肿、疼痛难忍,重者组织坏死、肌肉软组织不可逆地功能损伤。
化疗病人:保护血管,从输液说起作者:辛明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护理部副主任、广东省静脉输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化疗日记】化疗第十天…… 整个手背、前臂,都可看见由输液的针眼向上顺着血管的走向一片红肿,疼痛感强,影响活动。
我忽然害怕起来了,别刚刚保住了乳房,手臂又出了问题,那可完蛋…… 游主任说这是因为化疗连续大剂量的输液后静脉受损,加上白细胞低,身体的抵抗能力差出现的症状。
没做手术这边手臂能扎进针头的地方全都扎遍了,我担心下次化疗无处可扎。
…… 摘自乳腺癌患者、北京电视台女记者叶丹阳的日志《癌后的非凡日子》 (注意:化疗药物原则上是禁止在乳腺手术侧手臂静脉和下肢静脉输注的,因为这些静脉的血液循环比较差,人员造成药物的堆积和渗漏,一旦渗漏了后果会比较严重!所以我把它改过来了。
)日记里描述的情形,也是许多接受过化疗的肿瘤病人会遇到的问题。
在住院期间,肿瘤病人可能都看到过一些因输液渗漏后所产生的局部肿胀、溃烂甚至坏死现象。
这些,正是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血管损伤。
血管,被喻为人体的“生命通道”,更是肿瘤患者接受化疗的“救命通道”,足见它的重要性。
一、认识篇人体的“生命通道”——血管将血管比作 “生命通道”,一点也不为过。
它是循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全身各脏器源源不断地运输氧气和营养;犹如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身体运送赖以生存的粮草。
生病时,血管更是运输药物,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正常人体的血管内膜非常光滑,便于血液在其中流动。
但当治疗需要反复穿刺血管(如输液和抽血),会破坏血管内膜的完整性;当经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强酸性、强碱性、一些化疗药物等)时,这些药物对会血管壁产生不良的刺激,造成血管内膜损害,两种因素叠加,结果是血细胞容易发生凝集,形成血栓。
血栓形成会有什么危害呢?■危害一:器官、组织缺血,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
这种情况就像我们的高速公路受到破坏后,会导致车速减慢、堵车一样,交通的不畅顺就会出现物资输送不及时、能量供应不足。
化疗可保护血管的方法
化疗是一种强烈的癌症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杀灭癌细胞,但是它同时也会对身体其他正常细胞造成一定的伤害,包括血管。
以下是一些可以保护血管的方法:
1. 确保足够的水分摄入:化疗可能导致体内水分流失,因此饮用足够的水可以保持血液稀释,减少药物浓度对血管造成的损害。
2. 控制炎症反应:化疗可能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受损。
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保护血管。
3.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的饮食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增强血管健康。
包括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和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坚果)。
4. 远离刺激物:化疗过程中,应避免接触对血管有害的物质,例如香烟、酒精等。
5. 适度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血管的弹性和韧性。
但是在进行化疗的过程中,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运动。
6. 定期监测和保护心脏功能:部分化疗药物可能对心脏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需要定期进行心脏功能监测,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请注意,每位患者的情况不同,应根据个体情况与医生进行详细讨论和制定适合的保护血管计划。
化疗药物外渗防范措施化疗药物外渗是指在化疗过程中,化疗药物从静脉血管中渗出到周围组织中,可能会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以下是一些化疗药物外渗的防范措施:
1. 选择合适的血管:在进行化疗前,应该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避免选择有病变或已经受损的血管。
2. 正确固定针头:在进行化疗时,应该正确固定针头,避免针头移动或滑脱。
3. 控制输液速度:在进行化疗时,应该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4. 加强巡视:在进行化疗时,应该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及时处理外渗:如果发现化疗药物外渗,应该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处理外渗部位。
6. 冷敷或热敷:对于外渗部位,可以进行冷敷或热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7. 使用药物:对于外渗部位,可以使用一些药物,如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8. 加强护理:对于外渗部位,应该加强护理,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避免感染。
化疗药物外渗是一种常见的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处理和防范。
在进
行化疗时,应该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固定针头,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巡视,及时处理外渗,以确保化疗的安全和有效。
化疗病人:保护血管,从输液说起作者:辛明珠(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护理部副主任、广东省静脉输液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肿瘤护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化疗日记】化疗第十天…… 整个手背、前臂,都可看见由输液的针眼向上顺着血管的走向一片红肿,疼痛感强,影响活动。
我忽然害怕起来了,别刚刚保住了乳房,手臂又出了问题,那可完蛋…… 游主任说这是因为化疗连续大剂量的输液后静脉受损,加上白细胞低,身体的抵抗能力差出现的症状。
没做手术这边手臂能扎进针头的地方全都扎遍了,我担心下次化疗无处可扎。
…… 摘自乳腺癌患者、北京电视台女记者叶丹阳的日志《癌后的非凡日子》 (注意:化疗药物原则上是禁止在乳腺手术侧手臂静脉和下肢静脉输注的,因为这些静脉的血液循环比较差,人员造成药物的堆积和渗漏,一旦渗漏了后果会比较严重!所以我把它改过来了。
)日记里描述的情形,也是许多接受过化疗的肿瘤病人会遇到的问题。
在住院期间,肿瘤病人可能都看到过一些因输液渗漏后所产生的局部肿胀、溃烂甚至坏死现象。
这些,正是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血管损伤。
血管,被喻为人体的“生命通道”,更是肿瘤患者接受化疗的“救命通道”,足见它的重要性。
一、认识篇人体的“生命通道”——血管将血管比作 “生命通道”,一点也不为过。
它是循环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全身各脏器源源不断地运输氧气和营养;犹如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为身体运送赖以生存的粮草。
生病时,血管更是运输药物,治疗疾病的重要途径!正常人体的血管内膜非常光滑,便于血液在其中流动。
但当治疗需要反复穿刺血管(如输液和抽血),会破坏血管内膜的完整性;当经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强酸性、强碱性、一些化疗药物等)时,这些药物对会血管壁产生不良的刺激,造成血管内膜损害,两种因素叠加,结果是血细胞容易发生凝集,形成血栓。
血栓形成会有什么危害呢?■危害一:器官、组织缺血,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应。
这种情况就像我们的高速公路受到破坏后,会导致车速减慢、堵车一样,交通的不畅顺就会出现物资输送不及时、能量供应不足。
化疗可保护血管的方法化疗(化学疗法)是一种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治疗癌症的治疗方式。
化疗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它们生长和扩散,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伤。
其中一个主要问题是化疗药物可能会对血管造成损伤,导致血管炎症和血管损伤。
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多种症状和并发症,包括疼痛、出血、血栓形成和缺血。
为了保护血管,在进行化疗治疗期间,有一些方法可以采取来减轻血管损伤和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1. 增加液体摄入:保持良好的水分摄入量非常重要,可以帮助稀释化疗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减少对血管的直接损伤。
2. 避免使用烟草和酒精:烟草和酒精会对血管产生负面影响,加剧血管损伤的风险。
因此,在进行化疗期间应尽量避免吸烟和饮酒。
3.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血管的健康。
增加食物中的纤维素摄入,可以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和血管炎症的发生。
4. 运动:适度的运动对血管的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血管的弹性和稳定性,减少血管炎症和损伤的发生。
5. 控制高血压:高血压会增加血管的负担,导致血管炎症和损伤的风险增加。
因此,在进行化疗期间,应保持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并遵循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
6. 使用敷料保护:在化疗部位使用特殊敷料,可以减少对皮肤和血管的刺激,促进创面的愈合和预防感染。
7. 活血化瘀中药:有些中药可以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修复和恢复,减少血管炎症和损伤的发生。
但使用中药前一定要咨询医生,确保安全和适宜。
8. 慎用血管刺激性药物:一些化疗药物本身会对血管产生刺激和损害。
在进行化疗期间,应尽量避免使用其他可能对血管产生刺激性的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9. 定期检查: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如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有助于及早发现血管损伤的迹象和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治疗。
总之,化疗期间保护血管的方法包括增加液体摄入、避免使用烟草和酒精、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控制高血压、使用敷料保护、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慎用血管刺激性药物以及定期检查。
白血病病人化疗时如何保护血管?
*导读:化疗药物很多都是刺激剂和发泡剂,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大,所以您输液时有时感觉血管疼痛,一旦感觉疼痛时就说明血管的内膜已经遭到了破坏,血管内膜没有神经,感觉不到疼痛,而神经是在血管的中层,只有内膜被破坏了,才感觉到疼痛。
血管内膜被破坏后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了,药物就有可以外渗。
……
化疗药物很多都是刺激剂和发泡剂,对血管的刺激性很大,所以您输液时有时感觉血管疼痛,一旦感觉疼痛时就说明血管的内膜已经遭到了破坏,血管内膜没有神经,感觉不到疼痛,而神经是在血管的中层,只有内膜被破坏了,才感觉到疼痛。
血管内膜被破坏后血管的通透性增强了,药物就有可以外渗。
外渗后能造成局部机体组织结构破坏、疼痛、组织坏死、感染。
血管内膜被破坏后还可以造成血栓、血管变硬、变黑、萎缩。
临床上我们经常看到白血病长时间化疗的病人,血管都被破坏了,后期经常没地方输液,无处可扎。
平时如果从手上输液,手部静脉的血流量10ml/min ,血液流动慢,化疗药物在血管内停留的时间长,对血管的损伤就大,如果用导管,导管的末端进到粗血管中—上腔静脉(它直接连接心脏的一根血管),上腔静脉的血流量2000-2500ml/min,是手部静脉的200-250倍左右,它能很快的把药物冲散,稀释药物的浓度,
从而保护了外周静脉,并且从根本上杜绝了药物的外渗。
注射化疗药物时如何保护局部血管
静脉输注化学药物(简称化疗),时抗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需靠静脉输注来完成。
许多化疗药物对正常组织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刺激性,输注时药液一旦渗漏将会引起局部组织的损伤,轻者出现静脉炎(静脉条索状发红、疼痛,随之变化成发黑、无弹性);重者出现局部皮肤溃烂、水泡形成,明显疼痛,局部功能丧失,造成严重后果并且治疗时花费更多的金钱。
化疗时最好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输注化疗药,一般是从颈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
好处:1、中心静脉管腔比外周静脉管腔大、血流比较快,药物通过时减少对管壁的刺激,不会发生静脉炎。
2、置管后可保留较长时间(2-3个月以上)。
3、不受体位、活动限制。
不足之处:成本较高,一次置管大约500元——1000元。
外周静脉穿刺:好处是成本低。
不足之处:1、静脉小、难穿刺,多次的穿刺增加静脉炎的发生率。
2、假如穿刺成功,穿刺部受体位、活动限制,穿刺处容易出现红肿、疼痛(即:药物外渗),如果该药物毒性大很快会出现严重症状。
若您是行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的患者,需注意以下几点:
1、选用上肢静脉穿刺,留置外周静脉短管;不宜下肢静脉穿刺。
2、在注药过程中感觉穿刺处有疼痛或有异常感觉时,应立即管开关,并告知护士,不可勉
强忍受,以避免药物对局部的刺激性或药液渗出引起并发症。
3、在注药过程中患肢宜制动,如厕时患肢宜放低,避免血回流堵塞血管引起肿胀
4、注药后24小时内穿刺处忌用热水外敷,注药局部皮肤不要烫洗,洗脸时局部应避免水
太热,夏天可用凉水,冬天用温水。
如果局部皮肤有丘疹、发红等情况,及时报告护士,根据情况会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冰敷、局部皮肤涂擦氢化可的松素软膏、喜疗妥软膏、放疗防护剂等,必要时护士会进行局部封闭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