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化疗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45
肺癌病人静脉化疗的血管护理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人体造成巨大的威胁。
目前,通过化疗来治疗肺癌已经成为普遍的方法。
而在化疗过程中,静脉注射药物是一种常用的方式。
正确的血管护理对于化疗成功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肺癌病人静脉化疗的血管护理,以保证药物顺利注入病人体内,减少不良反应。
1. 静脉通道的选择•首选静脉:在治疗开始之前,查找病人的静脉,找到较粗大且容易插管的血管,如锁骨下或侧颈静脉等。
一般情况下,选择较粗大的静脉进行插管,能够减少疼痛和出血的风险。
•透壁性较好的静脉:选择透壁性较好的静脉,注射药物后流速快,可避免药物进入组织引起肿胀和疼痛。
2. 插管前的准备插管前需要进行严谨的准备工作,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清洁手部:在进行插管操作前需要认真清洗双手,并使用消毒液清洗双手,避免引入细菌感染病人。
•检查器材:检查所需的输液器、针头、注射器等器材是否齐全,并确认器材是干净、无肉眼可见的裂痕和缺陷。
•选择止血贴:可以选择带有硬化剂的止血贴。
当针头脱离静脉时,止血贴能够通过压力优先将血流停止,减少出血的风险。
3. 插管过程中的细节护理插管过程中,需要进行严谨的护理和监测,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手术的成功。
•活动手臂:在插管前需要告知病人将手臂放松,并让病人做出握拳和张开手指的动作。
这样可以使静脉凸显,增加插管的准确度。
•固定位置:对于已经插管成功的针头,需要使用专门的贴带固定其位置。
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保持针头的稳定,避免摇晃。
•检测血管通畅: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测静脉是否通畅。
如果出现了血液回流不畅的现象,可以轻轻拍打针头周围,或是调整针头的深度。
4. 插管后的护理在插管成功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避免感染和其他不适。
•检查安全带:安全带的松紧程度需要经常检查。
如果过紧,会影响血液回流,过松则无法固定针头造成针头脱出,同时也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
•给药前检查:进行化疗药物治疗前,需要对静脉插管进行检查,确保插管依旧稳定。
护理化疗药物的注意事项1.充分了解化疗药物的特点和作用机制。
护士应该熟悉化疗药物的名称、分类、用途、剂量、给药途径、副作用等信息,在给药前进行仔细核对,确保正确的药物到达正确的患者。
2.药物的存储和处理。
护士需要将化疗药物存放在专门的柜子或冰箱中,避免与其他药物混淆。
在液体处理和废物处理上需采取特殊的预防措施,以避免药物外泄和对工作环境和护士造成伤害。
3.个体化的剂量计算和准备。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体重、性别、肾功能、肝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剂量计算,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药物的准备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个体防护的原则。
4.药物的给药途径和速度。
护士应根据医嘱确定合适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等。
特殊的药物还需要通过特殊的泵等设备进行静脉持续输注。
给药的速度需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禁忌症进行调整,避免快速输注引发药物反应。
5.监测和评估。
护士在给药前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的变化。
并根据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不适症状进行评估,及时记录和反馈给医生。
6.不良反应的处理。
护士需要了解不同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皮疹、骨髓抑制等。
在这些不良反应发生时,护士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给予抗恶心药物、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采取措施减轻皮肤不适等。
7.患者的心理支持。
化疗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各种不适和身体的变化,护士需要积极倾听患者的心声,提供温暖的陪伴。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提高抗癌的信心和勇气,并协助其解决心理和社会问题。
8.安全措施的落实。
护士应严格遵守化疗药物的安全措施和相关规定,如戴手套、穿戴口罩、护目镜等。
在给药和处理药物后,要及时洗手和更换防护服。
9.药物监测和安全报告。
护士应密切监测化疗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并及时上报给医生。
同时需要定期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化验检查,以便在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药物毒性。
化疗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作者:庄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1期【摘要】随着肿瘤病人的增加,化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肿瘤患者静脉输液的时候,护士应加强化疗药物外渗知识的学习,重视化疗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将药物外渗导致的副反应降到最低。
【关键词】化疗;静脉输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15-02化学治疗是一种全身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化疗病程长,药物对血管刺激性强,极易损伤血管发生药液外渗漏,化疗药物在静脉给药过程中意外渗漏的发生率为0.1%~6%[1],是最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2]。
若处理不当可引起周围组织坏死。
我科每年有数十例不同的肿瘤患者进行化疗,为了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时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风险,在对患者行化疗药物静脉输液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保证了病人静脉通畅并安全使用药物,具体介绍如下。
1 做好心理护理重视护患沟通化疗前,向病人介绍治疗方案,告知化疗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取得病人合作,将药物外渗可能造成的后果告诉患者,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穿刺部位出现疼痛或肿胀是应立即通知护士,停止输液,重新穿刺。
对于女病人还要告知化疗的副作用,如脱发,同时也要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 化疗期间的静脉护理2.1 化疗患者进行静脉评估制度,对接受化疗患者的静脉进行评估[3]。
合理选择静脉:穿刺时应根据化疗药物的特点及患者自身情况选择选择充盈性好、弹性好、易固定的静脉,应从远端向近端开始,从小静脉到大静脉,双上肢交替穿刺,合理的运用血管。
但对于乳腺癌行根治术者,一般不要在患侧经行输液,以免影响静脉回流。
同时应尽量避免在下肢、损伤肢体及关节部位穿刺。
2.2 有效穿刺提高穿刺率在进行穿刺时,选择好合适静脉留置针或型号适宜的穿刺针后,尽量一次性成功,禁忌试验性穿刺,避免给病人增加痛苦和恐惧,影响下次穿刺效果。
化疗药物注射管理制度1.执行静脉化疗护理人员的资格要求:护师以上职称,从事本专科护理1年以上,静脉穿刺技术娴熟、准确率高。
2.建立静脉化疗患者档案,掌握每位化疗患者的所有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诊断、手术、化疗方案、血管评估表等,为执行化疗的护理人员提供完整的资料。
3.操作前必须确认有效医嘱,并由经治医生向患者或家属说明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获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书。
经双人核对床号、姓名、剂量、用药途径。
4.护士必须了解患者病情及化疗方案。
熟悉药物的剂量、用法、治疗作用、并发症、药物间的关系、配伍禁忌、避光等注意事项,药物必须现配现用,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配制药液和给药,联合化疗时,应注意化疗药物的先后顺序。
5.操作前必须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化疗程序、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如静脉输入期间患者出现躁动不安,陪伴家属不得随意离开,如需离开必须向护士说明,以免化疗药物外渗。
6.做好自我防护和隔离工作:戴口罩、帽子、手套,穿一次性隔离衣等。
与其它药物不在同一操作台上配药。
怀孕和哺乳期的工作人员应避免接触化疗药物。
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三查七对一注意”制度,确保化疗药物安全输入。
选择粗且弹性较好的静脉,有计划地使用静脉,提高一针见血率并妥善固定。
静脉条件差或长期化疗者应考虑中心静脉穿刺。
8.注射时必须用0.9%生理盐水做引导,确认在血管内后,方可注入化疗药,注射期间必须经常检查回血情况以及局部有无肿胀,注意倾听患者主诉,一旦滑出,立即停止,汇报后及时妥善处理,注射完毕后也必须用0.9%生理盐水冲洗,并用干棉球按压进针处5~1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9.使用过的废弃物应放置在专用的塑料袋内集中封闭处理,以免药物蒸发污染室内空气。
10.必须加强巡视制度,原则上30~60分钟巡视一次,主要观察输注局部有无肿胀、疼痛,滴液是否通畅及全身反应,在输液卡上做好巡视记录,并给予健康宣教和心理支持。
11.加强交接班制度,在执行静脉化疗操作时,应有专人负责护理,从药物的核对、配制、静脉穿刺、用药到结束,尽量在当班内完成,如需交班,应严格床边交接。
肿瘤科病人的化疗静脉通路护理在医院肿瘤科,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式之一。
化疗药物的静脉注射是常见的给药途径,因此正确的化疗静脉通路护理对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和保障患者的安全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前期准备、化疗注射、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介绍肿瘤科病人的化疗静脉通路护理。
1. 前期准备化疗静脉通路的护理开始于前期准备,这是保证化疗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1 安全材料准备在化疗开始前,护士应确保准备好相应的安全材料,如一次性手套、口罩、护目镜、无菌敷料、透明贴膜等。
这些材料的使用有助于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2 静脉通路选择与评估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对于化疗静脉注射至关重要。
护士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通路,常见的通路包括外周静脉通路和中心静脉通路。
在选择通路之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静脉进行评估,包括静脉的通畅程度、直径、位置等。
1.3 静脉置管操作静脉置管是确保化疗静脉通路畅通的关键步骤。
护士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掌握正确的静脉置管技术,确保操作过程无菌、准确、熟练。
2. 化疗注射成功完成前期准备后,护士可以开始进行化疗注射。
在注射化疗药物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2.1 药物配置根据医嘱准备化疗药物时,护士应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配置药物,确保准确无误。
2.2 注射技巧注射化疗药物时,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包括推注速度、注射部位等。
推注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快速注射导致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应选择静脉通畅、无明显损伤的部位。
2.3 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随着化疗药物的注射,护士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过敏等。
如果发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
3. 注意事项除了前期准备和化疗注射外,护士在化疗静脉通路护理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事项:3.1 通路护理在化疗完成后,护士应对患者的静脉通路进行护理。
护理包括对通路部位进行消毒、更换输液贴膜、观察通路是否红肿、渗血等并在每次输液前进行冲洗。
题目:化疗药物使用静脉护理规范制定部门:护理部制订日期:2012.5 页码:3执行日期:2012.5. 监管部门:护理部执行部门:全院各临床科室化疗药物使用静脉护理规范一、化疗药物静脉输入的护理:1 .化疗前护士要掌握药物的性质,进行有效的血管评估:如是发疱剂,应选择粗直、弹性好、回流通畅的前臂静脉血管,且穿刺点上方向心方向无血管外伤史、手术史及尚未完全闭合的针眼。
避免在手指、关节、下肢等处穿刺;如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选择下肢时另外。
乳腺手术的患者,患肢禁止使用化疗药物。
对容易引起局部灼伤坏死的药物,不应选择手足背小血管。
2 .选择适当的血管通道器材:输液时间在三周以上者,PICC置管为首选;使用静脉留置针,建议当日用当日拔。
最好不留留置针;使用7号头皮针,需妥善固定。
3 .根据医嘱,选择无刺激性的液体。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一般在使用化疗前30分钟内滴完止吐药。
4 .检查穿刺局部有无红肿药液外渗的现象,有无回血,检查无误后方可输注化疗药。
5 .遵医嘱调节好滴数。
6 .向患者交代输注化疗药的注意事项。
7 .化疗药物输注期间加强巡视,发现故障及时处理,减少重穿机会,并取合适卧位,让患者处于身心最佳的状态,一旦发现渗漏及时中断输液,予以相应处理,同时要观察化疗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8 .化疗药物输注完后,应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水快速滴冲尽管壁上残留的药物,再滴注其他药物。
9 .输液完毕后,顺血管走向拔针,再迅速压迫3分钟,并抬高该肢体。
防止针眼渗血渗药,刺激局部。
10 .观察患者穿刺局部情况,并嘱患者做肢体运动,减少药物停留时间、使化疗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时间。
11 .长期化疗患者应根据化疗方案,计算静脉使用次数,制定计划交替使用血管、使化疗造成的静脉损伤有一定的修复时间。
二、化疗药物渗漏时的护理:1 .立即停止化疗药物输注,回抽漏于皮下的化疗药物,然后拔出针头。
2 .通知主管医生及护士长。
3 .抬高患肢48小时,超过心脏水平。
化疗病人的静脉管理摘要:化学治疗目前仍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化疗药物由于渗透压及ph值的不同,对静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化疗性静脉炎是化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了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必须正确使用和保护静脉。
现将我科3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管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化疗病人静脉管理【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08-01化学治疗目前仍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化疗药物由于渗透压及ph值的不同,对静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化疗性静脉炎是化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为了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必须正确使用和保护静脉。
现将我科30例肿瘤化疗患者的静脉管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0例,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37岁,平均53岁,其中胃癌7例,乳癌5例,肠癌16例,肺癌2例。
常用化疗药物有:替加氟、奥沙利铂、多西他赛、表柔比星、顺铂。
2静脉炎诊断标准[1]ⅰ级:局部静脉发红,轻微疼痛。
ⅱ级:轻度肿胀灼感,中度疼痛。
ⅲ级:中度肿胀,中度疼痛,形成水泡,直径<1cm者。
ⅳ级:重度疼痛,形成水泡,直径≥1cm,或皮肤破溃者。
3护理要点3.1化疗前准备。
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工作,讲解相关知识,签署各种告知书,如化疗知情同意书、深静脉置管同意书等,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化疗的整个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使他们在思想上对化疗有高度的重视,并明确各自职责,减少纠纷发生。
每日化疗前后用喜疗妥涂抹静脉处,以保护静脉。
3.2合理选择静脉。
尽可能选择中心静脉穿刺进行化疗,如患者不接受中心静脉穿刺而行外周静脉穿刺者,必须留置套管针,有报道显示,钢针的外渗比套管针高1倍,使用套管针能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外渗[2]。
在保证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套管针要选择管径最细的,另外,还要每日更换输液部位,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输液时需选择粗直且避开关节的静脉穿刺,一般上肢较粗的静脉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上肢静脉有计划的轮换注射,可以给化疗造成的静脉损伤一个修复的时间,另外,要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穿刺点下方重新穿刺,以免化疗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
化疗患者的静脉血管护理目的预防静脉化疗渗漏,做好静脉血管的护理。
方法将化疗病人随机分组,对照组43例,自我护理组43例。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期、中期、后期进行护理干预。
自我护理组进行常规的操作护理。
结果两组患者比较在穿刺过程中焦虑恐惧程度、疼痛程度及药物外渗现象差异显著。
结论注重血管护理能有效地防止静脉炎或静脉栓塞、肢体功能障碍、局部组织坏死等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标签:化疗; 静脉; 护理肿瘤化疗在目前肿瘤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的化疗药物绝大多数在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机体的正常细胞均有毒害作用,在有效的肿瘤化疗中毒副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对血管内膜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作静脉注射时可引起静脉炎或静脉栓塞,如药物不慎漏于皮下,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引起化疗渗漏的因素较多,后果严重,不仅对患者产生严重的损害,而且易产生医疗纠纷。
据资料估计,化疗渗漏率为0.1%~6%,实际的发生率可能更高[1]。
预防静脉化疗渗漏已引起广泛重视,因此,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时做好静脉血管的护理尤为重要。
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6例,男47例,女39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3岁;随机分为自我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3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程度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措施2.1 预防因化疗药物渗漏后危害严重,在输注化疗药物前作好预防以减少化疗药物的外渗,关键是要加强对使用化疗药物的医生和护士的专业培训。
使用腐蚀性化疗药物时重在预防,避免外漏。
在作化疗前应了解病人的药物过敏史,给药前作好预防措施,随时准备好抗过敏等抢救用物。
化疗给药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执行,注射前应告知病人,在静脉给药时如有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告诉医护人员。
如有外渗立即停止药物注入,按抗癌药物外渗予以处理。
强刺激药物给药过程中护士必须在床旁密切监护直至药物输入体内,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液,按化疗外渗处理。
泌尿外科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 静脉的化疗护理目前A老师已开展两例肿瘤患者术后的治疗,主要是用于中晚期尿路上皮癌的患者。
常用药物是吉西他滨联合顺铂进行化疗,具体医嘱:第一天先用吉西他滨(具体剂量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来)先输,后面再水化(GNS+NS共1000ml)治疗,中间予以地塞米松。
第二天GNS1500ml先水化(速度要快),再用地塞米松、格拉司琼(使用顺铂前30分钟),然后顺铂(具体剂量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最后再水化(速度可以慢一点)第八天:基本同第一天。
1、化疗前准备:需了解患者的心、肝、肾、肺等病史,及血常规、凝血机能、肝功能、胸部x光片、CT等资料。
若白细胞低于4.0×109/L,血小板低于70×109/L、体温超过正常值患感冒等,不宜做化疗,同时应避开月经期。
应向患者介绍用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毒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患者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增强接受治疗的信心。
同时加强与家属沟通,和家属一起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患者以最佳精神状态接受治疗。
同时嘱患者注意防寒保暖, 避免感冒;予以清淡易消化饮食, 必要时补充高蛋白食物以提高化疗耐力。
2、血管保护:吉西他滨与顺铂是一般刺激性化疗药物,在浅静脉给药时会对血管内膜有刺激。
要有计划地选用静脉;避免在患者同一处血管上多次输注化疗药物,而且要每日换血管,避免造成外周浅静脉的药物渗漏和损伤。
静脉血管的选用遵循左右交替、由远而近、由小到大的原则。
注射化疗药物时,要选择管腔比较大、弹性较好、皮下组织厚的血管。
留置针选择BD 公司密封型24G ,避开肌腱、关节处。
在静脉给药前应用NS10ml推注,确定留置针有无渗漏,同时输液中加强巡视,做好健康宣教,嘱病人制动,严防药液外渗。
为了预防静脉炎可以在输注化疗药物前,取水胶体敷料10 cm×10 cm 固定留置针;或者用无菌剪刀将水胶体敷料修剪成5 cm×10 cm 的长条形,在留置针穿刺部位向上沿静脉走行方向覆盖水胶体敷料10 cm,下缘距穿刺点2~3 cm,再次消毒后用3M 透明贴固定留置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