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化疗药物配置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化疗药物管理制度1根据WS/T433-201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国际医院认证标准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制度:2该制度适用于化疗药物的配置、使用及溢出后的处理。
3化疗药品配置的防护3.1配置和使用化疗药品时应有一定的保护措施:a所有化疗药品都应在生物安全柜内配置;b配置好的化疗药品用专用袋包好,袋上标有特殊“毒”字标记,用配备化疗溢出包的专用车送到相应楼层;c所有配置和使用人员都应接受安全防护措施的培训;d配置和使用人员应根据情况选用一定的防护措施;e用过的器具及用剩后要丢弃的化疗药品应集中放在指定的红色塑料袋中,由工人送到专门的地方处理;f孕妇或疑已怀孕者,应避免处理化疗药品。
3.2员工健康监测:a药学部应保存受过专业培训的配置化疗药品的员工名单,每年的体检档案保存在保健科;b配置化疗药品的人员定期轮换。
4化疗药品的使用4.1根据患者病理学诊断及分期,制定相应化疗方案。
4.2签署相应的化疗药物知情同意书。
a除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外,不是患者本人签名者必须签署授权委托书,由委托书上患者指定的代理人签名;b一般情况下,必须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亲自与患者及家属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c用能够听懂的语言,详细、客观、准确、真实地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并用科学的医学术语记录在病历中。
4.3根据化疗药物的呕吐风险分级及其他特征应用相应的止吐药物。
4.4使用时合理安排化疗药物的输液顺序。
4.5使用时注意化疗药物配置成品的稳定性。
5化疗药品溢出后的处理5.1如果患者的床单被少于5毫升化疗液体或48小时内接受化疗药品患者的血液、呕吐物和排泄物等污染,应将污染床单卷入干的床单里面,放入密封袋内,并标上“注意:化疗药品”5.2溢出量达5-50毫升时:a使用化疗溢出包:1)化疗药品输送车及使用化疗药品的护理单元配备溢出包;2)溢出包中物件包括:一件隔离衣、一双鞋套、两双乳胶手套、一个口罩、两块背面的垫子、一包手纸、一个垃圾袋。
临床常用化疗药的配置方法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配置方法是通过计算患者体表面积(BSA)或体重来确定药物的剂量,然后将药物溶解、稀释或混合成适当的浓度以便于患者使用。
首先,需要确定患者的体表面积或体重。
体表面积通常使用DuBois公式(BSA=0.007184×身高^0.725×体重^0.425)或Mosteller公式(BSA=√((身高×体重)/3600))进行计算。
体重通常使用实际体重或理想体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第二步是确定药物的剂量。
化疗药物的剂量通常以单位面积剂量(mg/m^2)或单位体重剂量(mg/kg)表示。
单位面积剂量通常使用患者的体表面积来计算,而单位体重剂量通常使用患者的体重来计算。
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剂量。
第三步是将药物溶解、稀释或混合成适当的浓度。
根据药物的特性和使用方式,有不同的配置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配置方法:1. 注射剂:将药物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通常是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
根据药物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的浓度和容量。
2. 静脉注射:将药物稀释在适当的溶液中,通常是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
根据药物的要求,可以根据需要调整药物的浓度和容量。
注射速度要适当,通常在30分钟以上静脉注射完毕,避免过快或过慢。
3. 口服剂:药物通常是以片剂或胶囊剂的形式给予患者。
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通常需要患者在进食前或进食后服用,并根据需要定时服药。
4. 局部用药:根据药物的要求,可以将药物直接涂抹在患者的皮肤、黏膜或其他病灶上。
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药物的使用方式和频率。
最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计划,确定化疗药物的使用频率和疗程。
通常需要患者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以确保药物能够发挥最佳的疗效。
总的来说,临床常用化疗药物的配置方法主要包括确定患者的体表面积或体重、计算药物的剂量、将药物溶解、稀释或混合成适当的浓度,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完成配置过程。
三甲医院配置化疗药物操作规程一、备药1.配药前洗手穿防护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氯乙稀手套,其外套一乳胶手套。
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
2.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被污染。
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及时更换。
3.割据安瓿瓶前应轻弹其颈室,使附着之药粉降至瓶底。
打开安瓿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
4.打开粉剂安瓿时应用无菌纱布国围绕安瓿颈室,溶解药物时,溶酶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逸出。
5.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以排除瓶内压力防止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
并且要求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拨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
6.使用锁头注射器和针腔较大的针头,以防注射器内压力过大,使药液外溢。
7.抽取药液可选用一次性注射器,并应注意抽取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为宜。
抽取药液后放于垫有取氯乙稀薄膜的无菌盘内备用。
每次用后按污物处理。
8.在完成全室药物配备后,需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内室和操作台表面。
9.备药后所用一切污染物应放于污物专用袋集中封闭处理。
10.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用肥皂及流动水彻底洗手,有条件者可行沐浴,减轻其毒性作用。
二、静脉给药1.静脉给药时护士应做好个人防护并戴手套。
2.静脉滴注药液时,最好采用闭密式静脉输液法,注射溶液以塑料袋包装过宜,以便液体输入后污染物品处理。
3.静脉给药进,若需从莫菲氏滴管加入药物,必须先用无菌绵球围在滴管开口处再行加药。
其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药液从管口溢出。
污染后注射器和针头应完整处理入入专用袋中,以免拨下针头药液撒漏造成污染。
4.操作完毕,脱掉手套后用肥皂流动水彻底洗手。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XXX医政发〔2010〕6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XXX,XXX: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加强和规范医疗机构临床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组织制定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编辑本段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为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范临床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提高静脉用药质量,促进静脉用药合理使用,保障静脉用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处方管理办法》,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所称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指医疗机构药学部门根据医师处方或用药医嘱,经药师进行适宜性审核,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在洁净环境下对静脉用药物进行加药混合调配,使其成为可供临床直接静脉输注使用的成品输液操作过程。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是药品调剂的一部分。
本规范是静脉用药集中调配工作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肠外营养液、危害药品和其他静脉用药调剂的全过程。
医疗机构其他部门开展集中或者分散临床静脉用药调配,参照本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采用集中调配和供应静脉用药的,应当设置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室)(Pharmacy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
肠外营养液和危害药品静脉用药应当实行集中调配与供应。
二、医疗机构集中调配静脉用药应当严格按照《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见附件)执行。
三、人员基本要求(一)静脉用药分配中心(室)负责人,应当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
(二)负责静脉用药医嘱或处方适宜性审核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临床用药或调剂工作经验、药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负责摆药、加药混合分配、制品输液核对的人员,应当具有药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配置化疗药物的规范操作及防护措施化疗药物能抑制恶性肿瘤的生长,但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之间无选择性,因此对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均有抑制作用,这不仅使化疗患者出现毒性反应,而且也对经常接触化疗药物的操作者带来一定的危害。
化疗药物可以通过皮肤黏膜、呼吸道、口腔食入3 种途径进入人体而使操作者受到低剂量药物的影响,具有致癌、致畸、骨髓抑制和脏器损害等潜在危险。
因此,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制定严格的防护措施及管理制度,装备安全有效的防护设施是非常必要的。
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中心主要工作区域由缓冲区域、药品储备区、办公区、排药区、更衣区(包括一更和二更)、配置区、成品区组成。
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垂直层流)应全天24h运转,如无法保证,则必须在开机后半小时方可进行配置。
操作台面上铺1 块一面吸湿一面防水的垫布,消毒用物,1 个小污桶以及1个锁口器。
为了保证生物安全柜内的洁净度,要求操作台上的物品摆放要少。
手套要求使用元粉乳胶手套,在乳胶手套内戴1副PVC手套。
手套的透过性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通常每60 min 手套破损或被药物污染则需要更换手套。
在戴手套之前和脱手套之后都必须洗手。
防护服的要求防护服应由非透过性、无絮状物材料制成,并且前部完全封闭袖口须加长并能卷入手套之中。
配置化疗药物时应佩戴一次性帽子、口罩,口罩最好带鼻夹,有条件佩戴N95口罩。
佩戴防护眼镜,普通眼镜不能提供足够的保护。
穿防护服。
戴双层手套。
护士在药物配置区域不得化妆、戴饰物。
按要求进入一更、二更两次更衣后,进入药物配置区域。
所有化疗药物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配置,每天在操作前后,分别用蒸馏水和75%的酒精仔细擦拭工作区域的顶部、两侧及台面,顺序为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里到外。
配置过程中,每完成1 例病人的加药配置后,应用75%的酒精消毒台面。
抽吸液体药物时先备好一次性注射器后再掰安瓿,以减少化疗药物在空气中的挥发。
打开安瓿时用无菌纱布包着安瓿。
静脉调配团体标准
静脉药物调配是指在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间内,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师和技术人员(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护士),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肠外营养、抗菌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等在内的静脉药物的配制。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 调配前的校对。
2. 将磷酸盐加入氨基酸或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中。
3. 将其他电解质、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或氨基酸注射液内,注意不能与磷酸盐加入同一稀释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也不能加入到同一稀释液中。
4. 用脂溶性维生素溶解水溶性维生素后,加入脂肪乳剂中。
如果处方中不含脂肪乳,可将水溶性维生素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溶解。
复合维生素,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脂肪乳注射液中。
5. 药品加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顺序。
先加入氨基酸或含磷酸盐氨基酸注射液,再加入除脂肪乳注射液之外的其他液体。
加入药液时要不断缓慢按压输液袋,使充分混匀。
6. 最后注入脂肪乳注射液,边加边缓慢轻压袋体,待脂肪乳注射液全部注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及时关闭输液管夹,防止空气进入或液体流出。
7. 竖直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使加药口向上,拆除加液管,通过挤压袋体排尽空气后关闭截流夹,将无菌帽套于加药口上。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还有疑问,建议咨询专业人士。
配置化疗药的要求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肿瘤类型和分期,选择适当的化疗药物。
不同的肿瘤可能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2. 药物剂量: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是非常重要的。
剂量过高可能导致药物毒性增加,剂量过低则可能影响治疗效果。
剂量的确定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受性以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
3. 给药方案:给药方案包括药物的给药途径、给药时间和给药周期等。
不同的化疗药物有不同的给药方式,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口服、皮下注射等途径给药。
给药时间和周期的选择也需根据具体药物的特点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4. 联合用药:在一些情况下,单一的化疗药物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进行化疗。
此时需要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相互作用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联合用药方案。
5. 药物监测与调整:在化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血液学指标以及肿瘤标志物等进行监测,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和药物毒副作用,并根据监测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包括调整药物剂量、给药方案或联合用药方案等。
总之,配置化疗药的要求是个体化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和药物特点等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最小的毒副作用。
这需要由专业的医疗团队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1。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用化疗药物的配置及换算方法发表时间:2018-11-21T11:58:16.12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作者:彭玉燕[导读] 此次研究分析在静脉用药调配中的常用化疗药物配置与换算方法。
厦门市中医院福建省厦门市 361009【摘要】目的:此次研究分析在静脉用药调配中的常用化疗药物配置与换算方法。
方法:本次研究将本院20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其药物调配的方法进行对比,另外探究其换算方法在药物调配中心的具体应用方式,比较在采用换算方法后其药物配制速度。
结果:在采用换算方法之后,使用前20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的调配平均时间为(3.14±0.45)min,在使用后,其药物调配平均时间为(1.48±0.33)min,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在化疗药物的应用中,其正确的配置方法可以提高药物治疗效果,而正确的换算方法可以提高药物配制的速度,因此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应当采用正确的配置方法与换算方法。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化疗药物;配置方法;换算方法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类新型药物在临床中投入使用,对于癌症患者的治疗药物逐渐增多,其药品的用量以及运用方法也十分复杂,在临床上对于药物的使用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用量的确定,由于不同药物的溶解性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临床调配过程中,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
本次特对本院20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工作方式进行分析,探究其配置方法以及换算方法。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起始时间为2017年2月,截止时间为2018年2月,样本纳入量为20例。
20例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患者年龄在20岁到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1±1.4)岁。
在研究开始前,将所有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人员资料送入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
化疗药物配制使用防护要求防护环境要求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工作只能由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进行.1、医院最好设置静脉配液中心PIVA,采用集中式管理,即由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在防护设备齐全的化疗备药操作室负责所有抗肿瘤药物的配制及供应.2、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在化疗科配药室安装小型安全生物柜.配药室应设在人流较少处,室内要安装排风设备,保证空气流通.,3、除以上内容外还应配备一次性口罩、帽子、一次性防渗透防护服、护目镜、聚氯乙烯手套、乳胶手套、防护垫、污物专用袋及封闭式污物桶等.防护工作流程一、备药1、配药前洗手、穿防渗透防护服,佩戴口罩、帽子、戴聚氯乙烯手套,其外套一副乳胶手套.在操作中一旦手套破损应立即更换.2、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护垫,减少药液污染.一旦污染或操作完毕,应及时更换.3、按规范进行配药1在配药过程中注意打开安瓶时应垫以纱布,以防划破手套;打开粉剂安瓶时应用无菌纱布围绕安瓶颈部,溶解药物时,溶媒应沿瓶壁缓慢注入瓶底,待药粉浸透后再行搅动,以防粉末溢出;瓶装药物稀释及抽取药液后在瓶内进行排气和排液后再拔针,不使药液排于空气中;抽取药液以不超过注射器容量3/4为宜,从药瓶中吸药:先用无菌纱布或棉球裹住瓶塞,再撤针头,防止拔出针头瞬间药液外溢.抽取药液后放于垫有聚氯乙烯薄膜的无菌盘内备用静注的药物.2在完成全部药物配备后,需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内部和操作台表面.备药后所用一切污染物用聚氯乙烯手套PE手套反套后再乳胶手套反套放于化疗污物专用袋.3操作完毕后用肥皂及流动水彻底洗手或淋浴下班后.二、静脉给药1、静脉给药时护士应做好个人防护并戴手套.2、静脉滴注药物时,最好采用密闭式静脉输液法,注射溶液以塑料袋包装为宜,以便防止操作时药液溢出,危害工作人员和污染空气,并且利于液体输入后污染物品处理.3、静脉给药时,若需从茂菲滴管加入药物,必须先用无菌棉球围在滴管开口处再行加药.其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药液从管口溢出.污染后注射器及针头应完整处理放入专用袋中,以免拔下针头药液撒漏造成污染.操作完毕,脱掉手套后用肥皂流动水彻底洗手.三、医疗废弃物的处理1、污染安瓶与药瓶应放置专用袋中封闭,以防蒸发污染室内空气.2、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均为一次性使用,用后放专用袋中密闭处理.3、所有污物包括用过的防护服、帽等需经1000℃高温焚烧处理.4、医院内化疗病人污物的处理:化疗病人的尿液、粪便、呕吐物、分泌物及其他体液均应按污物处理.清理时需戴手套,完毕后用肥皂彻底洗手.化疗病人使用的水池、抽水马桶用后反复用水冲洗.化疗防护抗肿瘤药物外溢的应急预案一、备好防溢包:内装口罩2个、化疗防护目镜1副、手套两双、吸湿沙布垫5块、清洁碎片的小扫帚1把、能密封的医疗垃圾袋2个、防护衣1件、化疗毒物标签2张.二、药物外溢立即标明污染范围,避免其他人员接触.三、评估外溢的范围及情况,做好个人防护:1、小量外溢<5ml:戴双层手套内层PE手套,外层橡胶手套、口罩.2、大量外溢≥5ml:打开防溢包,做好个人防护.四、药物外溢的处理一药液溅到桌面或地上处理:1、若为粉剂用湿纱布轻轻擦抹,以防药物粉尘飞扬,污染空气.2、若为水剂或配置的药液,用纱布吸附药液,再用肥皂水擦洗3遍,用清水冲洗干净,范围由小到大.3、玻璃碎片用小扫帚清扫干净,再清洗桌面或地上.二药液溅到皮肤:用肥皂清洗皮肤,再用清水彻底冲洗.三药液溅到眼睛: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眼睛.四药液溅到有破口的皮肤:应挤出破口处的血液,边挤边用清水冲洗.五药液溅到工作服上:立即更换、冲洗.六生物安全柜中药物溢出:≤150ML同以上处理方法,如>150ML的处理方法如下:1、将碎玻璃放入位于生物安全柜内的锐器盒中;2、安全柜的内表面,包括凹槽之内都必须用清洁剂彻底的清洗;3、如溢出的药物污染了高效过滤器,则整个安全柜都要封闭,直至高效过滤器更换.五、将处理废弃物用塑料袋密闭封口,放入化疗废物桶内.六、记录外漏的药名、量、处理方法、溢出环境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