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三种方式
- 格式:pdf
- 大小:89.90 KB
- 文档页数:1
风力发电机组的并网当平均风速高于3m/s时,风轮开头渐渐起动;风速连续上升,当v4m/s时,机组可自起动直到某一设定转速,此时发电机将按掌握程序被自动地联入电网。
一般总是小发电机先并网;当风速连续上升到7~8m/s,发电机将被切换到大发电机运行。
假如平均风速处于8~20m/s,则直接从大发电机并网。
发电机的并网过程,是通过三相主电路上的三组晶闸管完成的。
当发电机过渡到稳定的发电状态后,与晶闸管电路平行的旁路接触器合上,机组完成并网过程,进入稳定运行状态。
为了避开产生火花,旁路接触器的开与关,都是在晶闸管关断前进行的。
(一)大小发电机的软并网程序1)发电机转速已达到预置的切人点,该点的设定应低于发电机同步转速。
2)连接在发电机与电网之间的开关元件晶闸管被触发导通(这时旁路接触器处于断开状态),导通角随发电机转速与同步转速的接近而增大,随着导通角的增大,发电机转速的加速度减小。
3)当发电机达到同步转速时,晶闸管导通角完全打开,转速超过同步转速进入发电状态。
4)进入发电状态后,晶闸管导通角连续完全导通,但这时绝大部分的电流是通过旁路接触器输送给电网的,由于它比晶闸管电路的电阻小得多。
并网过程中,电流一般被限制在大发电机额定电流以下,如超出额定电流时间持续 3.0s,可以断定晶闸管故障,需要平安停机。
由于并网过程是在转速达到同步转速四周进行的,这时转差不大,冲击电流较小,主要是励磁涌流的存在,持续30~40ms。
因此无需依据电流反馈调整导通角。
晶闸管根据0°、15°、30°、45°、60°、75°、90°、180°导通角依次变化,可保证起动电流在额定电流以下。
晶闸管导通角由0°大到180°完全导通,时间一般不超过6s,否则被认为故障。
晶闸管完全导通1s后,旁路接触器吸合,发出吸合命令1s内应收到旁路反馈信号,否则旁路投入失败,正常停机。
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及其优化随着全球对环保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其中,风能作为一种无污染、不排放温室气体的清洁能源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青睐。
如今,全球范围内的风电装机容量正在不断增长,风电场的建设和运行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对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及其优化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风电发电效率和降低风电场的运行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一、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概述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主要是指风力发电机组和电网之间的协调控制。
在国内外的风电场建设中,为了适应电网对稳定电压、频率和无功功率等方面的要求,采取了多种并网运行控制策略。
1、半随风启动策略半随风启动策略是指当机组转速达到一定值时,再投入电网并网运行。
这种策略可以降低并网电流的冲击,使风力发电机组较轻松地完成并网过程。
2、恒功率控制策略恒功率控制策略是指将输出功率控制在一个设定值,通过控制电网侧的电压来实现控制目标。
这种策略适用于小型风电场。
但是在大型风电场中,因为电网的容量限制,恒功率控制策略的适用范围有限。
3、最大功率跟踪策略最大功率跟踪策略是指通过控制叶片的角度和转速来实现输出功率最大化。
这种策略适用于风能资源稳定的情况下,但是在不稳定的风能资源条件下,其控制精度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4、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策略双馈风力发电机控制策略是指在风力发电机和电网之间加入一个功率电子装置,将转子电流变成可控制的电流去控制输出功率。
这种策略具有较好地控制性能和经济性。
以上是常见的并网运行控制策略,这些策略在不同的风电场中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效果。
为了提高并网运行的效果,需要进行策略的优化研究。
二、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优化风电场并网运行控制策略的优化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优化风机控制策略针对不同风能资源的变化,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来实现并网运行,通过根据实时表观功率和风速数据,对风机的控制策略进行实时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风力资源的利用效益。
风力发电的并网接入及传输方式摘要:在环境保护之中,风力发电是其中节约资源最为有效地方式,虽然现今一直处在低谷的时期,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风力发电技术也在逐渐的趋于成熟,世界装机容量以及发电量也在逐渐的加大,日后在发电市场也逐渐的会占有更大的比例。
本文主要就是针对风力发电的并网接入及传输方式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风力发电;并网接入;传输方式1、我国风力发电及并网发展情况相关的数据充分的表明,2010年的中国风电累积装机容量达到了4182.7万KW,在超过了美国之后,已经跃居成为世界第一装机大国。
但与此同时,风电的发电量只有500亿千瓦的时候,依据要比美国低,并网容量也只有吊装容量的三成左右,要比国际水平低出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之上严重的影响到了效益水平与风电效率的提高。
中国的风电行业的风电行业的发展速度也是十分的迅猛,基本上是用到了5年的时间最终才实现了欧美发达国家将近30年的发展进程,在产业逐渐进步市场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
首先是中国风电装备的质量水平,其中包括了发电能力以及设备完好率等等均有待提高,其次就是吊装容量和并网容量之间的差别,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之下,还存在着较大差别。
怎么从装机大国转变成为风电的利用大国,也就成为了我国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2、风电机组及其并网接入系统2.1、同步发电机在该结构之中,允许同步发电机以可变的速度运行,可以产生频率与可变电压的功率。
以此来作为在并网发电的系统之中广泛应用的同步发电机,在运行的时候,不仅仅可以输出有功功率,而且还可以提供无功功率,且频率也是十分的稳定。
对于由风力机驱动的同步发电机和电网并联运行的时候,就随机可以采用自动准同步并网以及自同步并网的方式。
因为风电的电压、频率的不稳定性,一般就会使得应用前者并网相对比较困难;然而对于后者来说,因为并网的装置比较简单,最为常见的结构就是通过AC—DC—AC的整流逆变方式与系统进行并网,其原理结构如图1所示。
第二章风力发电机组并网方式分析2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方式分析2.1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风力发电系统从形式上有离网型、并网型。
离网型的单机容量小(约为0.1~5 kW,一般不超过10 kW),主要采用直流发电系统并配合蓄电池储能装置独立运行;并网型的单机容量大(可达MW级),且由多台风电机组构成风力发电机群(风电场)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
另外,中型风力发电机组(几十kW到几百kW)可并网运行,也可与其它能源发电方式相结合(如风电一水电互补、风电一柴油机组发电联合)形成微电网。
并网型风力发电的频率应保持恒等于电网频率,按其发电机运行方式可分为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两大类。
2.1.1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主要采用三相同步发电机(运行于由电机极对数和频率所决定的同步转速)、鼠笼式异步发电机(SCIG)。
且在定桨距并网型风电机组中,一般采用SCIG,通过定桨距失速控制的风轮使其在略高于同步转速的转速(一般在(1~1.05)n)之间稳定发电运行。
如图2.1所示采用SCIG的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由于SCIG在向电网输出有功功率的同时,需从电网吸收滞后的无功功率以建立转速为n的旋转磁场,这加重了电网无功功率的负担、导致电网功率因数下降,为此在SCIG机组与电网之间设置合适容量的并联电容器组以补偿无功。
在整个运行风速范围内(3 m/s < <25 m/s),气流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高中低风速运行时的效率,定桨距风力1 发电机普遍采用三相(笼型)异步双速发电机,分别设计成4极和6极,其典型代表是NEGMICON 750 kW机组。
风图2.1采用SCIG的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具有电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其主要缺点为:运行范围窄;不能充分利用风能(其风能利用系数不可能保持在最大值);风速跃升时会导致主轴、齿轮箱和发电机等部件承受很大的机械应力。
风电变流器的多种并网控制方法比较引言:风电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推广。
而风电变流器作为风电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之一,起到了将风力发电机产生的交流电能转换为可与电力系统交互的直流电能的重要作用。
在风电变流器的设计中,并网控制方法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并网控制方法会对风电的发电效率、稳定性以及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对当前常用的风电变流器的多种并网控制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探讨。
一、直接并网控制方法直接并网控制方法是风电变流器中最为简单的一种方式。
其通过将风电发电机输出的交流电能直接与电力系统相连,达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并注入电力系统的目的。
该方法主要包括电压控制和频率控制两种方式。
1.1 电压控制电压控制是直接并网控制方法中较为常见的方式。
其通过对风电发电机输出电压进行控制,使其与电力系统的电压保持一致,从而实现风电发电机与电力系统的高效并网。
电压控制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对电流进行独立控制,因此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然而,由于电压的波动会对电网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合理设计控制策略,以保证电网的稳定性。
1.2 频率控制频率控制是直接并网控制方法中另一种常见的方式。
其通过对风电发电机输出的频率进行控制,使其与电力系统的频率保持一致,从而实现风电发电机与电力系统的并联。
频率控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减小电力系统频率的波动,提高电网的稳定性。
然而,由于频率控制需要对电流进行独立控制,因此控制系统的复杂度较高。
二、间接并网控制方法除了直接并网控制方法外,还存在一种称为间接并网控制的方式。
该方法通过使用一个电容器将风电发电机输出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再将其与电力系统并联。
间接并网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无感双闭环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两种方式。
2.1 无感双闭环控制无感双闭环控制是间接并网控制方法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
其通过对风电发电机输出电流进行控制,同时检测电网侧的电流和电压,从而实现风电发电机与电力系统的并联。
2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方式分析2.1风力发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风力发电系统从形式上有离网型、并网型。
离网型的单机容量小(约为0.1~5 kW,一般不超过10 kW),主要采用直流发电系统并配合蓄电池储能装置独立运行;并网型的单机容量大(可达MW级),且由多台风电机组构成风力发电机群(风电场)集中向电网输送电能。
另外,中型风力发电机组(几十kW到几百kW)可并网运行,也可与其它能源发电方式相结合(如风电一水电互补、风电一柴油机组发电联合)形成微电网。
并网型风力发电的频率应保持恒等于电网频率,按其发电机运行方式可分为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和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两大类。
2.1.1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中主要采用三相同步发电机(运行于由电机极对数和频率所决定的同步转速)、鼠笼式异步发电机(SCIG)。
且在定桨距并网型风电机组中,一般采用SCIG,通过定桨距失速控制的风轮使其在略高于同步转速的转速(一般在(1~1.05)n)之间稳定发电运行。
如图2.1所示采用SCIG的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结构示意图,由于SCIG在向电网输出有功功率的同时,需从电网吸收滞后的无功功率以建立转速为n的旋转磁场,这加重了电网无功功率的负担、导致电网功率因数下降,为此在SCIG机组与电网之间设置合适容量的并联电容器组以补偿无功。
在整个运行风速范围内(3 m/s < <25 m/s),气流的速度是不断变化的,为了提高中低风速运行时的效率,定桨距风力1发电机普遍采用三相(笼型)异步双速发电机,分别设计成4极和6极,其典型代表是NEGMICON 750 kW机组。
风图2.1采用SCIG的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恒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具有电机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等优点,其主要缺点为:运行范围窄;不能充分利用风能(其风能利用系数不可能保持在最大值);风速跃升时会导致主轴、齿轮箱和发电机等部件承受很大的机械应力。
直驱式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并网与保护一、并网条件和方式1.并网条件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并联到电网时,为了防止过大的电流冲击和转矩冲击,风力发电机各相端电压的瞬时值要与电网端对应相电压的瞬时值完全一致,满足的条件:①波形相同;②幅值相同;③频率相同;④相序相同;⑤相位相同。
并网时因风力发电机旋转方向不变,只要使发电机的各相绕组输出端与电网各相互相对应,条件④就可以满足;而条件①可由发电机设计、制造和安装保证;因此并网时主要完成其他3个条件的检测和控制,其中频率相同必须满足。
2.并网方式(1)自动准同步并网。
满足上述理想并联条件的并网方式称为准同步并网,在这种并网方式下,并网瞬间不会产生冲击电流,电网电压不会下降,也不会对定子绕组和其他机械部件造成冲击。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组的起动与并网过程如下:当发电机在风力机带动下的转速接近同步转速时,励磁调节器给发电机输入励磁电流,通过调节励磁电流使发电机输出的端电压与电网电压相近。
在风力发电机的转速几乎达到同步转速、发电机的端电压与电网电压的幅值大致相同,并且断路器两端的电位差为零或很小时,控制断路器合闸并网。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并网后通过自整步作用牵入同步,使发电机电压频率与电网一致。
以上的检测与控制过程一般通过微机实现。
(2)自同步并网。
自动准同步并网的优点是合闸时没有明显的电流冲击,缺点是控制与操作复杂、费时。
当电网出现故障而要求迅速将备用发电机投入时,由于电网电压和频率出现不稳定,自动准同步法很难操作,往往采用自同步法实现并网运行。
自同步并网的方法是,同步发电机的转子励磁绕组先通过限流电阻短接,发电机中无励磁磁场,用原动机将发电机转子拖到同步转速附近(差值小于5%)时,将发电机并入电网,再立刻给发电机励磁,在定子、转子之间的电磁力作用下,发电机自动牵入同步。
由于发电机并网时转子绕组中无励磁电流,因而发电机定子绕组中没有感应电动势,不需要对发电机的电压和相角进行调节和校准,控制简单,并且从根本上排除不同步合闸的可能性。
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方法研究【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化程度加大,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加,而传统的不可再生资源的短缺,让清洁、取之不竭的风能成为了当今发电方式之一。
由于风能本身的不稳定性及风力发电机存在的电压变化大、幅值低及频率变化等缺点。
本文对异步风力发电机、同步风力发电机并网方法各自优缺点及适应的场合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
为今后提高发电质量、发电效率、降低发电成本和更充分的利用风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风力发电;并网;控制方法;电能质量【Abstract】With the constant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the society has been raised step by step, industries demand for the electric energy increasing substantially, because the traditional nonrenewable resources shortage,the inexhaustibleun wind power is one of the cleanest way to generation power nowadays. Since the instability of wind power itself and the voltage of the wind generator voltage,which has the large fluctuations,small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variation weakness. This paper comparing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 srespectively of the asynchronous and synchronous wind generator voltage method and to be suitable for different occasions. Improving power quality, power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power cost , more full use of wind power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Wind power generation;Grid-connected;Control method;Quality Control0.引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常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不断增加,常规能源将面临枯竭的危机[1]。
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三种方式
链接:/tech/6262.html
风力发电机并网控制三种方式
风力发电机的并网控制直接影响到风力发电机能否向输电网输送电能以及机组是否受到并网时冲击电流的影响。
并网控制装置有软并网,降压运行和整流逆变三种方式。
软并网装置:
异步发电机直接并网时,其冲击电流达到额定电流的6~8倍时,为了减少直接并网时产生的冲击电流及接触器
的投切频率,在风速持续低于启动风速一段时间后,风力发电才与电网解列,在此期间风力发电机处于电动机运行状态,从电网吸收有功功率。
降压运行装置:
软并网装置只在风力发电机启动时运行,而降压运行装置始终运行,控制方法也比较复杂。
该装置在风速低
于风力发电机的启动风速时将风力发电机与电网切断,避免了风力发电机的电动机运行状态。
整流逆变装置:
整流逆便是一种较好的并网方式,它可以对无功功率进行控制,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缺点是造
价高。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大功率电力电子设备价格的降低,将来这种并网装置可能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的方案主要由风电场的最终装机容量和风电场在电网所处的位置来确定。
原文地址:/tech/6262.html
页面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