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考试期末复习题——《油藏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511.50 KB
- 文档页数:11
课程编号: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期末考核《油藏工程》一、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油田开发的程序。
1、合理的油田开发程序就就是正确的处理好认识油田与开发油田的矛盾,把勘探与开发油田的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发油田。
其开发程序为:(1)在以见油的构造与构造带上,根据构造形态合理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有面积。
(2)在以控制含有面积内打一批资料井,全面了解油层的物理性质在纵向与横向的变化情况。
(3)采用分区分层的试油试采方法,求得油层生产能力的参数。
(4)在以控制含有面积内开辟生产试验区。
(5)根据岩心、测井与试油试采等进行综合的研究,做出油层分层对比图、构造图与断层分布图,确定油层类型,然后做出油田开发设计。
(6)根据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钻一套基础井网。
(7)在生产井与注水井投产后收集实际的产量与压力资料进行研究,修改原来的设计指标,定出具体的各开发时期的配产配注方案。
2、井网密度对开发效果的好坏起决定性的作用,对非均质油层稀井网将使储量损失增加,这可在剩余油饱与度高的部分钻加密井,改善开发效果⑤对均质油藏,井网密度的影响就是不大。
(2) 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 ①能提供所需要的采油能力②提供足够的注水速度,以确保所需要的采油能力③以最小的产水量达到最大的采收率④设法利用油藏的非均质性的差异、地层裂缝、倾角等方面的因素⑤能适合现有的井网,打最少的新井与邻近各区的注水方案相协调。
3.解释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各种原因。
(1)早期段:主要反映井筒或近井地层影响①井筒储存效应,井筒储存流体或续流对井底压力的影响,主要就是由地面开关井造成的; ②表皮效应,钻井与完井过程中,由于泥浆渗入,黏土分散,泥饼及水泥的存在,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孔眼堵塞等,使井筒附近地层中存在污染带,造成井筒附近地层渗透率下降,在渗流过程中存在附加的压力降。
(2)晚期段:外边界作用阶段①如果为无限大油藏,径向流动阶段一直延续下去。
油藏工程复习题(后附答案)一、名词解释(16分,每个2分)1、采出程度:某时刻的累积产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2、递减率:单位时间内的产率变化率。
3、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以及注水井和油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4、驱动指数:某种驱动能量占总驱动能量的百分数5、弹性产率:单位压降下依靠油藏中的弹性采出液的地下体积。
6、地质储量: 油藏未开发前油藏孔隙体积中所含油气的总和。
7、含水上升率:单位采出程度下的含水变化量。
8、驱油效率:注入水或者溶剂波及到的孔隙体积中采出的油量与被注水波及到的地质储量之比。
二、填空题(20分,每题2分)1.油田勘探开发的过程一般可以划分、和三个阶段。
2.常见的注水方式有、、。
3.当封闭油藏系统中一口井压力传播到边界,渗流达到拟稳态时,井底压力和成直线关系,一般根据此关系可求得。
4.油田开发调整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
5.油藏中常见的天然能量有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储量。
7.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
8.试井中探边Y函数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 。
9.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的流动阶段可分为、、。
10.水侵系数的含义是。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弹性产率2. 底水锥进3. 驱动指数4. 单储系数5. 面积波及系数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叙述MBH 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2. 试写出甲、乙型水驱特征曲线基本关系式,并简述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3. 试绘图并说明溶解气驱油藏开采特征。
4. 试分析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原因。
5. 试画出反五点、反七点、反九点的井网示意图,并写出各井网的油水井数比。
四、应用题(共40分)1.推导天然水驱油藏物质平衡方程(油藏压力高于泡点压力)及驱动指数表达式。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
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3。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油藏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五点法井网的注采井数比为4:1。
答案:错2.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的线性流动阶段斜率为1/2。
答案:对3.封闭油藏达到拟稳定状态时,双对数坐标系中,压力导数曲线呈斜率为1/2的直线。
答案:错4.水侵系数(m3/MPa)指每降低单位压力靠重力能驱入油藏中水的体积。
答案:错5.压力响应曲线的早期段反映油藏动态,可以由此求得地层系数等参数。
答案:错6.物质平衡方程形式上与时间没有关系,但部分参数与时间有关。
答案:对7.物质平衡方程是任意开发时刻与初始时刻的比较,受其余时刻影响。
答案:错8.可根据物质平衡方程计算天然水侵系数和油藏的地质储量。
答案:对9.指数递减中,N P~lgQ呈线性关系。
答案:错10.采用最小流压法确定合理地层压力的原理为:在一定泵挂深度条件下的最小流压,加上生产压差,即为地层压力下限值。
答案:对11.剩余油指油层孔隙中经过某种驱替剂多次驱替后(理论上应该经过无限次的驱替)仍不能采出的原油。
答案:错12.改变驱替速度、界面张力、水的粘度都会影响剩余油饱和度大小。
答案:对13.凡是以改变地层中流场分布的注水开发方法都属于水动力学调整方法。
答案:对14.区域勘探的最终目的是寻找和查明油气田。
答案:错15.双重介质油藏中,裂缝是主要的渗流通道,基岩是主要的储容空间。
答案:对16.溶解气驱是油藏主要依靠从原油中分离出气体的弹性膨胀将原油从地层驱向井底。
答案:对17.热力采油法的主要提高采收率机理是升温促进原油膨胀。
答案:错18.表皮系数越大,污染越严重。
答案:对19.试井资料是在油气藏静态条件下测得的,求得的参数能够更加准确地表征油气藏特征。
答案:错20.深度超过800m的地层中,压裂产生的裂缝基本是垂直缝。
答案:对二、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重力能。
《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2、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采油工艺调整。
3、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三个阶段。
4、层系组合与井网部署是相互依存的,但两者各有侧重。
层系划分主要解决纵向非均质性问题;井网部署则主要解决平面非均质性问题。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油水边界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3 。
6、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递减率、递减指数两个参数的大小。
7、在双重介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的两条直线斜率的关系是平行,两直线间的纵向截距差反映弹性储容比的大小。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动用_储量。
9、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0、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和重力驱动11、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12、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前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三个渗流阻力区;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二个渗流阻力区。
13、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快 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慢 _。
14、直线封闭断层附近一口生产井,在试井分析中先后出现两条直线,其中第二条直线的斜率是第一条直线斜率的2 倍。
15、油气藏储量分为预测储量、控制储量、探明储量三级。
16、列举三种以正方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五点法、九点法、歪七点法。
17、注水方式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一、选择题1、AA001 石油分为〔〕两种。
〔A〕天然石油和人造石油〔B〕重质油和轻质油〔C〕成品油和原油〔D〕天然石油和轻质油2、AA001 从煤或油页岩中可以干馏出〔〕。
〔A〕煤油〔B〕原油〔C〕天然石油〔D〕人造石油3、AA001 石油是由各种〔B〕混合组成的一种油状液体。
〔A〕碳氢混合物〔B〕碳氢化合物〔C〕碳氧化合物〔D〕碳氧混合物4、AA002 为了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一般要求井底压力〔A〕原始饱和压力。
〔A〕高于〔B〕低于〔C〕等于〔D〕降低到5、AA002 为了理解石油在油层中的性质,高压物性取样时,要求样品保持在〔C〕状态下。
〔A〕常温〔B〕常压〔C〕地层〔D〕密闭6、AA002 在地层条件下取出样品,进展各种物理参数分析,叫〔D〕取样。
〔A〕物性〔B〕密闭〔C〕常规〔D〕高压物性7、AA003 油井消费时,每采出一吨原油伴随产出的天然气量称为〔A〕。
〔A〕消费气油比〔B〕消费油气比〔C〕原始气油比〔D〕日产气量8、AA003 原油冷却到失去流动性时的温度称为〔B〕。
〔A〕结蜡点〔B〕凝固点〔C〕熔蜡点〔D〕凝析点9、AA003 地层原油在压力降低到开始脱气时的压力称〔C〕。
〔A〕脱气压力〔B〕地层压力〔C〕饱和压力〔D〕流动压力10、AA003 石油在流动时,其内局部子间产生的摩擦阻力称为原油〔A〕。
〔A〕粘度〔B〕阻力〔C〕毛细管力〔D〕外表张力11、AA003 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其在地面条件下脱气后的体积之比值称为〔D〕。
〔A〕收缩率〔B〕溶解系数〔C〕体积变化率〔D〕体积系数12、AA004 石油主要由〔C〕等元素组成。
〔A〕碳、氧〔B〕氧、氢〔C〕碳、氢〔D〕硫、氢13、AA004 石油的组分主要以〔A〕为主。
〔A〕油质〔B〕碳质〔C〕胶质〔D〕沥青质14、AA004 原油中烷烃的碳原子个数为〔C〕左右是呈固态的碳氢化合物称为蜡。
〔A〕5~30 〔B〕5~17 〔C〕15~42 〔D〕32~5615、AA004 原油中的胶质相对分子质量和沥青质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为〔A〕。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doc 油藏工程试题(后附答案)1.什么是油藏工程?答案:油藏工程是研究和开发油气田的工程学科,主要包括油气地质学、油气储层学、油气开发工程和油气田管理等内容。
它涉及到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生产和管理等方面,旨在实现高效、可持续的油气资源开发和生产。
2.什么是油气储层?答案:油气储层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油气的岩石层,是油气田的主要产能层。
油气储层主要由孔隙和裂缝组成,孔隙是岩石中的空隙,裂缝是岩石中的裂缝或裂隙。
油气储层的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对油气的储存和流动有重要影响。
3.什么是油气藏?答案:油气藏是指地下岩石中富含可开采油气的地层。
油气藏通常由油气储层、封盖层和构造圈闭等要素组成。
油气藏的形成需要适当的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和保存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4.油气田的勘探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勘探方法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等。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地质剖面和地质钻探等手段来研究地层的性质和构造特征。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利用重力、地震、电磁等物理现象来探测地下油气藏的存在和性质。
地球化学勘探则通过分析地下水、土壤和岩石中的化学组分来判断油气藏的存在和类型。
5.油气田的开发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开发方法主要包括常规开发和非常规开发两种。
常规开发是指利用传统的钻井、采油和注水等方式来开采油气田。
非常规开发是指利用水平井、压裂和煤层气抽采等技术来开采难以开发的油气资源,如页岩气、煤层气和油砂等。
6.油气田的生产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自然流动和人工增产两种。
自然流动是指利用油气藏内部的压力差来推动油气流向井筒,从而实现油气的生产。
人工增产是指通过注水、压裂和提高采收率等方式来增加油气田的产量。
7.油气田的管理方法有哪些?答案:油气田的管理方法主要包括生产管理、工艺管理和环境管理等。
生产管理主要是对油气田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以保证油气田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生产。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油藏工程》试卷专业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系室油藏工程系考试日期2008年12 月日—、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1、井网密度:2、递减率:3、注水方式:4、驱动指数:5、Y函数:6、注水微观驱替效率:二' 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画出典型压力恢复曲线的示意图,并说明曲线早期和晚期偏离直线段的原因。
2.画出反九点注采井网的示意图,并说明油水井数比。
3.简述常规试井方法的用途。
4.简述三种主要的产量递减方式,指出影响产量递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什么。
5.写出考虑重力和毛管力情况下油水两相流的分流量方程,并说明降低含水应采取的措施。
6.什么是开发层系组合与划分?其意义是什么?三、应用计算题(28分)1、(16分)某油藏含油面积4.2km2,油藏平均孔隙度29.5%,平均有效厚度5.8m,原始含油饱和度68%,原油体积系数1.18,地面原油密度0.85t/m3,计算油田地质储量、储量丰度和单储系数。
2、(12分)已知考虑气顶、边水情况下综合形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如下:,丫_ 咯坊+咯(与-也坊+W 厂(叱+叱)B — B . (1 + (B T -殊)+mB Ti +B T I(/ + )AP Bgi Ifc根据以上综合方程,简化封闭弹性驱油藏和弹性天然水驱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要求:1)写出每种驱替方式的简化条件;2)写出简化后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油藏工程A 卷》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井网密度:油田单位面积上的井数。
(油田每口井所控制的面积。
)递减率: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已经油水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驱动指数:每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成都理工大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油藏工程》考试试卷1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3分,共计15分)1.采油速度:年产油址与地质储量之比,V=2。
3分N2.注水方式:注水开发,含油面积内注水井和油井之间几何关系。
3分3.开发层系:指用一套并网来开发一个以主力油层为主的地底特征相近的油层如合。
3分4.递减率:电位时间内产δt的变化率, ” = 一1丝.(或者:α =-坐∙,)3分df Q (IN p5.水油比:井口的产水JS与产油Ift之比. 3分二、填充题(25分,每空1分)1.根据阿普斯公式,油井产量递减曲线的类型可由递减指数n来划分.n=O.2 为双曲暨递减,n=0为改型递减:n值越大,产量递减越_幔,用指数递减预测的采收率比调和递减预测的采收率哽小(或低)•2.油田开发是采用布井(或钻井)、,生产压差,补充能址,.增产措施四种手段打破底始平衡状态,控制地下流体渗流,而建立起新的平衡条件卜连续生产原油的过程。
3.储层非均质又称“三大矛盾”,是指平面、层间一、层内。
U间倒灌、单U突进、水锥等开发现象是一/间一非均质的主理衣现,舌进是」非均质的主要表现。
4.请填下图含水率曲线坐标上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名称,A一含水率为I, B是前缘含水率,C是平衡含水饱和度,D是前缘含水饱和含,E是平均含水饱和度。
5.水压聊动油藏中地层压力卜降快慢,主要取决于(I)采油速度(成果油强度),(2)边底水补给(或边底水能地),(3)油藏渗流条件(或储层物性16.影响面积注水的面枳波及系数的主要因索有无曲纲注入倍数,注水方式(或并网方式),潦度比07.面积注水方式中的七点注水井网注采井数比2:1。
三、判断题(20分,每小题I分、请在正确的后面括号里打J ,错误的后面括号里打X)I.层系划分问题是针对油臧开发后期严重水淹问题提出的。
(× )2.面积注水这种注水方式是一种强化注水,尤其不适合非均质油藏。
油藏工程1.油田勘探开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油田勘探开发整体而言,可以将整个油田勘探开发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区域勘探(预探),工业勘探(详探)阶段,全面开发阶段。
2.开辟生产试验去的原则。
(P4 (1—4条))3.基础井网是以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开发井网。
(P5 )4.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的能量一般有几种?(P13)5.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P19(5个作用))6.油田注水方式是指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系,国内外油田应用的注水方式或注水系统。
归纳起来有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
7.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报告应包括5各方面的内容?( P38 )8.断块油藏按含有面积大小划分为5个级别的标准?( P44 )9.弹塑性油藏开发的计算( P49-51)10.对层系,井网,驱动方式,开采工艺等四方面的油开发调整类型?(P51(5个方面))1.含油上升率?(P57)2.一维不稳定驱替的分流量方程式,毛管力。
(P58-60)3.前缘推进方程解的局限性。
(P78(4点))4.流度比的大小也是影响驱替稳定(重力分异情况下)的一个重要因素,表现三点?(P83)5.注水微观驱替效率E。
(P78-86) 1.什么是毛管力—重力平衡,油水分布特征。
2.端点流度比。
3.倾斜油藏重力分异下,稳定驱替的条件。
6.水动力学方法(P110--113)1.试井的目的或作用。
(P119)2.压降试井(P121)井筒试井(P121)试井解释的基础公式,导压系数的物理意义3.表皮系数(P123)4.Y函数的物理意义:Y=D/2t D为达西常数。
(P139)5.窜流(P148--152)双重介质油藏常规试井分析方法,弹性储容比。
1.物质平衡方程式的主要功能(P200)2.驱动指数(P208)水侵指数(P214)弹性产率,弹性产收率(P213)3.溶解含驱的形成条件(P207)气顶驱动的形成条件(P208)定态水侵(P210)4.物质平衡方程式(P229--230)5.就油田开发全过程而言,任何油田的开发都经历产量上升,产量稳定,产量递减。
《油藏工程》期末复习题一、概念/解释题(可用公式答题)1、复杂断块油田2、切割注水3、井筒存储效应4、采油速度5、水侵系数K26、试采7、地层系数8、含水上升率9、储量丰度10、表皮效应和表皮因子11、注水方式12、驱动指数13、底水锥进14、面积注水15、周期注水16、产量递减率17、视粘度18、单储系数19、导压系数20、油田开发21、调查半径二、简述题1.简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2.应用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评价油田开发调整后措施有效、无效、变差。
3.若规定采油井为中心注采单元为“正”,试绘出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示意图(井位画在节点上),写出这种井网的注采井数比,并通过绘图说明如何将油井转注把“反”九点法井网变为五点法井网。
4.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产生的影响。
5.解释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各种原因。
6.简述油田开发的程序。
7.油藏物质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方程的推导方式。
8.水压驱动的开采特征。
9.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及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
三、综合应用题1.给出弹性水压驱动的形成条件,推导其物质平衡方程式,并指出这种驱动方式的生产特征(画出示意图)。
2. 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改善注水开发效果的水动力学方法。
3. 叙述MBH法求取平均地层压力的方法与步骤。
4. 推导考虑毛管力、重力,一维均质地层的分流量方程,分析影响含水率大小的因素?《油藏工程》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一、概念/解释题(可用公式答题)1、复杂断块油田:含油面积小于l km 2的断块油藏,且地质储量占油田总储量50%以上的断块油田,称为复杂断块油田。
2、切割注水:利用注水井排将油藏切割成较小的面积,成为独立的开发区域3、井筒存储效应:在压降或压力恢复试井中,由于井筒内流体的压缩性或其它原因,往往会出现在油井开井和关井时,地面流量和地下流量不相等,出现了续流和井筒存储现象,而这两种现象对压降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产生的影响叫井筒存储效应。
4、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5、水侵系数K 2:单位时间单位压降下,侵入到油藏中的水量。
6、试采:开采试验。
试油后,以较高的产量生产,通过试采,暴露出油田生产中的矛盾,以便在编制方案中加以考虑。
7、地层系数:地层渗透率与厚度的乘积,可根据试井曲线的不稳定流阶段曲线斜率求得mB q kh μ310121.2-⨯=8、含水上升率:()'w w w w f s f s ∂=∂9、储量丰度:oi o wi o B S h A N /)1(100/ρφ-==Ω10、表皮效应和表皮因子:地层受到损害或改善,井筒附近地层渗透率发生变化,在渗流过程中存在附加的压力降,该现象称为表皮效应。
其影响大小用无因次常数s 表示,称作表皮因子。
并且:)2//(kh q p s s πμ∆=11、注水方式:注水井在油层所处的部位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排列关系。
12、驱动指数:某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13、底水锥进:在有底水的油藏中,油井生产时的压力梯度使近井地带的油水界面升高,油层下面较重的水使流体梯度得以平衡。
在平衡力作用下使油水界面呈锥状分布,这种现象叫底水锥进。
14、面积注水: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其实质就是把油层分割成许多更小的单元,一口水井控制其中之一并同时影响几口油井,而每一口油井又同时在几个方向上受注水井影响。
15、周期注水:周期注水就是周期性地改变注入量和采出量,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地重新分布,从而使注入水在层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层间渗流,促进毛管吸渗作用,增大注入水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提高采收率。
16、产量递减率:单位时间的产量变化率,或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
其方程式为:dt Q dQ a //-=。
17、视粘度:)/(11wrworork k μμλ+=-18、单储系数:/()SNF N Ah = 19、导压系数:tC kφμη=20、油田开发:依据详探成果和必要的生产性开发试验,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对具有商业价值的油田,从油田的实际情况和生产规律出发,制定出合理的开发方案并对油田进行建设和投产,使油田按预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果长期生产,直至开发结束。
21、调查半径:供给半径或研究半径,i r =二、简述题1.简述划分开发层系的原则。
(1) 把特性相近的油层组合在同一开发层系,以保证各油层对注水方式和井网具有共同的适应性,减少开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
(2) 一个独立的开发层系应具有一定的储量,以保证油田满足一定的采油速度,并具有较长的稳产时间和达到较好的经济指标。
(3)各开发层系间必须具有良好的隔层,以便在注水开发的条件下,层系间能严格的分开,确保层系间不发生串通和干扰。
(4)同一开发层系内油层的构造形态、油水边界、压力系统和原油物性应比较接近。
(5)在分层开采工艺能解决的范围内,开发层系不宜划分过细,以利于减少建设工作量,提高经济效果。
另外,多油层油田如果具有下列特征时,不能够用一套开发系开发: ① 储油层岩性和特性差异较大; ② 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③ 油层的压力系统和驱动方式不同;④ 油层的层数太多,含油井段过长。
2.应用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评价油田开发调整后措施有效、无效、变差。
如以上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所示,对比油田开发调整前后可知:措施3有效,改善了水驱效果;措施2无效,水驱效果不变;措施1不当,使水驱效果变差。
3.若规定采油井为中心注采单元为“正”,试绘出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示意图(井位画在节点上),写出这种井网的注采井数比,并通过绘图说明如何将油井转注把“反”九点法井网变为五点法井网。
生产井注水井反九点法面积井网的注采井数比为1:3 ,将角井转注即变为五点法井网。
4.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产生的影响。
1措施pN pW lg 开发调整前2措施3措施开发调整后如图所示表示了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渗透率与地层压力的关系,可以用指数规律进行描述:)](exp[00000p p k k k --=α地层压力下降,渗透率下降;即使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时,渗透率只能部分恢复,其恢复大小是开始恢复时的最低压力点的函数。
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引起弹塑性(压力敏感)介质油藏的导流能力降低,表现在生产指示曲线上,曲线向压降轴靠拢,地层压力频繁变化对弹塑性介质油藏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对油井的产能取消极影响。
5.解释常规试井分析方法早期、晚期资料偏离直线段的各种原因。
早期中期晚期(1)早期段:主要反映井筒或近井地层影响①井筒储存效应,井筒储存流体或续流对井底压力的影响,主要是由地面开关井造成的;②表皮效应,钻井与完井过程中,由于泥浆渗入,黏土分散,泥饼及水泥的存在,以及地层部分打开,射孔不足,孔眼堵塞等,使井筒附近地层中存在污染带,造成井筒附近地层渗透率下降,在渗流过程中存在附加的压力降。
(2)晚期段:外边界作用阶段①如果为无限大油藏,径向流动阶段一直延续下去。
②若有封闭边界:A.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边界影响的阶段;B.拟稳态流动阶段,主要反映封闭边界的影响。
C.拟稳态流动阶段:任意时刻地层内压力下降速度相等;③若有定压边界:A.过渡段,径向流动阶段到边界影响的阶段;B.稳定流动阶段,主要反映定压边界的影响。
稳态流动阶段:地层内压力不随时间变化;6.简述油田开发的程序。
合理的油田开发程序就是正确的处理好认识油田和开发油田的矛盾,把勘探和开发油田的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分阶段、有步骤的开发油田。
其开发程序为:(1)在以见油的构造和构造带上,根据构造形态合理布置探井,迅速控制含有面积。
(2)在以控制含有面积内打一批资料井,全面了解油层的物理性质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情况。
(3)采用分区分层的试油试采方法,求得油层生产能力的参数。
(4)在以控制含有面积内开辟生产试验区。
(5)根据岩心、测井和试油试采等进行综合的研究,做出油层分层对比图、构造图和断层分布图,确定油层类型,然后做出油田开发设计。
(6)根据最可靠最稳定的油层钻一套基础井网。
(7)在生产井和注水井投产后收集实际的产量和压力资料进行研究,修改原来的设计指标,定出具体的各开发时期的配产配注方案。
7.油藏物质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方程的推导方式。
油藏物质平衡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油藏看成体积不变的容器。
油藏开发某一时刻,采出流体量加上地下剩余的储存量,等于流体的原始储量。
其推导方式有三种:(1)将油藏看成是一个体积不变的容器,开发前油藏中液体与气体的总体积,应等于开发之后任意时刻的采出体积与地下剩余体积之和;(2)在原始状况下,油藏内所含流体体积之和等于开发任意时刻内油藏内所含流体体积之和;(3)油藏在开发任意时刻,油、气、水三者体积变化的代数之和为0。
8.水压驱动的开采特征。
当油藏存在边水或底水时,则会形成水压驱动,水压驱动分刚性水驱和弹性水驱.(1)刚性水驱驱动能量主要是边水(或底水、注入水)的重力作用。
形成刚性水驱的条件是,油层与边水或底水相连通;水层有露头,且存在良好的水源,其开采特征见下图(左):油井见水后,产油量开始下降,而产液量不变;(2)弹性水驱主要依靠含水区和含油区压力降低而释放出的弹性能量来进行开采。
当压力降到封闭边缘之后,要保持井底压力为常数,地层压力将不断下降,因而产量也不断下降;由于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因此不会出现脱气区,油气比不变(见右图)。
9.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及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
(1)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①当生产井数大幅增加(布井方式不变)时,则采油量增加较少,一般说来,稀井网不变的条件下,放大压差即可增加同样的产量。
②适应油藏地质结构和注水系统的最佳布井,它对采收率的影响要大于井网密度对采收率的影响③不同油田的不同时期所采用的井网密度应有所不同④对一个岩性比较复杂的油田,井网密度对采收率有较大的影响,特别在油田开发后期,井网密度对开发效果的好坏起决定性的作用,对非均质油层稀井网将使储量损失增加,这可在剩余油饱和度高的部分钻加密井,改善开发效果⑤对均质油藏,井网密度的影响是不大。
(2)布置井网时应满足的条件:①能提供所需要的采油能力②提供足够的注水速度,以确保所需要的采油能力③以最小的产水量达到最大的采收率④设法利用油藏的非均质性的差异、地层裂缝、倾角等方面的因素⑤能适合现有的井网,打最少的新井与邻近各区的注水方案相协调。
三、综合应用题1.给出弹性水压驱动的形成条件,推导其物质平衡方程式,并指出这种驱动方式的生产特征(画出示意图)。
形成条件:有边底水,无气顶, Pi > Pb,能量供给不充分,水侵量不能补偿采出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