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种植牙中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3
选择题1. 成骨细胞来源于下列那种细胞(B)A. 骨细胞B. 间充质干细胞C. 骨衬里细胞D. 造血干细胞2. 下列那种基质蛋白不是成骨细胞所合成的(D )A. 骨桥蛋白B. 骨涎蛋白 C . 骨钙素 D. 降钙素目前发现的行使骨吸收功能的唯一细胞是:BA. 成骨细胞B. 破骨细胞C.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骨髓位于较大骨骼的髓腔中,占人体体重的:AA.4~6%B.9~12%C. 14~18%D. 1~2%E. 2~2.5%1下列关于破骨细胞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A.是骨组织中行使骨吸收功能的细胞B.来源于骨膜以及骨髓中具有多分化潜能的间充质细胞C.无固定形状,多核D.胞质嗜酸2.下列关于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组织学变化,错误的是:(B)A.上颌窦提升2周后——形成编织骨,成骨活跃;B.上颌窦提升4周后——大部分有新形成的编织骨,成骨细胞数量最多;C.上颌窦提升8周后——薄层皮质骨在上颌窦侧壁和上颌窦底膜侧形成;D.上颌窦提升8周后——转变为板层骨,骨组织结构趋于成熟。
1.破骨细胞来源于(A)。
A造血系统的单核细胞B间充质干细胞C破骨干细胞D造血干细胞2.组成骨组织的四种细胞中(A)被包埋在钙化的骨基质中。
A骨细胞B成骨细胞C破骨细胞D骨衬里细胞1. 骨组织由哪些细胞构成:(E)A.成骨细胞B.破骨细胞C.骨衬里细胞D.骨细胞E.以上全是2牙槽骨的生物特征70%为矿化物质,22%为蛋白质,8%为水分。
有机基质中95%为____胶原,另外5%由蛋白糖原和多种非胶原蛋白构成。
:(A)A.Ⅰ型B.Ⅱ型C.Ⅲ型D.Ⅳ型E.Ⅴ型E牙周膜中的重要细胞成分E:A.成纤维细胞B.未分化干细胞C.成骨细胞D.破骨细胞E.A和BE成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的阶段有哪些E:A. 前成骨细胞B. 成骨细胞C. 骨细胞D. 骨衬里细胞E. 以上都是1、下列那种细胞是来源于血液中单核巨噬细胞(C)A 骨细胞B 成骨细胞C 破骨细胞D 骨衬里细胞2、以下关于机械力引起骨改建的说法那一项是错误的(C)A 应力过低,骨吸收会超过骨沉积导致骨量的丢失。
引导骨再生膜技术(GBR)及复合BMP组织工程骨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GBR、BMP以及复合BMP的组织工程骨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的各个学科,其联合应用更是近几年来研究、发展的趋势。
本文就其在口腔科的应用和发展作一综述。
标签:引导骨再生膜术;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织工程骨随着组织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发展,GBR、BMP及复合BMP的组织工程骨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现就其在口腔科的应用和发展现状作一综述。
1引导骨再生膜技术在口腔科的应用引导骨再生膜技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继引导组织再生技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GTR technique)的发展和推广。
它是采用生物材料制成的生物膜在牙龈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人为地竖起一道生物膜屏障,阻止软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及上皮细胞长入骨缺损区,确保成骨过程在无成纤维细胞干扰的前提下逐渐完成,最后实现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1]。
随着生物材料的不断更新,该技术已经越来越完善和成熟,已被广泛应用于口腔科。
引导组织再生技术最早应用在牙周病学中,其后推广到口腔种植外科、口腔修复及口腔颌面外科中。
在口腔种植外科中被应用于种植体周围骨量不足的治疗中,为种植体周围骨组织提供足够的、稳定的生长空间,起一定的骨引导的作用。
在口腔颌面外科中已被应用于牙槽嵴裂的整复、外伤后造成的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以及颌骨囊肿的治疗中。
其与复合组织工程骨的联合应用,有望在不久的将来用于修复大段颌骨的缺损[2]。
1.1常用材料:在GBR中,其膜材料常分为可降解和不降解两种,不可降解材料中常见的有膨体聚四氟乙烯,该材料柔韧性好,易于操作且生物相容性好,此外不可吸收性膜材料还有微孔滤膜、生物性硅酮膜等。
但不可吸收性膜由于在人体内不能降解吸收,需二次手术取出,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医疗费用,而且二次手术容易造成对术区周围组织的损伤,缺点甚多。
其逐渐被可降解的生物膜所取代。
分析引导骨再生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张军君;庄桂娟【期刊名称】《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年(卷),期】2023(7)2【摘要】目的分析引导骨再生(GBR)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牙周组织恢复情况、美学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如皋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122例重度牙槽嵴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修复技术治疗)与治疗组(采用GBR技术治疗),各61例。
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骨密度值及改良牙菌斑指数(mPLI)、改良牙龈出血指数(m SBI)及探诊深度(PD);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红色美学指数(PES)、白色美学指数(WE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牙槽骨高度和宽度、骨密度值均显著降低,但治疗组显著高于常规组;与术前比,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PLI、mSBI、PD均显著降低(均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6个月两组患者PES、WE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且不同时间点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92%,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6.39%(均P <0.05)。
结论利用GBR技术能够有效减少重度牙槽嵴萎缩患者经种植修复后的牙槽宽度、高度的吸收,降低骨密度值,能够修复较大的骨缺损,增强美学效果,且对牙周组织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总页数】4页(P60-63)【作者】张军君;庄桂娟【作者单位】如皋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12【相关文献】1.GBR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临床应用2.GBR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效果3.改良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后牙区种植患者中的应用及牙槽嵴骨量变化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变化的观察4.引导骨再生术技术在重度牙槽嵴萎缩牙种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5.引导骨再生术、骨劈开术、牙槽嵴扩张术三联治疗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患者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在骨增量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秦川岚;米方林;王冰;章雨秋;曹勇【期刊名称】《中外医学研究》【年(卷),期】2023(21)4【摘要】牙列缺损是一类常见的口腔疾病,种植技术是修复牙列缺损的一种重要方式。
其中,种植位点骨量不足会导致植入种植体时出现植体暴露、初期稳定性不足等后果,进而影响种植修复疗效。
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屏障膜进行骨增量的一种修复技术。
其良好的屏蔽作用,可快速诱导骨形成,有效促进骨再生,扩大种植修复的适应范围。
屏障膜是GBR疗效的主要决定因素,理想的屏障膜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足够的机械强度(以维持空间及增加可操作性)、优良的细胞封闭功能(以防止上皮细胞迁入)、可生物降解且无严重免疫反应,并能进行主动诱导等特性。
迄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屏障膜能够持续提供完美的骨再生效果。
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在膜的改性、复合膜的应用、功能梯度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致力于理想屏障膜的研发。
本文将从屏障膜的分类、在骨增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研发理想的屏障膜提供一定的参考。
【总页数】5页(P155-159)【作者】秦川岚;米方林;王冰;章雨秋;曹勇【作者单位】川北医学院;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相关文献】1.引导骨再生技术中屏障膜的应用研究进展2.评价不同屏障膜在前牙缺失种植术中r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成骨效果3.以带蒂筋膜瓣为膜引导骨再生屏障膜包裹接种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促进骨缺损修复的研究4.口腔引导骨再生中屏障膜材料的应用5.骨劈开与骨挤压术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种植骨增量中的应用价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引导骨再生理论和技术
李德华
【期刊名称】《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4(20)4
【摘要】Brancrnark教授建立的牙种植体骨结合理论(osseointegra tion)奠定了口腔种植技术的理论基础,使牙种植体的临床成功率得到了保证。
10年累计成功率达到90%以上。
然而,缺牙后牙唐突骨量不足一度成为限制牙种植技术应用的一个主要障碍。
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后,牙种植体以全口无牙为主要适应证。
引导骨再生技术(guided bone regcheralion,GBR),是
【总页数】3页(P507-509)
【作者】李德华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种植科,710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引导骨再生的理论和应用 [J], 金啸;王佐林
2.引导骨再生术结合应用浓缩生长因子技术的应用与护理 [J], 张波
3.改良引导骨再生技术在后牙区种植患者中的应用及牙槽嵴骨量变化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变化的观察 [J], 邢建峰;李玲玲
4.帐篷螺丝技术与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单牙缺失患者行水平向骨增量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王金刚;于婷婷
5.引导骨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中的修复效果与美学评价 [J], 李剑平;石燕萍;高学舸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53·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8卷第5期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种植牙中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陈 峰【中图分类号】 R78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054(2019)05-0053-03【摘 要】 种植牙目前已成为牙列缺损及缺失修复的重要手段,但牙槽嵴因外伤、牙周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骨量不足使种植牙的适用范围明显受到限制,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出现能够很好的解决牙槽突骨缺损的问题,该技术是在骨缺损处放置屏障膜阻止来自牙周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生长,促进骨组织优先生长。
现就屏障膜的种类和特性以及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种植牙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种植牙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 屏障膜口腔种植牙已成为牙列缺损及缺失修复的一种常规的修复方法,但由于牙槽嵴自然萎缩、外伤以及牙周疾病的原因,导致种植区骨吸收,约40%~80%的患者都存在骨量不足,降低了种植修复的成功率,限制了种植牙的适用范围。
随着种植外科技术不断发展,使骨量不足时的种植修复成为可能,各种骨增量手术被应用于临床,其中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骨量不足这一难题,较好的恢复牙槽骨的宽度和外形,提高种植牙修复的成功率,已成为种植牙骨增量技术中常用的方法。
1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理论机制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最早源于牙周病学领域的引导组织再生技术,首次提出的学者是Melcher[1],在临床工作实践中,他发现治疗牙周病时应用该项技术,牙槽骨的牙周附着和骨量都有明显的增加。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种植牙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大量缺牙的患者选择用种植牙来修复,更好地恢复了功能和美观,但依然有较多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缺牙区骨量不足,无法行牙齿种植。
在骨组织再生过程中,由于上皮细胞、纤维组织细胞等不同组织细胞的迁移速度不一致,其生长比成骨细胞要快,采用带微孔的人工生物膜固定于骨缺损区的表面,等于竖起一道生物屏障于牙龈软组织和骨缺损之间,可以用来阻止软组织中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长入骨缺损部位,避免与成骨能力细胞产生抑制和竞争,维持血块充填的间隙,保持血块的稳定性,使成骨能力的细胞缓慢进入骨缺损部位,最后实现骨缺损区完全的骨修复。
但应注意的是屏障膜的覆盖面积,保证膜下有足够的空间供骨组织生长,膜边缘覆盖过骨缺损边缘约2~3 mm。
同时屏障膜范围过大,造成材料的浪费,还有可能导致张力过大。
相关研究表明[2],在GBR术中应用屏障膜时不单保护其下方的骨缺损区,还有可能限制周围软组织对于骨缺损区的血液供应,从而增加术后伤口裂开屏障膜外露的风险,导致感染的发生。
2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中屏障膜材料的种类和特性在引用骨组织再生技术实现牙槽嵴骨缺损的修复中,人工生物膜作为屏障的作用尤为重要,屏障膜材料的性能是决定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能否成功的关键。
屏障膜应该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安全性、通透性,同时能够为骨缺损区提供良好的机械屏障及空间维持作用。
在早期的种植修复中,临床上常用钛膜作为屏障膜,其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很强的机械性和三维空间的维持能力[3]。
但其阻碍血浆进入植骨区,且不能被吸收降解,需要二次取出,再次的创伤增加了骨质的吸收,同时钛膜容易暴露,增加了感染发生的可能。
目前临床上用的钛膜多为超薄钛膜,其柔软易成形,易于与骨表面贴合,无需固定膜钉。
海奥口腔修复膜是一种双层的胶原膜,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降解吸收,且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反应很小。
海奥口腔修复膜一方面可以促使生物膜和新生骨组织之间更好地贴合,另一方面可以使植骨的生长加速,继而更好地使新生骨和自体骨结合。
经过对照,在牙缺失修复方面海奥生物修复膜比钛膜具有更理想的疗效,具有更好地安全性和有效性[4]。
Bio-Gide膜也是可吸收膜的一种,吸收开始于4个月,半年后一般可以被完全吸收,和海奥生物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Bio-Gide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患者术后6个月后的成骨骨质厚度和骨厚度均大于海奥生物膜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患者,这些说明Bio-Gide膜引导骨组织再生明显优于海奥生物膜引导骨再组织再生[5]。
从国内外较多文献综合来看,钛膜、聚四氟乙烯膜等不可吸收膜因其不能够降解吸收,需二次手术取出,而且膜暴露的发生作者单位:颍上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安徽颍上 236200 2019-07-29收稿,2019-09-06修回临床医学研究·54·率较高,目前临床上较少使用,现应用的钛膜多为超薄钛膜;Bio-Gide生物膜的生物相容性好,效果稳定,引导骨组织再生患者种植修复成功率最高,但是因为价格较高导致临床适用范围降低;而海奥生物膜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且价格较低,在国内已经较多地应用于种植牙中骨缺损的引导骨组织再生。
3 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种植牙过程中的临床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种植牙过程中应用主要包括:拔牙后的种植位点保存及即刻种植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6]、种植牙前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治疗萎缩的牙槽嵴[7]、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联合植骨行上颌窦外提升[8]、上颌窦种植体植入时形成的周围骨质缺损及种植体周围炎导致的骨质缺损的治疗。
种植牙的成功率对牙槽骨的骨量要求非常高,牙齿拔除后牙槽嵴无论是宽度、高度还是其周围软组织的保留对于后期的种植牙修复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9]。
而牙齿拔除后牙槽嵴的改建会非常活跃,主要表现为牙槽骨宽度的减小和高度的降低,其中尤以宽度减小为甚,造成后期种植体植入时的骨量不足,给种植修复带来困难。
牙齿拔除后进行位点保存,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阻断或减少拔牙后龈乳头的萎缩和牙槽骨骨量的丢失,以另后期种植修复时不用采取较大创伤的植骨技术[10]。
研究表明: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是理想的骨增量技术,能有效的改善修复前的骨条件,阻止牙槽骨愈合过程中骨吸收的发生,更好的为后期修复提供优良的牙槽骨基础条件。
通过用不同测量方法测量,使用屏障膜加人工植骨材料的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对因牙周病变拔除的磨牙行位点保存后6个月,发现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牙槽突高度和维持较好的宽度[11]。
随着即刻种植技术的发展,因其可以缩短恢复牙齿功能及美观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拔牙后即刻种植,但理想的即刻种植区应有足够高度和宽度的健康骨质,才能保证种植体有足够的初期稳定性,但即刻种植常常伴有骨缺损,因为拔牙后牙槽骨骨量不足,增加了种植失败的概率,而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可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使用屏障膜及人工植骨材料的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骨的形成,提高骨量,获得良好的骨修复,提高种植牙成功率,是局部骨量不足种植患者较好的解决办法[12]。
另外通过研究,对于前牙美学区的即刻种植,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能获得和延期种植同样的成骨效果,不仅能缩短患者无牙期,而且能达到更好的美学效果[13]。
在口腔种植中,尤其在前牙美学区种植,不仅要求种植体与周围骨稳定结合,还要有充足的骨量和良好的牙龈外形,一般要求种植体唇侧骨板的厚度至少为2 mm,但由于多数患者拔牙后未行位点保存而致骨吸收,导致水平骨的丧失,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量不足。
以前对于牙槽骨宽度较窄的患者,种植牙难以进行良好的修复,但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尤其是上前牙种植修复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可获得较好的效果[14]。
在种植体植入时出现骨开窗/骨开裂导致种植体暴露,此时可同期行引导骨组织再生术。
对于在种植体根部穿孔性的骨缺损以及颈部骨开裂单纯应用GBR技术效果良好[15],而对于牙槽骨宽度十分狭窄的患者(牙槽嵴宽度一般大于3 mm),亦可采用骨劈开和牙槽嵴扩张联合GBR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取得十分显著地效果[16]。
对于牙槽嵴萎缩严重且骨垂直方向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单纯采用屏障膜和人工植骨材料的GBR 技术,成骨空间较不稳定,且不易成形,影响骨增量的效果,宜采用块状自体骨移植+GBR技术,以获得良好的增骨效果,为后期的种植提供良好的保障。
上颌后牙的种植,有时因牙槽骨吸收或上颌窦窦腔过大导致牙槽嵴顶距离上颌窦底过近(上颌窦内提升无法满足种植需要),种植较为困难,目前较为先进的办法是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行上颌窦外提升术,研究显示,3年内行上颌窦外提升术患者的种植体存留率与常规种植术无明显差异[17],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严重不足(牙槽突高度大于3 mm)应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联合植骨行上颌窦外提升及同期种植亦可获得良好的稳定性[18]。
但对于牙槽嵴严重萎缩的患者,如考虑同期种植不能获得良好的初期稳定性,可将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与牙种植术分二期进行。
种植体周围炎在第一届欧洲牙周病学讨论会上定义为:已行使功能的种植体周围发生的导致种植体周围牙周袋形成和支持骨丧失的炎症破坏过程[19]。
初期的治疗主要是用机械方法去除菌斑、牙石,氯己啶的应用和抗生素的治疗。
对于种植体周围炎已导致支持骨丧失的患者,行手术治疗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技术,而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使吸收的骨组织再生,重新获得骨结合。
研究表明,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组织再生术与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相比,不仅能达到治疗的效果,还能进一步促进种植体与骨的结合[20]。
4 小结与展望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口腔种植·55·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8卷第5期牙的快速发展,扩大了口腔种植的适应证,使骨量不足时的种植修复成为可能,并且保证了牙种植体植入时理想的位置和方向,最大限度满足了种植美学的要求。
但同样随着种植技术的进步,对于材料的要求不断提高,目前的屏障膜仍存在膜移位、膜暴露、空间维持能力不足等缺点,如何更好地提升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以满足不同类型骨缺损再生修复的需要将成为今后研究的热点,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必将大大推动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口腔种植中的临床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1] Melcher AH.On the Repair Potential of Periodontal Tissues[J].Periodontal Repair,1976, 47(5):256~260.[2] 周磊,徐淑兰,黄建生,等.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牙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7,21(3):234~236.[3] 李菊,王振国.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效应的对比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6, 32(1):28~30.[4] 周春峰,管玉新,张天峰,等.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2015, 2(9):102~103.[5] 马杰.两种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作用及效果分析[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 44(1):87~90.[6] 杜良智,朱挺,柴娟,等.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应用GBR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 2016,45(6):700~702.[7]M e l o n i S M,J o v a n o v i c S A,U r b a n I,e t al.Horizontal Ridge Augmentation using GBR with a Native Collagen Membrane and 1:1Ratio of Particulated Xenograft and Autologous Bone:A 1-Year Prospective Clinical Study [J].Clinical implant dentistry and related research, 2016:12429.[8] 邹常萍,何家才.上颌窦底外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术在修复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12):1295~1299.[9] 李绍辉,郑海雁,张广德,等.应用明胶海绵及GBR 进行种植位点保存临床观察[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 37(1):39~40.[10] 徐向阳.拔牙位点保存技术应用于种植牙的临床研究[J].现在诊断与治疗,2016,27(9):1699~1700. [11] 赵丽萍,詹雅琳,胡文杰,等.不同测量方法评价磨牙拔牙位点保存术后牙槽骨的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8(1):126~132.[12] 韦启升,陆丽萍,蒋梅英.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应用于即刻种植牙中的疗效及对骨修复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4):2116~2118. [13] 范静,黄秀珍.引导性骨再生技术在前牙美学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中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33):17~20.[14] 蒋柳洪,董滢,景向东.引导骨组织再生技术在上前牙种植修复中的效果[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7):1138~1142.[15] 刘锡青,周长友,路洪波,等.GBR技术配合骨挤压骨劈开行上前牙美学区种植的体会[J].临床医学, 2016,29(11):289~290.[16] 郑树灿,黄旭瑶,周勇,等.骨劈开和牙槽嵴扩张联合GBR在上颌前牙狭窄牙槽嵴种植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16,21(2):67~73. [17] 赵新宇.口腔种植术中上颌窦外提升的应用[J].医学新知杂志,2017,27(1):85~89.[18] 赵国强,王涛.上颌窦外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2(5):705 ~707.[19] 孙泽华,李琳琳,李美华.种植体周围炎发生因素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7,21(7):1274~1276. [20] 胡劲松.比较分析超声洁治联合药物治疗与翻瓣刮治联合引导骨再生术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132~133.Clinical application of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in dental implant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ingshang, Yingshang 236200, AnhuiCHEN FengAbstract:Dental impla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missing dentition defect and repair of the alveolar ridge due to trauma, periodontal disease caused by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inadequate bone mass obviously restricted the applicable scope of the dental implants, and the emergence of guided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can well solve the problem of outburst alveolar bone defect, the technology is placed in the bone defect barrier film to prevent from periodontal tissue fibroblast growth, promote the growth of bone tissue is preferre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arrier film and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uiding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in dental implant.Key Words:Dental implant; Guided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technology; Barrier membrane /(编审:薛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