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音理论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05 MB
- 文档页数:49
普通话的语音知识总结普通话是中国的国家通用语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语言。
准确地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知识,对于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普通话的语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内容。
一、声母声母是一个汉字的发音的基础音。
普通话中的声母共有21个,分别是b、p、m、f、d、t、n、l、g、k、h、j、q、x、zh、ch、sh、r、z、c、s。
其中,b、p、m、f、d、t、n、l、g、k、h为单个辅音,发音时不需要与其他辅音搭配;而j、q、x、zh、ch、sh、r、z、c、s为复合辅音,发音时需要与后面的韵母搭配。
二、韵母韵母是一个汉字音节的核心部分。
普通话中的韵母共有38个,分为单韵母和复韵母两种。
单韵母包括a、o、e、i、u、ü;复韵母包括ai、ei、ui、ao、ou、iu、ie、üe、er、an、en、in、un、ün、ang、eng、ing、ong。
三、声调普通话中的声调对于一个汉字的发音非常重要。
共有四个声调,分别为平声、仄声、上声和去声。
在标准的普通话中,声调符号分别为1、2、3、4。
平声是指声调平稳、音调固定的声调,例如"爸爸"的声调就是平声。
仄声是指声调有起伏的声调,例如"妈妈"的声调就是仄声。
上声是指声调由低到高的声调,例如"奶奶"的声调就是上声。
去声是指声调由高到低的声调,例如"姥姥"的声调就是去声。
四、儿化音儿化音是普通话的一种特有现象。
当韵母er跟在声母之后时,可以形成一个特殊的音,例如"妈妈"中的"妈"字发音时会有一种儿化的音。
五、口语语音规范为了更好地掌握普通话的语音知识,我们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口语语音规范:1. 清晰地发音,口齿伶俐,避免吞音、咬字不清等问题;2. 动静音和鼻音的区别要清楚,在读音时正确区分;3. 声母和韵母的搭配要准确,发音要标准规范;4. 注意声调的运用,遵循正确的声调走势;5. 注意语速抑扬顿挫,避免口吃、结巴等问题。
中文语音学知识点一、声母声母是汉语拼音中的第一个音素,指在发音时,在元音之前叫出的辅音,也称声音。
声母是一个音节的头部,用来区分和鉴别不同的音节。
1. 单声母:单个辅音构成的音,如b, p, m, f等。
2. 复合声母:由辅音和韵母i, u结合构成的音,如zh, ch, sh等。
二、韵母韵母是汉语音节的核心部分,由声母和声母之后的元音构成。
韵母包括单韵母和复韵母两种形式。
1. 单韵母:由单个元音构成的音,如a, o, e, i, u, ü等。
2. 复韵母:由辅音和元音构成的音,如ai, ou, ei, an, en, ang, ing等。
三、声调声调是在汉语拼音中用虚线表示,用来区分不同意思的音节。
汉语普通话中的声调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声调是音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音时要根据正确的声调来区分意思。
1. 阴平:声调符号是一条水平线,不做标记。
2. 阳平:声调符号是一个向右倾斜的虚线“ˇ”。
3. 上声:声调符号是一个向上的斜线“ ”。
4. 去声:声调符号是一个向下的斜线“ ˋ”。
四、声音的发音部位声音的发音部位是指在发音时,声带、舌头、嘴唇等器官的位置。
声音的发音部位直接影响音的清浊、音的高低、音的前后等音质特点。
1. 清音:声带发音,不带气,如p, t, k等。
2. 浊音:声带发音,带气,如b, d, g等。
3. 牙音:舌尖与上齿接触或接近的音,如z, c, s等。
4. 唇音:嘴唇为发音部位的音,如m, f, p等。
五、声音的发声方法声音的发声方法是指在发音时,声带振动和气流通过口腔、鼻腔产生声音的方式。
声音的发声方法直接影响音的声调、语音音色等特点。
1. 清辅音:喉头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口腔产生声音,如p, t, k等。
2. 浊辅音:喉头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口腔产生声音,如b, d, g等。
3. 鼻音:声带振动,气流通过鼻腔产生声音,如m, n, ng等。
4. 复音:声带振动,气流同时通过口腔和鼻腔产生声音,如z, c, s 等。
普通话基础必学知识点
1. 声母和韵母:声母是指汉语拼音中的辅音部分,韵母是指汉语拼音中的元音部分。
了解声母和韵母的搭配规则对正确发音很重要。
2. 四声:普通话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种声调。
学会准确地区分和使用四声对于正确发音和语调非常重要。
3. 声调规律:普通话中的声调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化,例如在连读或调整节奏时。
掌握声调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流利的发音。
4. 连读和变调:在普通话中,有很多词语之间会发生音变和连读,这是为了保持语音的流畅和自然。
了解连读和变调的规则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口语。
5. 声调符号:普通话拼音中使用声调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声调。
学习和掌握这些声调符号对于正确拼读汉字很重要。
6. 声调语法:在普通话中,声调对于理解句子的意思和语法规则也很重要。
掌握声调语法可以帮助学习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
7. 声韵调的变化:普通话中的音变规律复杂多样,例如声母的变化(如擦音化、爆音转呼应等),韵母的变化(如鼻化、轻声等)和声调的变化。
了解这些变化规律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普通话。
8. 语音语调:普通话的语音语调有一定的规范和特点。
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9. 声调语音与词义的关系:普通话中,独立的音节可以由多个字组成,不同的声调可以对应不同的词义。
了解声调与词义的关系可以帮助学
习者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
10. 声韵调节与语音调节的关系:普通话的发音受到音韵规律和语音
规则的影响,掌握声韵调节和语音调节的关系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
发音和理解语言。
普通话水平考试语音学基础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PSC:PUTONGHUA SHUIPING CESHI)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熟练程度的口语考试。
考试形式为口试。
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
语音学基础知识一、语言、方言、普通话(一)语言1.语言是作为人们交际工具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2.语言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由音位层次、词汇层次、语法层次等组成。
3.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
(二)方言1.方言定义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
各地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有都其特点。
2.方言分区全国十大方言区:官话、晋语、吴语、湘语、赣语、徽语、闽语、粤语、平话、客家话。
官话八大分区:北京、东北、兰银、冀鲁、胶辽、中原、西南、江淮。
3.方言的意义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语言和方言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保证。
4.湖北省所处的方言区湖北省处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北方言地区。
还有一些地方处于几种方言的过渡地带。
(三)现代汉语与普通话1.现代汉语广义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现代汉语方言。
狭义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2.普通话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通用的语言。
3.有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
二、语音(一)语音的性质1.物理属性语音作为一种物质材料,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具有物理属性。
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有四种声学特征:(1)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2)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3)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振动幅度的大小。
(4)音色——声音的个性和特色,受发音体的差异、共鸣器的形状和发音方法不同的影响。
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大全1.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际用语,还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其内涵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称华语。
普通话在明朝清朝称官话,在宋朝以前,普通话还被称作通语、凡语、雅言等。
普通话和方言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因而人们狭义指称普通话时,主要指普通话语音。
2.语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有表意义的功能。
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物理属性表现为,语音具有音高、音强、音长、音质四种要素。
生理属性表现为语音通过人的发音器官一系列运作形成,如,肺部呼出气流,通过气管至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口腔、鼻腔等,形成不同音质的语音。
社会属性表现为用什么语音形式来表示什么意义,不由个人决定,而由社会约定俗成,比如称自己,汉语语音形式是wǒ(我),英语语音形式是[ai](I),俄语语音形式则是[ia](Я)3.《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根据普通话语音系统制定的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它于1958年2月11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及施行。
其由五部分内容组成: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汉语拼音字母采用拉丁字母,字母有四种体式:大楷、小楷、大草、小草。
每个字母所代表的音叫本音,本音用来拼音。
为便于称呼,每个字母还有名称音。
为方便教学,在声母本音后配上不同元音,这样发出的音叫呼读音。
比如:字母b的本音是[p],名称音是[pε],呼读音是[p?]。
4.音节。
音节是语音最小的自然单位。
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比如“老百姓”三个字,读出来就是三个音节:lǎo bǎi xìng。
普通话有400个基本音节,加上声调,一共有1200多个音节。
从结构看,普通话音节由声母、韵母、声调组合而成,普通话音节可以无声母,但必须有韵母和声调。
普通话语音基础知识一、概述:1、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的普遍通用的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语言三要素:语音、语法、语汇2、普通话语音的三对概念:音节和音素:自然单位—中国人一下儿400多个最小单位—zh-o-ng g-u-o r-en元音和辅音:音素按发音特点成两大类元音发音时,颤动声带,声音响亮,气流在口腔不受到阻碍。
辅音发音时,不颤动声带,声音不响亮,气流受阻声母和韵母:声母、韵母、声调是构成汉语单节的结构单位声母是音节开头的辅音零声母韵母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由元音构成3、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四类,用“五度制”来表示阴平(55调)天津高音东方阳平(35调)白云蓝蓝情人上声(214调)好买你想可以去声(53调)在用让干制度4、变调:上声变调:上声字在非上声(阴平.阳平.去声)前变为211好吃美观好人美德好事美妙上声字在上声字前(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为像35调勉强尽管处理给予水獭导演三个上声连在一起有两种音变方式;展览馆勇敢者:前两个35调(双单格)党小组冷处理小组长:211 35 214调(单双格)上声在轻声前面有两种变调姐姐奶奶剪子马虎耳朵:211想想手里写写小姐走走:35“一”字变调:“一”字单念、表序数或出现在词语末尾,读本调阳平35,如“一楼”、“十一”“统一”等。
在其它情况下,有三种变调:(1)在去声前变35一倍一件一切一概一再一共(2)在非去声前(阴平、阳平、上声前),变51一般一边一端一朝一生一些(阴平前)一直一齐一时一同一行一群(阳平前)一举一手一体一统一览一口(上声前)(3)夹在中间变轻声走一走讲一讲学一学试一试想一想注:“七”“八”不变调“不”字变调:(1)去声字前变35不必不变不测不要不但不错(2)夹在中间变轻声去不去穿不穿会不会好不好大不大听不清看不懂5、轻声在语流中,读得又轻又短的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