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3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df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从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讨论,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首先,我们来谈谈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
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指令、进行运算和控制数据传输。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包括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等。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了解微机原理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进行系统调试都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来谈谈接口技术。
接口技术是指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技术,包括串行接口、并行接口、通信接口等。
串行接口是一种逐位传输数据的接口,适用于远距离传输和低速设备。
并行接口是一种同时传输多位数据的接口,适用于短距离传输和高速设备。
通信接口是一种用于计算机与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包括网卡、调制解调器等。
了解接口技术对于设计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协议的开发都非常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经常是相互结合的。
例如,我们在设计一个外部设备时,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接口技术进行数据交换。
又如,在进行系统调试时,需要了解接口技术,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因此,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有所了解,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4版)___题解及实验指导这份大纲旨在为《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4版)吴宁题解及实验指导》给出一个概览,请参考以下内容。
概述介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引言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阐述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层次结构计算机硬件描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讨论硬件的功能和特点计算机软件介绍计算机软件的概念和分类强调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功能讨论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微型计算机接口研究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和通信介绍接口的原理和技术分析接口的设计和实现实验指导实验准备介绍进行实验所需的基本准备工作包括实验器材、软件环境和实验原理的研究实验内容提供各章节相关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实验任务强调实验中的关键点和注意事项实验总结总结每个实验的目的和结果分析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提供实验的评价和改进建议通过这份《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4版)吴宁题解及实验指导》大纲,学生可以了解该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对于研究和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预期。
本章介绍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首先,讲解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发展历程,帮助读者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演化过程。
其次,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通过本章的研究,读者能够建立起对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本章将深入探讨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各个功能部件的作用。
首先,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总线结构和数据流动方式,帮助读者了解信息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传输过程。
然后,讨论了微型计算机的存储器层次结构和主要存储器的特点。
随后,讲解了微型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和内部结构。
最后,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种类和原理。
通过本章的研究,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和各个功能部件的作用。
本章重点介绍微型计算机的编程技术,包括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编程。
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中,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而单片微型计算机无疑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以及接口技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单片微型计算机的原理1.1 数据表示和处理在单片微型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计算机所处理的数据通常以二进制形式表示,通过位(bit)来表示数据的最小单元。
在微型计算机中,通常使用八位(bit)的字节(byte)作为数据的基本单位。
此外,计算机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数据类型来表示和处理不同类型的数据,如整数、浮点数、字符等。
1.2 CPU和内存在单片微型计算机中,中央处理器(CPU)被视为计算机的大脑。
CPU负责执行指令、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等操作。
而内存则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供CPU读取和写入。
常见的内存分类有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其中RAM用于临时存储数据,而ROM则用于存储固定的指令和数据。
1.3 控制单元和指令控制单元是CPU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解析和执行指令。
指令是计算机执行操作的命令,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取、写入、运算等操作。
常见的指令集结构有精简指令集(RISC)和复杂指令集(CISC)。
RISC的指令集相对较简单,执行速度快,而CISC的指令集相对较复杂,但可以实现更多功能。
二、单片微型计算机的接口技术2.1 输入输出接口在单片微型计算机中,输入输出(I/O)设备起着连接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触摸屏等,而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
通过适当的接口技术,计算机可以与这些设备进行数据的输入和输出,并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2.2 存储器接口技术存储器接口技术用于连接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
根据不同的芯片架构和规范,存储器接口技术有所不同。
常见的接口技术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地址总线用于指定内存的地址,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而控制总线则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第1章微型计算机基础1.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和运算1.1.1 计算机中的数制及转换在微型计算机中,常见和常使用的数制♦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
1.十进制十进制计数特征如下:♦使用10个不同的数码符号0,1,2,3,4,5,6,7,8,9♦基数为10♦每一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数中所处的位置(即数位),按逢十进一决定其实际数值。
任意一个十进制正数D,可以写成如下形式:(D)10=D n-l³10 n-1 +D n-2³10 n-2 +…+D l³101+D0³100+D—l³10 -1+D-2³10-2+²²+D-n³10-n2.二进制在二进制计数制中,基数是2,计数的原则是“逢2进1”。
特征如下:♦使用两个不同的数码符号0和l♦基数为2♦每一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数中所处的位置(即数位),按逢二进一决定其实际数值。
任意一个二进制正数B,可以写成如下形式:(B)2=B n—l³2 n-1 +B n—2³2 n-2+…+B l³21+B0³20+B—l³2 -1+B-2³1-2+²²+B-n³1-n十进制TO二进制把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除以2取余数”。
把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所采用的规则是“乘2取整”。
在计算机中,数的存储、运算、传输都使用二进制。
[例 1-2] 将十进制小数0.6875转换成二进制小数3.八进制在八进制计数制中,基数是8,计数的原则是“逢8进1”。
特征如下:♦使用8个不同的数码符号0,1,2,3,4,5,6,7♦基数为8♦每一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数中所处的位置(即数位),按逢八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
任意一个八进制正数S,可表示为:(S)8=S n—l³8 n-1+S n—2³8 n-2+²²+S1³8 1+S0³8 0 +S—l³8–1+²²+S-m³8-m转换: 将十进制整数转换成八进制整数的方法是“除以8取余数”。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衔接及综合应用的课程。
尤其微处理器大量开展和计算机渗透嵌入各种仪表和控制系统后,“微机原理与应用〃成为组构系统的根本技术。
《微型原理与接口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其课程着重介绍微型计算机根本构成及应用方法。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并为《单片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打下根底。
它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这门学科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微型计算机根本构成与外界联系(广义输入/输出)的应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的专业开展和计算机的深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本课程,使学生学习微处理器芯片根本功能、指令系统、构成微型计算机的外围芯片,以及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接口芯片。
掌握微型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那么;熟悉和正确选择常用的儿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道《计算机接口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价值;知道该课程的研究领域和技术前景;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 .理解这门课程的主要概念、根本原理利技术要点,拓宽计算机应用的领域和范围的思路和概念。
3 .掌握计算机结构特点,以及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连接的软、硬件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
4 .掌握和了解各种典型环境下接口设计原那么;熟悉和正确运用常用的儿种大规模集成接口电路。
5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到达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这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 ---- 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 ---- 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指在微型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的技术。
微型计算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包括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
接口技术是指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技术。
在微型计算机中,微处理器是控制微型计算机工作的核心部件。
它负责执行指令、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操作。
微处理器通过总线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包括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换。
为了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需要使用接口技术。
接口技术可以分为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两种。
硬件接口是指通过物理接口的方式连接微型计算机和外部设备,例如串口、并口、USB等。
软件接口是指通过编程的方式实
现微型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接口技术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外部设备的要求。
不同的外部设备可能需要不同类型的接口进行连接。
例如,打印机通常通过并口或USB接口连接到微型计算机,而鼠标则通
常通过PS/2或USB接口连接。
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接口实
现微型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
总的来说,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实现微型计算机与外
部设备之间数据交换和通信的关键技术。
了解和掌握这些技术对于有效地使用微型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具有重要意义。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1、试说明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和微机系统的概念。
答:微型处理器: ①大规模核心芯片;②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 组成。
微型计算机是由微型处理器、内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组成。
微型计算机系统:①微型计算机;②外部设备和软件组成。
2、两个数1234H 和9ABCH 分别存储在10000H 和21000H 开始的存储单元中,试画图表示存储情况。
3、现代计算机与冯诺依曼计算机的区别?答:①从存储器的结构来讲:冯诺依曼式计算机是单一的,现代计算机的存储器是由内存和外存组成的。
内存储器有主存、高速缓存、寄存器组;外存储器有硬盘、光盘、磁带等光驱。
②从控制器方面来讲:冯诺依曼式计算机通过CPU 集中控制来工作;现代计算机是由分散控制来实现。
③从通信方面来讲:冯诺依曼式计算机是通过CPU 通信;现代计算机通过总线通信。
4、微机系统的工作过程?以一个模型为例如来说明微机的工作过和,假设计算12H + 34 H ,程序如下:MOV AL , 12H ; 将12H 送到累加器中ADD AL , 34H ; 计算12H +34H ,结果送回累加器,编绎后丙坤指令对应的机器指令为:10110000 00010010 “ MOV AL ,12H ”, 00000100 00110100 ; “ ADD AL ,34H “PC :程序计数器 AR : 地址寄存器 AB :地址总线 M:存储器 RD:读 WR:写DB:数据总线 DR:数据缓存器 IR :指令寄存器 ID :指令译码器 PLA:控制信号ALU :运算器34H 12H ... BCH 9AH 10000H 10001H ... 21000H 21001H BOH 12H 04H 34H 10000H 10001H 10002H 10003H①首址在程序计数器PC中,首址送到地址寄存器AR中,PC -> AR,程序计数器加1,PC+1 -> PC,(PC)=10001H,AR -> AB找到存储器M,CPU发读信号,BOH -> DB -> DR -> IR -> ID -> 发出各种控制信号;② PC -> AR,程序计数器加1,PC+1 -> PC,(PC)=10002H,AR -> AB找到存储器M,CPU发读信号,12H -> DB -> DR ->AL;③ PC -> AR,程序计数器加1,PC+1 -> PC,(PC)=10003H,AR -> AB找到存储器M,CPU发读信号,04H -> DB -> DR -> IR -> ID -> 发出各种控制信号;④ PC -> AR,程序计数器加1,PC+1 -> PC,(PC)=10004H,AR -> AB找到存储器M,CPU发读信号,34H -> DB -> DR -> ALU IN1; AL -> ALU IN2ALU IN1 + ALU IN2 = 46H -> AL第二章8086/8088微处理器1、微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由哪里几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寄存器、输入输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