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动载荷与疲劳强度概述(B)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5.91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绪论1.机器是用来代替人们体力和部分脑力劳动的工具。
2.机器的基本组成要素是机械零件。
第二章机械设计总论1.原动机部分是驱动整部机器完成预定功能的动力源。
2.执行部分是用来完成机器预定功能的组成部分。
3.传动部分是用来完成运动形式、运动及动力参数转变的。
4.机器的设计阶段是决定机器好坏的关键。
5.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计划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技术文件编制阶段、计算机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6.机器的主要要求:使用功能要求、经济性要求、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要求、寿命可靠性的要求。
7.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整体断裂、过大的残余变形、零件的表面破坏、破坏正常工作条件引起的失效。
8.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的要求、结构工艺性要求、经济性要求、质量小的要求、可靠性要求。
9.避免在预定寿命期内失效要求:强度、刚度、寿命。
10.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强度准则、刚度准则、寿命准则、振动稳定性准则、可靠性准则。
11.平均工作时间MTTF:对不可修复的零件,其失效前的平均工作时间。
12.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对可修复的零件,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第三章机械零件的强度1.机械中各零件之间力的传递,是通过两个零件的接触来实现的,接触分为外接触和内接触,也可分为点接触和线接触。
2.可以吧一切引起失效的外部作用的参数称为应力,把零件本身抵抗失效的能力称为强度。
第四章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1.当在正压力作用下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受切向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在接触表面上就会产生抵抗滑动的阻力,这一自然现象称为摩擦,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力。
2.摩擦分为两类:一类是发生在物质内部,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的内摩擦;另一类是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时,在接触表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外摩擦。
3.仅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的摩擦称为静摩擦。
4.相对滑动进行中的摩擦称为动摩擦。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疲劳强度疲劳强度:机械零件,如轴、齿轮、轴承、叶片、弹簧等,在工作过程中各点的应力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这种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应力称为交变应力(也称循环应力)。
在交变应力的作用下,虽然零件所承受的应力低于材料的屈服点,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工作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现象称为金属的疲劳。
疲劳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无限多次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破坏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或疲劳极限。
实际上,金属材料并不可能作无限多次交变载荷试验。
一般试验时规定,钢在经受107次、非铁(有色)金属材料经受108次交变载荷作用时不产生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疲劳强度。
疲劳破坏是机械零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在机械零件失效中大约有80%以上属于疲劳破坏,而且疲劳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变形,所以疲劳破坏经常造成重大事故,所以对于轴、齿轮、轴承、叶片、弹簧等承受交变载荷的零件要选择疲劳强度较好的材料来制造。
疲劳载荷及分析理论疲劳载荷谱(fatigue load spectrum)是建立疲劳设计方法的基础。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施加在对象上的疲劳载荷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应用时要依据某种统计分析方法和理论进行分析。
1 疲劳载荷谱1.1 疲劳载荷谱及其编谱载荷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两大类。
动载荷又分为周期载荷、非周期载荷和冲击载荷。
周期载荷和非周期载荷可统称为疲劳载荷。
在很多情况下,作用在结构或机械上的载荷是随时间变化的,这种加载过程称为载荷—时间历程。
由于随机载荷的不确定性,这种谱无法直接使用,必须对其进行统计处理。
处理后的载荷—时间—历程称为载荷谱。
载荷谱是具有统计特性的图形,它能本质地反映零件的载荷变化情况[]。
为了估算结构的使用寿命和进行疲劳可靠性分析,以及为最后设计阶段所必需的全尺寸结构和零部件疲劳试验,都必须有反映真实工作状态的疲劳载荷谱。
实测的应力—时间历程包含了外加载荷和结构的动态响应的影响,它不仅受结构系统的影响,而且也受应力—时间历程的观测部位的影响。
将实测的载荷—时间历程处理成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载荷谱的过程称为编谱。
编谱的重要一环,是用统计理论来处理所获得的实测子样[]。
1.2 统计分析方法对于随机载荷,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类:计数法和功率谱法[]。
由于产生疲劳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循环次数和应力幅值,因此在编谱时首先必须遵循某一等效损伤原则,将随机的应力—时间历程简化为一系列不同幅值的全循环和半循环,这一简化的过程叫做计数法。
功率谱法是借助富氏变换,将连续变化的随机载荷分解为无限多个具有各种频率的简单变化,得出功率谱密度函数。
在抗疲劳设计中广泛使用计数法。
目前,已有的计算法有十余种之多,同一应力—时间历程用不同计数法编制出的载荷谱有时会差异很大。
当然,按照这些载荷谱来进行寿命估算或试验,也会给出不同的结果。
从统计观点上看,计数法大体分为两类:单参数法和双参数法[]。
所谓单参数法是指只考虑应力循环中的一个变量,例如,峰谷值、变程〔相邻的峰值与谷值之差〕,而双参数法则同时考虑两个变量。
第1章 机械及机械零件设计概要思考题:1. 在机械零件设计中,确定许用应力时,极限应力要根据零件的材料性质和应力种类选定,试区分金属材料的几种极限应力:σB (τB )、σS (τS )、σ-1(τ-1)、σ0(τ0)、σr (τr ),它们各适用于什么工作情况?对于脆性材料,在静应力作用下→ 脆性断裂→σlim (τlim )=σB (τB )对于塑性材料,在静应力作用下→ 塑性变形→σlim (τlim )=σS (τS )对于塑性材料,在对称循环变应力作用下→ 疲劳断裂→σlim (τlim )=σ-1(τ-1)对于塑性材料,在脉动循环变应力作用下→ 疲劳断裂→σlim (τlim )=σ0(τ0) 3.稳定变应力有那几种类型?它们的变化规律如何? 稳定循环变应力的种类: -1<r <+1——不对称循环变应力r=0——脉动循环变应力 r=-1——对称循环变应力 r=+1——静应力第2章 机械零件的强度思考题:1. 什么叫疲劳曲线?绘制疲劳曲线的根据是什么?如何划分有限寿命区和无限寿命区?σ—N 疲劳曲线——应力循环特性r 一定时,材料的疲劳极限σrN (τrN )与应力循环次数N 之间关系的曲线。
绘制疲劳曲线的根据是:σrN (τrN )和NN 在104——N D 之间为有限寿命区;N 超过N D 为无限寿命区2. 采用有限寿命设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计算有限寿命下零件材料的疲劳极限?有色金属和高强度合金钢无无限寿命区。
3. 绘制疲劳极限应力线图(σm —σa )的根据是什么?简化的极限应力线图(σm —σa )是由哪些实验数据绘制而成的?以σm 为横坐标、σa 为纵坐标,即可得材料在不同应力循环特性r 下的σm —σa 的关系曲线。
材料的疲劳特性交变应力的描述σm ─平均应力;σa ─应力幅值σmax ─最大应力;σmin ─最小应力r ─应力比(循环特性)2min max m σσσ+=2min max a σσσ-=maxmin σσ=r 描述规律性的交变应力可有5个参数,但其中只有两个参数是独立的。
第二章.1、效。
主要表现为磨损.变形.断裂.蚀损2、什么是零件的工作能力?什么是零件的承载能力?承载能力。
3、什么是静载荷.变载荷.名义载荷.变应力?静载荷:大小,位置方向都不变或变化缓慢的载荷;动载荷指,大小位置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
名义载荷:的,平稳工作条件下作用在零件上的载荷,计算载荷:载荷系数k与名义载荷的乘积。
4、稳定循环变应力σmax,σmin,σa,σm,r数代表什么?列出据已知零件的σmax,σmin计算σa σm,及r公式σmax最大应力,σmin最小应力,σa应力幅,σm应力,r循环特性。
σa= (σmax- σmin)/2,σm=(σmax+ σmin)/2,r= σmin/σmax5、提高零件强度的措施有那些?工艺提高零件的表面质量减小或消除零件表面可能发生的初始裂纹的尺寸第三章.2、扩展直至发生疲劳断裂。
5、件疲劳强度的措施有哪些?答:1顺序和频率。
2)可能发生的初始裂纹的尺寸。
9、ψσ和ψτ俞高,ψσ和ψτ的值愈大还是愈小?对循环不对称性的敏感俞小第四章.1、低摩擦,减少磨损2、滑动摩擦可分分为哪几种?四种:干摩擦.流体摩擦.混合摩擦.边界摩擦3、根据磨损机理的不同,磨损通常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们各有什么主要特点?反应。
4、机械零件的磨损过程分为那3长零件的寿命?温度过高。
第六章.3、成a转动。
4、哪些?答:1锁住和破坏螺纹副关系三种。
2)利用对顶螺母,胶接等等。
8、常用的提高螺纹联结强度的措施有那些?1、降低影响螺栓疲劳强度的应力幅2改善螺纹牙上载荷分布不均的现象3减小应力集中的影响4避免附加弯曲应力5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方法9,在螺栓连接中,匀?答:1.载荷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2.悬置螺母,环槽螺母,内斜螺母,钢丝螺母等等结构。
第七章.1、普通平键的公称长度L与工作长度l答:圆头平键工作长度l = L- bl = Ll = L -b/2,b的宽度2、键的剖面尺寸b×h和键的长度L是如何确定的?压传递转矩。
第一章绪论( 2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概念。
2. 明确材料力学的课程的地位和任务。
3. 理解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条件及其意义。
4. 明确内力的概念初步掌握用截面法计算内力的方法。
5. 建立正应力、切应力、线应变、切应变的基本概念。
6. 了解杆件四种基本变形的受力的特点和变形特点。
教学内容材料力学的任务、同相关学科的关系,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截面法、内力、应力、和应变的概念,基本变形。
第二章轴向拉伸和压缩(8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轴向拉、压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 熟练掌握轴力计算和轴力图的绘制方法。
3. 了解轴向拉、压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公式的推倒过程和应用条件。
4. 了解轴向拉、压时斜截面上应力变化规律, 特别是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变的大小和作用面。
5. 掌握轴向拉、压时, 塑性和脆性材料的力学性质, 并能分析解释其破坏原因。
6. 掌握工作应力、极限应力许用应力与安全系数的概念。
7. 熟练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强度条件和三种强度问题的计算方法。
8. 明确弹性模量E 波松比μ和抗拉、压刚度EA 的物理意义, 熟练运用胡克定律计算拉压杆变形。
9. 建立轴向拉、压时弹性变形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10. 熟练掌握一次拉、压静不定的解法( 包括温度应变和装配应力) 。
11. 了解应力集中的概念。
教学内容轴力与轴力图,直杆横截面及斜截面的应力,圣维南原理,应力集中的概念。
材料拉伸及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应力- 应变曲线。
拉压杆强度条件,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
第三章扭转和剪切( 5 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 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 能够根据轴的传递功率和转速计算外力偶矩。
3. 熟练掌握扭矩的符号规定和扭矩图的绘制。
4. 掌握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5. 了解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和扭转变形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力分部规律。
6. 了解圆轴扭转时斜截面上的应力变化规律, 特别是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切应力的大小和作用面。
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力学》课程学习指导书张洛明张军编⏹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工程力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将理论力学中的静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中的主要内容,依据自身的内在连续性和相关性,重新组织形成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对工程中物体的机械运动、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初步的计算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对简单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定性的力学分析。
⏹课程学习计划与指导第0章工程力学总论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理解工程力学的学习目的。
2、掌握工程力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思路。
二、考核要求与考点三、章节练习题第1章工程静力学基础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掌握力和力矩的概念。
2、掌握静力学公理。
二、考核要求与考点1、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研究内容。
了解工程力学的研究方法。
2、掌握力、力矩、力偶的概念和性质。
3、掌握工程中常见约束的约束力,理解平衡的概念及其二力平衡,三力平衡的条件。
4、理解加减平衡力原理。
5、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三、章节练习题1、受力分析2、求力F对A点的矩3、齿轮箱两个外伸轴上作用的力偶如图所示。
为保持齿轮箱平衡,试求螺栓A、B处所提供的约束力的铅垂分力。
第2章力系的简化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掌握力的平移定理2、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3、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分析二、考核要求与考点1、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三、章节练习题1、平行力(F,2F)间距为d,试求其合力。
2、试求机构的滑块在图示位置保持平衡时两主动力偶的关系3、折杆AB的三种支承方式如图所示,设有一力偶矩数值为M的力偶作用在曲杆AB上。
试求支承处的约束力。
第3章工程构件的静力学平衡问题一、章节学习目标与要求1、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平衡方程2、掌握平面情况下刚体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3、掌握平面情况下刚体系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4、了解空间情况下刚体的平衡方程。
二、考核要求与考点1、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其平衡方程;2、刚体及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5.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1)改善螺纹牙间的载荷分配不均;2)减小螺栓的应力幅;3)减小螺栓的应力集中;4)避免螺栓的附加载荷(弯曲应力);5)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
3.螺纹联接有哪些基本类型?适用于什么场合?螺纹联接有 4 中基本类型。
螺栓联接:用于被联接件不太厚且两边有足够的安装空间的场合。
螺钉联接:用于不能采用螺栓联接(如被联接件之一太厚不宜制成通孔,或没有足够的装配空间),又不需要经常拆卸的场合。
双头螺柱联接:用于不能采用螺栓联接且又需要经常拆卸的场合。
紧定螺钉联接:用于传递力和力矩不大的场合。
根据防松原理,防松类型分为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纹副关系防松。
3-7.拧紧可以使一定公称直径的普通螺栓取得一定的预紧力,如果要以比较小的拧紧力矩T 来得到要求的预紧力Q P,可采用__A______。
A.细牙螺纹 B.双线螺纹C.适当润滑 D.增加螺母与被联接件支承面间的面积3-8. 在螺纹联接中,按防松原理,采用双螺母属于___A_____。
A.摩擦防松 B.机械防松C.破坏螺旋副的关系防松 D.增大预紧力防松3-14.在螺纹联接设计中,被联接件与螺母和螺栓头的联接表面加工凸台或沉头座是为了6_____D___。
A.使工作面均匀接触 B.使接触面大些,提高防松能力C.安装和拆卸时方便 D.使螺栓不受附加载荷作用3-16.当螺栓组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____D____。
A. 必受剪应力作用B. 必受拉应力作用C. 同时受到剪切和拉伸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拉伸3-17.当铰制孔螺栓组承受横向载荷或旋转力矩时,该螺栓组中的螺栓__A______。
A. 必受剪应力作用B. 必受拉应力作用C. 同时受到剪切和拉伸D. 既可能受剪切,也可能受拉伸3-19.对于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当螺栓总拉力Q 和剩余预紧力Q P′不变,减小螺栓的刚度,则螺栓的应力幅σa和预紧力Q P 也会发上变化。
第五章螺纹连接和螺旋传动1、普通螺纹的公称直径指的是螺纹的大径,计算螺纹的摩擦力矩时使用的是螺纹的中径,计算螺纹危险截面时使用的是螺纹的小径。
2,、螺纹的升角Φ增大,则连接的自锁性(3)降低;传动的效率(1)提高;牙型角α增大,则连接的自锁性(1)提高,传动的效率(3)降低。
(1)提高(2)不变(3)降低3、在铰制孔用螺栓连接中,螺栓杆与孔的配合为(2)过渡配合(1)间隙配合(2)过渡配合(3)过盈配合4、在螺栓连接的破坏形式中,约有90%的螺栓属于疲劳破坏,疲劳断裂常发生在螺纹根部。
5、在承受横向载荷或螺旋力矩的普通紧螺栓组连接中,螺栓杆(3)。
(1)受切应力(2)受拉应力(3)受扭转切应力和拉应力(4)既可能只受切应力又可能只受拉应力6、紧螺栓连接受轴向外载荷。
假定螺栓的刚度Cb与被连接件的刚度Cm相等,连接的预紧力为F0,要求受载后接合面不分离,当外载荷F等于预紧力F0时,则(4)。
(1)被连接件分离,连接失效(2)被连接件即将分离,连接不可靠(3)连接可靠,但不能继续再加载(4)连接可靠,只要螺栓强度足够,还可以继续加大外载荷F第六章、键、花键、无键连接和销连接1、设计普通平键连接时,键的截面尺寸b×h根据(4)选择。
(1)所传递转矩的大小(2)键的标准(3)轮毂的长度(4)轴的直径2、普通平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被压溃,导向平键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是工作面过度磨损。
3、与平键相比,楔键的主要缺点是:(4)(1)键的斜面加工困难(2)键安装时容易损坏(3)键楔紧后在轮毂中产生初应力(4)轴和轴上零件对中性差4、矩形花键连接采用小径定心,渐开线花键连接采用齿形定心。
5、型面曲线为摆线或等距曲线的型面连接与平键连接相比较,(4)不是型面连接的优点。
(1)对中性好(2)轮毂孔的应力集中小(3)装拆方便(4)切削加工方便第八章、带传动1、带传动正常工作时,紧边拉力F1和松边拉力F2满足关系(2)。
机械设计基础李良军版参考答案(可编辑)第四章齿轮传动4-2解:选择齿轮材料及热处理方法时应考虑:?轮齿表面要有足够的硬度以提高齿面抗点蚀和抗磨损的能力;?轮齿芯部要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保证有足够的抗冲击能力和抗折断能力;?对软齿面,大小轮面要有一定的硬度差HBS1HBS2+(20~50),以提高其抗胶合能力。
同时还应考虑材料加工的工艺性和经济性等。
常用材料:45钢,40Cr等各种钢材,其次是铸铁和铸钢,塑料齿轮的采用也增多。
热处理方式:以调质,正火、表面淬火及低碳合金钢的渗碳淬火最常见。
软硬齿面是以齿面硬度来分,当HBS?350时为软齿面传动,当HBS350时为硬齿面传动。
4-3解:设计齿轮时,齿数z,齿宽b应圆整为整数;中心距a应通过调整齿数,使其为整数(斜齿传动中要求为0或5的整数);模数应取标准值(直齿中端面模数为标准模数,斜齿中法面模数为标准模数),d,da,df为啮合尺寸应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1,2须精确到“秒”。
4-9解:在齿轮强度计算中,齿数z1(小齿轮齿数)应大于最小齿数,以免发生根切现象;一般闭式软齿面z1取得多一些(z125~40),闭式硬齿面少一些(z120~25),开式传动更少(z117~20)。
因为d1mz1,当d1不变时,z1?,m?,弯曲强度?,但重合度??,传动平稳性?,同时由于齿高降低,齿顶圆直径减小,滑动速度减小,有利于减小轮齿磨损,提高抗胶合能力,同时使加工工时减少,加工精度提高,故在满足弯曲强度的条件下,取较多的齿数和较小的模数为好。
闭式软齿面传动按接触强度设计,其弯曲强度很富裕,故可取较多的齿数;闭式硬齿面及开式传动,应保证足够的弯曲强度,模数m是主要因素,故z1取得少一些,m取得大一些。
齿宽系数db/d1,d?(假设d1不变)则b?,轮齿承载能力?,但载荷沿齿宽分布的不均匀性?,故d应按表9-10推荐的值选取。
螺旋角?8?~25?,螺旋角取得过小(?8?)不能发挥斜齿轮传动平稳、承载能力高的优越性。
材料力学动载荷范文材料力学是研究物质在受力下变形和断裂的科学,动载荷是指所施加在物体上的变化的力,包括动态载荷、瞬变载荷和疲劳载荷等。
本文将重点讨论材料力学动载荷的相关知识。
材料力学动载荷主要包括冲击载荷、振动载荷和疲劳载荷。
冲击载荷是指物体在一瞬间所受到的非常大的力,其作用时间很短。
振动载荷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重复作用的力,其作用时间相对较长。
疲劳载荷是指物体在重复作用下逐渐累积的力,导致材料疲劳失效。
冲击载荷是材料力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冲击载荷是一种非常短暂的载荷作用,其载荷幅值很大,而载荷作用时间相对较短。
受到冲击载荷作用的材料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或破坏。
在冲击载荷下,材料的变形和破坏通常与其断裂韧性密切相关。
冲击载荷的作用时间短暂,会导致快速的应变速率,进而引发材料的高速塑性变形和损伤。
材料的断裂韧性则决定了其在冲击载荷下的抗裂性能。
振动载荷是指物体在一定时间内重复作用的载荷。
振动载荷是材料力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振动载荷对材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疲劳寿命、共振和谐振等方面。
在振动载荷作用下,材料会发生疲劳损伤,最终导致疲劳失效。
材料的疲劳寿命取决于应力幅值、平均应力水平和载荷频率等因素。
共振是指物体在受到与其固有频率相同的振动载荷作用时,会发生剧烈的振动现象。
共振往往会导致物体产生过大的振幅,并可能引发断裂和破坏。
谐振是指物体在受到周期性载荷作用下,其振动与载荷的周期保持一致。
谐振现象也可能导致材料的破坏。
疲劳载荷是指物体在受到重复作用下逐渐累积的载荷。
疲劳载荷是材料力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疲劳载荷下,材料会逐渐累积损伤,导致材料的疲劳失效。
疲劳失效表现为材料在较小的应力幅值下发生裂纹并扩展,最终导致断裂。
材料的疲劳性能受到应力幅值、平均应力水平、载荷频率和应力比等因素的影响。
总的来说,材料力学动载荷的研究对于材料的设计和使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不同的载荷类型会引发不同的材料行为和破坏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