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玩出了名堂(二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66 MB
- 文档页数:25
《玩出了名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抓住3~4自然段,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结合自己的活动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3、情感: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课文3~4自然段,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一、以“玩”导入1、导入:上节课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谁愿意和我们来分享下自己搜集到的有趣的小故事。
2、学生交流,师PPT补充展示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富兰克林由于好奇心,揭开雷电之谜,爱迪生他曾悄悄把家里额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了解了钟表的秘密。
莱特兄弟玩橡皮筋发明了飞机。
)3、过渡:这么多的发明和创造都是在玩出来了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5课,一起读课题:玩出了名堂,看看列文虎克到底是怎样玩的,玩出了什么名堂?让我们跟随着他一起去玩,一起去探究,好吗?二、了解玩出的名堂1、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
①自由朗读: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待会儿我们小组来比赛,比一比那一大组读的好。
②分组读:我们采用分组轮读的办法来读,第一大组读第一,二两句,第二大组读第三,四句,第三大组读第五、六句,第四大组读七八两句。
2、交流讨论。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b.有新的玩法:一片放大镜固定,另一片可以随意调节。
c.有新的发现:看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小人国”世界。
a.有新的想法: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⑴出示课件两片放一起的句子:①用你的手代表两片镜片演示一下怎么放?②我们也都玩过玩放大镜可是我们怎么没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玩呢?这说明列文虎克什么呀?(善于思考)③他看到蚊子的腿像兔子的腿,蚊子的腿什么样?兔子的腿又什么样?如果是你看到这样的情景你会怎样想?(体会惊讶的心情)读读这几句。
2016中国好课堂结构化登山型创感学道学科:人教版三年级语文姓名:日期:课题:15、玩出了名堂第二课时学习主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能够了解列文虎怎样玩出名堂的,并从中受到启发。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主学习我能行合作学习我参与课堂展示我最棒了解“玩出的名堂”内容:走进课文,了解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学法:1、自由朗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想: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用“”画出相关句子。
2、他发现了什么?用“”画出相关句子。
我的课堂记录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蚊子的腿像。
他把一片放大镜,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就做成了一架。
从显微镜里,他看到了一个。
预时:6分钟小组交流学任务一:列文虎克是怎样玩的,他从玩中发现了什么?任务二:根据展示主题进行任务分配。
预时:7分钟展示主题一:名堂大解析小级上台展示:展示内容及方法:第一步:邀请全班齐读课文3~6自然段。
第二步:结合课堂记录,分析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怎样的名堂。
第三步:在班里开个交流会:你认为列文虎克是个怎样的人?预时:7分钟欣赏“玩出的名堂”平时我们都爱玩,在玩中得到一些收获和启发,也得到不少的乐趣。
学法:想一想,自己平时都爱玩什么?你从玩中,得到哪些收获呢?把自己的玩法和收获写在玩法大比拼中。
我的课堂记录玩法大比拼我爱玩:我的收获:预时:7分钟大组群体学:任务一:交流向组内成员说一说自己平时最爱玩什么,是怎么玩的,从其中你有哪些收获。
任务二:根据展示主题二进行任务分配。
预时:8分钟展示主题二:玩法大比拼大组上台展示:展示内容及方法:1、小组可派明星代表(2~3位)上台,与大家分享自己的玩法及收获。
2、邀请其他大组成员也来说一说。
3、师总结。
预时:10分钟【训练课导学】三年级课后快乐练习题书写等级达成等级课内阅读1、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
《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玩出了名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创造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创造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收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五个自然段)2、哪几自然段讲了列文虎克玩并且出了名堂?3、“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三、四自然段)4、分组讨论从哪几个方面写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了名堂的?从三个方面:(1)一边看门,一边磨镜片,玩放大镜;(2)玩放大镜,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创造了显微镜;(3)接下去写的是在玩显微镜的过程中发现了微生物。
5、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借代),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防止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6.引导学生简单归纳中心内容。
7、拓展练习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开拓学生的思路。
课文虽然讲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实质是讲观察、好奇心和求知欲,它们是科学创造和创造的出发点和原动力。
如富兰克林就是由于好奇心而揭开雷电之谜的。
还有爱迪生,他小时候常常对人类的各种奇异的创造惊喜万状。
他曾悄悄把家里的钟表偷出来,一件件拆开,然后再装上,一心要了解它的秘密,相信学生会对这些事例有所了解,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交流交流。
有了前面所受到的启发和收获,让学生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要鼓励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列文虎克——玩镜片——做放大镜——玩放大镜——做显微镜——发现微生物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了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创造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玩出了名堂》一课的教案(第二课时)《玩出了名堂》一课的教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细细品读课文,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2、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学习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一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1、认读生字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一开始是怎样玩镜片的。
二、继续读书,学习四、五自然段引言:列文虎克就这样玩,在玩中做成了放大镜,玩出了乐趣,那么在玩放大镜中,他玩出了什么名堂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4、5自然段。
课件显示文段: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
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归纳成两个问题:①列文虎克是怎样玩放大镜的?②列文虎克玩出了什么大名堂?(1)读一读① 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他发现了什么?(2)引导发现: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列文虎克的玩又有了什么发现?(3)交流发现:让学生说说列文虎克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发现了什么。
(4)动手操作:让学生玩放大镜领悟玩的意义。
(5)理解“小人国”“居民”的含义。
(6)交流讨论:列文虎克为什么能玩出这么大的名堂?归纳:因为他在玩中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更可贵的能持之以恒。
(7)转换角色想象假如你是列文虎克,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8)朗读体会感情。
(9)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在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10)欣赏玩出了名堂①引言:列文虎克是一个爱玩,但是又善于在玩中思考,玩中观察的人。
他的发现震惊了全世界,英国皇家学会聘请他为学会会员,就连女皇和俄国沙皇也千里迢迢来拜访他,欣赏他的“玩具”。
你们知道他的“玩具”指的是什么吗?而用“玩具”观看新世界里的“居民”又指什么?生:略因此,文中用了双引号。
年级三年级教师谢玉光授课日期课型新授课题15、玩出了名堂(第二课时)检查人检查日期学习目标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
2、借助资料袋和学习伙伴帮助学生边读边思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难点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了显微镜和发现了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示。
2、写出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难点:1、在阅读中,了解列文虎克是在玩的过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2、如何理解课文中“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的意思。
教法:一、学习检测一、导入:今天我们和小伙伴一起来继续学习第15课《玩出了名堂》。
她想先来考考你们词语记住了多少?1、听写:镜片放大镜显微镜微生物玩具2、卡片读词3、正确答案粘贴在黑板上同桌互换,圈出错别字,下课以后改正。
二、小组合作探究1、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
:学习小伙伴发表感言:真想不到,玩也能玩出名堂。
:列文虎克怎么一步一步玩出名堂的?2、我们一起来默读课文,读一读,画一画,看看列文虎克是怎样做出了放大镜、做成了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3、学生边默读边画在书中:(1)、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带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2)、有一天,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
他突然想到: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
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3)、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学法: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那是一个''小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