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矿泉水
- 格式:ppt
- 大小:962.00 KB
- 文档页数:7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买矿泉水》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运算思维”第三课《买矿泉水》中的一课。
本课是在前两节课“量的认识”和“数量的比较”已经学完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验,进一步明确购买和支付过程中的数学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及分组和排队等运算。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本堂课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以下三个方面:1.以情境为主线,营造寓教于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以实物为材料,使学习内容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以合作和互动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协作中进行思维启发和知识共建。
二、教学目标1.知道用数学加法和减法来计算购买和支付过程中的数值。
2.掌握通过分组和排队等方式简单地组合和比较小于5的数。
3.学会以合作和互动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包括:1.班级共同商量并确定要购买的物品,制定购买计划。
2.模拟购买和支付过程,进行加减乘除的计算。
3.通过分组排队等简单方式组合小于5的数。
四、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手持物件等方式呈现一组物品,如苹果、饼干等,并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数量比较”内容,让学生互相比较并讲解其中的数学含义。
2. 呈现任务(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共同商量决定购买的物品,并制定购物计划。
教师辅导学生制定计划,让每个组别购买的数量再加总,并把总数公布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3. 模拟购物和支付过程(35分钟)学生按着自己的购物计划到小店购买物品,在购买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记录自己要购买的物品和数量,以及对应的价格。
当学生购买完物品后,需要进行自己支付的计算,并把自己的账单公布在黑板上,以便其他学生核对。
学生还需对比自己和其他学生的消费总额,并进行小组排名。
4. 总结和讨论(10分钟)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换账单并核对差异。
最后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数学内容和计算过程,并通过讨论方式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和对数学运算方法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估算》中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估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会简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比较大小等运算已经较为熟悉。
但是,对于估算的概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买矿泉水,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点,需要通过实例来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估算方法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矿泉水瓶、计算器、白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矿泉水瓶、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估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展示矿泉水瓶,提问:“你们知道矿泉水的价格吗?如果要买一瓶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境。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矿泉水的价格是5元一瓶,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2瓶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购买矿泉水的场景,理解并掌握货币的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针对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基础的数学知识和简单的计算方法,对于货币的单位换算和计算方法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货币单位换算和计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货币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的价格。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购买矿泉水的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货币单位换算的方法,能够通过计算得出正确的价格。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实际购买矿泉水的场景与货币单位换算和计算方法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实际购买矿泉水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矿泉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矿泉水的价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货币单位换算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实例讲解:通过实际购买矿泉水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总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货币单位换算和计算方法。
4.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购买矿泉水的活动,通过操作和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货币单位换算和计算方法,强调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买矿泉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购买矿泉水的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购物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英语口语表达的认知和应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单词:矿泉水(mineral water)、购买(buy)、一瓶(a bottle)、价格(price)、便宜(cheap)、贵(expensive)等。
2. 句型:How much is?(多少钱?)、It'syuan./It'sdollars.(它是元/美元)、Can I have a look at?(我可以看一下吗?)、I want to buy(我要买)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单词的掌握和运用,句型的练习。
2. 难点:正确运用购物场景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实际交流。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购买矿泉水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并运用英语。
2. 交际法: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交流过程,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布置相关的购物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介绍矿泉水及相关词汇,让学生初步了解购物场景的英语表达。
2. 新课内容:讲解购买矿泉水的相关句型,如How much is?、Can I have a lookat?、I want to buy等。
3. 实例展示:教师示范购买矿泉水的对话,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
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购物场景,练习购买矿泉水的对话。
5. 任务练习:布置购物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6.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和任务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单词和句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互评: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鼓励学生发现和学习对方的优点。
如何选购矿泉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加强,矿泉水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如何选购矿泉水也成了很多人关心和烦恼的问题。
1. 了解矿泉水的种类
在选购矿泉水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矿泉水的种类。
目前市面上主要可以分为天然矿泉水和人工矿泉水两种。
天然矿泉水是指从地下深处自然流出的水,它不经任何人工处理和加工,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人工矿泉水则是通过人为处理和加工后得到的水,其含量和品质也有很大的差别。
2. 查看矿泉水的标签
在选购矿泉水时,需要认真查看矿泉水的标签。
标签上主要包括矿泉水名称、水源地、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其中水源地是最重要的一个关键信息,它决定了矿泉水的质量和含量。
同时需要注意保质期,长时间放置的矿泉水会丧失其独特的味道和品质。
3. 选择合适的矿泉水品牌
在市场上,有很多矿泉水品牌,但并不是每个品牌的矿泉水都是值得信赖的。
一般来说,知名品牌的矿泉水比较安全可靠,因为它们有较高的生产标准和严格的质量检测。
同时也需要注意一些小品牌或者不知名品牌的矿泉水,在选购时需要格外谨慎。
4. 保存矿泉水
在购买好的矿泉水后,还需要注意如何保存。
矿泉水最好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远离明火和电器。
同时也不要将矿泉水放置在高温或者低温的环境中,以免影响水的品质和口感。
总之,在选购矿泉水时,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考虑品质和品牌,了解矿泉水的种类和标签信息,并注意矿泉水的保质期和保存方式。
只有选购和保存好了优质的矿泉水,才能为身体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解决“买矿泉水”的实际问题,掌握连乘运算的方法和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列式解答。
2、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连乘算式的实际意义,灵活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周末的时候,老师去爬山,天气特别热,爬了一会儿就口渴得不行。
这时候,我看到山脚下有个小卖部在卖矿泉水,我就想着去买几瓶。
你们猜猜看,老师买矿泉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有同学可能会说:“老师,是不是小卖部的矿泉水卖完了?”“老师,是不是您没带够钱?”等等)哈哈,都不是!小卖部的矿泉水有很多,价格也很实惠。
但是老师在买的时候犯了愁,因为有不同的包装和价格,我得算一算怎么买最划算。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买矿泉水”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1、出示情境图展示一个小卖部,里面有不同包装的矿泉水,如:单瓶 2 元,一箱6 瓶 12 元,一箱 12 瓶 24 元。
2、提出问题(1)如果老师要买 2 箱 6 瓶装的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钱?(2)如果老师要买 3 箱 12 瓶装的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钱?3、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计算。
4、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算法,互相学习。
5、汇报展示(1)对于第一个问题,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2×2 = 24(元),24×2 = 48(元)6×2 = 12(瓶),12×2 = 24(元),24×2 = 48(元)(2)对于第二个问题,可能出现的算法有:24×3 = 72(元)12×3 = 36(瓶),36×2 = 72(元)6、总结连乘的运算顺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总结出连乘的运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并理解《买矿泉水》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法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矿泉水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健康饮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情境中的口语交流,并能正确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买矿泉水》的教材和课件。
2.卡片上写有与矿泉水相关的图片和词语。
3.学生的教材和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与矿泉水相关的知识。
2.引入本节课的话题:买矿泉水的经验和方法。
步骤二:预习导入(10分钟)1.学生们分成小组,拿出课本翻到《买矿泉水》这一篇。
2.让学生自主阅读,互相讨论,提问:你们理解了文章的大意吗?有哪些生词不认识?步骤三:重点词汇及句型讲解(1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重要的词汇和句型,并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大声朗读和模仿。
2.分组活动:学生们分成小组,让他们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组合成句子,同时教师巡视并指导。
步骤四:情境模拟(20分钟)1.教师设计实际情境:假装在超市买矿泉水的场景,学生们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对话练习。
2.学生分角色进行对话,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建议和指导,同时记录一些学生的表现和问题。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1.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内容和所学的知识点。
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步骤六:课后作业(5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练习。
可以是和对话有关的练习题。
2.鼓励学生把课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也更加了解了买矿泉水的相关话题。
只是在实际情境模拟的时候,部分学生表现出了紧张和不自信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这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理解和运用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但是,对于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掌握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生动展示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新课讲解: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例题讲解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
3.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单价 × 数量 = 总价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合作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关系的理解,以及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