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北京版小学四年级科学第3册PPT:物质有纯与不纯之分共20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10
《物质有纯与不纯之分》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有纯与不纯之分。
2、知道生活中哪些物质有纯度之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种方法认识物质有纯与不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能运用多种方法将观察到的现象表述出来。
3、通过联系实际生活中物质,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合作探究活动的乐趣,树立互助协作、愿意探究的精神。
2、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3、养成严谨的科学观察和思维习惯,尊重事实。
二、教学重点知道物质有纯与不纯之分。
三、教学难点知道物质有纯与不纯之分。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自来水、水垢、金属、课件或图片。
六、教学过程一、自来水是纯的吗?1、将烧杯洗干净,放入一些自来水。
2、把水烧开,过一段时间后关火。
3、待烧杯冷却后,观察烧杯的内壁及底部与原来有什么不同。
4、我们平时饮用的自来水看上去清澈透明,实际上,里面含有很多种物质,如空气,细菌,矿物质等。
5、因此,自来水并不是纯的。
二、水垢水垢是由于开水壶用久了,内壁会长出一层厚厚的杂质。
这些现象说明,看起来清亮透彻的水里确实有杂质。
雨降落到地面,涓涓细流汇成江河,穿过山脉,越过平原,冲刷着土壤和岩石,溶解了不少矿物质。
井水、泉水等地下水中含有更多的矿物质。
如果我们在一块干净的玻璃片上滴上一滴水,等到水滴干后,玻璃片上留下水痕。
这就是水里溶解了矿物质。
三、金制品中K的含义K金的“K”是外来语“Karat”一词的编写,完整的表示法是这样的:Karat gold(即K 黄金),“AU”或“G”是国际上用来表示黄金纯度(即含金量)的符号。
K金(或开金)是黄金与其他金属熔合而成的合金。
K金饰品的特点是用金量少、成本低,又可配制成各种颜色,且提高了硬度,不易变形和磨损。
K金按含金量多少又分24K金、22K金、18K金、9K 金等。
我国市场上最多见的“18K 金”,其含金量为18×4.1666=75%,饰品上应打上的印记为“18K”或“Au750”/“G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