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放民间金融市场条件分析精选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2
!""#年第#期湖南行政学院学报(双月刊)$%&#,!""#(总第’!期)()*+$,-)./*$,$,012$234+,42)$2$3424*4567879:;$%&’!文章编号:<""=>?#"@(!""#)"#>""A#>"!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分析王炳坤(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B )收稿日期:!""#>"B >!B作者简介:王炳坤,男,湖南湘潭人,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向:教育经济与管理。
摘要:农村金融制度是国家政府、农户以及其他利益集团相互影响的产物,其中国家居于主导地位,当前农村金融制度的低效率促使我们要建立一种既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又符合农户利益的农村金融制度,进行正确的政策设计。
关键词:制度;农村金融;政策设计中图分类号:.BC C 文献标识码:,C C 国家农村金融政策表现为,为农业发展提供资金和制度上的保证,对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农业与金融的关系日益密切,国家农村金融政策对农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尽管近年来各方面加大了对农村金融的改革力度,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当前对农村金融的一个共识就是:中国农村金融是低效率的。
当前农村金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农业投资渠道不畅,投资分散;"乡镇企业贷款难度加大,资金短缺严重;#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比较单一,特别是农业保险严重落后;$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没有解决,在经济活动中难以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
一、对农村金融制度的尝试性分析我们知道,制度实际上是确立经济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也是如此,它是农户、农村基层政府、中央政府和农村金融机构内部人等就界定农村金融资源的所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一系列权利而达成的一组正式和隐含契约。
关于金融市场的相关论文关于金融市场的相关论文篇一《关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若干思考》摘要:当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社会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稳步提高。
但是金融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却令人担忧,严重威胁着金融发展的安全性。
本文指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和监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就如何发展农村金融市场提出建议。
关键词:金融市场;安全;稳定;监管;农村我国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稳定策略(一)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金融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社会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稳步提高。
但是也存在许多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金融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行业结构严重失衡。
当前在我国现有的金融行业结构当中,银行业所占的比例严重过高,但是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租赁业等这些非银行业所占的比例却严重偏低。
二是银行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不合理。
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
改革以来,我国金融市场在数量上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目前结构失调的问题却十分突出:金融市场的种类结构失衡;金融工具结构不合理;市场参与者结构失衡。
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金融资产结构的主要问题是货币性金融资产所占比重过高。
资产结构是信用形式结构的反映,它表明我国目前仍然是银行信用占绝大比重,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等基础信用形式不发达,导致信用基础比较单薄,银行信用也因缺乏雄厚的信用根基而隐含了诸多风险。
(二)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的策略财政政策。
金融市场能否稳定,首先要看一个国家是否有一个稳定的财政政策。
如果政府长期入不敷出,不管如何强调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都达不到政策效果。
国有银行改制。
改制不等于全面私有化、分拆上市。
国有商业银行引入“民间”资本,适当降低国有资本的比重,同样有利于转变经营机制,也是在改革的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值得注意的是:银行不是一般的国有企业,改制也要讲究一定的路数。
规范证券市场。
论民间融资之因素及影响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2)11-000-01民间融资是相对于国家依法批准设立的金融机构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机构的自然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财政除外)之间以货币资金为标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的日渐活跃,私营经济日益发展壮大,民间融资亦以各种形式发展起来。
2005年7月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出席“中国宏观经济走势与产业发展高层论坛”时说,根据央行调查统计司以民间融资的调查推算,我国民间融资规模为9500亿元,占gdp的6.96%左右,占本外币贷款的5.92%左右。
一、民间融资形成的原因分析(一)资金需求的因素分析随着经济多元化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快速加快,要保持这样的增长态势,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是很难持续的。
中小企业自身制度上的缺陷,增加了企业规范运作与银行信贷管理之间的矛盾。
财务制度不规范,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对其经营活动的风险、成果做出准确判断。
抵押担保条件落实困难,无法达到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的要求。
企业经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给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增加压力。
正规的金融产品不够丰富,资本市场不景气,导致银行存款外流。
除了低收益的银行存款,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有限,收益率偏低;资本市场不景气,股票、债券、租赁、信托、保险等其他金融产品匮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投资需要,尤其是大部分小城市和县城的金融市场仍然处在较低的发展阶段,在资金趋利性和民间金融市场信息相对透明的情况下,有投资能力的居民只能在民间金融市场上寻找出路,将银行存款转为民间融资。
(二)银行制度因素分析融资准入的门槛较高。
从直接融资来看,主板上市的门槛较高,中小企业很难达到上市标准。
对中小企业板市场,证监会在高成长性方面做出了市场定位,对拟进入的中小企业上市资格审查更为严格,且相关费用比较高,使之不可能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上市融资服务。
与股票市场类似,债券市场也基本上没有向中小企业开放。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条件分析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已近在咫尺,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金融市场的分业和混业已经不是监管或行政部门可以人为割裂和左右的了,混业经营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壮大的内生需求。
混业经营有两种模式:一是以德国为代表的全能银行制,一个金融机构可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业务,混业程度最为彻底;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控股公司内部成立子公司,分别独立经营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业务。
各子公司间设立“防火墙”,严防业务间的“利益冲突”和“风险感染”,从而达到效率和风险的平衡统一。
分业经营则是指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行业内以及金融业与非金融业实行相互分离的经营体制。
目前,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合作加强,银行、保险和证券不同金融领域业务开始不断交叉,如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股票市场等;二是金融机构开始不同程度的跨业经营,如中信、光大、平安保险等集团公司,下设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等。
一些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也被批准设立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其他的金融机构。
对混业经营还是分业经营的选择,其实质是对追求效率和控制风险的选择。
一个基本的看法是,混业经营的优势是效率的提高,而分业经营的好处则在于风险容易得到控制。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发展,为应对加入WTO 后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的国内外激烈竞争和挑战,国内金融业发展逐渐出现通过不同程度、不同领域的混业经营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的趋势。
目前,金融业向混业经营唯一的障碍就是对风险的忌惮。
由于各种业务相互融合渗透,一旦某个业务遇到较大风险,其他业务也会受到影响,进而导致整个公司崩溃。
混业经营不是交叉经营,而是在突出专业化经营的基础上,在一个金融控股集团内进行矩阵式管理,大体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银行产品功能线。
浅析民间金融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在整个经济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运营资金匮乏、融资能力较弱等因素一直制约我国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
所以,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然而,遗憾的是,民间金融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还游离于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范围之外,因此,当中小企业通过民间金融进行融资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最后,本文提出了关于规范民间金融,建立合理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一系列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民间金融;中小企业;融资;信息成本一、民间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已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如今我国中小企业也正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资金的严重短缺、投资风险的明显增加、市场的不确定等因素都对新兴的中小企业是一种严重的冲击。
而传统的融资方式早已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所以为了更迅速健康的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寻找更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因此,民间金融市场应运而生。
(一)民间金融是中小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尽管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人口、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已然成为促进区域经济的重要力量,但因为大多数中小企业通过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困难,只能采取内源融资的方式。
所以,金融行业支持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发展的兴衰。
但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都偏高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或资本市场并不适合为资金并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服务,因此,利用民间金融机构信息成本的优势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目前我国民间金融机构发展迟缓,实力有待提升,所以本应是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力量的民间金融机构,难以承担起支持众多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任。
以浙江省为例,其经济格局已经是非国有经济,中小企业在全省创造了多于90%的经济总量,可至今浙江省仍未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民间金融机构体系。
我国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的条件分析我国开放民问金融市场的条件分析■冯连波副教授(河南经贸职业学院郑州450053)◆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内容擒要:按照”入世”承诺,2006年年底中国金融市场完全对外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的开放已经迫在眉睫.民问金融有其自身优势,开放我国民间金融市场利大于弊,民间金融存在的诸多弊端将随之得以消除或控制.关键词:金融市场民间金融开放民间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背景分析随着我国银行业正式向外资全面开放,我国取消了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点限制和客户限制,落实加入WTO金融领域兑现国民待遇的承诺.国民待遇是国际上关于外国人待遇的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其基本涵义是指一国以对待本国国民之同样方式对待外国国民,即外国人与本国人享有同等的待遇,它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是平等竞争的基础.目前,我国政府还在研究开放民间金融究竞是利大还是弊大.笔者认为,开放民间金融也是利弊共存,其利肯定远大于弊.回顾我国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商时起,民间货币信贷已经在民间存在了四千多年,唐朝的民间金融相当昌盛,国民经济也很发达.而真正的国家金融是在1935年前后才开始的,但当时仍然存在一定量的民间金融,就是钱庄,票号和当铺等机构.上世纪50年代,类似当铺,银行,钱庄这样的民间金融机构被国家储蓄所代替,并被100%国营化.民间金融从那时被定义为”非正规金融”,但是民间金融这种形式一直存在并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作用. 当前的民间金融规模和巨大作用更是不容忽视.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全国民间金融的规模高达1万亿元.另外,我国居民和民营企业还10多万亿元的储蓄没有转化为投资.与此同时,数百万家中小民营企业却同时存在着贷款难,融资难的尴尬. 目前非国有部门对GDP的贡献超过了70%,但是它在过去十几年里获得的银行正式贷款却不到20%,其余的80%以上都流向了国有部门.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约有三分之一强的融资来自非正规金融途径. 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的利弊分析民间金融是在银行和信用社所不能及的范围内自动起到拾遗补缺作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消费和生产的需求,深受群众的欢迎.但无庸置疑,民间金融是把”双刃剑”,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留下了后遗症.然而民间金融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民间金融自身存在着较高的金融风险.民间金融处于地下状态,缺乏正常金融机构规范的制度约束机制,金融监管机构难以进行监管,存款者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因此,民间金融的金融风险较高.由于民间金融在地下存在多年,并没有出现较大混乱.如果民间金融走出地下变为阳光下的作业,自然要出台国家监管条例,其自身也要制定相关制度,规范各种业务行为,以确保正常运转,从而降低风险系数. 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活动有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民间金融往往会干扰政府的货币政策, 不利于政府宏观调控目标顺利实现.例如人民银行试图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了再贴现率.正规金融机构的利率也相应提高, 而民间金融并未提高利率.原本正规金融提供的资金减少了,而民间金融提供的资金增加了,原本正规金融提供的部分资金转由民间金融来提供,货币供给量并未按照预期数量减少甚至根本没减少.金融市场对外国人开放和对民间开放,客观上都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正在进行的转型.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共同市场将使竞争与监管理念与手段趋于一致, 单向的封锁行为已无法持续.民间金融机构的”地下性”,决定了其处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灰色地带.有人利用民间金融机构的不透明性从事诈骗活动还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与地下经济关系密切,甚至被犯罪分子用于洗钱,刺激了地下经济和犯罪活动j更有一些民间金融机构与黑社会勾结,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秩序.此弊源于民间金融的”地下”身份,因其属于地下,所以缺乏监管.开放民间金融市场,应LtJl2~政府监管,指导民间金融组织制定自身管理制度,规范民资按照规矩运行.如同票据诈骗,银行内外勾结骗贷,高管携巨款潜逃等正规金融机构内的犯罪行为,应归咎于个别银行薄弱的内控机制,而不应视为正规金融本身的过错一样.此外,民间金融的高利贷也是一直令政府担心的问题.民间金融市场开放以后,中小企业或者居民个人贷款方便了,利率高自然就会被抛弃,高利贷没有了市场就会自己降下来.概括地说,民间金融”地下阶段”存在的诸多弊端不会长期存在,随着民间金融身份的阳光化会得到逐渐控制和消除. 开放民间金融市场的条件民间金融的优势是明显的.一是制度优势.在我国现实经济生活中,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行为有时会受到行政力量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贷款基准利率也是管制利率,而民间融资中的借贷行为和利率都是市场化的.可以说,民间金融是一种纯粹的市场金融形式和市场金融交易制度. 二是信息优势.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是经常存在的,有的借款人为了得到贷款甚至不惜编造虚假的财务数据或实施其他造假行为,而民间融资中的当事人彼此之间比较了解,与融资相关的信息极易获得且高度透明.三是成本优势. 日墨团全国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73者能选择低利率,高风险贷款者能选择高利率的契约,则”自我选择”实现.不过,上述契约序列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如果高风险者会选择低利率契约,则”自我选择”失败,对此,应在连带责任上作出相应的规定.Laffont(2000),Ghatak(1999)都证明了,只要C<r..,分离契约存在,即低风险贷款者与高风险贷款得以鉴别.我们以两人组成的团体为例,从中可以看出低风险贷款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概率要小于高风险贷款者,证明如下:k=丌(1一丌),k表示低风者贷款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概率;kh=Tr(1一丌),k表示高风险贷款者承担连带责任的概率; 假定丌+丌>1,则k<k,因为k—k=丌(1一丌)一Trh(1一丌h)<0.上述是两人组成的团体贷款,即由两个选择低风险方案的贷款者组成的一个团体,两个选择高风险的贷款者组成另外~个团体.在同一个团体中,成员接受相同的利率,并相互担保.如果把一个团体由两人扩展至3人,甚至更多,那么分离契约是否依然存在.章元(2005)撰文表明.如果把团体成员扩展至3人以上,则分离均衡不一定存在.他有以下命题:三人以上的团体成员承担连带责任的概率由其投资成功的概率外生地决定,而且低风险团体成员承担连带责任的概率未必小于高风险团体成员承担连带责任的概率;若考虑到投资者成功后产出分布不同的影响,则对称信息下,安全团体的贷款利率有可能比风险团体的贷款利率要高.从上述两个命题中可以看出,实现最优分离契约的条件极为苛刻,首先人数超出两人,连带责任发生的概率可能会发生逆转;其次如果同一团体中的成员产出分布不均,gIJ~lJ率有可能发生逆转.这就是为何理论上成立,在实践中却无法作出让贷款者”自我选择”的尝试.实践制度设计目前,商业银行通常的做法是对自然人类企业上调利率30%或以上.正如前文所证明的那样,商业银行的做法实质是设定了一个混合利率,其结果是要么”投资不足”要么”投资过度”,总之是一种低效的做法.本文建议设计一个契约序列,如{(r,, C.),(r,Ch)}.让贷款者自我选择,由选择同一序列的两个贷款者组成一个团体,两者相互承担连带责任.这样的做法是为了满足上述的命题(1),以防止低风险者的利率超出高风险的利率,使契约分离并分离失败.并且,尽量让同团体的两成员来自同一个行业,因为来自一个行业的贷款者对双方可能存在的风险比较了解,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产出分布相同的条件, 即命题(2),防止连带责任逆转.1.章元.论团体贷款对信贷市场低效率的可能改进.经济研究,20052.埃尔玛?沃夫斯岱特.高级微观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3.罗斯?M?斯塔尔.一般均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4.朱?弗登博格,让?梯若尔.博弈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在民间融资过程中,融资前的信息搜寻成本和融资后的管理成本很低,一般不需要对融资方”公关”而支付”寻租”成本,因而融资交易成本较之正规金融明显为低. 四是速度优势.民间融资无烦琐的交易手续,交易过程快捷,融资效率高,能尽快达成交易,使借款人迅速,方便地筹到所需资金.民间金融的这些独特优势,也是其能够和正规金融长期共存的重要原因.我国政府比较重视民间金融的发展,并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试点行动.2007年1 月,中国银监会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破题农村金融改革.村镇银行的首批试点选择在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和湖北6省(区)县及县以下区域开展,到2008年试点范围将扩大到15个省(区) 左右.因此,作为可以吸收公众存款.又可以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人们有理由期望即将试点的村镇银行在破解小额信贷难题方面有所作为.结论对民间金融长期的压制已经造成了金融资源的巨大浪费.民间金融开放的越晚,金融资源的浪费越大.事实上,金融业放松准入管制而加强管理艺术,已经为当前的国际主流.只有引入多元化的资本,才能建立服务于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机构,否则,资金配置的扭曲将会带来更大的经济结构风险.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7年1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着力抓好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和其他金融组织的作用.”“推进农村金融组织创新,适度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积极培育多种形式的小额信贷组织.”这证明在已经对外资银行开放之际,强调对内资,民资的开放,符合我国金融发展的长远利益.未来几年内外资银行必在我国成立本土银行,开展人民币零售业务.由于国内银行与大企业的传统银企关系难以打破,外资银行自然会把注意力首先放在中小企业客户身上.而外资银行的产品创新与金融服务能力,是国内银行所难以比拟的,进入国内市场后,必然对国内银行的中间业务扩张产生巨大冲击.此时,按照中国银监会的时间表, 民间金融的开放试点可能还没有结束,民间金融还不能放开手脚大显身手.外资银行的进入,使得开放民间金融,发展民营银行的问题变得更加刻不容缓. 及早开放民间金融,对内实现银行业国民待遇,才是符合国家利益的上策.1.高发.中国民J”l金融问题研究【71.上海经济.2005—032.李素莉.村镇银行:要抽血更要输血【N1.大河报,2007-2—93.杨涛.创建中国的服务型金融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7—01-014.唐韵.”草根金融”首获央行”正名”民营银行再燃希望『Z1.财税频道, 2005-06-13全国贸易经济类核,c,期刊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