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赫克歇尔-欧林模型(上)_新
- 格式:pptx
- 大小:422.31 KB
- 文档页数:48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基本内容1. 概述说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这名字一听就让人觉得高大上,但其实它的核心思想挺简单的。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派对上,大家围坐在一起,各自分享自己的拿手好菜。
赫克歇尔和俄林的研究就是在告诉我们,为什么有些国家擅长做某些“菜”,而另一些国家则对这些“菜”一窍不通。
换句话说,他们研究的是国际贸易的本质,尤其是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如何影响他们的出口和进口。
是不是感觉像是在吃一顿大餐?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菜单”,而贸易就是大家交换美食的过程。
2. 主要内容2.1 生产要素首先,咱们得聊聊“生产要素”这个概念。
生产要素其实就是国家用来生产商品的各种资源,比如土地、劳动和资本。
就像做菜一样,你得有新鲜的食材(土地),会做饭的厨师(劳动),还有做菜的设备和工具(资本)。
每个国家在这些要素上的富裕程度不同,就导致了它们在某些商品上的竞争力强弱。
这就像你家里的厨房,可能你妈擅长做麻辣火锅,但你爸做的西餐却是一绝。
你就得根据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厨师”来做饭。
2.2 比较优势接着说到“比较优势”。
这个词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是个简单的道理。
就是某个国家在某种商品上比其他国家更有优势,做起来更省力。
这就像有的人天生就会唱歌,而有的人则是半天都学不会。
假如A国特别擅长生产小米,而B国则在生产汽车上有绝对的优势,那么两个国家就可以各自发挥特长,互相交易,达到双赢。
这种合作就像是朋友之间的默契,一个唱高音,一个唱低音,合起来才能好听。
3. 影响因素3.1 市场规模说到这里,市场规模也是个重要的因素。
市场越大,交易越活跃,生产的规模效应就越明显。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一个小镇上开了一家餐馆,客源少得可怜,那你再怎么努力也难以盈利。
但是如果你在大城市开店,顾客络绎不绝,你就能轻松赚到钱。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也是强调了这个道理,国家间的贸易规模越大,资源配置就越有效率,大家都能从中获益。
3.2 贸易再者,贸易也会影响这个模型的应用。
第一章李嘉图模型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答:绝对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绝对水平,而比较优势比较的是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
只要各国之间在劳动生产率上存在相对差别,就会导致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的领域可以是绝对优势较大的领域,也可以是绝对劣势较小的领域。
第三章赫克歇尔-欧林模型(上)1. 简述HO模型和李嘉图模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和李嘉图模型一样,由于比较优势的作用,HO 模型中的每个国家都会从贸易开放中获益。
和李嘉图模型不同的是,在HO 模型中一个国家所获得的贸易收益不会分摊到每个人头上。
贸易开放必然使一部分人获益,另一部分人受损。
2. 简要说明在HO模型的框架下,贸易开放对于实际工资的影响。
答:同概念题 SS定理3. 贸易开放以后,为什么劳动丰裕国的两个生产部门的资本劳动比率都提高了?答:对于一个劳动力丰裕的国家来说,贸易开放后劳动密集型部门扩张,资本密集型部门缩小,劳动密集型部门的扩张需要大量劳动力,而资本密集型部门的缩小不能提供这么多劳动力,所以劳动力价格(工资)必然上升。
当劳动力价格相对于资本价格上升时,企业会选择资本替代劳动的生产工艺,这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本密集型部门都会发生,因此资本劳动比率都会提高。
第四章赫克歇尔-欧林模型(下)1. 简述罗布津斯基定理和HO定理的联系。
答:根据罗布津斯基定理,在给定的商品价格下,资本丰裕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较大,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较小。
假定两国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相同,那么资本丰裕国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必定大于该国消费者的需求量,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量必定小于该国消费者的需求量,因此资本丰裕国必定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这个结论正是HO 定理。
2. 萨缪尔森的“天使寓言”表明自由贸易能够导致世界经济一体化。
可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却是各国的要素价格相差甚远。
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Heckscher-Ohlin模型)是经济学中用来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该模型主要关注生产要素的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最早由瑞典经济学家Eli Heckscher和Bertil Ohlin提出,他们认为国际贸易取决于各国生产要素的差异。
其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
这些生产要素的差异决定了各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能力和成本水平。
特定要素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一个国家拥有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将会在这个要素的使用上处于优势地位。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那么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业)的生产上将会更具竞争力。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拥有大量资本,那么它在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制造业)的生产上将会更具竞争力。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完全竞争市场和均衡贸易模式。
在一个完全竞争市场中,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而均衡贸易模式则指的是国际贸易当中,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最终趋于均衡。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的主要动力是不同国家生产要素的差异。
在一个两个国家的世界中,每个国家都会专注于利用其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
一个国家会专注于生产使用其相对丰富因素的商品,并通过出口这些商品来获取收入。
相对贫乏该要素的国家则会从别国进口该要素丰富的商品。
这种专业化和互相依赖的贸易关系将会带来相互的利益。
特定要素模型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资源再分配的效应。
当一个国家开始专注于生产其相对丰富的要素的商品时,这将导致该要素的需求增加,价格上涨。
相反,相对缺乏该要素的国家将会面临该要素的供给过剩,价格下降。
这种资源再分配的效应将会导致在全球范围内生产要素价格的趋同。
特定要素模型也提供了关于收入分配的一些有趣观点。
根据该模型,相对有利于生产该要素的国家将会在该要素价格上升时从中受益。
而相对缺乏该要素的国家将会在该要素价格下降时从中受益。
因此,特定要素模型强调了贸易对于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阶层的收入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重定向自赫克谢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又称资源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H-O模型。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将考察这一命题。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其学生俄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又叫H-O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
H-O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Y,且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要素密集是通过对两种商品生产中投入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资本-劳动比率(K/L)高的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劳动比率低的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还假定只有两个国家A、B,且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
要素充裕是通过对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或生产要素总量相对比例进行比较而确定的,B国的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之比小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或者B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力总量之比大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
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
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图1表示两国国际贸易前的均衡,图中,横轴表示X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Y商品的数量,曲线Ⅰ、Ⅱ是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能带来一国相同效用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重定向自赫克谢尔-俄林要素禀赋学说)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eckscher–Ohlin model)又称资源禀赋理论,简称:H-O理论、H-O模型。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将考察这一命题。
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ELI.Heckscher)和其学生俄林(Bertil Ohlin)所提出的资源禀赋理论(Factor Endowments Theory),又叫H-O理论、H-O模型,它建立在对现实经济简单化、抽象化的严格模型设定基础上。
H-O模型假定只有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X、Y,且X商品是劳动密集型商品,Y商品是资本密集型商品。
要素密集是通过对两种商品生产中投入的资本-劳动比率进行比较而确定的,资本-劳动比率(K/L)高的为资本密集型商品,资本-劳动比率低的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还假定只有两个国家A、B,且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
要素充裕是通过对两国生产要素相对价格或生产要素总量相对比例进行比较而确定的,B国的资本价格与劳动力价格之比小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或者B国的资本总量与劳动力总量之比大于A国,则B国资本充裕,A国劳动力充裕。
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
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和便宜的生产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缺乏和昂贵的生产要素的商品。
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图1表示两国国际贸易前的均衡,图中,横轴表示X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Y商品的数量,曲线Ⅰ、Ⅱ是社会无差异曲线,社会无差异曲线是能带来一国相同效用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