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桩配筋图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2
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一、概述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是一种在预制构件中采用混合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这种管桩结合了多种材料的优点,如钢筋、钢丝和玻璃纤维等,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耐久性好等特性,是建筑行业中广泛应用的建材之一。
二、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特性1、高强度: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强度高于普通混凝土管桩,能够承受更大的荷载,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等需要承受大荷载的工程。
2、轻质: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重量比普通混凝土管桩轻,便于运输和安装,同时对地基的压力也较小,减少了地基的负担。
3、耐腐蚀: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外表面涂有防腐层,能够有效地防止腐蚀,适用于海洋工程、化工工程等腐蚀性环境。
4、耐久性好: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采用高强度混凝土和多种材料的组合,使其具有较好的耐久性,能够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
三、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应用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高层建筑、桥梁、高速公路、机场等。
其优点在于能够满足大荷载的需要,同时又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防腐性能,能够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四、结论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一种具有高强度、轻质、耐腐蚀和耐久性好等特性的建材,适用于各种需要承受大荷载的工程中。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摘要:本文研究了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疲劳性能及其影响因素,通过疲劳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了梁的疲劳行为和破坏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的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配筋率、预应力筋的布置方式、混凝土强度等。
本文可为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疲劳设计和优化提供参考。
引言:混合配筋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是一种具有较高承载力和良好耗能性能的结构构件。
在反复荷载作用下,其疲劳性能对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1 预应力方桩工程1.1基本规定1、施工前应对成品桩做外观及强度检验,接桩用焊条应有产品合格证书,或送有关部门检验,压桩用压力表、锚杆规格及质量也应进行检查。
2、压桩过程中应检查压力、桩垂直度、接桩间歇时间、桩的连接质量及压入深度重要工程应对电焊桩的接头的做10%的探伤检查。
对承受反力的结构应加强观测。
3、施工结束时,应做桩的承载力及桩体质量检验。
4、压桩时压力不应超过桩身所能承受的强度。
同一根桩的压桩过程应连续进行。
压桩时刻注意压力表上压力值。
并在压桩前排出合理的压桩顺序。
1.2施工准备1.2.1技术准备(1)认真熟悉图纸,理解设计意图,做好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工作。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确定施工工艺标准。
(3)针对工程基本情况,收集工程所需的相关规定、标准、图集及技术资料。
收集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资料及场区地下障碍物、管网等其他资料。
(4)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图纸和施工方案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5)组织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文明施工和环保的有关文件和规定。
(6)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7)其他技术准备工作。
1.2.2材料要求预制桩材料要求:(1)钢筋: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6%,主筋直径不宜小于φ14。
(2)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静压预制桩施工材料要求:(1)钢板: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宜用低碳钢。
(2)电焊条:电焊条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一般宜采用E43。
1.2.3作业条件(1)施工现场具备三通一平。
(2)施工人员到位,机械设备已进场完毕。
(3)测量基准已交底、复测、验收完毕。
(4)混凝土预制已从具备资质的预制构件厂定购,部分进场并验收全格。
(5)临建工程搭设完毕。
1.3材料和质量要求1.3.1技术关键要求桩机就位:静压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将静压桩机调至水平、稳定,确保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和移动。
预制桩起吊和运输时,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混凝土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达到强度设计值的70%方可起吊。
管桩质量验收统一标准1 基本规定1。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按下列要求进行验收:1。
1。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
1。
1。
2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
1.1。
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
1。
1。
4工程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的基础上进行.1.1.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有关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1。
1。
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1.1.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1.1。
8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
1.1.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资质。
1。
1.10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2 管桩质量验收2.1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2.1.1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2.1.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
2。
1。
3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2.1.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2.1.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2.2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分部工程、单位(子单位)工程,严禁验收3 管桩验收程序和组织3.1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验收报告。
3。
2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含分包单位)、设计、监理等单位(项目)负责人进行单位(子单位)工程验收。
3。
3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将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有关文件,报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4 管桩受力4。
1管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4.1.1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管桩桩基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4。
1. 设计题目 (1)2. 设计荷载 (1)3. 地层条件及其参数 (1)1).地形 (1)2).工程地质条件 (1)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2)4).水文地质条件 (2)5).场地条件 (2)6).上部结构资料 (2)4. 预制桩基设计 (3)1). 单桩承载力计算 (3)2). 桩基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4)3). 桩基竖向承载力验算 (4)4). 承台设计 (5)5). 承台厚度及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6)(1).柱的向下冲切验算 (6)(2).角桩的冲切验算 (6)6). 承台受剪承载力验算 (6)7). 承台受弯承载力计算 (7)8).承台构造设计 (7)9).桩身结构设计 (7)10).桩身构造设计 (8)11).吊装验算 (8)5. 估算B.C轴线柱下桩数 (9)1). 桩数估算 (9)2). 承台平面尺寸确定 (9)6. 设计图纸 (10)7. 参考文献 (10)1.设计题目本次课程实际题目:框架结构桩基础设计2.设计荷载题号:31号设计A轴柱下桩基,B,C轴柱下仅设计承台尺寸和估算桩数(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k=1256kN Mk=172kN.M Vk=123kN○B轴荷载:Fk=1765kN Mk=169kN.M Vk=130kN○C轴荷载:Fk=1564kN Mk=197kN.M Vk=112kN(3)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下。
○A轴荷载:F=1580kN M=198kN.M V=150kN○B轴荷载:F=2630kN M=205kN.M V=140kN○C轴荷载:F=1910kN M=241kN.M V=138kN3.地层条件及其参数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地势平坦,局部堆有建筑垃圾。
2).工程地质条件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①号土层:素填土,厚度1.5m,稍湿,松散,承载力特征值fak=95kPa。
②号土层:淤泥质土,厚度3.3m,流塑,承载力特征值fak=65kPa。
土木工程专业桩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土木工程学院港航教研室一、设计步骤及计算公式(按新《桩基规范》JGJ94-2008) (一)桩型选择与桩长确定,初选承台埋深(参见教材240页)➢ 尽量使承台底面位于地下水位面以上且土质较好的土层内。
➢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定,桩进入液化层以下稳定土层中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
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d(d 为桩径),砂土不易小于1.5d ,碎石类土不宜小于1d ,且对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粘性土尚不应小于0.5m ,对其他非岩类石土尚不应小于1.5m 。
➢ 对存在淤泥层等压缩性很大的土层时,宜考虑负摩阻力,如采用简化计算不考虑摩阻力时,不应计入淤泥层及以上土层的摩阻力。
此时,桩进入稳定土层的长度宜取大值,如5-8m 。
➢ 如各种条件许可,桩端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以使端阻力充分发挥。
嵌岩桩要求桩底下3d 范围内,应无软弱夹层、断裂带、洞穴和空隙分布。
➢ 桩顶嵌入长度:为保证群桩与承台之间连接的整体性,桩顶应嵌入承台一定长度,对大直径桩宜≥100㎜;对中等直径桩宜≥50㎜。
➢ 绘制桩长确定示意图。
(二)初定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1. 据双桥静力触探资料,确定混凝土预制桩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4) c p p i i si Q q A l f αμβ=+∑➢ 对灌注桩参见教材222页公式8.17确定。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R a 取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 uk 的一半。
2. 按桩身材料强度确定单桩承载力(由于此时尚未进行桩身结构设计,故近似按轴心受压素混凝土桩计算。
参见教材219页公式8.10) c c p R f A ψ=➢ 基桩成桩工艺系数ψc 应按下列规定取值:(1) 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 ψc =0.85; (2) 干作业非挤土灌注桩: ψc =0.90;(3) 泥浆护壁和套管护壁非挤土灌注桩、部分挤土灌注桩、挤土灌注桩: ψc = 0.7 ~ 0.8 ; (4) 软土地区挤土灌注桩: ψc = 0.6 。
桩基工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一、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1预制桩的制作流程现场布置T场地整平与处理T场地地坪作三七灰土或浇筑混凝土一支模一绑扎钢筋骨架、安设吊环T浇筑混凝土T养护至30%强度拆模,再支上层模,涂刷隔离层T重叠生产浇筑第二层桩混凝土T养护至70%强度起吊T达100%强度后运输、堆放T沉桩。
2.预制桩的制作(1)混凝土预制桩可在工厂或施工现场预制,预制场地必须平整、坚实。
工厂预制利用成组拉模生产、且不小于桩截面高度的槽钢安装在一起组成。
现场预制宜采用钢模板,模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并应平整,尺寸应准确。
(2)混凝土预制桩的截面边长不应小于20Omm;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实心桩的截面边长不宜小于350mmβ(3)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实心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彳氐于C40;预制桩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30mm o(4)预制桩的桩身配筋应按吊运、打桩及桩在使用中的受力等条件计算确定。
采用锤击法沉桩时,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
静压法沉桩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主筋直径不宜小于仞4,打入桩桩顶以下4〜5倍桩身直径长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并设置钢筋网片。
(5)长桩可分节制作,预制桩的分节长度应根据施工条件及运输条件确定;每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3个。
(6)预制桩的桩尖可将主筋合拢焊在桩尖辅助钢筋上,对于持力层为密实砂和碎石类土时,宜在桩尖处包以钢桩桩靴,加强桩尖。
(7)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和电弧焊,当钢筋直径不小于20mm时,宜采用机械接头连接。
主筋接头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对焊或电弧焊时,对于受拉钢筋,不得超过50%;2)相邻两根主筋接头截面的距离应大于35d(主筋直径),并不应小于500mm;3)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和《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o7的规定。
(8)预制桩钢筋骨架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静压预制管桩施工方案一、桩的设计要求本工程采用预应力高强砼管桩,桩径为Ф400,壁厚为90MM,砼C80,配筋AB型,共计105根。
拟采用ZYJ—500液压静力压桩,管桩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为1200KN,桩长约20m左右,桩尖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桩的承载力以端承为主,沉桩控制以贯入度为主,桩长为辅。
ZYJ-500液压静力压桩机技术参数:1。
压桩力、压桩速度主压桩缸单独工作:压桩力230TF,最大压桩速度:2。
8M/MIN主副压桩缸同时工作:压桩力500.8TF,最小压桩速度:0。
8M/MIN 2。
行走能力:每次行程:纵向3。
6M,横向0。
6M.每次回转角度:80行走速度:前进4。
1M/MIN,后退7.2M/MIN3、升降行程 1。
1M4、适应桩型:方桩:0。
3X0.3~0。
5X0。
5M2管桩:Ф300、Ф400、Ф500、Ф550MM节桩长度:3M≤L≤12M5、液压系统:额定压力28MPA 额定流量230L/MIN起重机部分:额定压力20MPA额定流量115L/MIN6、电气系统:功率2X30+37=97KW额定电压 380V 50HZ 额定电流2X57+70=184A7、重量:总重506T 最大部件48。
5T8、外形尺寸:工作长X工作宽X运输重=12MX8.4MX2.94M9.边桩距离:4。
2M如备置压边桩装置,边桩距离1.8M10.按地比压:长船13TF/M2,短船17F/M211、起重机最大变幅力矩60FT。
M最大起重量12TF最大起升速度11M/MIN最大回转速度3RPM二、施工方法1、施工条件。
目前现场场地已经基本平整,三通一平已经完成,具备施工条件。
2、施工部署.1)、施工安排。
根据现场情况,工期以及甲方要求。
我公司调进一台ZYJ—500液压静力压桩机,桩机配备二台30kw交流电焊机进行接桩工作.2)、进度计划。
计划工期为15天,一台ZYJ—500桩机每天完成10根桩,可以在11天内提前完成施工任务。
基础工程桩基础设计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二〇二〇年一月中国基础工程课程设计目录一、场地条件及地质资料 (1)二、基础设计资料 (2)三、持力层、桩型、桩长的确定 (2)3.1桩端持力层选择 (2)3.2桩型选择 (3)3.3桩长确定 (3)四、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 (3)五、确定桩数和桩平面布置图; (3)5.1初步估算桩数 (3)5.2初选承台尺寸 (4)六、群桩中基桩受力验算; (4)6.1考虑承台效应确定基桩承载力 (4)6.2单桩承载力验算 (5)七、群桩沉降计算 (5)八、桩身设计及强度验算 (7)8.1桩身设计 (7)8.2桩身强度验算 (8)九、承台设计及强度验算 (9)9.1承台设计 (9)9.2承台正截面抗弯设计 (9)9.3承台受柱冲切计算 (9)9.4角桩向上冲切验算 (10)9.5承台斜截面抗剪计算 (10)9.6承台局部受压计算 (11)十、设计说明 (11)十一、施工说明 (12)11.1静压沉桩施工方案 (12)11.2承台施工 (14)11.3质量保证措施 (17)11.4安全保证措施 (18)11.5环境、水土保护措施 (19)十二、参考文献 (20)一、场地条件及地质资料建筑场地土层按其成因、土的特征和力学性质的不同自上而下划分为 6 层(见图1),物理力学指标见表1,勘查期间测得地下水水位深度为2.0 m,本场地下水无腐蚀性。
建筑安全等级为II 级,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柱截面尺寸为0.5 m×0.5 m。
承台底面埋深D=1.8 m。
设地面高程为0,地下水位高程为-2.0 m。
图- 1场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表1地质资料表二、基础设计资料1、建筑安全等级为二级;2、已知上部框架结构由柱子传来的荷载:轴力,剪力,弯矩,其中H、M沿承台X方向作用。
3、柱子截面尺寸为0.5m×0.5m;4、承台地面埋深D =1.8m;5、地面高程为0,地下水位高程为-2.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