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2.08 MB
- 文档页数:19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中国的国土整治和区域发展 2.1国土整治与区域发展人教大纲版选修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掌握国土整治的基本概念,国土整治的主要内容;2.理解我国国土整治的必要性,我国进行国土整治的难度所在,以及一些全国范围内跨区域的国土整治工作;3.理解掌握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根据有关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基本国情,区域发展的有利、不利条件和区域发展差异,并能提出发展建议及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
德育目标通过对我国国土资源和国土整治工作的了解,树立区域差异与因地制宜的观点,深化对国情、国力和国策的认识。
●教学重点我国国土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国土整治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显著,加上又是个人口大国,各项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很少,经济基础较弱,技术水平还不高,所以在我国各地区的国土整治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因地制宜、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
对某一区域进行国土整治的最终目的是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国土资源、国土整治的概念。
国土资源包括了一个主权国家管辖下的全部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国土整治是为全国或国内某个区域的国土资源拟定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规划,提出实施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制定相应的政策,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国土管理的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资料分析、读图分析法●教具准备1.投影图片:中国防洪工程图,中国防护林体系与规划图,中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图,中国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图2.自制投影胶片:国土资源,国土整治概念框架图3.预先准备好有关“阅读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存在着显著的地域差异,各个不同的地区都具有各自的不同的自然特征和经济特点,既有优势也有不足。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我国的自然和经济的区域差异这些国情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逐步树立了区域差异和因地制宜的思想。
高二地理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试题答案及解析1.图2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
读图,回答问题:【1】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从I到Ⅲ阶段,该地区大量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因此森地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河流的流量变化幅度增大,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在I阶段,该地区没有城市,而到了Ⅲ阶段,则出现了中等城市,说明该地区出现了城市化现象;虽然图中城市人口大量增加了,但从图中并。
不能看出乡村人口减少了。
【2】从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答案】D【解析】从Ⅲ到Ⅳ时期,在大城市周围出现了花卉等的种植,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
2.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
下表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
完成问题。
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答案】C【解析】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百分比减少,由于稀土开采的门槛低、过度无序开采,使我国稀土资源占有率逐年下降。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答案】B【解析】②和④选项很明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下列区域与国土整治内容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黄淮海平原——水土流失的治理B.东北地区——中、低产田的治理C.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D.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土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