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26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优质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0.05 MB
- 文档页数:6
第一节 认识区域一、区域的含义 1.概念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是人们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
2.特点⎩⎪⎨⎪⎧具有一定的界线、地域范围、形状和面积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的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注意:并非所有的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如“行政区”之间界线明确;“自然区”之间界线则比较模糊,有过渡地带)3.划分区域的目的:了解区域之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对区域开发利用。
4.区域的尺度(1)空间尺度:区域的空间尺度可大可小,包括大尺度的区域、中等尺度的区域和小尺度的区域。
(2)特点:一般来说,区域的空间尺度越大,描述的区域特点就越宏观;反之,尺度越小描述得就越具体,越详细。
二、区域的类型1.区域是以某种指标为依据划分的。
根据不同的划分指标,可以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2.划分指标⎩⎪⎨⎪⎧单一指标或综合指标自然要素特征或人文要素特征三、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① 含义: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② 举例: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③ 实践意义: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
(2)差异性:①含义: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有差异。
② 举例:南方水田农业区与北方旱地农业区之间的差异。
③实践意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3)开放性:①含义:强调两区域间发生了某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要素的联系。
②举例: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等。
③实践意义: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辨析: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是否表明区域内部就不存在差异?答:不是。
区域内部特征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但并不是说内部特征完全一致,即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
如我国南方水田区中也存在旱地。
第十三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细化预测】【构建知识体系】第26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归纳梳理知识】——学生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荒漠化的概念与表现1.概念:发生在及一些的一种土地退化,它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石质荒漠化和。
【答案】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土地沙漠化次生盐渍化【注意提示】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或自然景观,它包括沙漠、沙地、戈壁等。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现象,是一个变化过程,其结果可能出现荒漠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区域差异(1)植被景观:图中①为温带草原,②为荒漠草原,③为荒漠。
(2)年降水量:图中A为400 mm,B为200 mm,C为50 mm。
(3)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降水递减,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也随之减少。
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对大西洋水汽和北冰洋水汽也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因此夏季水汽非常贫乏,降水稀少。
冬季,由于北方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山屏障,来自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区的强大干冷气流直泻南下,导致气候异常寒冷干燥。
这样,西北地区终年处于极端干燥的环境,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的干旱和半干旱区。
由于流水作用微弱,风成了塑造地貌的主要外力,疏松裸露的沙质地表受到强烈风蚀,沙土不断推移、堆积和发展扩大,便形成了今日广袤千里的荒漠。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1) 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2)人类活动不当,对、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不合理的灌溉。
【答案】人口激增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压力管理失误【注意提示】原生荒漠与次生荒漠的区别原生荒漠:指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荒漠。
主要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
(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7讲地理环境队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7讲地理环境队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27讲地理环境队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师用书(必修3)的全部内容。
第27讲地理环境队区域发展的影响[最新考纲]1。
区域的含义.2。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纲解读]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
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思维导图]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的含义: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2)整体性: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
如何分析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6·全国文综乙卷,37(1)(2)2015·福建文综,52014·安徽文综,23~24以“一带一路”等热点事件为背景,以区域图辅以文字材料的形式,考查典型区域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以及区域内自然特征对人文特征的影响.多以综合题形式考查,难度较大.考向一区域自然特征分析1.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此季节丙地相对于乙地的降水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甲地所在半岛上有世界上非常古老的高原,地势低缓,平均海拔不足800米。
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区域地理知识全套复习笔记汇编(完整版)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1.区域的含义,特征含义: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在地里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特点: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同一区域,指标利用单一),可变性2.松嫩平原和长三角地区在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资源、工农商业方面的差异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位置30°N附近,东部沿海中部,长江入海口位于43°N-----48°N,东北地区中部气候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带季节及生长期短。
中温带,半湿润土地长期耕作改造的水稻土为主,多为水田,人均耕地面积较少,较分散肥沃的黑土,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多集中连片资源矿产资源匮乏石油资源丰富农业水田耕作业,种植水稻、油菜、棉花,一年两熟至三熟,水产业较发达旱地耕作业,种植玉米、大豆、春小麦、甜菜、亚麻、马铃薯,一年一熟黄金玉米带工商业水产业较发达,商业贸易发达适宜发展畜牧业地理位置:①经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相对位置民勤:①经纬度位置:北半球中纬度,东半球,北温带②海陆位置:西北内陆③相对位置:南依祁连山,北靠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河西走廊东部。
3.长江中下游为何早期农业发展缓慢①河流交叉纵横,湖泊星罗棋布②土质黏重③人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4.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农业中的应用①资源调查,环境调查与监测,农业长势监测和估产②环境与灾害监测③防灾减灾④道网设计RS特点:①精度高,质量高②获取信息全面准确③效率高,节省人力物力④范围大⑤受地面限制小⑥动态监测5.GPS的组成及特点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在轨卫星组成)GPS 卫星星座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均匀分布在六个轨道平面内。
全球任何地点在任何时刻,地平面上空至少有四颗GPS 卫星。
四大导航系统:美国GPS 、俄罗斯格洛纳斯、欧洲伽利略、中国北斗中国北斗: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水、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领域、导弹导航。
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纲呈现]1.不同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思维导图]异。
2.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3.中国省级行政区划及某某省辖市的分布。
[考纲解读]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难点)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概念、特征(1)区域概念①区域产生的前提是地区间存在差异。
②区域是由人为划分的,区域划分的指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综合的。
(2)区域特征①开放性:与其他区域有一定联系。
②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③差异性:同等级区域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特征要素存在明显差异。
2.区域特征分析(1)(2)(3)(4)(5)考向区域特征的判断(2018·全国文综Ⅰ)小明同学7月从某某出发到某某某某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乙路段和丁路段平均限速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这两条路段( )A.车流量大B.平均坡度大C.雾霾天多D.两侧村庄多答案 B解析B对:乙、丁路段位于某某盆地到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沿线平均坡度较大,因此平均限速较低。
A错:西南地区经济水平较低,车流量相对较小。
C错:沿线地区气候湿润,工业薄弱,空气中粉尘等颗粒物较少,不易形成霾。
D错:西南地区村庄比较分散,而且高速公路两侧有隔离设施。
(2017·全国文综Ⅱ)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某某入海。
1968年,某某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某某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某某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2~4题。
2.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3.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4.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解析第2题,淮河在洪泽湖以东部分缺少明显的自然地物标志。
第26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最新考纲]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考纲解读]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重点)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难点)[思维导图]考点一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的含义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区域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整体性: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3)层次性: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划分下一级区域。
正确认识区域的区位特征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时,应从区位入手,整体把握。
(1)地理位置特征位置内容绝对位置主要是对某地区经纬度位置的分析判断,也就是根据一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来确定该地理事物的区域位置和区域范围海陆位置要从所在或相邻的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陆内部、大洋东西岸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相对位置山河位置从山脉分布、走向,河流水系形状、流向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根据本国、本地区轮廓,或邻国、邻省轮廓等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交通地理位置从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及交通网中线、点的分布等方面分析和判断区域的位置(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自然要素内容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地势高低等方面来描述气候特征主要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对河流的影响、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等方面分析河流特征主要从河流的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人文要素内容农业主要从区位条件、耕作制度或熟制(热量影响)、作物种类(热量和水分影响)、耕地类型(水分影响)、地域类型等方面分析工业主要从工业部门、工业分布、区位条件(如原料产地、工厂和市场三者之间的关系,技术和交通)等方面分析城市主要从城市化水平、城市布局、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交通主要从交通运输线和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等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主要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由环境保护部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把全国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
最新考纲1.区域的含义。
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区域的内涵和特征。
2.学会比较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掌握从静态(横向)和动态(纵向)的角度分析区域发展和地理环境关系的技巧。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一章第1讲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新人教版必修3微专题一区域特征分析1.区域的含义: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1)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思维拓展如何分析区域特征区域特征分析应从区位入手,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图所示:考向区域特征分析读下面两图,完成1~2题。
1.两个河口附近平原发展农业的共同限制性因素主要是()A.旱涝灾害B.雨热不同期C.土地沙漠化D.风沙危害严重2.①②两河三角洲处的自然植被分别是()①荒漠②热带季雨林③亚热带常绿硬叶林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⑤温带落叶阔叶林A.①③B.①⑤C.③④D.②⑤答案 1.A 2.D解析由经纬度可知①河为恒河,②河为黄河。
第1题,黄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均处于季风气候区,因季风的进退和强弱的不稳定性,造成威胁农业发展的共同因素为水旱灾害。
第2题,恒河、黄河三角洲处的自然植被分别是热带季雨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微专题二区域环境差异对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发展的影响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入海口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季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及生长期都较短土地条件①水稻土为主;②耕地多为水田;③土地较为分散;④人均耕地面积少①黑土分布广泛;②多为旱地;③集中连片;④人均耕地面积多矿产资源贫乏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区域要素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农业耕作方式水田耕作业旱地耕作业主要作物水稻、油菜、棉花等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熟制一年两熟至三熟一年一熟其他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宜发展畜牧业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