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水和空气 知识归纳 期末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81.50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知识点总结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水水存在于自然界中,除了液态还有水蒸气。
蒸发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加热可以加快蒸发。
水蒸气体积会增大。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摄氏度。
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会结冰,放出热量。
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冰开始融化,吸收热量。
水能溶解很多物质,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加热、搅碎可以加快溶解。
利用水溶解物质的性质可以解决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的问题。
研究水溶液蒸发出晶体的方法。
在物质的外在形态改变时,物质本身并未改变。
第二单元:空气空气是气体,具有轻、泄漏、可压缩等特征。
空气可以被压缩,因此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空气是有质量的,可以用称量的方法知道其重量。
空气受热后体积会增大,受冷后体积会缩小,这个原理被应用在热气球上升或下降中。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是由太阳辐射热引起的。
地球的大气层是由空气组成的,生物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第三单元:天气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XXX以及风等情况。
天气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十分迅速,有时比较缓慢。
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同,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同。
我们的地球被大气层所包围,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在大气中发生的自然现象。
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太阳的辐射会影响地球的温度,因此温度是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内容。
气温是指在室外空气流通、不受太阳直射的环境中空气的温度。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仪器,常用单位是℃,读作“摄氏度”。
气温计的组成包括刻度、液柱和液泡三个部分,不同的温度计用途不同。
气温计零上温度自下往上读,数字越大表示气温越高;零下温度自上往下读,数字越大表示气温越低。
例如,38℃读作三十八摄氏度,-8℃读作零下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写作-5℃,零摄氏度写作0℃。
使用气温计时,应将其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并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XXX。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三年级上册一、水1、水到哪里去了:水-蒸发-水蒸气2、水沸腾了:水沸腾的过程、现象3、水结冰了:水结冰的过程、现象4、冰融化了:冰融化过程的物态变化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对比试验;食盐和小苏打6、加快溶解:控制变量7、混合与分离:食盐在水中溶解和结晶的双向变化过程,食盐溶解于水的过程是可逆的。
(问题:增加或减少水分时,食盐的水溶液会有什么变化。
)8、它们发生了什么一、水1、水到哪里去了——(水的液态与气态)1、液态水和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液态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2、水沸腾了——(液态水蒸发变成水蒸气)1、物态变化:液态水沸腾变为水蒸气;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2、水的沸点:在正常压强下时100摄氏度。
3、水结冰了——(液态水凝固变为冰)1、物态变化: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2、水和冰的比较3、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4、冰融化了——(冰融化为水)1、物态变化: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的原因: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水、水蒸气、冰的比较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溶解)1、能溶解的物质: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6、加快溶解——(溶解速度)1、温度与溶解速度的关系;2、搅拌与溶解速度的关系;(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7、混合与分离——(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1、方法:溶解——过滤——重结晶2、水:盐溶解在水中与沙子分离,最后蒸发为水蒸气8、它们发生了什么——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来说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如水的三态变化。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水一、填空题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有固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固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2、我们用湿布擦黑板,一会黑板就(干)了,这时黑板上的水都上(蒸发)掉了。
3、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当水的温度上升到(100℃)以上时,水就(沸腾)了,也就是水变成了(水蒸气),它的体积会(增大)。
4、水结冰的温度是(0℃)以下,这个温度也叫(冰点)。
水结冰后由(液态)变成(固态)。
5、取一小块冰放入试管中,把试管浸在热水里,我们发现冰慢慢地在(融化),它又变成了(水)。
冰融化成水,这是水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
7、加快溶解的方法有:(1)给溶解的物质不断(加热)。
(2)不断用小棒(搅拌)溶解的物质。
8、做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时,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边加热,边(搅拌)。
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工)。
9、橡皮泥、纸和水变化的相同点是:它们本身(物质)无变化,只是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10、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将一个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乒乓球会(鼓起来),这正是利用了物体的这个性质。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其次,焰心的温度最低。
1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为另一个酒精灯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盖灭,盖灭时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13、量温度时温度计不要碰到(烧杯壁)。
14、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
15、像现在大家做好的盐水已经不能再溶解食盐了,这样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复习第一单元水1.水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液体)。
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又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很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里、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特性,动物、植物和人类才能够生存在地球上3.用湿布擦黑板,水会变成水蒸气。
生活中变成水蒸气的现象有:水洼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衣服晾干了5.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杯子里的水加热,水就会沸腾了。
6.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7.温度计100℃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8.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
(2)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然其他酒精灯。
(3)燃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4)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9.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那么水就会结冰。
10.水和冰的相同点: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物质。
不同点:冰坚硬、光滑、有固定形状,是固体;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是液体。
11.如果给冰进行加热,那么冰会融化成水12.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13.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4.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5.在不同的条件下,冰融化的快慢不同。
16.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永中。
17.小苏打、碱、味精都能溶解在水中。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可能不一样。
18.在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可能不同的实验中,食盐和小苏打要一份一份地加入,同时两个杯中的水也要一样多。
19.我们可以利用加热或搅拌的方法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20.分离食盐和沙,需要用到滤布(或滤纸)。
21.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水水蒸气凝结(放出热量)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和空⽓》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植物⽔和空⽓》知识要点复习题及答案科学概念: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态)。
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定的体积。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定的体积。
其他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空⽓能占据空间,空⽓有重量。
3、(量筒)是⼀种标准⼯具,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多少)第⼀课⽔(书p66 练习册58)⼀、填空:1、(⽔)是⼀种重要的物质,在(⽣产⽣活)的许多⽅⾯,⽔都有⼗分重要的作⽤。
2、我们可以把物体分为(固体)、(液体)、(⽓体)三类。
3、⽔是⽣命的源泉,(植物)、(动物)和(⼈)都离不开⽔。
⼆、判断1、植物和动物的⽣存都离不开⽔。
(√)2、⽔可以⽤于⽣产⽣活的各个⽅⾯,⽐如在⽣活中可以洗⾐服,在⽣产中可以发电。
(√)3、树叶时固体,⽔是⽓体。
(×)三、分类题①桌⼦②⽜奶③可乐④空⽓⑤氢⽓⑥⽯头⑦海⽔⑧氧⽓⑨课本⑩⽇历?眼镜?⾬⽔?⼆氧化碳?煤炭固体有:()液体有:()⽓体有:()四、把有关⽔的知识表⽰在⽹状图上:第⼆课⽔和⾷⽤油的⽐较(书p68 练习册p60)⼀、填空:1、⽔是⼀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2、在科学观察中,我们⼀般不⽤(尝)的⽅法⽐较物体。
⼆、判断1、将⽔滴在蜡光纸上,⽔会渗透下去。
(×)2、因为把⽔和油同时放在⼀个容器中,⽔沉在下⾯,油浮在上⾯,所以说⽔⽐油重。
(√)三、简答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般采⽤什么⽅法⽐较物体呢?答:摸、闻、看,⼀般不⽤尝的⽅法。
2. 我们如何⽐较⽔和油的重量呢?答:①将油和⽔混在⼀起,观察混合物的分层情况,上层是油,下层是⽔。
②将⼀⽊条放⼊装有⽔和油的试管中,观察⽊条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条沉下去的试管中装的是油,⽊条浮着的试管中装的是⽔。
3、将⽔和⾷⽤油分别倒⼊不同形状的容器中,观察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答:油和⽔都不能保持固定的形状,它们的形状会随容器的形状改变⽽改变。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四单元水和空气复习资料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一、水1、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3、水是重要的物质,它存在于(植物)、(动物)、(人体)、(土壤)中。
4、水是生命的源泉。
(植物)、(动物)和(人类)都离不开水。
5、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6、水的用途很多。
(工业)生产、(农业)生产和(人类)的生活都要用水。
7、人们通常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
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
8、研究水是什么样的物质时,我们用了(看)、(摸)、(闻)等方法。
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2、水和油相比,(油)较轻。
3、把水和油分别滴在玻璃和蜡光纸上,可以观察到:①水滴较圆,油滴较扁②水在蜡光纸上不渗透,油在蜡光纸上渗透。
24、像水和油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
像(酱油)、(醋)和(墨水)等都是液体5、水和油的轻重怎样比较?①把同样大小的一杯水和一杯油放在天平上称②将油倒入盛有水的杯子中,油会浮在水面上③将木条分别放入水和油中,然后进行观察6、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三、谁流得更快一些1、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其他的液体也会(流动)。
2、在比较不同液体流动快慢的实验中,(液体的量)是相同的。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4、怎样才能做到流动比赛是公平的?①从同样高度流下②同样多的液体③同时流动5、流动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水、食用油、洗洁精6、水、食用油、洗洁精三种液体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相同点:都是液体,都会流动,都没有固定形状,都有点透明,都有重量,都会形成滴状。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复习资料水和空气1.物质分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固体: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不易被压缩、不能流动、有重量。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能占据空间、易被压缩、能流动、有重量。
2.科学家都是按照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步骤工作的3.认识物体常用的方法有: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
4.对不了解的物体,为了安全起见,千万不能随便闻,更不能随便尝5.如何寻找问题的答案:1.到图书馆或上网查资料。
2.自己通过观察和实验找答案。
6.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7.爱提问是人类好奇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8.自制信息卡就是一种(记录)和(呈现信息)的好形式。
9. 法国科学家(法布尔)写了《昆虫记》这部不朽的传世之作10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做实验证明空气是有重量的11.英国牧师普里斯特利发现了氧气12.1772年,苏格兰医生和化学家卢瑟福发现了氮气液体量筒1.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2.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4.液体体积的单位是(毫升)。
5.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6.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速度与液体的黏度有关,黏度越大,流动速度越慢。
7.液体和固体的不同点是:①固体不会流动。
液体会流动。
②固体有固定的形状。
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③固体不会形成滴状。
液体会形成滴状。
④固体不一定有黏度。
(有的固体有黏度,有的固体没有黏度。
)液体都有黏度。
(有的液体黏度小,有的液体黏度大。
)8.液体和固体的相同点是:有重量、有形状。
水1.水: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一)1、我们知道的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3、水要保持沸腾状态,必须持续给水加热。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结冰。
5、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是因为温度下降到0℃或以下。
6、实验时,在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降低温度。
7、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到完全融化成水。
8、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9、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10、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11、我知道食盐、味精、白糖等可以溶解在水中;橡皮、石头、玻璃等不可以溶解在水中。
12、在实验中,莉莉用搅拌、加热水、碾碎的方法可以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3、生活中,可以用小勺替代实验中的搅拌棒,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速度。
14、我们用水来进行混合分离试验,食盐和味精的混合物不能分离,白糖和沙子的混合物可以分离。
15、我们可以把水溶液中的物质通过蒸发实验提炼出来。
16、水的形态有液体、固态、气态。
17、所有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变化是相同的,有的变化是不相同的。
(二)1.水还会以另外一种形态一一水蒸气,存在于自然界中。
2.水容易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到空气中。
3.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
4.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5.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6.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
7.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8.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9.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10.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11.水能溶解很多物质。
1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也不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知识汇总《水》单元知识点一、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2.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干了、湿的手干了是由于水蒸发了。
3.常见的蒸发现象有:水洼干了、衣服晾干了、煮食物时水烧干了等等。
4.杯子装水后,加上盖子和不加上盖子相比,加盖子的蒸发慢,不加盖子的蒸发快;放在通风处比放在不通风处蒸发得慢;放在阳光下比放在阴凉处蒸发得快。
5.水蒸气是气体,它是水的一种形态,它也是水。
6.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
7.水蒸气存在我们身边周围的空气中,不管温度高还是温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发。
8.我们洗澡之后,看到卫生间玻璃上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9.一杯热开水放在桌上,看到上面冒着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凝结的小水滴。
10.我们可以用加热、加快空气流动的方法让水蒸发得更快。
11. 我们可以像海水晒盐一样增加水与空气接触面积的方法来加快水的蒸发。
12.空气中的水蒸气越多,湿度越大:水蒸气越少,湿度越小。
13.冬天开空调的时候,人们用加湿器加快水蒸发,增加房间的湿度,14.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透明、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会流动、有质量不同点:水看得到、摸得到,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到,是气体。
15.不同的天气状况,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不同。
二、水沸腾了1.不停地给水加热,水会沸腾。
2.水沸腾时,水中和水面上会冒出很多气泡。
3.水沸腾时,水面上会看到很多“白烟" ,这不是水蒸气。
4.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
5. 当水的温度升高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
6.水沸腾和蒸发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水沸腾的时候也在蒸发,水蒸发的时候不一定沸腾。
7.水沸腾时,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是足以烫伤我们的,一定要注意安全。
8.温度计100摄氏度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9.高山的山顶和山脚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水和空气》
1、水是一种透明、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液体。
2、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3、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4、水有三种状态: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
5、水和生物的关系:植物离不开水;动物离不开水;微生物离不开水。
6、水的用途有很多:洗衣、饮用、发电等。
7、水和食用油的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都是液体、都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都会形成滴状。
有一定的体积。
不同点是:水——无色、无味、流动快、黏度小、比油重、水滴圆。
食用油——淡黄色、有味道、流动慢、黏度大、比水轻、油滴瘪。
8、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黏度大,流动慢;黏度小,流动快。
比较液体流动快慢的实验中要注意:同样多的液体、同一高度、同时流下。
水、食用油、洗洁精流动速度快到慢:水、食用油、洗洁精。
9、固体和液体的相同点:都有重量,有形状等。
固体和液体的不同点:
固体——不会流动;有固定的形状;有些透明有些不透明;不会形成滴状;不一定有黏度。
液体——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有点透明;都会形成滴状;有黏度,但黏度不同。
10、我们可以利用水流来发电,三峡工程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
11、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12、量筒是一个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也就是测量液体的体积。
13、液体体积单位有:毫升、升。
14、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量筒必须放平稳。
(2)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15、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
空气存在各种地方,水中冒泡就是空气,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空气的特点:无颜色、无气味、透明、会流动、看不见、无固定形状、很轻。
16、空气的主要成分有:氧气、水蒸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17、空气和水相比,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占据空间、有重量
不同点: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动;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的体积;不容易被压缩。
是液体;
空气——向四面八方流动;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体积;容易被压缩。
是气体。
18、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9、空气有重量,但是重量较轻。
20、油比水轻,所以油浮在水面上,木条在油中比在水中下沉得更厉害。
21、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
22、比较液体流动速度的方法:取一块长方形玻璃板放在桌面上,用滴管在同一高度滴上同样多的液体,然后慢慢竖直玻璃板,观察液体流动的速度。
23、将纸团塞入杯底并倒扣水中,实验现象:杯中的纸团没有湿,说明了空气能占据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