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人物素材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1
惨案发生后各界名流的态度
李大钊是请愿的领导者之一,被土兵用棍棒打伤;中共北方区负贵人陈乔年这一天在执政府前被卫兵用刀刺伤;(《怀旧集》郑超麟)
惨案发生后,鲁迅先后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空谈》《如此“讨赤”》《无花的蔷薇之三》等文章,控诉执政府的血腥暴行。
周作人在惨案发生的次日就写下《为三月十八日国务院残杀事件忠告国民军》《对于大残杀的感想》《可哀与可怕》《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新中国的女子》《闲话四则》《死法》等文,愤怒谴责军阀政府的暴行;
因病动手术的梁启超先生也在医院向记者表示了自己的愤慨;
北大代校长蒋梦麟在北大遇难同学公祭大会上致悼词,全场痛哭;
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遇难学生的血还洒在他身上。
作为屠杀的见证人,3月23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
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称赞烈士们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
刘半农也写诗悼念死难学生,并经赵元任作曲后传唱全城;
《现代评论》周刊主编、北大法学教授王世杰也写了《论三月十八日惨剧》,并提出要法律制裁段祺瑞及其帮凶;
著名报人邵飘萍的《京报》,接连发表消息,深入地报道惨案真相。
成语典故
切齿拊心
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
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
去了以后,就再也不回来了。
用来形容事物已成陈迹,不能重现。
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怒发冲冠
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头发直竖,顶起帽子。
形容非常愤怒。
图穷匕见
语出本文。
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
典出本文。
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徵,古代五声之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课本写作素材汇总1、《沁园春·长沙》写作素材第一组【素材清单】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一扫古诗词表现的秋天肃杀、感伤的情调。
诗人笔下的秋景蓬勃向上,充满生命活力。
面对如此壮丽廖廓的景象,不仅表现出心系天下的博大胸襟,也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官僚、军阀,改造旧世界的凌云壮志.【写作素材】“怅廖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彰显的是青年毛泽东面对风云变幻的动荡时局而生发的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意气风发敢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关注时局,关心国事,当是每一个有志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素材激活】志当存高远毛泽东在少年时代就心怀大志,13岁那年,他写下了《咏蛙》诗一首:“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将他敢为天下先的非凡抱负展露无遗。
17岁时,毛泽东去异地求学前又抄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更表现了他的凌云壮志和豪迈气魄。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一词中写道:“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充分展示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
素有大志,方成一代伟人;欲成大事,必当志存高远。
【适用话题】可用于“青春”“理想”“志向”“责任”等相关写作话题。
【运用指南】运用时可结合毛泽东的生平和名言来阐发,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等。
【运用范例】(一)少年总爱用美好的幻梦来装点世界。
这时候的我们,还单纯、稚嫩,在激情中燃烧自己。
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我们可以自得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我们徜徉在对未来的希望之中,年轻气盛,尽管“粪土当年万户侯”!(《人生三境》)(二)你的健康是一堵墙。
这是青春给你的力量,是你生存于世间宝贵的风采。
青春因此而充满活力,你可以努力去开创你钟爱的事业。
高中英语作文:My favorite figure in Chinese history假设你是李华,近日你的学校将举办主题为"My favorite figure in Chinese history"的演讲比赛。
请你用英文写一篇演讲稿。
内容包括:1. 该人物是谁;2. 该人物的主要贡献;3. 该人物对你的影响。
注意:1. 词数不少于80;2.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参考范文】Good morning, everyone!My name is Li Hua. It is a great honor to be here to share with you my thoughts.When it comes to my favourite figure in Chinese history, it must be Confucius, China’s most famous teacher, philosopher, and political theorist. Many of his words of wisdom that have been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have mad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hinese. In fact, he inspires me to become a teacher in the future for the purpose of cultivating talents.I sincerely hope that everyone can learn from Confucius and thus mak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whole world.That's all. Thank you for you listening.其他类似参考范文:My Favorite Chinese Historical FigureMy favorite figure from Chinese history is the philosopher Confucius, who lived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He was an educator and a political analyst, whose thoughts have profoundly influenced East Asian.I admire Confucius for the following reasons. First, his dedication to education and the belief that it should be accessible to all touch me deeply. Second, he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personal and governmental morality, correct social relationships, justice, and sincerity. These values not only shaped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offered timeless wisdom that remains relevant today.In brief, his teachings encourage me to reflect on my actions and strive to be a better individual in all aspects of life.必背佳句:1)My favorite figure in Chinese history is Confucius, the renowned philosopher and educator from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最喜欢的中国历史人物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作素材整理
素材1:文学作品
- 优秀文学作品可以作为写作素材,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红楼梦》,《老人与海》等。
- 这些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表达等可以给予我们很大的灵感和启发,可以通过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素材2:历史事件
- 历史事件是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之一。
可以选择与自己所写作文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庐山谣》,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分析来加强文章的论证力度。
素材3:实际观察和经验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对个人经历的总结,获取大量的写作素材。
- 可以观察身边的人、事、物,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感悟和思考,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素材。
素材4:新闻报道和社会热点
- 新闻报道和社会热点是时下最直接的素材来源之一。
可以选择与社会相关的热点事件,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伤痕文学》,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分析和解读,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加强文章的议论性。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写作素材的整理,希望能为您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在选择素材时,请注意主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尽量选择被证实的内容,避免引用未经证实的内容。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素材,相信您能够撰写出优秀并且有深度的文章作品。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高三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制:祝佳婧 审核:白凤龙 张均华 许正宝 编号:001 班级: 姓名:
第 1页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第2页 一份努力一份惊喜!
课本素材应用
课本人物感知
人物1 苏轼
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却偏偏要“独上高楼”。
你夺目的光芒深深地刺痛了那些早已习惯黑夜行走的眼睛。
你的特立独行注定要受到官场和文场泼来的脏水。
但看到你拄着青青的竹杖,踏着轻快的芒鞋,在淋漓春雨、料峭寒风中依然能够从容回首看来时夕阳,我们在感慨之余不得不佩服你所站立的高度。
你永远是这群靓丽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
人物2 柳宗元
他,贬谪到永州,漂泊在柳州,仍然有着仁民爱物的情怀,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柳侯祠缭绕的香火,寄托了人们永远的感佩和尊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冷峻,成就了“天下第一孤独”的美誉。
人物现场应用
人物1应用
①赤壁,终究是古战场,纵然没有苏轼;苏轼,终究是一代文豪,纵然没有赤壁。
赤壁,从春秋无义战的那个年代起,就开始感受宫阙万间终成土的悲凉,在东风和西风交错的时空中,赤壁缄默了一个又一个世纪。
公元208年,曹操和刘备、孙权在此展开了激战,烟尘横飞中赤壁记下了这次惊心动魄的三分天下的战斗。
百年之后,苏轼抖落乌台诗案的污水,头顶明月振衣而来。
那晚的月,不是秦时的月,不是关山的月,是赤壁之上的大江明月。
疏星残月的浅照中,乱石穿空的赤壁矶已黯然在朦胧的晚风中。
苏轼站在黄州凄离的晚风中,远离了曾经的和风细雨,无羁无忧;远离了官场翻云覆雨的诡计和陷阱,他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与劫后的伤感。
诚然,你的到来使赤壁更加地耀眼;在大江明月的赤壁之上,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从你口中吟咏而出。
但天性作诗的人,每到一处总有惊天动地的诗句蓬勃而出,在定惠院,在杭州,在岭南,在儋州,苏轼用诗文一步一步铺好了通向一代文豪的道路。
所以我说,苏轼和赤壁,在历史上只是偶然的相遇,他们并没有事先的约定,亦没有必然的相逢,苏轼之于赤壁,只是一个官场的天涯过客、偶留只爪的惊鸿,匆匆的一瞥,哪里会“复记东西”呢?
月上西山头,月光拉长了他徘徊不定的身影,拄杖徘徊已三更,没有人知道,一场凤凰涅槃一样的重生即将开始,一场前无古人的文化突围已凌然拉开了序幕,浩浩长卷的文学史册将在此揭开最壮丽的一页!
②扎实的功力,奔放的才情,铸就了他的潇洒;尖锐的锋芒,纵横的才气,凝聚为他的不羁。
他注定了要承受政治与文坛一起泼来的污水。
峥嵘的岁月已去,宁静的时光在一片朦胧的月光下铺展开来:大江明月的赤壁之下,诗人驾一叶扁舟,用一份创痛之后的宁静来丈量千里的皎皎月光;用一支更加稳重的笔来书写描绘风云激荡之后的一段人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诗人从容地穿过一片人生的风雨,在“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中归去。
殊不知,在这次轻悄悄的归去中,诗人抖落一身的污水,以奔跑的姿态闯进一番崭新的天地。
激情与闲适,豪放与舒缓,旷达与超脱,如上天的仙音降落在大江赤壁之上,徘徊在东坡上一个小小的草庐之中。
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先后以奔跑的姿态在文坛现身,让我们后人望尘莫及,长叹不已……
而今捧读《赤壁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个旷达之人勇敢地跨越人生的挫折,以昂扬的姿态穿越于人生的风雨之中,以潇洒的形象奔跑在赤壁的月光之下……
人物2应用
①我在排排石碑间踽踽独行。
中国文人的命运,在这里裸裎。
但是,日近中天了,这里还是那样宁静。
游人看是一个祠堂,不大愿意进来。
几个少年抬起头看了一会石碑,他们读不懂那些碑文。
石碑固执地怆然肃立,少年们放轻脚步,离它们而去。
静一点也好,从柳宗元开始,这里历来宁静。
京都太嘈杂了,面壁十年的九州学子,都曾向往过这种嘈杂。
结果,满腹经纶被车轮马蹄捣碎,脆亮的吆喝填满了疏朗的胸襟。
唯有在这里,文采华章才从朝报奏折中抽出,重新凝入心灵,并蔚成方圆、它们突然变得清醒,浑然构成张力,生气勃勃,与殿阙对峙,与史官争辩,为普天皇土留下一脉异音。
世代文人,由此而增添一成傲气,三分自信。
华复文明,才不至全然黯暗。
朝廷万万未曾想到,正是发配南荒的御批,点化了民族的精灵。
②在柳州的柳宗元;宛若一个鲁滨逊。
他有一个小小的贬滴官职,利用着,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放了奴婢。
毕竟劳累,在47岁上死去。
柳宗元晚年所干的这些事,一般被称为政绩。
当然也对,但他的政绩有点特别,每件事,都按着一个正直文人的心意,依照所遇所见的实情作出,并不考据何种政治规范;作了,又花笔墨加以阐释,疏浚理义。
文采斐然,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在这里,他已不是朝廷棋盘中一枚无生命的棋子,而是凭着自己的文化人格,营筑着一个可人的小天地。
在当时的中国,这种有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小天地,如果多一些,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