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 学习策略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44.00 KB
- 文档页数:10
模块四中学生学习心理——学习策略学习策略考纲提要1.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2.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法的总和。
学习策略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统一。
操作性和监控性是学习策略最基本的特性。
学习策略的操作性体现在学生认知过程的各阶段,监控性则体现在内隐的认知操作之中。
2.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
在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学习操作可以直接观察到,足见其外显性的特点。
而学习策略又是在头脑中借助内部语言进行的内部意向活动,因此又具有内隐性的特点。
3.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学习策略的主动性是指学习策略可以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情境的特点以及学习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
迁移性则是指从某种学习情境中获得的学习策略,能够有效地迁移到类似或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去。
第二节学习策略分类(一)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反复重复的过程,是短时记忆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
复述策略包括排除相互干扰(前倒抑制)及时复习,分散复习,过度学习,运用有意识记和随意识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整体识记与部分识记相结合,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朗读,默读,抄写,默写。
(二)精加工策略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如何辨别是否进行了精加工?辨别精制的标准:精制必须是学习者自己产生的精制必须与学习内容相关联举例分析:例1:一个学生读到" 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时,他认为应该记住,就在心里一遍又一遍重复“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
例2:王强读到“哥伦布是西班牙人,1492年航海到了美洲”,他想记住此事,于是便想:“15世纪末欧洲人口正在膨胀,他们需要新的居住地、矿藏资源和原材料。
哥伦布是一名技术娴熟的航海家,他认为由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可以到达资源丰富的东亚大陆。
第九章学习策略主要内容: 学习策略概述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评价目标识记:学习策略的概念;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的种类理解: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管理策略的概念;元认知策略的概念和结构运用:如何训练学生的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管理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界定影响学生的学习,除了智力水平、原有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动机等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学习策略❖自布鲁纳(1956)提出“认知策略”以来,心理学界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已有50多年的历史,其中:❖美国心理学教授温斯坦和休谟(Weinstein&Hume )出版了《终身受用的学习策略》一书(伍新春、秦宪刚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蒯超英出版了《学习策略》一书(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可见,学习策略一直以来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于“学习策略”的各种界说❖梅耶(Mayer):学习策略是“一系列活动过程”。
❖奈斯比特(Nisbet)等人:学习策略是“一套操作过程”。
❖杜菲(Duffy):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
❖温斯坦(Weinstein,1985)等人:学习策略是“一种能力或技能”。
❖S.J.Derry(198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制定的复杂计划”。
❖教材: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①3个“、”把人搞糊涂了❖②“有目的”与“有意识”是什么关系?学习策略的概念❖策略是“计策谋略”的简称。
❖定义: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计策谋略,包括一系列学习方法、学习技术、学习计划、学习方案、学习规则等。
学习策略的特点❖教材罗列了4个特点:1.主动性——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主动使用的。
2.有效性——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必需的。
3.过程性——学习策略是关于学习过程的。
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第一节认知过程一、感觉(一)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感觉的种类根据感觉所接受信息的来源和感受器在个体身上所处的位置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1.外部感觉外部感觉是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2.内部感觉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主要分为:机体觉、运动觉和平衡觉。
(1)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是反映我们身体内部状况及各器官活动变化状态的感觉。
(2)运动觉:就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它传递人们对四肢位置、运动状态及肌肉收缩程度的信号。
(3)平衡觉:也叫静觉或姿势感觉。
这种感觉能够发出关于运动与头部位置的信号,反映运动速度的变化(如加速或减速)。
(三)感觉的特性感觉的特性指的是感觉的相互作用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它有两种形式:一是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后象三种特性;二是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包括感觉的相互补偿和联觉两种特性。
1.感觉适应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视觉的适应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现象。
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
2.感觉对比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感觉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两种。
(1)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同时对比。
(2)继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继时对比。
3.感觉后象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叫感觉后象,也叫做感觉后效。
感觉后象分为正后象和负后象。
(1)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叫正后象。
(2)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叫负后象。
4.感觉的相互补偿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第1篇一、第一章教育基础1. 教育的本质- 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作用2.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具备教育素质的专业人员- 受教育者:具有学习需求和发展潜能的人- 教育内容:传授的知识、技能、价值观等- 教育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式3. 教育的基本原则-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育要注重学生个性发展4. 教育的基本规律- 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 教育的发展与人的身心发展相适应- 教育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二、第二章学生发展1. 学生发展的特点- 生理发展:生理器官的成熟和生理功能的完善- 心理发展: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成长- 社会性发展:道德、法律、文化等方面的认知和内化2. 学生发展的规律- 个体差异性: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发展轨迹- 连续性:学生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 顺序性:学生发展有一定的顺序性,不能逾越- 互补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发展不同能力- 阶段性:学生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点3. 学生发展的因素- 生物因素:遗传、生理等- 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 主观因素:学生的自身努力、自我认知等三、第三章教学实施1. 教学的基本任务- 传授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培养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 情感陶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2. 教学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 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传授知识与培养品德相结合- 因材施教3. 教学的基本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学生听讲- 示范法: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演示法:教师展示,学生观察- 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4. 教学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在学期、学年末进行的评价- 评价方式:观察、测试、访谈、作品分析等四、第四章教师职业行为1. 教师职业道德- 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认真履行职责- 严谨治学:追求真理,严谨治学- 团结协作:与同事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廉洁从教:廉洁自律,不谋私利2. 教师职业素养- 教育理念: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观- 知识素养:掌握教育教学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能力素养:具备教育教学所需的基本能力- 心理素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 - 身体素养: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状态3.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 仪表规范:着装得体,整洁大方- 语言规范:文明礼貌,语言得体- 行为规范:举止文明,遵守纪律- 课堂规范:组织有序,气氛活跃- 交流规范:尊重他人,真诚沟通五、第五章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 公正公平原则- 保护未成年人原则- 教育优先发展原则- 依法治教原则2. 教育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教育法:规定国家教育的基本制度和原则- 教师法:规定教师的权利、义务和职业行为规范- 学校法:规定学校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 学生法:规定学生的权利、义务和学校保护措施3.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 依法行政:政府部门依法管理教育事务- 依法执教: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依法维权:学生和家长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六、总结本手册旨在帮助考生快速掌握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三的相关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复习中的有效学习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复习,我们可以巩固学习的知识,提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
然而,要达到有效的复习效果,我们需要采用一些科学的学习策略。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复习中非常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读者提高复习效果,更好地掌握知识。
一、分散式复习法分散式复习法是指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部分,通过多次的分散学习进行复习。
与集中学习相比,分散式复习可以增加记忆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因为当我们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内多次进行复习时,可以将知识牢固地存储在长期记忆中,提高记忆的持久性。
此外,分散式复习还可以防止遗忘,并促使我们更加熟练地掌握学习内容。
二、深度理解法在复习过程中,仅仅死记硬背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通过深度理解学习内容,将知识融会贯通。
深度理解法是通过思考、解析和解释学习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我们对知识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通过深度理解,我们可以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主动学习法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主动学习法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等方式主动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提高我们对学习内容的思考深度和记忆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难点和薄弱知识点。
四、多元智能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智能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多元智能法强调根据不同的智能特点进行学习,例如语言智能、逻辑智能、视觉智能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工具来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人,可以多听讲解、朗读等方式进行复习;对于视觉智能较强的人,可以多使用图表、图像等辅助工具进行复习。
五、综合应用法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知识的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法是指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形成复合型问题进行复习。
教育心理学复习要点: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概述1、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特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
3、分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典型的学习策略一、认知策略(一)复述策略1、定义: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常用的几种方法:(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 (6)画线与批注。
(二)精细加工策略1、定义: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2、常用策略:(1)记忆术(位置记忆法、缩减和编歌决、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语义联想);(2)做笔记; (3)提问; (4)生成性学习; (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三)组织策略1、定义: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2、常用策略:(1)列提纲; (2)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3)利用表格(一览表、双向表)。
二、元认知策略(一)概念:1、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元认知知识(知道做什么):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包括对人人作为学习的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2)元认知控制(何时、如何做什么):包括制定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2、常用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调节策略。
具有学习策略的复习计划一、目标通过这个复习计划,我希望能够系统地复习我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巩固我已经学过的内容,同时找出自己薄弱的地方,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的备考。
二、时间安排根据我的实际情况,我计划把复习时间安排在每天的晚上,每天至少2个小时进行复习。
如果碰到周末或者节假日,我可以适当安排更多的时间进行复习。
三、学习资料1. 教材:把自己用过的教材都准备齐全,确保备考期间没有遗漏。
2. 笔记:把自己平时做的笔记都整理一下,确保自己有一个完整的学习资料进行复习。
3. 试卷:整理出自己曾经做过的试卷和模拟题,对自己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估。
四、复习步骤1. 整理知识点首先,我打算通过查看教材和笔记,把所有知识点都整理出来,确保自己对整体知识点有个大致的了解。
之后我会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分类汇总,并且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了解。
2. 记忆要点将每个知识点的要点都记住,如果有什么规律,原则,公式之类的东西也要记住。
3. 做题巩固对每个知识点都做相应的练习题,让自己对所学内容有个具体的了解。
4. 全面复习全面复习所学知识,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对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在教材中仔细查找,并用不同的例子加强记忆。
五、学习策略1. 听课是复习的开始首先听课的时候,可以把自己所学的内容记下来,然后用自己的话再总结一遍。
这样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制定学习计划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有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把复习内容分成小部分,一点一点地进行。
这样可以让自己更有目标性,不至于出现临阵磨枪的情况。
3. 记忆方法复习的时候,可以尝试不同的记忆方法,比如说用图表、思维导图等方式记住知识点。
这样可以增加对知识点的了解,提高记忆效果。
4. 多习题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增加对知识点的理解。
这样可以提供对知识点的巩固。
5. 提问自己在复习的时候,经常提问自己所学的东西,自己回答。
也可以给自己出一些问题,再进行解答,这样可以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第二节学习策略一、单项选择题:1.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3.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
A.意识和能力构成B.规则和技能构成C.认知策略构成D.经验和方法构成5.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6.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A.设置学习目标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7.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元认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8.学习策略一般包括()、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A.记忆策略B.认知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9.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10.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
在学习策略中,它是一种典型的()。
A.精细加工策略B.调节策略C.努力管理策略D.组织策略11.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识策略D.复述策略12.以下学习策略从分类上看,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A.调整阅读速度B.获得个别指导C.自我测查D.重新阅读13.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1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
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1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
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16.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能力C.元认知控制D.元认知计划17.在教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然后解释这些提纲是如何统领材料的,下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称为()。
A.完形训练模式B.合作学习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模式18.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必要的观点,这属于()。
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D.组织策略19.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20.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21.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22.我国古代教育著作《学记》中就写道:“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
从学习策略上看,这是属于()。
A.认知策略B.复述策略C.监视策略D.组织策略注: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23.认知策略这个术语最初是由()提出来的。
A.加涅B.布鲁纳C.斯腾伯格D.弗拉维尔2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的记忆策略。
A.感知性B.理解性C.计划性D.调节性25.学生建立时间表、设置学习目标等,这在学习策略上是一种()。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调节策略26.按照学习进程进行的分类,做笔记属于()。
A.促进选择性注意的策略B.促进新旧知识联系的策略C.促进新知识长期保存的策略D.促进短时记忆的策略27.创造一个故事,将所要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28.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表来落实。
对每天的活动,都要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来。
这是属于()。
A.资源管理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精加工策略29.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
A.复述策略B.理解-控制策略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30.元认知策略总是和()共同起作用的。
A.监视策略B.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计划策略31.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这些都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
从学习策略的分类上看属于()。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32.人们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
A.特征法B.韵律法C.地点法D.联想法33.()就是利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在某个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A.流程图B.网络关系图C.系统结构图D.组织策略34.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
A.自我控制B.自我认知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35.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属于()。
A.监视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元认知计划策略36.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37.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
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D.意识到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38.随意识记使用的策略主要归属于()策略。
A.组织B.复述C.精细加工D.计划39.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识记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40.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这种学习方法属于()。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41.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42.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称为学习的( )。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记忆策略43.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的( )。
A.组织策略B.认知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44.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用了以下哪种记忆术( )。
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像45.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方案,称为( )。
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46.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的记忆法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47.对学生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主要用于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的方法是( )。
A.完形训练模式B.合作学习模式C.交互式教学模式D.指导教学模式48.下列关于学习策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均属于学习策略B.学习策略等于具体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方法的集合体C.学习策略不能与具体的学习方法截然分开,要借助具体的学习方法表现出来D.学习策略是调节如何学习、如何思考的高级认知能力,是会不会学的标志49.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 )。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50.人的学习主要通过( )。
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51.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52.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53.建立学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
A.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54.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谐音联想法B.分散复习C.多种感官参与D.画出系统结构图55.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演变成( )。
A.一览表B.双向表C.模型图D.网络关系图56.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 )。
A.新的理解B.不同的见解C.认知策略D.类比或图像等57.下列属于元认知的是( )。
A.学生运用精加工策略巩固知识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5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元认识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认知策略5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60.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 )。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管理策略D.复述策略61.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即对认知的认知,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
A.认知策略B.认知能力C.基本认知D.元认知62.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是一种( )。
A.交互式教学B.合作学习C.完形训练D.程度化训练解析: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为止。
63.学生在记圆周率3.14159时,用“山颠一寺一壶酒”来记,这是利用了( )。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调节策略64.( )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