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6
1、城市产生与发展的区域基础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温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大多数城市的分布叫要求气温适中又要求有适度的降水区域地形条件与城市分布也有密切关系,我国城市按其所在的区域地形分类有10类【1】滨海城市【2】三角洲平原城市【3】山前洪积冲积平原【4】平原与低山丘陵相邻接的城市【5】低山丘陵区的河谷城市【6】平原中腹城市【7】高平原上的城市【8】高原山间盆地和谷地的城市【9】中山谷地城市【10】高山谷地城市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城市要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的食物、原料、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服务。
城市和区域之间的这种双相联系无时无刻不再进行。
4、当代世界城市化有哪四个特点?(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大都市带出现;(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4)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乡村向城市移民为主。
5.当代中国的城市化有哪几个主要特征?(1)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波动性较大;(2)乡村城市化开始显现;(3)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4)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著。
6、克里斯塔勒和廖士的中心地理论有什么异同?首先,克里斯塔勒和廖士两人的学说均建立在假设的理想平原之上(后者假设的因素更多一些),因而都得出市场区的最佳形式是六边形。
但是,最后形成的中心地模式不同。
其原因在于:克里斯塔勒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从最高级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的顺序开始,由上至下地建立起他的中心地体系;而廖士则遵循“超额利润最低化”原则,从最低级货物的最小必需销售距离的顺序开始,由下至上地建立起他的中心地体系。
2023高考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国际大都市中,最早形成的是()。
A. 东京B. 巴黎C. 伦敦D. 纽约2. “花园城市”最早源于()。
A. 新加坡B. 香港C. 上海D. 深圳3.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
A. 北京B. 上海C. 伦敦D. 东京4. 下列城市中,属于“四大古都”之一的是()。
A. 北京B. 南京C. 西安D. 成都5. 下列城市中,著名的“皇居”位于()。
A. 巴黎B. 伦敦C. 东京D. 纽约二、填空题1. “蓝色之城”是指位于巴西的()。
2. 北京的地理位置是东经()度、北纬()度。
3. 世界上大部分的“国际金融中心”都位于()地区。
4. 中国四大直辖市中人口最多的是()。
5. 东亚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是()。
三、简答题1. 解释城市化的概念,并列举城市化带来的影响。
答: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聚集并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
它带来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社会结构变化等方面。
2. 请介绍一座你所熟悉的城市,包括其地理位置、人口规模、经济特点等。
答:例如介绍上海:上海位于中国华东沿海,东经121°29',北纬31°14'。
作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拥有超过2400万的常住人口。
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经济特点包括金融、航运、贸易等产业的高度发达。
四、论述题请论述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答: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社会矛盾加剧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利用,并且加强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以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
综上所述,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涵盖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以及论述题,通过这些题目的回答,可以更好地了解城市地理知识,并对城市化过程及相关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答案可能存在争议,建议结合教材和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和复习。
高考题目:描述地理位置【题目】请根据以下地理位置描述,为城市写一个旅游指南。
城市名称:X市地理位置:X市位于Y省中部,地处Z江与A河交汇处,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濒海的美丽城市。
该城市距离最近的国际机场仅有半小时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城市气候:X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潮湿。
这种气候使得该城市一年四季都适合旅游,尤其是春秋季节,天气宜人,是游客前来游玩的最佳时期。
著名景点:X市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中包括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壮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俗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有Z江边的古城墙、A河畔的风景名胜区、三面环山的天然氧吧和濒海而建的海滨公园等。
特色美食:X市的美食也是其一大特色,这里有各种美味佳肴,如鲜美的海鲜、香浓的本地特色小吃等。
其中最有名的美食有临海而出的海蛎煎、鲜美可口的江鲜等。
住宿推荐:X市拥有各种类型的住宿设施,从豪华五星级酒店到经济实惠的民宿都有。
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住宿地点。
旅游小贴士:由于X市地理位置特殊,四季分明,因此游客在游玩时需要做好防晒和防雨措施,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文明旅游。
【旅游指南】一、交通:X市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飞机、火车、汽车等多种方式前来。
如果选择飞机,可以抵达最近的国际机场,然后转乘公交或出租车前往市区;如果选择自驾游,可以按照导航提示行驶。
二、景点推荐:游客可以在X市的主要景点包括古城墙、风景名胜区、天然氧吧和海滨公园等。
其中古城墙是X市的历史象征,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风貌;风景名胜区则可以领略到山水风光;天然氧吧可以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海滨公园则是欣赏海景和休闲的好去处。
三、美食:X市的美食非常丰富,游客可以在当地餐馆品尝到各种海鲜和小吃。
比如海蛎煎和江鲜等都是当地特色美食,游客不妨一试。
四、住宿:X市有多种类型的住宿选择,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自己的住宿地点。
豪华五星级酒店和经济实惠的民宿都有,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
城市地理作业(1-4章)第一章绪论一、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城市(1)城市是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
(2)城市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现象,它的兴起和发展受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因素的影响。
(3)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
(4)城市本身是一个“面”,它的内部有各种构成要素的演变和组合问题。
但从区域角度来看,城市也是一个“点”。
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
二、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城市形成发展条件的研究2、区域的城市空间组织研究3、城市内部空间组织研究4、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5、新方法、新技术应用和新领域的研究三、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
1、城市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属于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2、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①与城市经济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把经济作为一个影响因素来分析,吸收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反之,城市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城市经济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②与城市社会学的关系:在研究方法上,二者相互取长补短,在研究内容上相互融洽,例如:研究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
③与城市规划学的关系:城市地理学需要从城市规划学中吸取营养去探讨更全面的城市地域运动规律,而城市规划学以城市地理的知识来充实自己的设计理论,二者联系十分紧密。
④与城市生态学的关系:二者研究内容相互交叉,城市生态学的“系统”和“平衡”的思想为城市地理所吸收。
⑤与城市形态学的关系:四、我国城市地理学近期的研究重点。
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3、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将加强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6、对转型时期城市地理学发展的研究将加强第二章城乡划分和城市地域一、你认为应该如何定义城镇及城镇人口的标准?城镇:广义的城市叫城镇。
城市地理一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的是不同的功能区,一条河流穿过该市区(图中没有画出河流,需根据等高线判断大致流向),回答1-2。
1.若在该河开发漂流旅游项目,那么漂流的出发地应设在( )A.a 区B.d 区C.e 区D.g 区2.若该市包含下列功能区且布局合理,则g 区最有可能的是( )A.住宅区B.文化区C.工业区D.中央商务区下图为印度半岛某城市示意图。
据此回答3~5题。
3.图中甲、乙、丙三地依次对应的城市功能区是 ( )A.工业区、工业区、住宅区B.低级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绿化区、商业区、住宅区D.高级住宅区、商业区、仓储批发区4.下列企业最适宜在丁地布局的是 ( )A.印刷厂B.自来水厂C.化肥厂D.服装厂5.图中戊地拟建大型疗养中心,其不利的条件是 ( )A.离城市远B.山区多灾害C.靠近湖泊,湿度大D.交通不便读下图,回答6~7题。
6.A 、B 、C 分别代表( )A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B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C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7.M 处地租等值线明显向外凸出的原因是( )A .交通干线经过B .人口稠密C .距离市中心近D .地形平缓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某高校学生小明、小亮针对所在城市共享单车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社会实践调查.下图为在调查过程中他们制作的城市一天中共享单车在不同区域的停车数量统计图.据此读图,完成下列8-10题。
8.图中甲、乙曲线所代表的分布地,分别为城市中的( )A. 工业区和居住区B. 居住区和商业区C. 商业区和仓储区D. 市政区和园林区9.在调查中他们发现一些中学周边共享单车停车数量极少,出现此现象的主导因素可能是( )A. 车型外观与车体重量B. 用车费用与投放数量C. 学校管理与驾驶技术D. 道路格局与交通限制 a b c g f ed10.共享单车主要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难题及倡导低碳出行,但目前出现了找车、乱停乱放、随意破坏等问题。
洪湖————明日之星九州之一,楚国故都,庄王故里,历史名城,三国中心,关公首府,三袁故里,鱼米水乡!筚路蓝缕,以起山林;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惟楚有才,深固难徙; 凤鸣楚天,无限超越!公安加油,荆州复兴;中部崛起,中华腾飞!洪湖市以其境内最大的湖泊——洪湖而命名。
洪湖作为地名,最早始见于明朝《嘉靖·沔阳志》所载:“上洪湖,在州东南一百二十里,又十里为下洪湖,受郑道、白沙、坝潭诸水,与黄蓬相通”,“夏洪湖大水,湖河不分,容纳无所,泛滥沿岸,诸垸尽没,湖垸不分”。
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洪湖的螺山、乌林和黄蓬山等地就有人类生息和居住,形成了邑居和群落。
一洪湖的历史沿革今洪湖市境域,夏商时代为古云梦地,属“禹贡”荆州之域;西周时期周武王(姬发)封为州国,都城在今黄蓬山;楚武王四十年(公元前701年),州国和江汉间其它小国都被楚国吞并;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后,古州国地属南郡;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更南郡为临江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恢复南郡,设臵州陵县,县治在黄蓬山;新莽代汉(公元9年,以下纪年均为公元),南郡改称南顺郡,州陵改为江夏,县治在今新滩口;东汉建武元年(25年),恢复西汉郡县原名;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州陵辖属东吴江夏郡;西晋永兴二年(305年),因蜀乱割南郡的华容、州陵、监利三县,别立丰都合四县侨臵成都郡,隶属成都王颖国;南朝时州陵县先后属巴陵郡、州城郡;北朝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裁撤州陵、惠怀二县,改臵建兴县,隶属沔阳郡,县治迁到今仙桃市沔阳老城;隋唐五代至宋元明清,今洪湖市境域疆属屡更,郡县变动频繁,大多与沔阳有分有合,或升或降,其间曾名玉沙县、附廓县、文泉县等;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臵县,沔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除道,在新堤设市,直隶属湖北省政府。
未久,撤市并入沔阳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新堤设臵沔阳地区专员公署,新堤为专署直辖市。
地理城市地理练习题城市地理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城市是中国的首都?A. 上海B. 北京C. 广州D. 成都2. 以下哪个城市是美国的首都?A. 纽约B. 华盛顿特区C. 洛杉矶D. 芝加哥3. 以下哪个城市是巴西的首都?A. 里约热内卢B. 圣保罗C. 巴西利亚D. 萨尔瓦多4. 以下哪个城市是澳大利亚的首都?A. 悉尼B. 墨尔本C. 堪培拉D. 布里斯班5. 以下哪个城市是印度的首都?A. 孟买B. 新德里C. 加尔各答D. 清奈二、填空题1. 位于中国南部的城市是_______。
2. 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城市是_______。
3. 位于英国的首都是_______。
4. 位于埃及的首都是_______。
5. 位于日本的首都是_______。
三、解答题1. 请列举三个位于亚洲的大城市,并简要介绍它们的特点。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拥有许多大城市。
其中三个著名的大城市是:- 东京:位于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东京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高楼大厦、繁华的购物区和先进的交通系统。
它也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上海:位于中国,是中国最大的城市。
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的城市,拥有许多高科技企业和国际金融机构。
它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对全球贸易有着重要影响。
- 孟买:位于印度,是印度最大的城市。
孟买是印度的商业和金融中心,拥有许多国际企业和金融机构。
它也是印度电影产业的中心,被誉为“宝莱坞”。
2. 请解释城市化是什么,并列举两个导致城市化的原因。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迁移到城市地区的过程,以及城市地区的扩张和发展。
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涉及到人口、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个方面。
导致城市化的原因有很多,以下列举两个主要原因:- 就业机会:城市通常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前往寻找工作。
城市中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等行业通常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吸引了农村人口的流入。
广东省21个地级市城市职能分类1.分类方法城市职能分类方法主要有一般描述、统计描述、统计分析、城市经济基础研究、多变量分析等方法。
本次作业主要采用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
统计分析法的思路是加入一种经济活动在一个城市被集中到一定的数量,以致支配了这个城市的经济生活,那么这种经济活动就成为该城市的主导职能。
主要运用统计参数来衡量和确定城市的主导职能,具体的衡量尺度为:主导职能>平均值+标准差。
即计算出21个城市每个职能部门的基本经济活动中的职工比重(Pi)的平均值(Si)以及标准差(δi),用以确定该部门职能在城市基本经济活动中的重要程度。
统计分析方法优势是增强了城市职能分类的客观性,一个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多个主导职能。
2.数据资料的处理本次作业主要依据《广东省统计年鉴2011》有关城市的数据进行广东省城市的职能分类,在城市统计数据中采用了各个职能部门劳动力构成作为城市职能分类的基本数据,为了适应城市职能分类的旭阳,我们对原始数据进行了删除和归并处理。
2.1选择反应城市规模的数据根据我们小组第三次作业《广东省各地级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基本活动比重测算及结果分析》里有关城市规模分组的内容,我们知道统计资料中主要以市区总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市区全部就业人口3种总量指标来反映城市的规模,3种指标各有缺点,总结以往经验与不足,本次作业采用以市区非农业常住人口为主体,再加上反映外来人口的修正部分来确定城市的规模。
城市人口规模的计算方法是:P=Pf+△P(△P>0)△P=(Pc-Pf×70%)×0.6P为城市规模人口,Pf为市区非农业人口,△P为修正人口,Pc为市区非农就业人口。
(详见小组第三次作业《广东省各地级市非农经济活动中基本活动比重测算及结果分析》)2.2确定反映城市职能活动的各个部门原始资料中将城市经济活动分为了19个部门,其中,我们只考虑城市经济活动中的非农经济活动,所以首先进行删除处理,把“农林牧渔业”删除,保留其他部门。
城市地理学第三次作业论述题1.简述城市相互作用的类型、条件和影响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191-194――城市相互作用指的是城市之间持续进行的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的传递、沟通和交换活动,城市相互作用是构成区域城市镇体系的内部动因;城市相互作用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对流、传导和辐射;对流主要指人员和物质货物的移动;传导则主要以城市之间的各种交易活动,通常以统计学的簿记程序来完成,表现为货币流;辐射主要指信息、思想、体制、创新、技术、文化生活方式等在城市之间传播与流动;城市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互补性、中间机会、可运输性等,其中中间机会对原来城市相互作用的格局起着破坏、改造、重塑或者调整作用;城市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区域城镇体系的构建、重组、或者调节作用,它是进行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工作和重要研究内容;论述题2.简述城市体系的首位式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教材P163-172――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模式中,首位度大的城市规模分布,就叫首位分布;首位度是一国最大城市人口规模与其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的比值;有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等的区分,但是,只有当2城市指数市时首位度等于大于2、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时首位度等于或大于1,我们才可以判定该国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体系属于首位分布;位序-规模分布模式遵从位序-规模分布法则,它从城市的规模和城市规模位序的关系来考察城市体系的规模分布;城市的位序-规模分布法则有若干个,利用位序-规模分布模式,在已知城市体系内任意城市的位序、最大城市或任意位序城市的人口规模时,都可以求算该已知城市的人口规模,或者可以求算相反的参数指标;对于首位式分布和位序-规模分布的评价应当根据评价对象的基本国情、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多种因素客观地进行,不宜绝对地肯定或者否定某种模式;论述题3.简述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理论参考答案:3答:按照城市全部经济活动的服务对象来分,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另一部分是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为外地服务的部分,是从城市以外为城市创造收入的部分,它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部分活动称为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它是导致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满足城市内部需求的经济活动,随着基本部分的发展而发展,它被称为非基本活动部分;论述题4.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的区别与联系参考答案:4答:城市职能是指某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所承担的分工;城市职能概念的着眼点就是城市的基本活动部分;城市职能是从整体上看一个城市的作用和特点,指的是城市和区域的关系,城市与城市的分工,属于城市体系的研究范畴;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职能的概括,城市性质并不等同于城市职能;城市性质一般是表示城市规划期内希望达到的目标或方向,城市职能可能有好几个,城市性质关注的是最主要、最本质的职能;城市职能是客观存在的,而城市性质是在认识客观存在的前提下,加入了人的主观意念;论述题5.城市土地具有哪些特征参考答案:5.答:城市土地是城市区域内的陆地、水面以及它们上下一定空间所组成的自然综合体;城市土地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自然特征1位置固定性2面积有限性3质量差异性4功能永久性二经济特征1土地资源的稀缺性2区位的效益性3边际效益递减性4土地利用方式变更的困难性5市场交易的低效性三法律特征论述题6.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6.答:1商业用地2工业用地3政府机关用地4住宅用地5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6交通用地和其他公用事业用地7农业用地和水面论述题7.简述自然环境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影响参考答案:7.答:自然环境影响着城市土地利用;一城市地理位置;城址主要受自然地理要素影响;二城市地形;从城址选择、用地选择、功能区组织到道路、工程管网、绿地布局以及城市景观的组织无一不受地形的影响;三城市气候;气候对城市用地选择和功能布局的影响以风最为显着,风主要是指风速和风向;四城市植被;五地基承载力;六城市地下空间;第二次作业论述题1.简述城市化定义及城市化Ⅰ、Ⅱ的内容参考答案:1.简述城市化定义及城市化Ⅰ、Ⅱ的内容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54-55――城市化定义: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并向城市镇集中、城镇地域不断扩大、非农业经济活动不断向城镇集中、城市生活工作方式文化思想价值观念不断向周边地区扩散的过程,可以分为城市化Ⅰ、城市化Ⅱ两部分;城市化Ⅰ指的是人口、非农业活动向城市镇集中、非城市镇景观演变为城市镇景观的过程,它们表示实体性的、物化了的城市化内涵,这个过程有饱和点、有终点;城市化Ⅱ表示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向周边、向农村地区扩散的过程,这是一个抽象的、精神上的城市化内涵,它没有饱和点、没有止境;论述题2.简述城市化动力和机制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57-63――城市化的动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前提,而剩余粮食的生产能力是城市生存的必要前提条件,随农业生产力提高而造成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第三产业在城市化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从经济学角度看,城市化是在空间体系下的一种经济转换过程,人口和经济之所以向城市集中是集聚经济和规模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无疑又加速经济增长;论述题3.简述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的同心环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和CBD区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274-287――同心环模式:伯吉斯创建,他指出,城市核心最中心部分是商业集中之地,向外依次是过渡性地带、工人阶级住宅区、中产阶级住宅区、高档住宅区或通勤人士住宅区这样围绕城心呈原环状向外推进;扇形模式:由霍伊特提出,他以同心环模式为基础,保留了经济地租机制,增加了放射状运输道路的影响,即线性易达性和定向惯性;多核心模式:主要由哈里斯、厄尔曼提出,模式假设,城市中除了中心商业区以外,还有次要经济细胞散布在城市系统内,这些经济细胞就是原来的次级中心地和其他成长点,在一定条件之下,它们可能发展成为新的中心商务区;CBD区即中心央商务区,指的是城市中商务活动和人流最集中、交通最便捷、建筑密度最高、吸引力和服务范围最大、地价最高的地区;划分CBD区的指标主要有中心商务高度指标CBHI、中心商务强度指标CBII等;论述题4.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是什么参考答案:4.答:城市产生与发展的主要区域基础有区域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前者是城市形成发展的基础和背景,不同的区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形成了城市分布的宏观差异;后者则是在区域背景基础上,对单个城市发挥影响;一区域自然地理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首先作为人类生存环境,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的形成发展;二区域经济地理条件;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水热资源、动植物资源的丰饶度及其组合,基础设施的状况,区域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经济发展的历史传统,现状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结构特征,未来的开发潜力等都可以影响区域的城市发展;论述题5.如何评价信息革命对世界城市体系的影响参考答案:5答:技术进步自古以来就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革命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发明和创新;信息技术正在转换生产、消费、管理等方式;信息技术推动产业空间组织开始跨出国界,走向全球;与此相适应,城市体系由单一国家的城市体系走向跨国城市体系,乃至于世界城市体系;1跨国网络化城市体系;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加速了经济全球化,促成了新国际分工的形成,出现了范围更大的、以大城市集聚发展为特色的跨国城市网络;2世界城市体系;信息网络正成为影响城市体系发展的基本因素;国家层次的信息网络正在彼此沟通,结成一个复杂而庞大的世界信息网络,城市体系由跨国城市体系迈向世界城市体系;首先,世界城市体系由世界各国城市组成,并有明显的等级结构;其次,空间极化和城市职能专门化趋势将进一步强化;最后,传统的国家和区域城市系统将直接或间接地从属于世界城市体系;论述题6.城市化的类型有哪些参考答案:6答:1向心型城市化与离心型城市化2外延型城市化与飞地型城市化3景观型城市化与职能型城市化4积极型城市化和消极型城市化5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和自下而上型城市化论述题7.分析城市化近域推进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参考答案:7.答: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产生了集聚不经济;集聚不经济主要来自市中心更高的土地使用费、交通的拥堵和环境品质的下降,由此产生了城市发展中的离心力,推动人口和经济要素向城市周边地域的扩散;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城市化近域推进的主要动力是对外交通设施的伸展、工业的扩张、住宅的扩散以及一些职能部门向郊外扩散;论述题8.当今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8.答: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2大都市化趋势明显3大都市带成为国家的核心区域论述题9.评析当代中国城市化的特征参考答案:9.答: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上相适应2城市规模体系的动态变化加速3城市化水平的省际差异显着4郊区化进程已经显现5都市连绵区成为国家经济的核心地区第四次作业论述题1.简述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假设、理论要点、六边形网络和城镇等级体系、三种原则下的K值…参考答案:本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204-217――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是揭示区域城市体系规律的系统理论,是关于区域城镇体系结构和空间分布最优化的理论,它最先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城市体系中中心地可以看作城市的数量、规模、分布模式;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假设:理想地表――土壤肥力同等、资源均匀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居民消费方式完全一致,相似于“均质平原”;统一的交通系统――平原内所有同等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平原内任意一点与其他地点的相对通达性只与距离成反比,交通费与距离成正比;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经济行为合理的人“经济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的理论要点:第一,大多数聚落都作为中心地为其腹地或者市场区提供货物或服务,城市的基本功能就是作为腹地的服务中心,为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服务;第二,中心地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销售范围和级别不尽相同,这些商品和服务的档次也不同,不同中心地之间的数目是按一定规律存在和排列的,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将一个地区的中心地分成不同的等级,从而形成中心地等级体系,越是高级的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种类越齐全;级别越低的中心,与相邻同级中心之间的距离越短,同级中心地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三,中心地市场区最有效的理论形状是正六边形,因为正六边形可以使中心地的利润最大化;按最有效市场区组成的中心地等级体系有三种形态,每种形态形态按照不同的原则各有自己的K值有3种K值;第四,中心地的发展取决于中心地功能的专门化,中心地的发展速度则取决于腹地对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量增长的速度;六边形网络――平原上每个生产者的货物的最大销售范围都是一个圆,为了消除圆与圆之间的空隔而使相邻两圆相互重叠一部分并且平分重叠部分,从而得到了一个正六边形市场区取代了圆形市场区,同等等级同等规模的正六边形、不同等级不同规模的正六边形有规律地连接成一个有机的市场网络体系,即六边形网络;城镇等级体系――取决于中心地提供货物的等级高低与种类多少,中心地城镇级别的高低与它能够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等级、数量是严格一致的,高等级货物和服务只有少数高等级中心地可以提供,克氏从最高等级货物的门槛需求开始往下推导,按此原则就形成了有序的区域城镇体系;三种K值制约下的区域城镇等级体系及其结构是不同的;3种原则下的K值――市场原则下的K值:K=3;交通原则下的K值:K=4;行政原则下的K值:K=7;论述题2.简述核心――边缘理论的基本内容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理论、生长极理论、核心边缘模式图及说明3.当代城市的社会经济问题主要有哪些如何解决参考答案:2题答案要点教材P221-226――均衡增长论: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等,认为落后国家容易产生恶性循环,表现在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因此这些国家应当采取均衡发展战略,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不均衡增长理论:赫希曼等人是代表,他们认为,不发达国家多部门齐头并进、多元发展是不现实的,因为他们缺乏资金;不发达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各部门之间应当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从而产生压力,压力推动发展;生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1950年提出,认为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内,而是以不同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以各种传播途径对区域经济产生影响,这些具有成长和空间集聚意义的“点”就是生长极;其中的关键,就是要选择好发动型工业;核心-边缘模式图见教材P224图8-21的说明:该图反映的是区域或国家经济地域结构与演变的一般模式――一个完整的区域经济空间系统可以由核心区和边缘区两个次系统部分组成,该系统的发展动力是核心区产生的大量革新,这些革新从核心向外扩散,影响边缘区的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权力组织和聚落类型;该模式包括了革新扩散、决策过程、人口迁移、投资过程等四个基本的空间作用过程;核心向边缘区和边缘区向核心区的动态过程的作用力是不相等、不对称的,从而决定了核心与边缘区的关系是控制与依赖的不平等关系,还存在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关系,进而在空间系统组织中产生出一系列不平衡;核心-边缘模式系统的发生发展一般都要经历初期、中期、晚期和衰落期等4个阶段;3题答案要点参考教材P323-351,并结合当前党和政府的有关法律、政策以及你所在地区城市政府采取的治理措施进行阐述――当代城市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有: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交通问题、城市住宅问题、城市就业问题、城市贫困问题、城市老年人问题、城市种族问题、城市犯罪问题、城市改造与空间资源占有问题等等;解决的措施-发展城市及整个社会生产力、法律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改变观念、以人为本、构建和协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论述题3.试评述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参考答案:3.答:由克里斯泰勒等人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中心地理论对城市地理学乃至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假设条件为基础,通过逻辑演绎建立的中心地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及运用方法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导致“空间分析”学派的建立,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中理论研究和数学方法应用的热潮;中心地理论标志了现代城市地理学的形成;不过中心地理论也有不足之处;1某些假设或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损害了该理论的现实性;2中心地理论仅较适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于城市密集区;3克氏的中心地理论忽视了制造业发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4中心地理论强调了城市间的等级联系,而忽视了那些并非同一个子系统处于不同区域中的第二级或更低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也忽视了同一个子系统中同级中心地之间的横向联系;第一次作业论述题名词解释:1.城市2.城市化3.规模经济4.集聚经济5.地方化经济6.城市化经济8.社会区9.基本/非基本比率10.消极型城市化11.级差地租Ⅰ12.级差地租Ⅱ参考答案:1.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聚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2.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3.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4.集聚经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关生产和服务职能在地域上集中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5.地方化经济:是指同一行业的企业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通过产业功能联系所获得的外部经济;6.城市化经济:指单个企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量的上升而下降;:中央商务区,是指城市中心的地价峰值区,白天车流、人流量大,以零售、贸易、金融和办公等服务业为主的城市核心区;8.社会区:是指占据一定地域,具有大致相同生活标准,相同生活方式,以及相同社会地位的同质人口的汇集;9.基本/非基本比率:城市经济活动的基本部分与非基本部分的比例关系叫做基本/非基本比率;10.消极型城市化:由于农村经济破产和城市经济发展缓慢所造成的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市化;11.级差地租Ⅰ是指经营较优等土地肥沃、位置的土地使用者获得的并最终被土地所有者占有的超额利润;12.级差地租Ⅱ是指由于土地连续追加投资单位土地产出增加而产生的超额利润;。
地理城市练习题1. 中国最大的城市是哪个?答:上海2.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哪个?答:东京3. 位于北美洲的墨西哥城是哪个国家的首都?答:墨西哥4. 欧洲最古老的城市是哪个?答:雅典5. 坐落在尼罗河畔的古老城市卢克索位于哪个国家?答:埃及6. 著名的澳大利亚城市悉尼是哪个州的首府?答:新南威尔士州7. 位于巴西的里约热内卢是哪个国家的第二大城市?答:巴西8. 被誉为“东方明珠”的城市是哪个?答:上海9. 美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答:华盛顿特区10. 亚洲最大的城市是哪个?答:东京11. 著名的法国城市巴黎位于哪个河流的畔?答:塞纳河12. 被称为“北方明珠”的城市是哪个?答:大连13. 位于非洲的开罗是哪个国家的首都?答:埃及14. 欧洲最大的城市是哪个?答:伦敦15. 美国最大的城市是哪个?答:纽约16. 被誉为“千岛之城”的城市是哪个?答:多伦多17. 世界上最高的城市是哪个?答:拉巴斯18. 中国的首都是哪个城市?答:北京19. 著名的意大利城市罗马是哪个国家的首都?答:意大利20. 位于非洲的约翰内斯堡是哪个国家的最大城市?答:南非本文回答了一些地理城市练习题,并提供了各个城市的相关信息。
这些问题涵盖了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
在回答问题时,以简洁、准确的语句进行回答,确保整个文段的流畅性和易读性。
在如答案所示的方式中,没有使用小标题或具体的排版格式,但在排布时有保留问题编号,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找到答案。
每个问题的回答在一行或多行中给出,形式简洁明了。
与题目要求的整洁美观的排版一致,本文遵循了左对齐的文本排布,确保了文章的整洁性。
同时,语句通顺,句与句之间使用逗号或句号分隔,使得整篇文章易于阅读。
总结来说,本文以回答地理城市练习题为主要内容,采用了简洁明了的语句进行回答,同时进行了整洁美观的排版。
文章通顺流畅,没有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平顶山中心商务区分析
引言:中心商务区(CBD)是第三产业高度集中,以中央商业和中央事务两大职
能为主体的城市核心功能区。
其空间范围是由中央商务高度指数(CBHI)=中心商务区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基底面积>1;中心商务强度指数(CBII)=中心商务用地建筑面积总和/总建筑面积*100%>50%的周边街道所包围的地价峰值街区构成。
作为城市中央商务和交通流量最集中、地价最高、建筑密度最大、可达性最高的大型商贸企业荟萃之地,CBD是城市景观最繁华的地段和标示性建筑最集中地区域,也是城市经济的灵魂和城市及其腹地经济繁荣和发展的标志。
1、平顶山CBD范围界定
1.1平顶山CBD范围界定
平顶山CBD以平顶山市CBD以和平路步行街为中心东到开源路以东的诸庙街,西到朝阳路,南到建设路以南,北到矿工路。
中央商务区一般是在城市商业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了确定平顶山的CBD,必须先对平顶山市的商业中心进行界定,通过实地的调查,此次调查的内容包括区域内所有楼房的层数,用于商业用途的层数,以及所有楼房的用途。
通过分析可以得到平顶山市区的CBHI很多地方都大于1,但是CBII均达不到墨菲和范斯界定的50%,商业中心有些地方甚至30%都达不到,由此可以得出平顶山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CBD结论。
CBHI 大于1只能说明该街道的中心商务功能的总楼面面积至少相当于一栋覆盖此街道的一层建筑的面积,而CBII小于50%,指表示说明在所有楼面面积中,中心商务功能所占的比例只有50%以下。
从我们的调查可以看出,在中心商业区内住宅还是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例,这在真正的CBD中是不会出现的。
图1 平顶山市CBD划分图
图2 平顶山银行、商铺、宾馆分布图
1.2 平顶山市的CBD还处于中央商务区的雏形阶段。
从国外的CBD发展研究可以看出,CBD的发展历程大概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以商业功能为主要的混合阶段,该阶段是商务区发展的雏形阶段;二是专业功能分区的综合功能阶段,商业活动有逐渐独立化的趋势。
三是商业功能逐渐升级并逐渐向综合化生态化发展的阶段。
平顶山市虽然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的CBD,但是从CBII和CBHI上可以看出,平顶山市的CBD处于中央商务区的雏形阶段。
1.3平顶山市的CBD功能分区不够明确,且中心职能没有凸显。
就整体来讲,平顶山市中心商务区并不像其他大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一样利用类型界限明确性以及功能独立性,但是较为综合性的利用方式比较适合现在平顶山的发展模式。
未来随着平顶山的发展,以及满足各类商业、办公的集聚等会逐渐形成较为各功能集中型的中心商务区利用模式,并且即将建设的平顶山市新城区CBD就会呈现出该利用模式。
平顶山产业优势突出,矿产资源丰富,拥有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特种钢材、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和现代服务业六大支柱产业,如果将六大支柱产业中龙头企业的商务职能部门,作为中心商务区的支撑企业,将实现中心商务区内主导产
业与当地企业的更深整合,辐射效应将更加突出。
2、根据CBD的特征,验证平顶山CBD的区域。
2.1高可达性
可达性是CBD最基本的特征。
包括交通的可达性和信息的可达性两方面。
CBD内交通用地面积大,具有城市最发达的内部和外部交通联系,交通连接在三维空间展开,形成一个便捷的交通网络,能给予单位时间内最高的办事通达机会。
美国经济学家黑格认为传播信息的活动被迫也是自愿的在交通最方便的中心地点进行。
因此便捷的交通使CBD成为城市的信息中枢,城市中人与人交换产品、信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中心,信息取代了其它活动成为CBD最主要的特征。
平顶山市区的交通十分便利,公交车基本都能到达,以及该地区靠近火车站,新老两个汽车站。
此地区的信息交流量大,获取信息渠道快捷。
因此,可以确定此处为平顶山的CBD
2.2 高地价
由于用地紧张,CBD的楼价、地价在城市的内部或者区域内是最高的,是城市地价峰值点所在。
这地区位于平顶山市中心,地价是全平顶山最贵的地段。
因此,可以确定该地区为平顶山的CBD。
2.3高密度
高密度包括四层含义。
首先,建筑密度高,形成高楼林立的景观。
随着地价的高企,建筑物高度和密度随之增加,建筑量一般都在百万平方米以上,表现出高楼林立的景观,密集的摩天大楼使CBD具有了景观性,成为城市形象的载体之一。
此处即将建立佳田新天地高档办公设备。
其次,人流密集、昼夜人口差别大。
此处步行街人流密集,昼夜差别也很大。
第四,第三产业高度密集。
第三产业高度聚集是CBD的核心特征,代表了当今时代最先进、最发达的第三产业,如金融、保险、证券、中介、会计等集中在CBD。
因此,可以确定该地区为平顶山的CBD。
2.4动态性
CBD的动态性指其功能结构在不断变化,位置也在不断迁移。
由于CBD的本质特征是集聚城市发展阶段的最高级别的产业,因此,城市最高级别的产业中心即是未来的CBD。
该地区第三产业是平顶山地区最为发达的地段。
因此,可以确定该地区为平顶山的CBD。
2.5经济性
CBD是区域、城市的经济枢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的控制力往往集中在一些大的金融、贸易、保险等跨国公司集中的地域,从而使CBD成为经济枢纽机构。
因此,可以确定该地区为平顶山的CBD。
2.6提供高级别服务
CBD提供的商务、商业、娱乐服务均是城市乃至地区、国家内最高层次的商品和服务,所从事的交易和交流都是最高档次的。
此处有多处KTV、酒吧、足浴等娱乐场所。
因此,可以确定该地区为平顶山的CBD。
3、分析平顶山CBD的主要功能
3.1 金融市场运作功能
银行分布密集,多个银行在CBD的集聚形成金融中心,对金融市场进行管理和控制。
3.2专业化服务功能
CBD是生产性服务业汇聚之地,生产性服务业指法律、会计、广告、仓储、运输、通讯、技术培训等为支持生产活动的专业化服务业。
他们为CBD内的公司总部提供服务。
3.3 生活服务功能
CBD中的零售商店、餐饮店、娱乐场所为城市及CBD人口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
3.4信息中心功能
随着各大商厦和商铺的集聚,CBD的商务活动规模的扩大,有关信息量也随之急遽上升,使CBD成为城市的信息中心。
3.5生活居住功能
该地区还包括了金光金世纪小区等居住区。
虽然小区面积不大,但还是可以提供上班族的方便。
4、分析平顶山CBD的内部结构特征
1955年,墨菲、万斯和爱泼斯坦(Epstein)对CBD内商务活动的布局进行了研究,认为由于不同区位的便捷性不同,获得的产业利润相异,因此地价不同,这正是造成CBD中商务活动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
经过对8个城市CBD的研究得出,若将CBD内的商务活动以圈层划分,则:
第一圈是零售业集中区,以大型百货商场和高档购物商店为主,它们围绕着PLVI分布;而商场、丹尼斯百货商场、鹰城世贸广场、平顶山市中心商城、万家、商业大楼等都是这一圈层里;
第二圈是零售服务业,其底层为金融业、高层为办公机构的多层建筑集中区,如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等银行及即将新建的新天地办公大楼;
第三圈以办公机构为主,旅馆也多见如神马大酒店、香山大酒店等;
第四圈以商业性较弱的活动为主,如家具店、汽车修理厂、超级商场等需要大面积低价土地的商务活动。
正是新华名品家电、苏宁电器等。
他们还进一步指出,CBD内部的结构还可以更加细致地分析:百货店倾向于聚集一起;文具店及办公用品商店与办公事务机构集中区联系紧密;律师事务所和房地产公司毗邻法院;低档的活动,如低档剧院、当铺、廉价餐馆及旧服装店在CBD边缘互相竞争相对优越的区位,以此获益。
正如平声影剧院,还有沿街的一些小吃店等。
5、分析平顶山CBD的等级结构
市商业中心主要经营大型百货、名店,档次高。
如和盛时代广场、平顶山商场、中兴商场等。
区商业中心专卖店较多,如真维斯、阿迪达斯、鳄鱼等著名品牌店,还有婚纱摄影、娱乐服务等设施。
居住区和居住小区商业中心主要经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易捷便利店、皮肤保健院、永乐生活电器等。
对该区域的道路进行了等级划分:
(1)市商业中心:建设路、矿工路、中兴路、迎宾路、开源路
(2)区商业中心:和平路、自由街、民主街、体育路、新华路
(4)居住区商业中心:劳动路、优越路、
(5)居住小区商业中心:繁荣街、诸葛庙街、向阳路、公园北街、
6、分析影响平顶山市商业中心的因素
6.1内部原因:
6.1.1 有利因素
(1)工业化、城市化是形成CBD的原动力。
(2)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CBD的发展。
(3)服务业的汇集吸引了大量的跨国企业总部。
(4)信息时代交通通讯业的发展使CBD成为可能。
(5)高地价对土地用途转换的推动力。
6.1.2 不利因素
随着CBD的发展,功能内涵及规模的不断扩大,要求扩展空间,而原有CBD 由于地价飞涨,交通拥挤、缺少人情味、基础设施落后、以及环境质量的低劣等原因,已不能满足CBD功能发展的要求,成为阻碍CBD发展的排斥力,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