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三体系条款对照表
- 格式:xlsx
- 大小:11.69 KB
- 文档页数:2
过程编号过程名称标准条款标准条款内容文件编号管理体系策划 4.1理解组织及环境QM/WI01管理体系策划 4.2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QM/WI01管理体系策划 4.3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QM/WI01管理体系策划 4.4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QM/WI01管理体系策划 6.3变更的策划QM/WI01领导作用 5.1领导作用和承诺QM/WI02领导作用 5.2方针QM/WI02领导作用 5.3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QM/WI02风险机遇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QM/WI03风险机遇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QM/WI04风险机遇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QM/WI05风险机遇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QM/WI06风险机遇策划 6.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QM/WI07目标策划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QM/WI08目标策划 6.2质量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QM/WI09分析评价9.1.1总则QM/WI65分析评价9.1.3分析与评价QM/WI65M6内部审核9.2内部审核QM/WI66M7管理评审9.3管理评审QM/WI67改进10.1总则QM/WI68改进10.2不合格和纠正措施QM/WI68改进10.3持续改进QM/WI69顾客订单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QM/WI32顾客订单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QM/WI33顾客订单8.2产品和服务的要求QM/WI34设计和开发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QM/WI35设计和开发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QM/WI36设计和开发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QM/WI37设计和开发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QM/WI38设计和开发8.3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QM/WI39产品制造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QM/WI41产品制造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QM/WI42产品制造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QM/WI43产品制造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QM/WI44产品制造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QM/WI45产品制造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QM/WI46产品制造8.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QM/WI47QM/WI48QM/WI498.5.6更改控制QM/WI58QM/WI52QM/WI53QM/WI54QM/WI55QM/WI59QM/WI60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防护产品和服务的放行8.5.18.5.48.6产品制造防护和放行M8C1C2C3C4M1M2M3M4M5QM/WI56QM/WI579.1.2顾客满意QM/WI64QM/WI10QM/WI11QM/WI127.2能力QM/WI24QM/WI25QM/WI26QM/WI13QM/WI14QM/WI15QM/WI16QM/WI17QM/WI18QM/WI19QM/WI20QM/WI21QM/WI22S5知识7.1.6组织的知识QM/WI23QM/WI27QM/WI28QM/WI29QM/WI30S8运行策划8.1运行的策划和控制QM/WI31S9外供方控制8.4外部提供的过程、产品和服务的控制QM/WI40S10标识和可追溯性8.5.2标识和可追溯性QM/WI50S11顾客或外供方财产8.5.3顾客或外供方的财产QM/WI51QM/WI61QM/WI62QM/WI63意识监视和测量资源沟通成文信息不合格输出的控制交付后活动人员8.5.57.1.2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7.1.47.1.57.47.37.1.3沟通成文信息不合格控制7.58.7S12交付后服务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过程运行环境监视和测量资源C5S1S2S6S7S3S4。
4序•… •… •… •…•... •... • (5)企业简介 ........................................................................................ •... •... •... • (6)nn~册手 册 发令 .............................................................................. ......... .........9 管 理 方 针、 目 标 批 准令 ................................................................................................ .10 管理者代表任命书 ......................................................................... .…… ........... ...... .11 职 业 健 康安全 事 务代 表任 命书 ................................................................................................ 1 21 适 用范围 ................................................................................... .……文件 更 改控制责 ..............................................................................14... ... . 2 02 引用标准 ............................................... ....... ...................................... ... ... . 2 13 术语与定义 .......................................................................................…. 2 2 4 组织环境 .......................................................................................……. 2 3 4 . 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 .23 4 . 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3)4^3 管理体系的范围 .............................................................................................. .24 4 . 4 管理体系及其过程 ................................................................................................ .25 5 领导作用 .......................................................................................... ... . 2 7 5 . 1 领导作用和承诺 ................................................................................................ .27 5 . 2 方针 ....................................................................................... … … … . 2 85 . 3 组织的岗位、职责和权限 (29)6 策划 .................................................................. .......... .................... •…•…•…•… .36 . 1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 (30)6^2 目 标 及 其 实 现 的 策戈U (35)6. 3 变 更 的 策持 ...........................................................................7 . 1源 ...........................................................................7.2力 ......................................................................7 . 3识 .........................................................................7 . 4通 ...........................................................................7^5 成息 ....................................................................... ... . 4 337台8 运行 ........................................................................ .......... .............. •...•...•...•...•... 4 6 8 . 1 运行策划和控制..................................................................................................... ................. ...................... ........ .... . (46)8^2 产品和服务的要求 (47)8 . 3 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和开发 (50)制 ............................................................. .. ............. ... ............. 5 3 8 . 5 生产服务的提供 ................................. ..... ..................................... ..... .......... .55 8 . 6 产品和服务的放行 .. (58)8 . 7 不合格输出的控制 ............................................................................................. .59 8 . 8 应急准备和响应 ............................................................................................... .59 9 绩效评价 .......................................................................................… … . 6 19 . 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61)9 . 2 内部审核 .......................................................................................…. 6 3 9 . 3 管理评完美WORD格式一个社会信誉良好的企业,既要关注自己的“产品质量”形象,又要关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社会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以及本企业产品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更要关注全体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员工对企业凝聚力、身心力。
ISO 9001:2015与ISO 9001:2008之间的条款对照表读书笔记输出:定义为过程的结果,可以理解为提供合格、一致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理解为是标准中要求的“预期结果”,输出,应该从“组织”和”过程”两个层面来考虑绩效:定义为可测量的结果,可能涉及定量或定性的结果,可能涉及活动、过程、产品、服务或者组织的管理。
0.1总则采用质量管理体系应当是组织的一项战略性决策,管理体系促进组织整体绩效的提高。
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潜在收益:1、持续提供符合顾客要求及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2、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3、应对与其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4、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本版标准不要求统一的事项:1、不同质量管理体系的结构不需要统一2、形成的文件不需要与本标准的条款结构一致,重点是文件信息的使用与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文件信息的多少、详略程度和物理证据形式也应于组织的规模、产品的性质、过程的复杂程度和人员能力相适应。
3、组织使用术语不需要与标准特定术语一致。
本标准采用过程方法,该方法结合了1、PDCA循环2、基于风险的思维。
过程方法能使策划其过程及其相互作用。
1、PDCA循环使得组织确保对其过程进行恰当的管理,提供充足的资源,确定改进的机会并采取行动。
2、基于风险的思维使得组织能确定可能导致其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偏离策划结果的各种因素,采取预防措施。
最大限度的降低不利影响,最大限度的利用出现的机会。
改进包括:纠正和持续改进、突破性变革、创新和重组。
0.2质量管理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的期望。
二、领导作用各层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并且创造全员参与的条件,以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
三.全员参与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授权和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价值和提供价值的必要条件。
四、过程方法当活动被作为相互关联的功能连贯过程进行系统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始终得到预期的结果。
以ISO45001为主体的三体系对照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条款管理要素1 范围 1 范围 1 范围3 总体目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编制依据4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5 术语和定义4 组织所处的环境7.3 注重实际,自主建设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5.1.5 安全文化建设4.2 理解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4.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2 建立和保持7.4 体系融合,协调统一9. 1.2 (机构职责)制度建设5 领导作用和工作人员参与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5.1.2.2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7 构建原则7.1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9. 1.3 (机构职责)明确责任5.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1 原则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5.1.2 机构和职责5.1.2.1 机构设置5.1.2.2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7.2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9.1.1 (机构职责)机构设置5.4 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5.1.3 全员参与9. 1.4 (机构职责)全员参与6 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10.4 编制风险清单6.1.2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的评价5.5.1安全风险管理5.5.1.1 安全风险辨识5.5.1.2 安全风险评估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10 风险管控10.1 风险判定准则10.2 风险点确定10.2.1 风险点划分原则10.2.2 风险点排查10.2.3 风险(危险源)辨识【含重大危险源辨识】10.2.4 风险分析10.2.5 风险评价6.1.3 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确定5.2.1 法规标准识别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7.5 精准考核,严格执法6.1.4 措施的策划 5.5.1.3 安全风险控制10.3 风险控制措施(常用措施/如何确定/重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分层管控)6.2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5.1.1 目标15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果6.2.1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5.1.1 目标6.2.2 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策划5.1.1 目标7 支持7.1 资源 5.1.4 安全生产投入5.1.6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5.4.1.1 设备设施建设5.6.1.5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9. 1.5 (机构职责)经费保障13.1 信息平台建设13.1 基本要求13.2 功能模块(风险分析管控模块/隐患排查治理模块/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系统接口/系统管理) 7.2 能力5.3 教育培训5.3.1 教育培训管理 5.3.2 人员教育培训5.3.2.1 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5.3.2.2 从业人员 5.2.3.3 外来人员9.2 教育培训 9.2.1 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9.2.2 从业人员 9.2.3 外来人员 7.3 意识7.4 沟通5.4.1.1 设备设施建设(三同时等)5.4.3.2 职业病危害告知 5.4.3.3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5.5.1.3 安全风险控制(结果及措施告知)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备案与告知、联网5.5.3.4 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5.6.1应急准备备案、信息互联、协同5.6.2 应急处置5.7.1 (事故管理)报告 5.7.3 (事故管理)管理(统计)10.5 风险公告 10.5.1 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10.5.2 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10.5.3 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 10.5.4 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10.5.5 重大风险警示标识及定置管理10.5.6 风险公告、标识的保持 12.6 信息上报 16.3 沟通 7.5 成文信息5.2 制度化管理 5.2.2 规章制度 5.2.3 操作规程 5.2.4 文档管理 5.2.4.1 记录管理 5.2.4.2 评估 5.2.4.3 修订6 体系架构 6.1建设导则 6.2 建设细则 6.3 工作指导手册8 可视资料 14 文档管理(2制度、2台账、2清单、2记录1方案) 8 运行8.1 运行策划和控制6.2 分级管控实施 8.1.1 总则5.4.1 设备设施管理(建设/验收/运行/检维修/检测检验/拆除、报废) 5.4.2 作业安全8.1.2消除危险源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5.4.2.1 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5.4.2.2 作业行为5.4.2.3 岗位达标5.4.3 职业健康5.4.3.1 基本要求5.4.3.2 职业危害告知5.4.3.3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5.4.3.4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5.4.4 警示标志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8.1.3 变更管理 5.5.1.4 变更管理8.1.4 采购 5.4.2.1 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多雇主场合作业)5.4.2.4 相关方(承包商、供应商、外包管理)5.5.3.1 隐患排查相关方纳入管理5.7.3 相关方事故纳入管理9.2.3 外来人员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5.6 应急管理5.6.1 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5.6.2 应急处置5.6.3 应急评估9 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绩效5.4.1.3 设备设施运行(检测与监测设备)9.1.1 总则 5.5.3 隐患排查治理5.5.3.1 隐患排查11 隐患治理11.1 编制隐患排查专用清单11.2 组织排查(确定排查方案/排查要求/治理建议)11.4 隐患排查周期12 双重预防体系过程管控12.1 管控要求12.2 综合管控12.3 专业管控12.4 动态管控12.5 风险隐患公示16.4 考核9.1.2 合规性评价 5.2.4.2 评估7.5 精准考核,严格执法9.2 内部审核 4.3 自评和评审9.3 管理评审 5.8.1 绩效评定16.1 评估10 改进16 持续改进10.1 总则 5.5.4 预测预警10.2 事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5.5.3.2 隐患治理5.5.3.3 验收与评估5.5.3.4 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5.7 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11.3 隐患治理(基本要求/治理流程/一般隐患治理/重大隐患治理/复核确认)11.5 建立隐患台账10.3 持续改进 5.8.2 持续改进16.2 更新说明可在对应条款引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素模块可引用双重预防体系的要素模块可独立搭建,以符合法定要求,减少违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