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三体系标准条款对照表
- 格式:docx
- 大小:58.80 KB
- 文档页数:3
以ISO45001为主体的三体系对照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条款管理要素1 范围 1 范围 1 范围3 总体目标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编制依据4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5 术语和定义4 组织所处的环境7.3 注重实际,自主建设4.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5.1.5 安全文化建设4.2 理解工作人员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3 确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范围4.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4.2 建立和保持7.4 体系融合,协调统一9. 1.2 (机构职责)制度建设5 领导作用和工作人员参与5.1 领导作用与承诺 5.1.2.2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7 构建原则7.1 组织有力制度保障9. 1.3 (机构职责)明确责任5.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1 原则5.3 组织的角色、职责和权限5.1.2 机构和职责5.1.2.1 机构设置5.1.2.2 主要负责人及管理层职责7.2 全员参与分级负责9.1.1 (机构职责)机构设置5.4 工作人员的协商和参与5.1.3 全员参与9. 1.4 (机构职责)全员参与6 策划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1 总则10.4 编制风险清单6.1.2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和机遇的评价5.5.1安全风险管理5.5.1.1 安全风险辨识5.5.1.2 安全风险评估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10 风险管控10.1 风险判定准则10.2 风险点确定10.2.1 风险点划分原则10.2.2 风险点排查10.2.3 风险(危险源)辨识【含重大危险源辨识】10.2.4 风险分析10.2.5 风险评价6.1.3 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的确定5.2.1 法规标准识别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7.5 精准考核,严格执法6.1.4 措施的策划 5.5.1.3 安全风险控制10.3 风险控制措施(常用措施/如何确定/重大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分层管控)6.2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5.1.1 目标15 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效果6.2.1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5.1.1 目标6.2.2 实现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策划5.1.1 目标7 支持7.1 资源 5.1.4 安全生产投入5.1.6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5.4.1.1 设备设施建设5.6.1.5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9. 1.5 (机构职责)经费保障13.1 信息平台建设13.1 基本要求13.2 功能模块(风险分析管控模块/隐患排查治理模块/统计分析及预警模块/系统接口/系统管理) 7.2 能力5.3 教育培训5.3.1 教育培训管理 5.3.2 人员教育培训5.3.2.1 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5.3.2.2 从业人员 5.2.3.3 外来人员9.2 教育培训 9.2.1 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9.2.2 从业人员 9.2.3 外来人员 7.3 意识7.4 沟通5.4.1.1 设备设施建设(三同时等)5.4.3.2 职业病危害告知 5.4.3.3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 5.5.1.3 安全风险控制(结果及措施告知)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备案与告知、联网5.5.3.4 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 5.6.1应急准备备案、信息互联、协同5.6.2 应急处置5.7.1 (事故管理)报告 5.7.3 (事故管理)管理(统计)10.5 风险公告 10.5.1 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10.5.2 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 10.5.3 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 10.5.4 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 10.5.5 重大风险警示标识及定置管理10.5.6 风险公告、标识的保持 12.6 信息上报 16.3 沟通 7.5 成文信息5.2 制度化管理 5.2.2 规章制度 5.2.3 操作规程 5.2.4 文档管理 5.2.4.1 记录管理 5.2.4.2 评估 5.2.4.3 修订6 体系架构 6.1建设导则 6.2 建设细则 6.3 工作指导手册8 可视资料 14 文档管理(2制度、2台账、2清单、2记录1方案) 8 运行8.1 运行策划和控制6.2 分级管控实施 8.1.1 总则5.4.1 设备设施管理(建设/验收/运行/检维修/检测检验/拆除、报废) 5.4.2 作业安全8.1.2消除危险源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5.4.2.1 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5.4.2.2 作业行为5.4.2.3 岗位达标5.4.3 职业健康5.4.3.1 基本要求5.4.3.2 职业危害告知5.4.3.3 职业危害项目申报5.4.3.4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5.4.4 警示标志5.5.2 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管理8.1.3 变更管理 5.5.1.4 变更管理8.1.4 采购 5.4.2.1 作业环境和作业条件(多雇主场合作业)5.4.2.4 相关方(承包商、供应商、外包管理)5.5.3.1 隐患排查相关方纳入管理5.7.3 相关方事故纳入管理9.2.3 外来人员8.2 应急准备和响应 5.6 应急管理5.6.1 应急准备(应急救援组织/应急预案/应急设施、装备、物资/演练/应急救援信息系统建设)5.6.2 应急处置5.6.3 应急评估9 绩效评价9.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绩效5.4.1.3 设备设施运行(检测与监测设备)9.1.1 总则 5.5.3 隐患排查治理5.5.3.1 隐患排查11 隐患治理11.1 编制隐患排查专用清单11.2 组织排查(确定排查方案/排查要求/治理建议)11.4 隐患排查周期12 双重预防体系过程管控12.1 管控要求12.2 综合管控12.3 专业管控12.4 动态管控12.5 风险隐患公示16.4 考核9.1.2 合规性评价 5.2.4.2 评估7.5 精准考核,严格执法9.2 内部审核 4.3 自评和评审9.3 管理评审 5.8.1 绩效评定16.1 评估10 改进16 持续改进10.1 总则 5.5.4 预测预警10.2 事件、不符合和纠正措施5.5.3.2 隐患治理5.5.3.3 验收与评估5.5.3.4 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5.7 事故管理(报告/调查和处理/管理)11.3 隐患治理(基本要求/治理流程/一般隐患治理/重大隐患治理/复核确认)11.5 建立隐患台账10.3 持续改进 5.8.2 持续改进16.2 更新说明可在对应条款引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素模块可引用双重预防体系的要素模块可独立搭建,以符合法定要求,减少违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