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邓玉娇案”的解析与反思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110.00 KB
- 文档页数:8
从以往发生的案件看邓玉娇案的故意杀人罪截止今天(2009年5月20日),俺从公开的媒体资讯中得知当地警方认定邓玉娇涉嫌故意杀人罪,邓有投案情节,是否属于自首需要法院最终认定。
整个案件的情节不复杂,目前可以确认的事实是邓贵大与邓玉娇发生了争执,争执当中邓玉娇用刀刺死了邓贵大。
那么当地警方怎么就能认定邓玉娇涉嫌故意杀人罪呢?故意杀人罪,首先要有主观的故意,包括有预谋的和临时起意。
显然邓玉娇刺死邓贵大是没有预谋的,那么是否临时起意呢?这个俺不好说,而且法律现在也不允许犯罪嫌疑人自证其罪,所以这个证据必须由指控的警方提供,目前警方掌握了什么证据可以证明邓玉娇有主观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尚不得而知。
在俺国,因为偶然的争执而造成的命案不知有多少,其中算得上众所周知的有这么几起,俺试着说说看。
首先是2003年发生在黑省哈尔滨的宝马撞人案,宝马驾驶人苏秀文与农用车主刘忠霞夫妇口角后,驱车撞死了刘忠霞,黑省法院宣判被告人苏秀文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两年,缓刑三年,根本上就剔除了故意杀人的嫌疑。
接着是2005年发生在辽省抚顺的人大代表撞人案,辽宁省人大代表,劳动模范,抚顺市兴业机械化运输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建军与退休工人裘吉发生争执与推搡,侯建军开车追撵裘吉,众目睽睽之下,侯驾车从裘吉身上压过,造成裘吉当场死亡。
当地检察机关对侯建军以故意杀人罪向抚顺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侯建军被一审判处死刑,后辽省高级人民法院将侯建军改判为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此案虽然侯建军否认有主观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但法院还是认定侯的故意杀人罪成立。
再来是今年发生在滇省的警察开枪杀人案,云南省蒙自县公安局民警吉忠春倒车时与另一名车主潘俊发生冲突后,吉忠春掏枪向潘俊连开三枪,致潘俊抢救无效死亡。
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吉忠春死刑,剥夺其政治权利终身。
邓玉娇案与上述三起案件比较而言,在行为上都没有后两起案件般明显存在主观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
从现在公布的情节看,最多是争执中为了摆脱邓贵大的纠缠而一时激愤的伤人行为。
邓玉娇案例分析李亚俊化科院学号:2011114144邓玉娇案涉刑事法律适用有关问题,一些著名专家学者对该案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专门研究,现将其主要观点予以摘发,以飨读者。
邓玉娇的行为:是故意杀人还是故意伤害?中国法学会理事暨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卢建平教授认为,侦查机关侦查终结所认定的罪名是故意伤害,检察机关起诉书和法院判决认定罪名均为故意伤害,这一定性是正确的。
从本案的客观方面看:邓玉娇在当时脱困无望的情况下,站起来从包中掏出一把水果刀藏于背后,在邓贵大再次将邓玉娇推倒在沙发上时,邓玉娇不是首先用水果刀刺邓贵大,而是用双脚朝邓贵大乱蹬,把邓贵大蹬开。
当邓贵大再次逼近邓玉娇时,邓玉娇才持水果刀朝邓贵大刺击,致邓贵大的左颈部、左小臂、右胸部、右肩部四处受伤。
黄德智上前阻拦,亦被邓玉娇刺伤右臂。
邓贵大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从本案的全过程看,邓玉娇是在受到邓贵大、黄德智等的无理纠缠、辱骂和暴力侵害以后才持刀在手的,但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用刀刺邓贵大,而是在用脚蹬开邓贵大;当邓贵大再次逼近时,才选择用刀刺。
从邓贵大被刺的部位看,两处在左边,两处在右边,可以认为邓玉娇是在情急之下乱刺,其刺击部位不是精心选择的。
因此,邓玉娇的行为符合故意伤害的特征,而不是故意杀人实践中认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从主观故意或者客观行为方面来认定,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围绕、综合整个案情考察各种因素,作出准确判断。
从邓玉娇案情况看,将案发过程理解为邓玉娇为了摆脱困境而挥刀乱刺更符合常理。
而且,在邓贵大倒下后,邓玉娇并没有进一步用刀刺杀,而是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综合这些因素,基本上可以排除邓玉娇杀人的故意,因此将邓玉娇的防卫行为定性为故意伤害罪是正确而合适的。
邓玉娇刺死邓贵大:是正当防卫、特殊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卢建平教授指出,邓玉娇案发生后,在各种舆论中,最强烈的声音是主张邓玉娇案应该适用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认定邓玉娇的行为属于“特殊防卫”,因而不能对邓玉娇定罪量刑。
认识错误下的无过当防卫--邓玉娇防卫行为定性检讨
冷必元
【期刊名称】《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6(038)005
【摘要】在邓玉娇案中,反击者在尽到必要容忍义务之后,可以将防卫手段的选择、防卫强度的设定建立在侵犯者现实暴行和可能暴行的基础上。
正是侵犯者所营造的恐怖场景,使邓玉娇产生了错误认识,产生了对“正当防卫状况的误信”。
反击者为了阻止自己重伤或者死亡结果发生,就拥有了刑法赋予的无过当防卫权,认识错误下的邓玉娇可以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实施致命反击。
将邓玉娇的防卫行为认定为具有故意伤害的主观不法,而对致死邓贵大的结果则认定为存在过失的主观不法,其认定结论使得认识错误与主观不法无法兼容。
【总页数】12页(P66-76,82)
【作者】冷必元
【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611
【相关文献】
1.邓玉娇真是防卫过当吗? [J], 金子
2.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无过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J], 赵正龙;徐常凤
3.正当防卫、防卫过当与无过当防卫--对我国新刑法中正当防卫制度立法的思考
[J], 赵小宁
4.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认定——邓玉娇事件引起的思考 [J], 张菲菲
5.论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之区别——兼论防卫过当的性质 [J], 张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纬度战栗:关于邓⽟娇案的思考这些天,在⽹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邓⽟娇案,让我⼼情很纠结。
看了很多的案情资料,⽆意间查阅了⼀些相关的法律知识,不知不觉仿佛参加了⼀场公民法律扫盲运动。
可是,当我对案情细节了解得越多,就越感觉有⼀种“⾼纬度战栗”的恐惧。
我不是“阴谋论”者,但我恐惧:假如事实真的被“阴谋论”不幸⾔中,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能量,能够让巴东⼀个⼩⼩的地⽅政府,敢于冒天下之⼤不韪,公然挑战全国上下的舆论极限?判决结果如何,我们尚未可知。
但已知的是:在办案过程中,法律上所赋予每个公民的“⽆限防卫权”、“疑点利益归于被告”、“⽆罪推定原则”等重要基本权利,在巴东的执法⼈员⼿中,犯罪嫌疑⼈并没有得到保障。
在某个瞬间,我忽然想起⽹络上曾经流传的⼀句恶搞笑话:“⽣活就像强奸,与其苦苦挣扎,不如躺下好好享受。
”此时此刻,这句话⽤在此处,竟然如此契合。
悲哀,战栗!看到邓⽟娇在恩施医院⾥被绑在病床上⽆助地哭喊“爸爸,爸爸,他们打我……”的视频时,善良的⼈们感到揪⼼。
但揪⼼过后,我们会发现:在法律⾯前,感性其实⽆补于事,唯有理性才可以还原事实真相。
邓⽟娇到底遭遇了什么?你我都不知道,或者说知道的都只是表象,谁都⽆法感同⾝受。
在事实真相未明之前,除了当事⼈之外,谁都不能对事实的真相妄作结论。
但在法治社会,⼈们有必要站在公民个体的⾓度去监督权⼒机构的公正,监督的意义不只是为了追究,更是为了防⽌和杜绝。
如果我们对公正的结局有所期望,就应暂时抑制⼀下道德情感上的爱憎冲动,停⽌对⼀⽅的抨击和对另⼀⽅的歌颂,从法律的⾓度上,去作理性的思考。
唯有如此,才能建⽴冷静客观的舆论导向。
⼀、不要把邓⽟娇封为“巴东⼥侠”侠⼥乎?弱⼥乎?这是⼀个容易产⽣认识混乱的问题。
很多⽹友把邓⽟娇封为“巴东⼥侠”,说她是在除暴安良。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侠”的说法,容易误导公众对本案性质的认识,⽆意中把邓⽟娇等同于那个滥杀⽆辜的“杨佳”。
这个案件的本质,并不是什么“以暴制暴、除暴安良”的平民仇官问题,它是涉及到⼀个普通公民是否在履⾏正当防卫权利的问题。
邓玉娇会被枪毙吗(邓玉娇案背后藏着多少秘密?)休闲大杂烩2009-05-23 22405cc149a20100dasc网友热评邓玉娇刺死寻欢官员“邓玉娇案”经典网评摘要邓玉娇故意杀人,邓贵大死得光荣?法律虽然是严肃并且严谨的,但并不是“僵死”的。
从事实来看,邓玉娇面对邓贵大三人,显然属于弱者。
如果确认邓玉娇属“故意杀人”,那么,相对于邓玉娇的“故意杀人”,邓贵大岂不是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岂不是“死得光荣”?而事实上,邓玉娇才是此案的最大受害者。
邓贵大作为一个政府官员,到娱乐场所寻求异性服务不说,还用钱击邓玉娇头部、肩部,充满了挑衅、侮辱的意味,期间还动手将邓玉娇两次“推坐”在沙发上,早已丧失了一个干部应有的道德及法律责任,这样的行为与街头流氓混混又有何区别?中青报有多少人同情“娱乐致死”的干部作风建设包含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许多地方或中央部委等都明令禁止党员干部进入娱乐场所消费。
当然,作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部门,或许因为工作所需而要安排客人去唱唱歌、洗洗脚,只要没有所谓特殊服务要求或吸毒等违法犯罪活动,而且控制“主人”人数,也无可厚非。
但报道中的3名招商引资干部去娱乐场所消费不是为公,也不是陪同任何“客人”。
如果不出事,不知其在消费结束后会以什么形式来“埋单”?又有多少党员干部去娱乐场所消费而不为人知呢?公款使一些干部财大气粗,权利使一些干部胆大妄为。
而一些娱乐场所只要有钱就来者不拒,尤其对于有权者更是欢迎,伺候好了就可能有了“保护伞”。
想禁止党员干部去娱乐场所消费,这在执行上并非易事,但这却不是放任的借口。
党员干部也不是不可以去娱乐场所,但不应是去消费,我们很希望他们是去真正执法而让娱乐场所更健康。
如果在娱乐场所因执法而牺牲,那是很光荣的;如果在娱乐场所如巴东县3位镇干部之死之伤,恐怕就鲜有人同情了。
官员被刺死案称女服务员患抑郁症是转移视线湖北巴东县3名官员与雄风宾馆梦幻城女服务员邓玉娇起争执,两人被刺伤,其中招商办主任邓贵大经抢救无效死亡。
“邓玉娇”案案件分析报告姓名:徐哲班级:司法 1001班学号: 54(一)案件事实2009年5月10日,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雄风宾馆发生一起命案。
邓玉娇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该镇政府招商协调办主任邓贵大刺死,同时将与邓贵大同办公室的黄德智刺伤。
邓玉娇随即报警,并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巴东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一、邓玉娇案件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处理邓玉娇案由湖北省恩施州公安局组织侦办,湖北省公安厅派员指导办案。
巴东县公安局通过网络、电视台等向社会通报该案的基本情况。
综合相关报道,邓玉娇案件的基本情况概括如下:(1)涉案人员邓玉娇:女,生于1987 年7 月11 日,系野三关雄风宾馆服务员。
邓贵大:男,生前系野三关镇政府项目招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黄德智:男,系野三关镇农业服务中心职工;2009 年2 月至案发前借用在野三关镇项目招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任招商办副主任。
(2)案件的发生2009年5月10日晚8 点左右,邓贵大、黄德智和邓中佳在一起吃完晚饭后陪他人到雄风宾馆休闲中心梦幻城消费。
三人来到梦幻城二楼的一个休息室(即该中心水疗区的一个包房),黄德智走在前面,他进门后,看见邓玉娇正在休息室洗衣服。
黄德智以为邓玉娇是水疗区的服务员,便要求邓玉娇提供异性洗浴服务。
邓玉娇回答说,她是三楼KTV员工,不是水疗区的服务员,拒绝黄德智的要求。
黄德智听后很是气愤,质问邓玉娇说,这是服务场所,你不是“服务”的在这里做什么双方随后发生口角。
争持过程中,邓玉娇走出该休息室,进入隔壁的服务员休息室。
黄德智认为邓玉娇态度不好,尾随邓玉娇进人服务员休息室并继续与她争吵。
此时,邓贵大闻声进入该室,与邓玉娇争吵,他说:“怕我们没有钱么”即拿出一沓钱炫耀,并用钱打邓玉娇的头部、肩部,说来消费就应得到服务。
邓玉娇回答说有钱她也不提供洗浴服务。
在三人争吵过程中,休息室内另两名服务员上前劝解,邓玉娇欲离开休息室。
邓贵大将其拦住并推坐在沙发上,邓玉娇欲起身离开,邓贵大再次将邓玉娇推坐在沙发上。
邓玉娇案中的关键事实决定其没有犯罪一、邓玉娇案的关键事实是什么?邓玉娇案经过媒体的多方炒作,人们包括很多法律专家似乎都模糊,甚至遗忘了该案的关键事实是什么?媒体将炒作重点警察的不取证导致物证销毁上,而人们则关注邓玉娇是否已经被强奸。
其实,这些都不是案件的关键事实。
案件的关键事实就是邓贵大意图强行获取“异性洗浴服务”,这些与是否有物证存在都无关联。
因为这个关键事实是大家公认,已经被证明了的。
这个关键事实不仅决定了邓玉娇的行为是构成犯罪还是构成防卫,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也就是说,“异性洗浴服务”是否受法律保护,其内容是否触犯刑法是本案的关键。
二、“异性洗浴服务”的内容决定了邓玉娇具有无限防卫权所谓的“异性洗浴服务”的内容也是众所周知的,就是陪浴+性交。
很多网民将它当成卖淫是不恰当的,因为卖淫必须是自愿的。
在自愿的情形下以获取金钱为目的进行“性交”,就是卖淫。
如果不自愿呢?那就是强奸,和意图强奸。
这里还有一个法律问题,就是:邓玉娇是不是水疗区的服务员并不重要,因为即便卖淫女也有拒绝提供性服务的权利,强奸卖淫女也是强奸,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显然,如果邓贵大是为了同邓玉娇性交而采取暴力行动,就构成了意图强奸,暴力行为等同于强奸行为。
所有的人都知道,邓贵大将邓玉娇推倒或者推坐在沙发上的目的就是为了让邓玉娇就范。
对于这种侵害,女人无疑是有无限防卫权的。
也许有人要问,如果异性洗浴服务的内容不包括“性交”,邓玉娇是否有些防卫过当了?答案还是:非也。
因为即便是“异性陪浴”,也是违法和非常危险的,它与强行性交只有一步之遥。
男女裸体相互洗浴,有可能发展到性交与强行性交,这是每一个神志正常的女人都能认识到的常识。
对于女人这种弱势群体来说,如果强求她们在脱衣以后甚至在插入前再防卫,而在脱衣前禁止其无限防卫权无疑是非常荒谬的。
三、“异性洗浴服务”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犯罪行为,邓玉娇的行为没有构成防卫过当,不是犯罪,其报警行为不是自首,警察接警后应抓捕罪犯,而不是邓玉娇邓玉娇报警是因为自己受到了不法侵害并实施了防卫行为。
由刺死官员的女服务员想起的现象简述: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的三名官员10日晚间到一家宾馆的娱乐场所消费时,向邓玉娇索要“特殊服务”,遭到拒绝。
双方发生争执,在这过程中该镇招商协调办主任邓贵大曾用钱击打邓玉娇头部,并曾两次把邓玉娇按在沙发上,最后邓玉娇用刀将邓贵大刺死。
10日案发后,巴东警方在邓某包内发现治疗抑郁症的药物。
12日下午,邓某被送到恩施州优抚医院进行检查鉴定。
邓某被送到该院后院方采取了“约束性保护”措施——她的手腕和踝、膝等部位被用布条约束后固定在病床上,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均受到限制。
5月18日中午,巴东县公安局在互联网上通报了“5·10”案件的一些细节和警方的处置情况从18日警方发布的案情来看,三个细节发生了变化:一是案发现场新出现了两名服务员;二是邓贵大由“按倒”变成“推坐”。
三.之前媒体报道的索要“特殊服务”被换成了索要“洗浴服务”。
现象分析:这篇报道一眼看下去是典型的官员牺牲情色场所的案例,官员利用手中权力来满足自己的兽欲,却反而成了自己的催命符。
女服务员的行为是否是自卫行为,还是杀人行为,都有代确定。
但是邓贵大的行为明显反映了他生活作风的腐败,值得深思。
但可笑的是黄德智作为邓贵大生前最后陪在身边的同事,在邓贵大的葬礼上为他致辞,他说,邓贵大同事是一名优秀的党员,平时工作恪尽职守,为了完成招商引资工作的任务,他不但在工作时间忘我工作,下班后还继续在娱乐城内陪伴前来考察的企业家,他的死是巴东人民巨大的损失……如果这样的人也算是人民的公仆,死了是人民的损失的话,那么损失的越大越好。
相反,邓玉娇一个无助的女子为了保持自己的贞洁,不被侮辱,作出了反抗,虽然被拘捕反而让人怜惜。
纵深分析:1.为什么邓玉娇要杀邓贵大?作为一级政府官员的邓主任,如果不去此休闲娱乐场所“潇洒走一回”,没有严重影响服务员的工作,特别是没有过分的淫荡下流和粗鲁的举动,使女服务员忍无可忍,该女服务员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对顾客尤其是政府官员动刀的,那么惨剧也不会发生,所以邓贵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邓玉娇”案案件分析报告姓名:徐哲班级:司法1001班学号:54(一)案件事实2009年5月10日,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雄风宾馆发生一起命案。
邓玉娇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该镇政府招商协调办主任邓贵大刺死,同时将与邓贵大同办公室的黄德智刺伤。
邓玉娇随即报警,并因涉嫌故意杀人被巴东县公安局刑事拘留。
一、邓玉娇案件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处理邓玉娇案由湖北省恩施州公安局组织侦办,湖北省公安厅派员指导办案。
巴东县公安局通过网络、电视台等向社会通报该案的基本情况。
综合相关报道,邓玉娇案件的基本情况概括如下:(1)涉案人员邓玉娇:女,生于1987年7月11日,系野三关雄风宾馆服务员。
邓贵大:男,生前系野三关镇政府项目招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黄德智:男,系野三关镇农业服务中心职工;2009年2月至案发前借用在野三关镇项目招商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任招商办副主任。
(2)案件的发生2009年5月10日晚8点左右,邓贵大、黄德智和邓中佳在一起吃完晚饭后陪他人到雄风宾馆休闲中心梦幻城消费。
三人来到梦幻城二楼的一个休息室(即该中心水疗区的一个包房),黄德智走在前面,他进门后,看见邓玉娇正在休息室洗衣服。
黄德智以为邓玉娇是水疗区的服务员,便要求邓玉娇提供异性洗浴服务。
邓玉娇回答说,她是三楼KTV员工,不是水疗区的服务员,拒绝黄德智的要求。
黄德智听后很是气愤,质问邓玉娇说,这是服务场所,你不是“服务”的在这里做什么双方随后发生口角。
争持过程中,邓玉娇走出该休息室,进入隔壁的服务员休息室。
黄德智认为邓玉娇态度不好,尾随邓玉娇进人服务员休息室并继续与她争吵。
此时,邓贵大闻声进入该室,与邓玉娇争吵,他说:“怕我们没有钱么”即拿出一沓钱炫耀,并用钱打邓玉娇的头部、肩部,说来消费就应得到服务。
邓玉娇回答说有钱她也不提供洗浴服务。
在三人争吵过程中,休息室内另两名服务员上前劝解,邓玉娇欲离开休息室。
邓贵大将其拦住并推坐在沙发上,邓玉娇欲起身离开,邓贵大再次将邓玉娇推坐在沙发上。
关于邓玉娇案审判的思考邓玉娇案是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的一起案件,也是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案例。
在该案中,邓玉娇因为自卫而致人死亡,但因为当时缺乏证据,被判有罪入狱。
这样的审判引起了社会的不满和质疑,也让人们开始思考司法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邓玉娇案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司法审判中,必须坚持依法办案,而不是依据人情的因素做出裁决。
案件的审理必须基于证据的可靠性和客观性,而不能因为涉及到某些特殊的关系而对法律有所妥协。
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是确保法治社会稳定的基石,也是配合司法机关制定法律的核心价值。
其次,邓玉娇案也引起了我们对法律常识的反思。
很多人对于自卫权的概念和适用条件存在着许多误区。
因此,在此之前,我们应该注重学习法律知识、法规和司法实践,以便更好地理解法律和我的权益,避免遇到类似的情况而不懂如何处理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最后,邓玉娇案也反映了良心审判制度的不完善。
良心审判制度是现代公正司法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作用在于确保法官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但现实情况是,因为各种原因,法官有时会出现从眼前利益考虑,影响判决的情况。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法官的培训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使他们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总之,邓玉娇案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案例。
它不仅提醒我们要学习和遵守法律法规,要坚持法治精神,而且也促使我们反思司法审判的现状,并推动司法改革的发展。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案例对于我们反思司法审判的问题也有一定的意义。
比如高云翔被控强奸案引发的讨论,让人们认识到性侵案的受害者需要更多的规范化保护;刘强东涉嫌性侵案在审判中出现了一些司法程序的漏洞,也证明了审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这些案例提醒我们,要积极推进国家司法体制改革,保障法官和律师的独立性,加强证据的采集和验证,以避免类似的司法问题和错误的判决,更好地维护公正和公平。
除了高云翔案和刘强东案,还有很多其他的法律案例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
邓玉娇案详细经过“邓玉娇”背后的法治走向之争“邓玉娇”背后的法治走向之争上个月一则法治新闻,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5月10日,湖北巴东县某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在休闲中心被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成一死一伤。
死者的“官家”身份,加上弱女子以刀捍卫贞洁,引爆了网络舆论。
事件情节波澜起伏:邓玉娇被送进精神病院,律师当众痛苦,邓母更聘官方背景的律师……直到近日检察院审查起诉。
案情发展的每个节点,都引发了草根与官方话语的“白刃战”。
本案已不是一起单纯的刑事案件,而成了中国法治的横截面。
加上几位专业法学家披挂上阵,形成泾渭分明的阵营,背后是中国司法专业化VS司法民主化,全民法官VS精英法治,是对中国法治之路的话语权争夺。
专业判断和民众的正义直觉案件本身并不复杂,即便按律师控诉书的说法,3位官人中的一位黄德志企图在浴室里“强奸”邓玉娇,后邓逃至外间,当着多人的面,死者邓贵大用钱扇打她,羞辱她,并两次“摁倒”她,邓不堪羞辱拔刀自卫。
对相同事实的定性,草根民众的判断和专业司法截然相反。
从民众的正义自觉看,民女有捍卫自己贞操的绝对权利,特别是面对官家淫威时,她被冠以侠女、贞女的名号——无数人对现实的无奈,转化成激情投射在这个女孩子身上。
邓玉娇也契合中国传统的文学想象——民女反抗胥吏欺凌的经典题材,比如脍炙人口的诗篇《羽林郎》、《陌上桑》。
这种文学想象中的“合法性”,和现代法治有着话语权上的紧张。
现在法治社会不是宗法社会,并没有把“贞洁”放在与人身安全同等重要位置,即只有针对危害人身安全的侵害,才有无限防卫权。
虽然亿万中国人认可保卫名节有充分的理由杀人,但这并不为中国现行的刑法所接受。
这是现代法治理念和亿万人认可的传统冲撞。
《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学理上对此有着不同理解——“无限防卫权”是针对“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强奸,还是只要是强奸都适用?但司法实践中一般倾向前者,即“无限防卫权”应与犯罪危害性相匹配。
2010年 法商论坛 第一卷案效果。
我们办一件影响面广、涉案金额大的案件,其效果肯定会远胜于办理十个小案件。
因此,笔者认为应该将办案效果的好坏纳入对各单位工作业绩的考评体系当中,同时也要保持一定数量的办案规模。
二者不偏不倚,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反贪工作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四)建立三项制度严格规范初查“万丈高楼平地起”,初查就是我们反贪工作坚实的地基。
但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初查尚未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实践中初查过程往往存在不规范的地方。
笔者认为,初查工作至关重要,建议应建立以下三项制度对初查工作予以严格规范:一是线索评估制度,即领导集体对举报线索进行审查评估。
经过审查评估的线索,在层报领导审批通过之后开展初查;二是建立初查方案评估制度,举报线索在提请初查之前,科领导会同案件承办人就举报线索的初查方案进行评估。
科领导与承办人根据举报线索反映的情况,针对可能产生职务犯罪问题的方面,对初查工作进行有目的的安排、部署并制定初查方案。
避免初查的盲目性,提高初查的效率和准确度;三是建立建立侦查方案评估制度,具体包括制定抓捕方案、确定审讯策略、制定办案安全预案等等。
确保开案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五)探索“以事立案”的侦查新模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根据法律的规定我们可以认为,立案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以事立案,另一种是以人立案。
长期以来,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一直是采用以人立案的侦查模式,这种模式对立案的标准把握较严,虽然立案准确率高、撤案少,但却给有人“一条腿走路”,未能充分利用法律规定之嫌。
所以,笔者认为应以转变侦查方式方法为契机,探索以事立案的新的侦查模式,合法、充分的利用侦查手段及强制措施,开拓反贪侦查工作的新局面。
(六)灵活运用各种证据,树立正确的证据观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的种类一共有七种,分别是: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
从正当防卫看邓玉娇案件3100101094 社科1012班张晓滨“邓玉娇案件”是2009年5月10日晚发生在湖北省恩州市巴东县野山关镇的一起宾馆女服务员刺死、刺伤镇人民政府人员的刑事案件。
事情经过是宾馆女服务员因不满前来消费的镇政府官员提出特殊服务的要求,并在屡次拒绝仍被纠缠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刺向两名相关人员,导致一死一伤。
巴东县公安机关开始以涉嫌故意杀人拘留邓玉娇。
在公布案情时,巴东县公安机关虽三易其词,但是不论是依据09年5月13日通报案情中称的邓玉娇在拒绝邓贵大、黄德智等人言语侮辱后起身欲离开休息室时“被邓贵大按在休息室沙发上。
邓玉娇欲起身,却被再次按倒在沙发上”,还是依据5月18日通报案情中称在邓玉娇欲起身离开休息室时,“邓贵大将其拦住并推坐在沙发上,邓玉娇又欲起身离开,邓贵大再次将邓玉娇推坐在沙发上”来进行分析,邓玉娇拿出水果刀刺向邓贵大和黄德智的行为都具有防卫性质。
按照我国刑法第20条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行为。
若依据13日通报案情中称的邓玉娇是被连续两次“按倒在沙发上”不得离去,则邓贵大的行为涉嫌强奸。
而按照我国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基于此,既然当时的情况是,不法侵害行为确实存在且正在发生,且邓玉娇用刀刺向邓贵大黄德智的行为又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身,为维护自身合法利益(即性自由的权利)做出的,同时刑法第23条赋予了她在遭遇强奸时的特殊防卫权,则邓玉娇的行为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不应负刑事责任。
即使根据巴东公安机关最后案情通报中所称,在邓玉娇起身欲离去时,邓贵大仅仅是将其“推坐”在沙发上不让其离去,邓玉娇的行为也具有防卫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