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Taxol)
- 格式:ppt
- 大小:1.44 MB
- 文档页数:31
抗癌药物——紫杉醇一、前沿1963年美国化学家瓦尼(M.C. Wani)和沃尔(Monre E. Wall)首次从一种生长在美国西部大森林中称谓太平洋杉(Pacific Yew)树皮和木材中分离到了紫杉醇的粗提物。
在筛选实验中,Wani和 Wall发现紫杉醇粗提物对离体培养的鼠肿瘤细胞有很高活性,并开始分离这种活性成份。
由于该活性成份在植物中含量极低,直到1971年,他们才同杜克(Duke)大学的化学教授姆克法尔(Andre T. McPhail)合作,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了该活性成份的化学结构——一种四环二萜化合物,并把它命名为紫杉醇(taxol)。
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作用机理,现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和卵巢癌等癌症。
紫杉醇分子结构复杂,具有特殊的三环[6+8+6]碳架和桥头双键以及众多的含氧取代基。
其全合成引起国内外许多有机化学家的兴趣。
先后共有30多个研究组参与研究,实属罕见。
经20多年的努力,于1994年才由美国的R.A.Holton与K.C.Nicolaou两个研究组同时完成紫杉醇的全合成。
随后,S.T.Danishefsky(1996年)、P.A.Wender(1997年)、T.Mukaiyama(1998年)和I.Kuwajima(1998年)4个研究组也完成这一工作。
6条合成路线虽然各异,但都具有优异的合成战略,把天然有机合成化学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紫杉醇是目前已发现的最优秀的天然抗癌药物,在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和部分头颈癌和肺癌的治疗.紫杉醇作为一个具有抗癌活性的二萜生物碱类化合物,其新颖复杂的化学结构、广泛而显著的生物活性、全新独特的作用机制、奇缺的自然资源使其受到了植物学家、化学家、药理学家、分子生物学家的极大青睐,使其成为20世纪下半叶举世瞩目的抗癌明星和研究重点,包括寻找新的生物资源、化学全合成、半合成、衍生物制备、生物转化、生物合成、生物工程、构-效关系研究、作用机制研究、药理学和药效学等研究.2011年是发现紫杉醇结构40周年,对紫杉醇发现的曲折历史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以纪念这一伟大发现并纪念为紫杉醇的研究与第二代紫杉醇的开发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物理性状:本品为非离子型纤维素醚,外观为白色的粉末,无嗅无味,溶于水及大多数极性有机溶剂和适当比例的乙醇/水、丙醇/水、二氯乙烷等,在乙醚、丙酮、无水乙醇不溶,在冷水中溶胀成澄清或微浊的胶体溶液。
水溶液具有表面活性,透明度高、性能稳定。
HPMC具有热凝胶性质,产品水溶液加热后形成凝胶析出,冷却后又溶解,不同规格的产品凝胶温度不同。
溶解度随粘度而变化,粘度越低,溶解度越大,不同规格的HPMC其性质有一定差异,HPMC在水中溶解不受PH值影响。
颗粒度:100目通过率大于100%。
堆密度:0.25-0.70g/ (通常0.4g/ 左右),比重1.26-1.31。
变色温度:180-200℃,炭化温度:280-300℃。
HPMC具有增稠能力,排盐性、PH稳定性、保水性、尺寸稳定性、优良的成膜性以及广泛的耐酶性、分散性和粘结性等特点。
用途介绍:1.建筑业:作为水泥沙浆料的保水剂、缓凝剂使沙浆具有泵送性。
在抹灰浆、石膏料、腻子粉或其他的建材作为黏合剂,提高涂抹性和延长可操作时间。
用作粘贴瓷砖、大理石、塑料装饰,粘贴增强剂,还可以减少水泥用量。
HPMC的保水性能使浆料在涂抹后不会因干得太快而龟裂,增强硬化后强度。
2.陶瓷制造业:在陶瓷产品制造中广泛用作黏合剂。
3.涂料业:在涂料业作为增稠剂、分散剂和稳定剂,在水或有机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相溶性。
作为脱漆剂。
4.油墨印刷:在油墨业作为增稠剂、分散剂和稳定剂,在水或有机溶剂中都具有良好相溶性。
5.塑料:作成形脱模剂、软化剂、润滑剂等。
6.聚氯乙烯:聚氯乙烯生产中做分散剂,系悬浮聚合制备PVC的主要助剂。
7.其它:本品还广泛用于皮革、纸制品业、果蔬保鲜和纺织业等。
1羟丙甲纤维素(HPMC) 英文: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简称:HPMC或MHPC 别名: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纤维素羟丙基甲基醚;Hypromellose,Cellulose, 2-hydroxypropyl methyl Cellulose ether. Cellulose hydroxypropyl methyl ether Hyprolose;CAS号:[ 9004-65-3 ] 来源:HPMC为选用高度纯净的棉纤维素作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经专门醚化而制得,全过程在GMP条件和自动化监控下完成,不含任何动物器官和油脂等活性成分。
紫杉醇(PTX),商品名Taxol,是一种化疗药物,紫杉醇在英国被批准用于卵巢癌,乳腺癌和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黑素瘤,食管癌和其他类型的实体瘤癌症以及卡波西肉瘤。
在2001年6月的NICE指南中,推荐用于不适合治愈性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以及卵巢癌患者的一线和二线治疗。
在2001年9月,NICE建议紫杉醇应在蒽环类化疗失败后用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但其一线使用应限于临床试验。
2006年9月,NICE提出紫杉醇不应该用于早期淋巴结转移阳性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2005年,美国FDA批准其在美国用于治疗乳腺癌,胰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紫杉醇于1971年首次从太平洋红豆杉中分离出来,并于1993年批准用于医疗用途。
它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药物清单,它是医疗系统中最有效和最安全的药物。
发展中国家的批发成本约为每100毫克/小瓶,7.06至13.48美元。
这一数额在英国的NHS约为66.85英镑。
紫杉醇属于紫杉类药物家族,它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干扰微管的正常功能。
使用紫杉醇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脱发,骨髓抑制,麻木,过敏反应,肌肉疼痛和腹泻。
其他严重的副作用包括心脏问题,感染风险增加和肺部炎症。
怀孕期间使用可能会导致流产和畸胎。
【药物名称】中文通用名称:紫杉醇英文通用名称:Paclitaxel其它名称:安素泰、泰素、特素、紫素、Anzatax、Paclitaxelum、PTX、Taxol【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卵巢癌和乳腺癌(经一线化疗或多次化疗失败的卵巢癌;经联合化疗失败的转移性乳腺癌或经辅助性化疗后6个月内复发的乳腺癌),对肺癌、食管癌、胃癌、软组织肉瘤、大肠癌、黑色素瘤、头颈部癌、淋巴瘤、脑瘤、精原细胞瘤等也有一定疗效。
【药理】1.药效学本药是从短叶紫杉(Taxus brevis)中提取或半合成的一种抗癌药。
可作用于细胞微管/微管蛋白系统,促进微管蛋白装配成微管,但同时抑制微管的解聚,从而导致微管束的排列异常,形成星状体,使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本药还可在缺少鸟苷三磷酸(GTP)与微管相关蛋白(MAP)的条件下,诱导形成无功能的微管。
在体外人瘤株筛选和实验动物中本药对多种肿瘤均有效,属于广谱抗肿瘤药。
对顺铂、多柔比星耐药者,使用本药也有效。
2.药动学本药静脉滴注后,血药峰值浓度(Cmax)为435-802ng/mL,滴注结束6-12小时后,血药浓度仍可达具有细胞毒活性的水平(85ng/mL)。
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9%-98%。
在血浆内消除呈二室模型,平均半衰期α相为0.27小时,β相为6.4小时。
主要在肝脏代谢,经胆汁随粪便排泄,仅有少量(约占给药量的13%)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注意事项】1.禁忌症 (1)对本药过敏者。
(2)孕妇及哺乳妇女。
(3)白细胞计数低于1.5×10×E9/L 的严重骨髓抑制者。
(4)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1×10×E9/L的艾滋病相关性卡波西肉瘤(Kaposi's肉瘤)患者(国外资料)。
2.慎用 (1)有心脏传导功能异常者。
(2)低血压或心动过缓者(国外资料)。
(3)有周围神经病变者(国外资料)。
3.用药前后及用药时应当检查或监测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肝肾功能、心电图等。
紫杉醇,又名泰素,TAXOL,紫素,特素。
产品来源为红豆杉科植物红豆杉的干燥根、枝叶以及树皮。
为白色结晶体粉末。
无臭,无味。
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适应症:卵巢癌和乳腺癌及NSCL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
头颈癌、食管癌,精原细胞瘤,复发非何金氏淋巴瘤等。
药理毒理:本品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体外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细胞中止于对放疗敏感的G2和M期。
用法用量:为了预防发生过敏反应,在紫杉醇治疗前12小时口服地塞米松10mg,治疗前,6小时再囗服地塞米松10mg,治疗前30~60分钟给予苯海拉明肌注20mg,静注西咪替丁300mg或雷尼替丁50mg。
单药剂量为135~200mg/m2,在G-CSF支持下,剂量可达250mg/m2。
将紫杉醇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盐水稀释,静滴3小时。
联合用药剂量为135~175mg/m2,3~4周重复。
一般临床使用紫杉醇的程序如下:1.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查看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数据。
有过敏史者及白细胞/血小板低下者应慎用。
2.由于此药可引起过敏反应,在给药12小时和6小时前服用地塞米松20mg,给药前30~60分钟给予苯海拉明50mg口服及西咪替丁300mg静脉注射。
3.常用紫杉醇的剂量为135~175mg/m2,应先将注射液加于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500~1000ml中,需用玻璃瓶或聚乙烯输液器,应用特制的胶管及0.22μm的微孔膜滤过。
4.滴注开始后每15分钟应测血压、心率、呼吸一次,注意有无过敏反应。
5.一般滴注3小时。
6.注药后每周应检查血像至少2次,3~4周后视情况可再重复。
7、本品可与顺铂、卡铂、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霉素、VP-16等联合应用,血像低下时应用G-CSF,或紫杉醇加G-CSF预防给药。
7.其他:消化道反应虽常见但一般不重,少数可有腹泻和粘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