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离子质谱 质谱原理与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现代化学分析原理与技术 化学分离
- 格式:ppt
- 大小:736.00 KB
- 文档页数:6
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介绍(一)引言:二次离子质谱(SIMS)技术是一种可以分析物质表面组成和结构的先进技术。
它通过轰击样品表面的离子束,从而产生次级离子,然后利用质谱仪来分析并检测这些次级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
本文将介绍SIMS技术的原理、仪器和应用。
正文:1. SIMS原理1.1 离子轰击过程1.1.1 离子束与样品的作用机制1.1.2 衰减效应对数据解析的影响1.1.3 电子对离子的俘获过程1.2 次级离子的产生与检测1.2.1 SIMS离子源的种类及特点1.2.2 二次离子产生的机制1.2.3 质谱仪的构成及原理2. SIMS仪器和操作2.1 SIMS仪器的主要组成2.1.1 离子源系统2.1.2 质谱分析系统2.1.3 控制与数据采集系统2.2 SIMS样品制备与操作要点2.2.1 样品的清洁与处理2.2.2 样品的固定与定位2.2.3 实验运行参数的选择与优化3. SIMS技术的应用领域3.1 材料科学与工程3.1.1 表面组成与化学状态分析 3.1.2 材料腐蚀与附着行为研究 3.1.3 材料表面改性与功能化研究 3.2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3.2.1 细胞与组织样品的分析3.2.2 生物分子的分析与鉴定3.2.3 药物载体与药物释放研究 3.3 环境科学与地质学3.3.1 化学污染物的检测与追踪 3.3.2 地质样品的微观结构分析3.3.3 植物与土壤化学分析4. SIMS技术的优势与挑战4.1 优势4.1.1 高灵敏度与高分辨率4.1.2 可实现微区分析4.1.3 非破坏性测试4.2 挑战4.2.1 数据解析与定量分析问题4.2.2 多元素同时测量的复杂性4.2.3 低浓度元素和轻元素的分析难度5. 总结本文介绍了SIMS技术的原理、仪器和应用。
SIMS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非破坏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与工程、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环境科学与地质学等领域。
然而,SIMS 技术在数据解析和多元素测量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
二次离子质谱仪的质谱原理二次离子质谱仪(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SIMS)是一种高灵敏的表面分析技术,能够对非导电材料如半导体、陶瓷和生物样品等进行分析。
它的质谱原理通过离子轰击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离子进行分析。
1. 原理概述二次离子质谱仪的质谱原理是利用快速离子轰击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离子,并将二次离子分析出来。
首先,离子源产生的原始离子被加速并聚焦到样品表面,由于轰击过程产生的能量,离子可将样品表面原子或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射出来,从而形成二次离子。
这些二次离子被提取并聚焦到带电子谱仪中,进行质量分析。
二次离子的特点是速度较慢,电荷量大,质量相对较小。
2. 离子源与加速器离子源是二次离子质谱仪中较为关键的部分之一。
它的作用是产生离子束,一般有基于电离和基于电子轰击的方法。
离子加速器的作用是对离子进行加速,使其能够与样品表面发生作用。
常用的加速电压为1~10kV。
同时,加速器还可以选择加速入射离子的类型和能量,用于控制样品表面离子发射率。
3. 离子提取与传输离子提取与传输系统在二次离子质谱仪中的作用是将从样品表面发射的二次离子收集并聚焦到光阴极上。
传输离子时必须保持离子的空间位置和荷量状态,并且提供空间域过滤。
传输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离子束间的相互作用,可通过相应的聚焦系统和在加速电压中透镜进行修正。
4. 结论二次离子质谱仪是一种高灵敏的表面分析仪器,其主要质谱原理是通过离子轰击样品表面产生二次离子进行分析。
离子源和加速器是二次离子质谱仪中较为关键的部分,同时也需要考虑离子提取与传输系统的设计。
这种表面分析技术在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质谱工作原理
质谱(MS)是通过检测化合物中某种特定的元素而将化合物
中所有可能存在的原子(分子)以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而对
化合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谱工作原理如下:
电离源是质谱的核心部件,它将离子从样品溶液中分离出来,再经加速和电离而得到高质量的离子束(离子源)。
常用的有分
子离子化源和化学离子化源。
分子离子化源有电喷雾质谱仪和喷雾质谱仪两种。
电喷雾质
谱的工作原理是用高压气体使样品溶液雾化,形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在飞行时间质谱仪中被加速到一定速度后,使液滴撞击基质
中的离子发生碰撞而使样品离子与离子相碰撞而产生碎片离子。
这些碎片离子在进入质谱检测器前,会被扫描器滤除。
因此,分
子离子化源又称为滤去离子化源或滤除(filter)离子源。
这类
质谱仪以液体为工作介质。
化学离子化源是利用有机化合物分子在离子化过程中所发生
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电离产物(主要是氢化物)。
这种质谱仪称为
化学电离质谱仪(CID)。
—— 1 —1 —。
二级质谱原理
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二级质谱(MS/MS)是一种分析化学技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它通常用于分析复杂的混合物,如生物样品或环境样品。
二级质谱的原理基于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即将化合物分解成离子,并根据质量-电荷比(m/z)对这些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
在二级质谱中,分析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称为前体离子扫描(MS1),第二阶段称为碎片离子扫描(MS2)。
在前体离子扫描中,化合物进入质谱仪并被离子化形成离子。
这些离子通过一个质量分析器进行分离,并根据它们的m/z比率进行检测。
在这个阶段,所有化合物的离子都被记录下来。
在碎片离子扫描中,选择一个前体离子,然后将其分解成碎片离子。
这通常通过将离子加速到高能量并撞击一个气体分子来实现。
分解后的碎片离子再次通过质量分析器进行分离和检测,然后记录下它们的m/z比率。
根据这些记录下来的前体离子和碎片离子的m/z比率,可以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通过比较记录下来的m/z比率和已知的化
合物的m/z比率,可以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和可能的化学结构。
海洋有机地球化学检测方法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简述摘要:海洋有机地球化学是通过研究与还原性碳相关的物质来揭示海洋生态系的结构、功能与演化的一门科学。
由于其中的有机组分通常以痕量、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且是不同年龄、不同来源、不同反应历史生源物质的集成产物,所以总体分析困难较大。
目前主要是从整体水平和分子水平两方面进行检测分析,本文将简单介绍核磁共振谱分析技术、离子交换层析法、气相色谱法、二次离子质谱技术、X射线衍射分析、比色法这六种分析方法的检测对象和所能获得的数据,并对其中的二次离子质谱技术的检测原理、应用现状、优势与弱点和发展趋势等进行总结与分析。
关键词:有机化学检测分析;二次离子质谱(SIMS);剖析应用1.引言目前,用于揭示天然有机组分特征的分析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整体分析以获得有机物主要组分的整体性质包括元素组成、光谱特征等,比如核磁共振谱分析;二是分子水平分析以获得特定类别有机组分的信息,比如气相色谱法。
二次离子质谱技术是目前灵敏度较高的表面微区分析方法,从20世纪初至今在发扬其优点减小或克服其局限性中不断得到发展,成为一种独具恃色的分析手段,在微电子技术、化学技术、纳米技术以及生命科学等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2.几种检测方法的介绍2.1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技术(NMR)核磁共振技术(NMR)广泛用于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在能源科学中用于研究有机分子的微观结构,且它所检测的样品可以是混合样品,具有不破坏样品的特点。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获得样品的共振谱,来测定分子中某些原子的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9]。
2.2离子交换层析法(IEC)离子交换层析法(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的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检测对象主要是各种生化物质,也应用于临床生化检验中,用于分离纯化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也可用于分离核酸、核苷酸及其它带电荷的生物分子。
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分析技术及其在半导体产业中的应用作者:昌鹏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28期摘要:二次离子质谱仪(SIMS)是一种成熟的应用广泛的表面分析技术,具有高灵敏度(ppm-ppb)和高分辨率。
本文介绍了SIMS基本原理和分类及其在半导体产业中材料分析、掺杂和杂质沾污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SIMS;半导体;表面分析;材料分析1 前言SIMS作为一种成熟的表面分析技术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最初主要是用在半导体产业的工艺研发、模拟和失效分析等,在近二、三十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并逐渐推广到应用于金属、多层膜、有机物等各个领域。
SIMS具有很高的微量元素检测灵敏度,达到ppm-ppb量级。
其检测范围广,可以完成所有元素的定性分析,并能检测同位素和化合物。
SIMS具有高的深度分辨率,通过逐层剥离实现各成分的纵向分析,深度分辨率最高能到一个原子层。
半导体材料通过微量掺杂改变导电性质和载流子类型,并且特征尺寸降到亚微米乃至纳米量级。
上述特点使SIMS在半导体生产中的材料分析、掺杂和杂质沾污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2 SIMS基本原理SIMS是溅射和质谱仪的结合,可识别样品中的元素,因此是许多分析方案的首选测试手段。
作为半定量的手段,在SIMS质谱图中二次离子的峰值并不能直接反应样品中元素的浓度。
SIMS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
能量在250 eV到30 keV的离子束轰击样品表面即可产生溅射现象。
一次离子进入基体后会产生大量高强度但存在时间短促的碰撞级联,基体中的原子发生位置迁移。
接近表面的原子得到足够能量会离开样品表面,称为溅射原子。
溅射原子会以原子或分子团的形式离开表面并带上正电或负电,经过电场和磁场的筛选和偏转输入到质谱仪,由此SIMS可以得到样品表面的元素组成和分布。
图1 SIMS原理示意图3 SIMS仪器类型SIMS机台主要部分包括离子源、一次电镜、二次电镜、样品交换室、质谱仪、信号探测器等,整个腔体处于高真空状态之下。
二次离子质谱仪原理简介二次离子质谱仪(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SIMS)又称离子探针(Ion Microprobe),是一种利用高能离子束轰击样品产生二次离子并进行质谱测定的仪器,可以对固体或薄膜样品进行高精度的微区原位元素和同位素分析。
由于地学样品的复杂性和对精度的苛刻要求,在本领域内一般使用定量精度最高的大型磁式离子探针。
该类型的商业化仪器目前主要有法国Cameca公司生产的IMS1270-1300系列和澳大利亚ASI公司的SHRIMP系列。
最近十年来,两家公司相继升级各自产品,在灵敏度、分辨率及分析精度等方面指标取得了较大的提升,元素检出限达到ppm-ppb级,空间分辨率最高可达亚微米级,深度分辨率可达纳米级。
目前,大型离子探针可分析元素周期表中除稀有气体外的几乎全部元素及其同位素,涉及的研究领域包括地球早期历史与古老地壳演化、造山带构造演化、岩石圈演化与地球深部动力学、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全球变化与环境、超大型矿床形成机制等。
因而国内各大研究机构纷纷引进大型离子探针(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SHRIMP II 和SHRIMP IIe-MC、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Cameca IMS-1280、Cameca IMS-1280HR和NanoSIMS 50L、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Cameca IMS-1280HR、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IMS-1280HR),大大提高了国内微区分析的能力。
本实验室配备了Cameca公司生产的IMS1280离子探针和其升级型号IMS1280HR。
两台仪器的基本原理及设计相同,升级型号IMS1280HR主要在磁场设计上有所改进,具有更高的质量分辨率和传输效率。
该型仪器从功能上可分为四部分,如图一所示:一次离子产生及聚焦光路(黄色部分)、二次离子产生及传输光路(蓝色部分)、双聚焦质谱仪(粉色部分)和信号接收系统(紫色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