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识字1神州谣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5
【导语】本课是⼀篇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引导学⽣先将课⽂熟读成诵,然后结合平时搜集的内容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说⼀说祖国的⼭河、民族等内容,联系了学⽣实际,学起来让学⽣有话可说。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认识15个⽣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感受祖国的伟⼤。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形式,感悟丰富的⽂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形式感兴趣。
第⼀课时 ⼀、谈话导⼊。
1、神州⼤地,⼭河壮美;中华⽂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开拓创新。
⼀艘满载着⼤船,正迎着新世纪的⼤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朋友,我们都爱⾃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起来了解⼀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主探究,学习⽣字。
1、利⽤拼⾳,⾃由⼩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活积累识字。
⽐⽅,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再如,通过“⼈民路、⼈民公园、⼈民⼩学”等⼈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陆,是⼀家”中有五个⽣字,可让同学在读这⼀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字与熟字⽐较,识记字形。
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川”的⼤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内容⾃编韵语,巩固识字。
如: 神州⼤地,⼭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减⼀减:写――与 眠――民 加⼀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座⼭鸟⼉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1神州谣教学目标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等8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 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 个词语。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能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 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峡”4个生字,会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等8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一、语言激趣,导入新课1.语言激趣:同学们,你们都去过我国哪些地方旅游?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美吗?(学生自由交流)2.激发兴趣:谁能不爱自己的祖国呢?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自己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赞美祖国山河的童谣。
3.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神州谣)4.理解“神州”:我们的祖国除了叫作“中国”,还可以称作“神州、华夏、九州、中华”。
5.指导书写“州”。
(1)出示“州”的字源演变,见P8。
(“州”是象形字。
“川”是河流的意思,“州”是河流或水中间的小块陆地,那些点就是小岛。
后来“州”字用作旧时的一种行政区划。
)(2)教师书写“州”字,学生认真观察笔顺。
(3)教师范写,提醒要点:第二笔是竖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自我评议,再次修改。
设计意图教学“州”字时,采用随文识字写字的方法,通过探究字源,让学生感受汉字的博大精深。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学要求:自由朗读三遍课文,并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同桌互学:互读生字,互相鼓励及帮助。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识字方法。
(1)形近字比较识字:州—川岛—鸟与—写族—旅(2)猜谜语识字:①小小耳朵有力气,两个人儿头上立。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州、涌”等15 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 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认识“州、涌”等15 个生字,会写“州、湾”等9 个字。
2.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叫什么?(中国)对,我们的祖国又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有很多美丽的地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的儿歌——《神州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三、学习生字词1. 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 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3. 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猜测“涌、峡”等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 教师总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我们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民族团结。
五、体会情感1.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热爱自己的祖国?3.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
六、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祖国的其他美景。
2. 让学生画一画自己心中的祖国。
七、布置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完成课后练习。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民族团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涵。
神州谣-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神话传说的常见人物和故事情节。
2.能够复述并理解《神州谣》中的各种传说故事。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对神话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
1.《神州谣》故事集的学习:
–《女娲造人》
–《大禹治水》
–《精卫填海》
–《愚公移山》
–《后羿射日》
2.此外,还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三、教学重难点
1.掌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
四、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讲师张教师准备好《神州谣》的书籍、图片或视频,并引导学生依次欣赏其中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第二步:复述
学生开始自己复述和讲解神话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并结合图片或视频,展示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想象,教师通过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选择一个神话故事,以小组名义展示自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想象,并邀请全班同学进行评论和互动。
第四步:展示和分享
通过讨论和展示,学生对神话故事和自已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师借助于组织学生撰写故事散文、朗诵、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和分享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才表达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对《神州谣》故事集的学习,让学生在更好理解古代神话的基础上,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对神话故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也为学生后续的文学阅读、文化学习和思想启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导语】《神州谣》是识字单元的第⼀课,是⼀⾸篇幅短⼩却内涵丰富的三字经,节奏明快,朗朗上⼝。
课⽂从中国的美名——“神州”作为切⼊点,铺开了⼀卷厚重的历史画卷、⼀幅壮丽的千⾥江⼭图,让学⽣感受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化,领略着神州⼤地的壮美⼭川。
课⽂还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华夏⼉⼥,期盼祖国统⼀、实现民族伟⼤复兴的愿望。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年级语⽂下册神州谣教案 学习⽬标: 1、认识11个⽣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感受祖国的伟⼤。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形式感兴趣。
学习重点:学⽂中认识本课⽣字,掌握“⼣、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 1、同学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图⽚、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激情导⼊。
1、多媒体播放歌曲《⼤中国》 师说:是啊,谁不爱⾃⾝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朋友,我们都爱伟⼤的祖国。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篇描写祖国⼭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初读课⽂,⾃同学字。
1、同学⾃读课⽂。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下⾯的拼⾳读⼀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对准。
2、卡⽚检查⽣字的字⾳,正⾳。
3、多媒出⽰由⽣字组成的词语(带拼⾳):神州、⼭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陆、民族这些⽣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读准吗? 4、合作学习,识记⽣字。
(出⽰⽣字)这些⽣字⾥⾯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介绍课外识字⽅法、途径。
) 5、词卡去拼⾳检查。
相机纠:州——川 鸟——岛 与——写 族——旅 6、多媒体,读去拼⾳的词。
7、读通课⽂。
⽣先⾃由练读,在四⼈合作读并正⾳。
8、质疑:课⽂我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 三、朗读感悟。
1、师说:我们中国在古代⼜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河壮丽,风景如画。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韵文,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
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进行交流。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州”等新接触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教学目标:1.认识“涌、峰、耸、州”等字,会写“州、岛、民、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3.想象画面,抓关键词感受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
模仿写法编歌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识记“州”字1.师:瞧,这是什么?(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一只大公鸡)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神州”。
“州”是翘舌音,谁来读。
(正音)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歌谣——《神州谣》,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写课题。
(齐读课题)3.识记“州”字。
①记字形。
“州”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川)字理识记“州”。
川指河流,那些点就是一个个小岛,州呀就是水中的一块陆地。
(出示)②联系生活组词。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名中有“州”字吗?(广州、苏州、杭州、扬州等,出示)③书写“州”字。
指导书写:中间稍短,三点朝向不一。
(引导学生发现,三点有什么不一样呢?)二、初读课文,检查正音1.出示自读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
①请四位小朋友分节朗读,相机正音,难读的句子再读一遍:后鼻音“涌、峰、耸”,前鼻音“奋”,“繁荣”。
②同桌互读。
小朋友把一个个难读的字都读准了,现在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要读得比第一遍更好哦!三、学习第一节,感知中国美1.认识别称。
神州谣-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神州谣的背景和历史文化意义;
2.理解并背诵《神州谣》这首课文;
3.学会运用一些简单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
4.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提升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了解神州谣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强理解;
2.学会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并能在朗诵中体现出来。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神州谣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明白这首课文的重要性以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2. 学习课文
教师将《神州谣》的课文逐句地读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跟着读。
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接着,教师要逐一讲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并帮助学生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
3. 学习修辞手法
教师简单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仗等,并给出例子,让学生理解这些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这些修辞手法,对每句话进行分析和改编,并尝试用这些技巧写出自己的小诗歌。
4. 朗诵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朗诵练习,教师在旁边指导和评价。
在朗诵中,教师要督促学生注意表情和语调,让他们尽可能地表达出诗歌中的情感。
5. 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进行朗诵练习,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发音准确度、朗诵表现等方面给予评价。
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课后写日记、小诗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
神州谣-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素材1.课本:《神州谣-部编版(五四制)》二年级语文下册。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音乐播放器。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神州谣,让学生感受祖国的壮美和历史的厚重。
2.学会口头表达方式和方法,提高听说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了解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想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山村咏》。
•通过自然拼读、查字典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生字词。
2. 学习神州谣(30分钟)1.教师进行一遍整体朗读,然后逐句逐句讲解神州谣的含义。
2.让学生根据学习的语文知识,自行朗读神州谣,重点练习表情、语音以及口齿清晰度。
3.分组朗读,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朗读效果和发音准确性。
4.教师进行整体朗读,并注重速度和情感演绎。
3. 讨论(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就神州谣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讨论,如岳飞等。
2.学生凭借自己的阅读理解,探讨其中一些字句比较深奥的内容。
3.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和总结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4. 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提醒学生应继续反复朗读、背诵神州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可适时给学生放一些国乐或古典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神州谣中的美妙旋律。
四、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发音准确性有待提高。
2.在下一次教学中,可以修正自己的教学计划,更多地安排发音练习等细节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3.教师要注重落实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国家历史、文化底蕴和优秀传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第三单元【单元内容概述】【单元核心目标】1.课堂上,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
2.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
【单元任务群目标】【单元任务群设计】1 神州谣【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歌谣的韵律美、节奏美,渗透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说歌谣描述的祖国美和团结。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三字经式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5个会认字,可以分组认读后鼻音和前鼻音的字;对比拼读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字、鼻音和边音的字。
关注写字:本课要求会写8个字,书写时可引导学生发现字形结构规律,把握同一类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与不同点。
关注朗读:课文句式整齐、节奏明快,因此可以在朗读中加深理解与体会,可以通过范读、师生对读、打节拍读等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明快的节奏。
关注理解运用:教学时借助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句子,并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说说从每一小节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情感提升的基础上,回归文本。
【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
【教学难点】感受祖国的伟大,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
识字1神州谣
教材分析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
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字经的形式已不陌生,但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一些地方,学生可能不知道在哪里。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的内容予以分析,引导学生感悟。
教学建议
1.针对字词教学,可让学生通过自主识字独立、合作完成。
2.对于课文意思的理解,教师可直接告诉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3.引导学生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熟记8个四字词语。
2.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
2.通过教师对课文意思的解释,感受祖国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记词;朗读课文。
难点
1.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2.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祖国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峡”4个生字。
2.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州、湾、岛、峡”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1.体会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
2.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三、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
师:是啊,谁不爱自己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童谣。
2.板书课题,齐读。
四、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读准。
2.出示字卡,检查生字的字音,相机正音。
3.课件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
神州谣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
与大陆情谊浓齐奋发共繁荣
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
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卡)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多媒体出示去拼音的词语)学生齐读去拼音的词。
6.读通课文。
(生先自由练读,再四人合作读。
)
7.质疑:读通了课文后,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五、朗读感悟
1.师: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展示画面)
2.你看到了什么?你去过哪里?
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江?哪些河?哪些山川?哪些名胜古迹?
5.指导朗读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
学生自由读。
(2)圈出“奔、涌、长、耸”。
(3)同学们,你们明白这四个字的意思吗?
(4)指出“长城长”的两个“长”的读音,两个都读“cháng”。
(5)“奔、涌、耸”三个字都是表示动作的词,“长”是形容词。
让我们在头脑中想象一下,黄河奔腾向前,长江波浪翻滚,长城蜿蜒不绝,珠峰高耸入云,多么壮美的山河呀。
6.出示多媒体,介绍宝岛台湾。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
它虽然与大陆隔着海峡,但与我们的大陆是一家。
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
7.出示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8.师生交叉朗读全文。
六、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州、湾、岛、峡。
(点名读)
2.观察:写这四个字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讨论说出“州”的笔顺及笔画名称。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七、梳理板书
神州谣
黄河奔.,长江涌.,
长城长.,珠峰耸.。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写“民、族、谊、齐、奋”5个生字。
2.熟记8个四字词语。
3.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川的美丽、地域的广阔、民族的繁荣昌盛,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重点
会写“民、族、谊、齐、奋”5个生字。
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复习导入
1.抽读生字卡。
免费更新请加微信:330797386(清茶老师小学教育资源)
(去拼音个别读,男女生读,分组读,齐读。
)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课文。
那么,你们和生字都交上朋友了吗?
2.认读词语。
师:同学们可真棒!下面我们来做个“读词语登山峰”的游戏。
(出示多媒体)
只有又对又快地把这些词语全部读对,才能胜利地登上珠穆朗玛峰。
(学生自由练读,“开火车”读词。
)
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不仅有珠峰,还有长城、黄河、长江等许多秀丽的景色,
让我们一起再来看看吧!同学们要边看边想课文。
(播放多媒体)
我们的祖国美吗?(美)那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课文读一读吧!
四、读读记记
1.出示四字词语: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
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2.和同桌说一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
4.教师总结。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现指中国各族人民及世界各地华人。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指我们伟大的祖国。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这是人们对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坚定理念。
奋发图强、繁荣昌盛:意思是我们全国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分秒必争,为使国家繁荣昌盛而努力。
5.学生自读。
6.全班齐读。
7.尝试背诵。
五、课外拓展
1.小组内展示各自搜集的祖国山川名胜的图片,并当“小老师”向同学简单地介绍一下。
2.谁能用词语来形容这些图片?
3.学生自由回答。
4.多媒体出示有代表性的民族服饰及相关的词语。
(教师指导学生看看图,认认字,读读词。
)
六、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民、族、谊、齐、奋。
2.学生观察分析,同桌互相说说怎样把字写好。
3.指名说。
4.师重点指导写好“民、族”。
5.学生练习书写。
七、教师总结
1.师:同学们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2.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八、梳理板书
神州谣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
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
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九、教学感悟
本文只有短短的几句话,但每句话都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我进行了逐句讲解。
如教学第一句时,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祖国的山川、河流。
图文结合,把学生带来的图片和“山川美”结合起来学。
本文是一篇韵文,我通过让学生不断地朗读,来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祖国的幅员辽阔、祖国的民族繁荣昌盛,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