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振动光谱的分析2
- 格式:pptx
- 大小:287.69 KB
- 文档页数:27
第四章振动光谱第四章振动光谱一、教学目的理解掌握震动光谱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处理,了解红外光谱实验技术。
二、重点、难点重点:震动光谱分析的基本理论,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处理。
难点:震动光谱分析的基本理论。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学时分配4学时引言:●1900~1910年间,科布伦茨(W.W.C。
blentz)首先用红外光测量了一些有机物液体的吸收光谱而建立起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法。
他发现分子中的一定原子群可以吸收特定的频率,这些特定的频率犹如人类的指纹,可以用来辨认分子中特定原子群的存在。
●它主要可以用作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物质化学组成(物相)的分析(包括定性和定量)。
红外光谱法作分子结构的研究可以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大小,并推断分子的立体构型,或根据所得的力常数,间接得知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从正则振动频率来计算热力学函数等。
●不过红外光谱法更多的用途是根据谱的吸收频率的位置和形状来判定本知物,并按其吸收的强度来测定它们的含量。
因此红外光谱法在目前已成为十分方便而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
●红外光谱法应用得较多的是在有机化学领域,对无机化合物和矿物的红外鉴定开始较晚。
红外光谱法对测定矿物的结构或组分虽不如X射线衍射分析那么成熟,却也有其独特长处。
所谓振动光谱是指物质因受光的作用,引起分子或原子基团的振动,从而产生对光的吸收。
如果将透过物质的光辐射用单色器加以色散,使波长授长短依次排列,同时测量在不同波长处的辐射强度,得到的是吸收光谱。
如果用的光源是红外光波,即0.78~1000μm,就是红外吸收光谱。
如果用的是强单色光,例如激光,产生的是激光拉曼光谱。
本章主要介绍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其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对拉曼光谱只作简单的介绍。
红外光谱法就逐渐形成了一个极其有效而广泛的分析方法。
它主要可以用作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物质化学组成(物相)的分(包括定性和定量)。
红外光谱法作分子结构研究可以测定分子的键长、键角大小,并推断分子的立体构型,或根据所得的力常数,间接得知化学键的强弱,也可以从正则振动频率来计算热力学函数等。
振动光谱法 ir振动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分析技术,使用红外线光谱仪对样品进行分析,通过样品中分子振动引起的红外辐射频率与强度变化,可以确定分子的结构、成分和化学键。
本文将介绍IR 的基本原理、仪器构造、与其他分析技术的比较,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限制和优缺点等方面。
一、基本原理 IR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样品中吸收的红外光谱来分析样品的成分及化学键信息。
IR的样品通常为固、液、气三种形态。
当样品吸收辐射能量后,分子振动状态发生变化,产生特征的红外光谱。
样品在光路上必须处于红外区间,通常范围为4000~400 cm-1。
IR的波长在红外区间,紫外后,波长范围为7000—200 cm-1,对应频率范围为1.4286 ~ 50 THz。
IR不仅能够探测样本中化学键的振动,还能够确定化学键的位置和取代基的数量和类型等。
二、仪器构造 IR光谱仪是将样品放在一个光学窗口上,透过红外光源(例如红外线灯,光栅分光仪等),选定特定波长,在搭配检测器,如DTGS探测器,采集样品光谱光强信号曲线,再通过软件处理,得到样品完整的振动光谱图。
IR光谱仪是一种相对比较简单的设备,由样品盘、光源、分光机构、检测器和光谱获取装置组成。
其中分光机构包括光源、分光器和检测器。
光源一般是一种强度稳定的红外辐射源,并具有波长选择性。
分光器用于将红外光按波长分解成不同的光谱线。
检测器通常使用热电电应动器(TEA)或红外线探测器,以检测不同频率的红外光。
三、与其他分析技术的比较与其他分析技术相比,IR 具有以下优点:1. 非破坏性:在IR分析中,样品不会被破坏或损坏,可以反复使用,不会造成浪费。
2. 快速、方便:IR分析是一种快速、高效、非常方便的分析技术,只需很少的样品量(纳克级至毫克级),分析时间短(一般几秒到几分钟),操作简单,样品准备也很容易。
3. 用途广泛:IR分析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可用于分析各种类型的样品,包括无机和有机,固体和液体以及气态。
振动光谱学的原理和应用振动光谱学是一种用于研究分子结构和因此引起的分子振动的技术。
振动光谱学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领域,包括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球科学和工程学等等。
本文将介绍振动光谱学的原理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振动光谱学的原理振动光谱学基于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当分子振动时,原子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会发生改变,这样就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振动模式。
根据振动模式的不同,可以将振动分为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
振动光谱学主要有两种类型:红外光谱学和拉曼光谱学。
红外光谱学利用红外辐射的吸收来识别分子中的振动模式,而拉曼光谱学则利用拉曼散射来识别分子中的振动模式。
在红外光谱学中,物质中的化学键在特定的波长处会吸收辐射。
每个振动模式的吸收峰都会出现在不同的波长区间。
鉴别物质中的特定元素或化学键所吸收的红外辐射带的位置和形状,可以使用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学则利用物质分子中的分子振动引起的分子极化作用所导致的散射光。
相对于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精确的定量分析能力,因此在化学、生物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广泛应用。
振动光谱学的应用振动光谱学广泛应用于分析物质的分子结构,确定分析物质的分子成分以及分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以下是振动光谱学应用的一些实例:1. 化学结构确定振动光谱学技术可用于化学结构的确定。
利用红外光谱或拉曼光谱,可以识别物质中的化学键、官能团及其位置等信息。
通过综合分析标准谱图,可以进一步确定物质的化学结构,因此在化学分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生物化学分析对于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和DNA等,振动光谱学可以用于研究它们的结构和动力学。
拉曼光谱法也可以用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
例如,可以用拉曼光谱对细胞中的脂质、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进行非破坏性检测。
3. 物质检测振动光谱学的另一个常见应用是在非常低浓度下检测物质。
这种方法利用物质分子与振动光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准确测定分子在样品中的存在量。
振动光谱分析技术的进展和应用振动光谱是一种分析化学物质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物质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
自20世纪初开始,振动光谱分析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医药、能源、材料、环保、生命科学等领域,成为研究各种化学物质行为和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阐述振动光谱分析技术的进展和应用,介绍振动光谱分析技术的原理、发展、研究和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振动光谱分析技术概述振动光谱是利用物质颗粒在振动时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线的现象,研究分子内部结构和物质性质的科学手段。
根据分子的振动模式,可以分析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信息。
振动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共振拉曼光谱等。
红外光谱是利用物质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振动能量,研究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的一种手段。
拉曼光谱是利用物质散射入射光而产生非弹性散射的现象,分析分子的振动模式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等信息。
共振拉曼光谱是拉曼光谱的升级版,利用共振激发拉曼散射现象,提高了信噪比和灵敏度,能够分析更加复杂的分子体系。
二、振动光谱分析技术的发展振动光谱分析技术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主要以仪器和方法的发展为主;中期,主要以技术理论的完善为主;现代,主要以应用研究的拓展为主。
早期振动光谱分析技术主要发展于20世纪初,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最早的振动光谱分析技术是基于吸收原理的红外光谱技术,由德国科学家弗兰克(Theodor Frank)和霍夫曼(Arthur Hoffmann)于1901年发现。
在此之后,又陆续发现了许多新的光谱学方法,如拉曼光谱、近红外光谱和共振拉曼光谱等。
到了20世纪60年代,振动光谱由于在分子结构和物质性质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逐渐被广泛认识。
中期的发展重点是对振动光谱分析技术理论的完善。
20世纪60年代,分子振动的量子力学和光谱学理论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许多对科学家学者有极大启示和影响的新理论和模型。
第四章光谱分析技术及相关仪器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激发光谱:将激发光的光源用单色器分光,连续改变激发光波长,固定荧光发射波长,测定不同波长的激发光照射下,物质溶液发射的荧光强度的变化,以激发光波长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即可得到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谱。
从激发光谱图上可找出发生荧光强度最强的激发波长λex。
2.荧光光谱:选择λex作激发光源,并固定强度,而让物质发射的荧光通过单色器分光,测定不同波长的荧光强度。
以荧光波长作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作图,便得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中荧光强度最强的波长为λem 。
荧光物质的最大激发波长(λex)和最大荧光波长(λem)是鉴定物质的根据,也是定量测定中所选用的最灵敏的波长。
3.光谱分析:对物质发射辐射能的能谱分析或对辐射能与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能谱改变的分析均称为光谱分析。
4.吸收光谱:光照射到物质时,一部分光会被物质吸收。
在连续光谱中某些波长的光被物质吸收后产生的光谱被称作吸收光谱。
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因此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含量。
5.发射光谱:一部分物质分子或原子吸收了外来的能量后,可以发生分子或原子间的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光谱称为发射光谱,包括线状光谱、带状光谱及连续光谱。
通过测定物质发射光谱可以分析物质的结构和含量。
6.摩尔吸光系数(ε):摩尔吸光系数表示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液层厚度为1cm, 溶液浓度c为1mol/L时的稀溶液吸光度值。
吸光系数与入射光波长、溶液温度、溶剂性质及吸收物质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
当其它因素固定不变时,吸光系数只与吸收物质的性质有关,可作为该物质吸光能力大小的特征数据。
7.分光光度计:能从含有各种波长的混合光中将每一单色光分离出来并测量其强度的仪器称为分光光度计。
它具有分析精密度高、测量范围广、分析速度快和样品用量少等优点。
根据所使用的波长范围不同可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以及万用(全波段)分光光度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