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的另类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42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古诗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
古诗词的深奥,凝练,富于情感,是这个文化传承的内涵。
赏析古诗词有着自己的技巧,这种技巧不仅体现在文章内容,更体现在文章本身。
理解古诗词,就要先把握其中的寓意,进而把握其中的主旨。
古诗词的赏析,需要我们先熟悉相关的背景,包括古人思想,历史,文化,习俗等等。
古诗词中有许多涉及到社会生活的细微之处,比如描写的自然风光,人物,婚姻,官场,乡村等等,要想详细了解古诗词,还必须了解它们对应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的内涵。
古诗词中有时会出现一些表面看起来晦涩难懂的句子,如何去理解这些句子,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阅读这些句子时,一定要多考虑上下文,多加思考。
有时还可以结合古人的思想,历史,文化背景等等,来对比前后语境,以解读句子的真正含义,这就是“以意逆志”的技巧。
其次,要想更好地赏析古诗词,也要注意到语言和修辞的运用,比如挑选词语,使用反复叠句,掌握节奏,用象征和比喻方式来表现。
只有结合语言和文字的运用,才能把握古诗词的节奏和韵味,也才能更好地发现它们潜在的表达意义。
再者,熟悉古典文学,特别是诗词类文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巧。
因为古典文学中,传承着古人思想,文化,历史的精髓,我们要去认识这些精髓,也就是要去“知人论世”。
熟悉古典文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古诗词进行探究,不仅能够让我们把握文学本身所传达的主题,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文化,历史,爱国精神等等。
凭借以上这几种技巧,我们就可以比较准确地解读古诗词,理解其中的主旨,把握语言和表达的节奏,更好地获得古诗词对应的文化历史内涵。
总之,赏析古诗词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多加投入,多加研究,多加实践才能真正地把握它们深奥的表达内涵。
勤奋,努力,也许就可以让我们把握深刻的古诗词。
以“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技巧,为这种艺术技巧画上完美的句号。
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阅读教学方法浩浩荡荡几千年的古文明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丰富的文学财富,怎样才能把这些东西有效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知情意的发展,怎样才能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和价值观,我想从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的渊源谈谈阅读教学的方法——“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
一、“以意逆志” 和“知人论世”概念的由来:孟子:“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
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意为读诗不能因为个别文字影响对词句的理解。
也不能因为个别词句影响对作品本意的认识,应当“以意逆志” ,最常见的说法即是以读者自己的心意去推求、迎逆作者的原意。
孟子诗学兼及了“知人论世”和“知言养气” ,是中国古代思想中释义学的权威性方法论。
“知人论世”本义指“交友之道” 。
孟子说:“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
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意思是说好高慕远的君子如果与天下的善者交朋友还感到不满足,那么就可以与古代的善士交朋友。
颂诗、读书、知人论世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一条基本原则。
二、“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的必要性:无论对哪一门学科而言,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方法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学科的概念原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及方法论结合起来,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既有肌体又有灵魂的活的学科认知结构,才能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
(余文森《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分量。
各类文学作品又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对象。
文学作品的解读无疑会对整个阅读教学产生重大影响。
一部文学作品,它不是一尊纪念碑,形而上学地展示其超时代的本质。
它更多地像一部管弦乐谱,在其演奏中不断获得读者新的反响,使本文从词的物质形态中解放出来,成为一种当代的存在。
在作者、作品和读者的三角形中,读者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并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构成。
教新课标版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重点: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掌握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论结合,析品结合[讲(概念理解)+读(概念读解)+析(作品分析)+论(作品讨论)+悟(融会贯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理解“以意逆志”的理论内涵。
教学步骤:一、导入:什么是“以意逆志”呢?翻译孟子在回答弟子的提问时提出的理解作品的方法:“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参考:理解作品,不能断章取义地割裂个别字眼以曲解其词句,也不能就词句的表面作解释,因而歪曲作品的愿意;而正确的态度应是“以意逆志”。
《说文》云:“逆,迎也。
”郑玄注:“逆,犹钩考也。
”这句话说,“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志辨·比兴》)。
他的主张很明确,就是分析诗的人不能因为个别的词和句曲解整篇的意义,而应该根据作品探索原来的创作意图,分析作品的内容。
同时,我们还要善于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的过程,理解诗意,甚至还可以在此基础上,生发出新的旨趣。
二、以意逆志如何操作?1)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
2)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举例:(1)下面这首《凉州词》的主题是什么?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象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表达边关戍卒的思乡之情。
(2)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学法漫谈(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怎么样才能把诗歌文字背后的东西挖掘出来?这是诗歌鉴赏者绞尽脑汁的问题;但这是一个永远也得不到圆满答案的问题。
因为诗人的智慧是没有穷尽的,鉴赏诗歌的方法也是没有穷尽的。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就毫无作为,前人总结了很多好的方法,可供我们学习借鉴,最重要的有两条:一是以意逆志,二是知人论世。
我们在这个单元的诗歌赏读中已经多次提到这两个方法,现在再集中谈谈。
“以意逆志”,是孟子提出来的,孟子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后来经刘勰发挥:“夫观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他们的意思是说,不要断章取义地理解诗句,不要只就诗句的表面作解释,以致歪曲作者本意;必须从诗歌的语言实际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一步步探讨下去,就能求得诗歌的内涵。
如此,即便是古人,我们虽然无法和他们见面,但却可以和他们交流思想,心心相印。
总之,鉴赏诗歌,坚持从诗的文字出发,不加任何主观臆断,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
[例一] 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客居在外,坐船行驶江中,顺流东下,泊于镇江北固山下,面对眼前景色,激起心中情思。
怎么样才能把这情思告诉亲人呢?诗人想起鸿雁传书的故典,于是请托北归的大雁,把他的家书传给洛阳的亲人。
诗的情节很简单,但是书中传的是什么“情”呢?是乡愁吗?向来的评论家异口同声都作了肯定的回答。
不错,古代由于交通和书信往来极为不便,一旦外出,便音讯全无,归期难再。
闺中之人盼亲人归回,望眼欲穿;游子盼望归期,如大旱之望云霓。
因此,乡愁自然就成为古人诗歌中一个最常见的主题。
这些诗作,从某种角度说,就类同现在的爱情诗。
但是,我们颂读这首诗,从字里行间却怎么也寻不出半点忧思愁绪。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船行驶在青山绿水之间,优美的景色,多么赏心悦目;“潮平两岸阔”,海潮上涨,水面开阔,多么心旷神怡;“风正一帆悬”,和风送船,轻舟扬帆,可谓长风破浪,一帆风顺;“海日生残夜”,黑夜成了过去,曙光已经来临,一轮鲜红的太阳从海边冉冉升起,前景灿烂辉煌;“江春入旧年”,告别旧岁,迎来新春,一切烦闷和苦恼都成为过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已经到临,诗人怎么不心潮起伏、激情澎湃?这首诗分明写的是喜,哪来的什么愁?诗人要鸿雁传书,正是急不及待地要把这喜讯报告亲人。
中文学院0901班向志敏学号:14090602046 序号:35用“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其中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孟子在《孟子•万章上》说:“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其中“以意逆志”中的“意”,一是作者之意,二是读者之意,这里主要是说读者之意。
“志”既指作者之志又指作品之志,作品之志大多反映了作者之志。
“逆”的意思较多,一是迎受、接纳的意思;二可指考证、探究;三还可指追溯、反求。
这句话的意思是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从作者在作品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思想感情去逆行推理,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
这个方法的运用主要是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来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并且把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
在诗歌鉴赏中如果不用“以意逆志”的方法,就很容易误解诗人的诗句。
有人说,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句梦话。
其实不然。
如果运用“以意逆志”的方法,我们就可以轻松的理解这句诗的含义:由于诗人向黄河上游望去,看到水天相接的磅礴气势,写出他真实的内心感受和体验,也符合常人的感觉。
用意并不注重说明黄河的真正源头在那里。
再如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则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
其实这种疑问的提出正式死扣词句,以文害辞的写照。
“酒肉”借代朱门富户的奢华生活,不可硬拆来理解。
又如明朝人杨慎改杜牧《江南春》绝句,以为“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而昔人何文焕在《历代词话考索》中提出批评:“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人教版高二选修)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历史悠久。
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古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成诗歌。
这些诗歌已经流传了千百年。
那么,我们如何穿越时空去理解那些诗歌的内容和主旨呢?其实古人已经摸索和总结了很多的诗歌鉴赏理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两千多年前的孟子所提出的重要的诗歌鉴赏理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中国古诗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理论指导之一:以意逆志①“以意逆志”的赏析方法介绍: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②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这种鉴赏方法运用到具体的诗歌鉴赏中呢?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下面一首诗歌:例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广东省揭阳市第一中学高中语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习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络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展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才能,使其能对诗歌进展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络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比拟式阅读【课时安排】8课时第一学时【活动内容】一、学习“赏析指导〞,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二、结合注解,疏通?长恨歌?一诗的意思。
【活动过程】一、导入:“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两千年前汉朝的李延年就高唱着这首歌打动了汉武帝的心,而这首?北方有佳人?也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出其右,是为绝唱〞。
二、知作者明背景。
完成“学案〞上的第四题.三、赏音乐诵诗歌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诵读诗歌。
四、阅读赏析指导,答复下列问题〔见“学案〞〕五、结合工具书,自读?长恨歌?,疏通脉络,并做批注。
六、作业:围绕作者搜集材料,互相提问、交流。
第二学时【活动内容】1诵读?长恨歌?,学习“以意逆志〞赏析诗歌的方法。
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活动过程】一、导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吊白居易?),正说明这两首诗受到广阔群众的喜欢。
所以清人赵翼指出,白居易“即无全集,而二诗已自不朽〞(?瓯北诗话?。
二、分学习小组活动,再次朗读诗歌,研究讨论情感线索。
三、品味诗歌语言,找出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景物描写,分析其用法,并进展归类。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作者:————————————————————————————————日期: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中学语文论文知人论世,以意逆志——谈古诗词鉴赏技巧徐敏丹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更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种有效途径。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思想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高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古诗词鉴赏习惯,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做出正确而全面的评价。
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内涵解析古诗词是我国所独有的文化形式,通过特殊的格式和韵律进行记载,抒发着不同时期和不同环境下人们的心境。
知人论世是我国传统的文学理论评价方式之一,由孟子提出并逐渐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点评的过程当中。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词都是经典名家之作,也可以说是大家们的代表作,是其思想和创作特色的集中体现。
我们在古代诗歌教学中,要为高中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平台,不断提升学生的古诗词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创建良好的条件,真正展现古诗词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因此,运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歌学习和鉴赏方法,能让学生获古诗词鉴赏的方法,获得思想和情感的熏陶,从而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的应用意义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方法在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古诗词掌握水平,对于高中学生古诗词的学习和古诗词的理解具有积极影响。
1.激发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言:“兴趣的最好的老师”。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对于学生行为及学习习惯的培养均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古诗词学习和古诗词鉴赏的乐趣,在“学”中“思”,在思考中,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和鉴赏水平。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欣赏(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在高中生活中,诗歌是我们必学的一部分。
无论是教育局的规定,还是每个高中生自己的想法,都认为诗歌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文化素养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欣赏诗歌。
但是,要想学好诗歌欣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应该从哪里去下手。
所以,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诗歌欣赏,我们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个针对于人教版高二选修中的诗歌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
1. 教学目标了解古诗的意义和含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欣赏和理解古诗。
2. 教学重点学习古诗的意义和含义,以及正确的欣赏和理解方法。
3. 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4. 教学方法讲解法、分析法、演唱法、小组讨论法5. 教学步骤1)导入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让学生们听一首音乐,尽量选择那种比较具有韵律感的音乐,比如说流行歌曲之类的。
然后询问学生们,这首歌曲中需要注意哪些音符,哪些气息、节奏等等。
接下来,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随机选择一个学生表演,要求表演出“您好”这三个字(可以动脑筋玩一下口语绕口令)。
而且该学生必须尽量注重声音的表现和语音的准确性。
2)阅读文本,进行分析和讲解在阅读古诗之前,要先介绍古诗的意义和来源,也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的情况。
然后,第一遍读的时候,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整首古诗,并标记出自己觉得重要、印象深刻的部分。
在第二遍读的时候,让学生们将整首诗分为几个段落,并简单讲解一下每个段落的含义和意义。
更重要的是在分析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诗歌浓郁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对于诗歌的语言和艺术特点,也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解释。
3)演唱在刚刚分析出每句话的意义和含义后,可以让一些学生或者老师演唱这首歌词,以便学生们更好的感受到歌词的韵律感和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