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204.80 KB
- 文档页数:3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方法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36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患者,分别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比较临床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但两组的临床疗效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显著,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局部曲张静脉缝扎术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而且可使创伤降到更低。
【关键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171-02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是指单纯涉及隐静脉,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1]。
此病的发病率较高可达5%~30%,且女性患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患者[2]。
静脉壁软弱、浅静脉内压增高及静脉瓣膜缺陷是产生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主要因素,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浅静脉扩张,脚踝肿胀,下肢有沉重感和乏力感,病情严重时会导致色素沉着、皮炎、湿疹甚至溃疡。
笔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较好。
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
这36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将这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8例。
观察组男6例(共10例患肢),女12例(共22例患肢),平均年龄为(50.5±15.3)岁。
对照组男5例(共8例患肢),女13例(共25例患肢),平均年龄是(51.3±15.5)岁。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与传统方法的对比研究[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的临床功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9月~2012年3月下肢大隐静脉的治疗过程,传统组与改良组进行对比性研究。
结果下肢大隐静脉的治疗的对比分析中,改良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较传统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改良后方法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出院时间,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大隐静脉曲张;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院时间[中图分类号] r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2)24-245-02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是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最传统的标准手术方式是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
但传统手术方式,有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等缺点。
针对这些缺点,笔者所在医院对传统的手术方式做了进一步的改良,在临床中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回顾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9月~2012年3月单纯性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和改良方法对比研究,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共80例,按简单化随机分传统组与改良组,每组40例,其中双下肢静脉曲张者各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见表1。
(1)诊断方法:大隐静脉曲张患者80例,均符合《黄家驷外科学》的诊断标准[1]。
(2)入选标准:符合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诊断患者,并且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在l8~70岁;②试验前未接受相关的治疗手段治疗者。
③排除标准:布-加综合征、cockett 综合征等非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者;并发有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其他容易引起切口难愈合疾病;合并有下肢慢性溃疡者;合并有心、脑、造血系统等其他严重原发病、精神病患者;不同意及不配合参加本研究者。
1.2 手术方法1.2.1 传统组术前患者取站立位用记号笔标记下肢曲张静脉及功能不全的交通支静脉;腹股沟处解剖出大隐静脉主干及5条属支,结扎各属支,高位结扎并切断大隐静脉主干;自大隐静脉主干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插入金属剥脱器至膝上,剥脱大隐静脉主干;膝以下大隐静脉及分支曲张血管分段切口、剥脱;缝合切口后包扎,弹力绷带包扎患肢至拆线时。
大隐静脉曲张属于临床血管外科多发疾病,主要是由于静脉瓣膜缺陷、静脉壁薄弱而致内部压力异常升高所致,对患者下肢活动耐量及日常生活均造成严重影响,需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1]。
目前,临床上治疗此类患者的主要方法仍是手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传统剥脱术虽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其手术创伤范围较大,患者术后恢复慢,严重影响预后改善。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逐渐受到临床的关注,其具有手术切口小、操作简便等特点,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单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对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5月~2018年3月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4例)。
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38~ 70(52.94±5.03)岁;病程2~15(10.07±1.44)年。
观察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37~71(53.38±4.76)岁;病程3~15(10.31±1.26)年。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①纳入标准:经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及超声检查证实为单纯大隐静脉曲张;具备手术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排除标准:伴有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无法耐受手术;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心、肝、肾功能异常;存在手术禁忌证;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3方法①观察组给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治疗。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步骤:先嘱患者取站立位,于皮肤表面准确标记曲张静脉走行。
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全身麻醉,于患侧腹股沟股动脉内侧作一斜形切口,探查、分离、切断大隐静脉主干,于距股静脉0.5cm 位置结扎近端,于内踝前方1.5cm位置作一横向切口,分离、切断、结扎大隐静脉主干远端。
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观察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选取12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和高位结扎加传统节段性抽剥术治疗。
对比两组的手术状况、临床症状和一年内复发率。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和一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色素沉着、皮炎和溃疡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高位结扎;点式剥脱术;大隐静脉曲张大隐静脉曲张是普外科常见疾病,早期表现为下肢浅静脉呈蚯蚓状淤曲扩张,站立时患者酸胀不适和疼痛。
病程进展到后期,下肢皮肤发生营养障碍,导致皮肤萎缩、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甚至形成湿疹和溃疡。
传统手术治疗方式通常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节段性抽剥术疗效肯定,但有手术创面大,出血量多,患者痛苦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术后复发率高等缺点。
近年来,随着手术方式微创化理念的不断发展,为进一步改善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效果,临床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其疗效得到临床认可。
我院2009年6月~2013年4月对64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点式剥脱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8例单纯大隐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75例,女53例,年龄42~73岁,平均(56.5±13.2)岁,左下肢58例,右下肢44例,双下肢26例。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患肢酸胀不适,活动站立后加重,有明显迂曲成团的浅静脉曲张。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大隐静脉与交通支静脉瓣膜功能试验、深静脉通畅试验,明确深静脉均通畅。
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将以上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分析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的针对性护理措施马赛凤发布时间:2021-09-15T06:45:27.11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6期作者:马赛凤[导读] 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的是主要在下肢静脉发生的血管疾病,一般发生在长期站立等人群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大隐静脉曲张【1】。
黑龙江省鸡西市精神病防治院(鸡西市铁路地区中心医院) 158100【摘要】目的研究在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中运用针对性护理措施产生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收治的140例行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脱离术患者,均分为两组,各70例,参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预后有关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
结论在开展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的过程中,运用针对性护理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预后,可以广泛运用到临床上。
【关键词】原发性;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剥脱术;针对性护理[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argeted nursing measures in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of primary great saphenous varices.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9 to January 2021,140 patients with primary varicose great saphenous vein were selecte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ference group us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argeted nursing to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Results the related indexes of prognosi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process of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of primary 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es,the use of targeted nursing is conducive to shorten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which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primary;varicosity;High position binding;Exfoliation;Targeted nursing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指的是主要在下肢静脉发生的血管疾病,一般发生在长期站立等人群中,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为大隐静脉曲张【1】。
谓标准后外侧切口剖胸术,创伤大,胸壁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并且出血多,开关胸繁琐,且术后疼痛较重,时间较长[5],有的切口显露范围受限;其中也提到腋下切口。
此切口又称侧方纵切口,仍然要切断背阔肌、前锯肌等。
我们所采用的术式优点如下:首先,腋下小切口创伤小,出血少,暴露满意,不断肋不断肌肉,缩短了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少了术后疼痛及持续时间。
有利于术后咳嗽排痰及膨肺,减少术后并发症。
术后恢复快,从而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进行功能锻炼。
再有,小切口愈合快(一般情况下5d 就可拆线出院),减少了住院天数,同样减少了住院费用。
另外,切口位于腋下比较隐蔽且只有4~5c m 的长度,术后1a 以后皮肤基本复原。
免去了传统开胸手术的巨大疤痕,达到了美观和微创的目的。
鉴于以上优点,腋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应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丁盛,俞永康,刘宝玉,等.腋下小切口同期切除双侧肺大泡[J ].西南军医,2006;8(1):40-41[2]刘伦旭,周清华,陈桂枝,等.青年自发性气胸、血气胸的临床分析[J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8(2):136[3]张效公.大泡性肺气肿(肺大泡)的外科手术治疗及改进.胸外科学(高级医师案头丛书)[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66-174[4]孙即昆.肺外科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435-443[5]李雷.腋下小切口肺大泡切除术[J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2):133 作者简介杨宏维(66),男,华能伊敏煤电公司职工医院副主任医师。
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点式剥脱加电凝术90例疗效分析杨宏维, 王兴河, 石忠森, 国建栋(华能伊敏煤电公司职工医院,内蒙古海拉尔021134)关键词:静脉曲张;微创;电凝术中图分类号:R6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2113(2007)06-0538-02 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发病率高,占人群的0.5%~20%。
两种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2-07-19T14:20:57.3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马迪[导读] 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手术方法。
马迪(中煤龙化哈尔滨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 154800)【摘要】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手术方法。
方法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结扎加经皮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43例(A组),与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根治性手术治疗143例(B组)进行比较。
结果其中住院期间3例切口感染,A组1例,B组2例,均经换药后愈合,延期出院。
随访263例病人,A组133例,B组130例,A组局部复发3例,B组局部复发4例,其他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效果满意。
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结扎加经皮缝扎术具有手术易于操作,手术步骤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根治效果佳等优点,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疗效分析收治大隐静脉曲张病人286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A、B两组,将两组资料对比,疗效无差异,而A组手术方式更简捷。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共286例(302条下肢)均为大隐静脉曲张病人,A组143例(152条下肢),其中男86例,女57例,平均(51.0±2.5)岁,病程3-30年,平均(14.0±1.8)年;B组143例(150条下肢),其中男82例,女性61例,平均(49.0±2.3)岁,病程2-29年,平均(13±2.1)年。
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方法表现为明显下肢浅静脉曲张,小腿酸胀痛,或伴有色素沉着、脱屑、湿疹样改变、溃疡形成、出血、血栓性浅静脉炎等并发症。
部分病人有合并症,其中糖尿病8例、高血压22例。
体检: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 test)阳性248例;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 test)均阴性;交通支瓣膜功能试验(prart test) 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现。
什么疾病需做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及剥脱术手术配合发布时间:2021-09-02T10:48:29.577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2期作者:廖奇兴[导读] 下肢静脉曲张病症在临床上常见廖奇兴三台县北坝镇中心卫生院四川三台 621100下肢静脉曲张病症在临床上常见,该种病症会引起患者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导致患者下肢肿胀,严重时会使患者丧失行动能力,最终出现患者瘫痪。
因此,下肢静脉曲张对患者危害性非常大,临床上需要采用有效方法帮助患者治疗,保证其身体健康。
在临床上对下肢静脉曲张治疗过程中,有多种方法可以治疗该种病症,其中以大隐曲张高位结扎手术为主,但是该种手术不是完全适应所有的静脉曲张病症患者。
为了帮助患者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和提高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质量,现对相关的知识分析如下。
1.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适应症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在临床上常见,该种手术能够缓解下肢静脉曲张病症临床症状,使患者恢复健康。
但是种手术不是适应所有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了帮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能够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现将适应症分析如下。
一般来讲,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适用在以下三种症状中。
第一种是下肢浅静脉曲张明显,伴有小腿胀痛和肿胀,色素沉着,慢性复发性溃疡。
第二种是大隐静脉及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者。
第三种是既往无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且深静脉瓣膜功能良好者。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只要有临床症状符合以上适应症的一种,患者可以选择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治疗。
2.手术配合在开展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过程中,为了保证手术能够顺利开展,需要医务人员完成以下配合工作,以此来保证手术质量。
(1)消毒:消毒工作中,需要按照两个步骤完成。
第一是提前15分钟洗手,与巡回护士清点器械、敷料等数目,检查器械性能及完整性。
第二是递卵圆钳钳夹碘伏棉球消毒皮肤。
第三步是器械台铺置双层开刀巾,用于放置缝线等。
(2)铺巾:在开展铺巾操作中,主要按照以下步骤完成,第一步是将中单展开铺于患肢下面;第二步是手术床尾部再加盖一层手术衣;第三步是开刀巾将大腿根部包裹,巾钳固定;第四步是开刀巾将足部包裹住,绷带固定;第五步是再铺置大腿部开刀巾及中单和大洞单。
改良手术方法治疗大隐静脉曲张15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改良手术方法在减少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方法:手术时用剥离器从大隐静脉近端处向远端踝关节处穿入,小腿处曲张静脉明显成团处作切口,切除局部曲张的分支血管,个别曲张静脉分支作小切口将之切断、结扎。
缝合大或小腿切口,一次或两次剥除大隐静脉主干,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结果:一般均能完整取出,缝合大腿根部、踝关节切口。
结论:改良手术方法较传统方法更简便易行。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外科手术改良大隐静脉曲张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高位结扎+剥脱术,对曲张范围大,团块明显的患者还需要行分段结扎切除,因手术切口多,渗血多,患者痛苦大,手术费时。
目前采用的激光治疗仪治疗静脉曲张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高,维护费用昂贵,在基层医院受到条件限制。
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采用高位结扎剥脱术+局部改良方法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15例,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2例,女3例,其中1例男性为双侧,年龄35~69岁,病程2~30年不等。
1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沿大隐静脉走行的迂曲扩张隆起之静脉团块,质地软。
其中2例伴小腿溃疡及色素沉着,6例伴患肢酸胀不适。
术前b超示深静脉通畅,无血栓。
深静脉通畅实验阴性。
手术方法:15例患者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前在站立位下沿静脉走形标记,在大腿根部卵园窝处斜行切口,长约5cm,常规分离大隐静脉4~5个分支结扎并切断,游离一段大隐静脉主干,近端7号线双重结扎,远端鉗夹后将剥离器插入血管主干,一直向下通入,遇阻力时不要强行通入,局部帮助引导,一般可以再通入,一直通到踝关节处,再在小腿内踝前上部做一小切口,分离出大隐静脉,远端4号线结扎后在血管前壁切小口,将剥离器头通出,用7号线在剥离器头下结扎大隐静脉。
小腿处曲张静脉明显成团处作切口,切除局部曲张的分支血管,个别曲张静脉分支作一小切口将之切断、结扎。
DOI:10.16662/ki.1674-0742.2023.30.064静脉曲张患者行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柯永国,关国清,黄成聪莆田华侨医院外科,福建莆田351100[摘要]目的探索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对于静脉曲张患者的治疗价值。
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莆田华侨医院就诊的60例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伴剥脱术,观察组予以改良术式。
分别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围术期指标、临床指标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总治疗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96.67% vs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05,P<0.05);围术期指标对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量表(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 VCSS)分数低于观察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 CIVIQ-14)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静脉曲张患者接受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治疗具有更高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率低,利于病情好转,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静脉曲张;改良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临床疗效;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23)10(c)-0064-04Application of Modified 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e Vein Surgery in Varicose Vein PatientsKE Yongguo, GUAN Guoqing, HUANG ChengcongDepartment of Surgery, Putian Huaqiao Hospital, Putian, Fujian Province, 3511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value of modified 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e vein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varicose veins. Methods 60 cases of varicose vein patients from May 2022 to May 2023 in Putian Huaqiao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observation, an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by the random draw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applied traditional great saphenous vein high ligation with strip⁃p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improved opera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terms of clinical effects, perioperative indexes, clinical index scor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Re⁃sults Compared of total therapeutic effectivenes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96.67% vs 73.3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705, P<0.05). The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in terms of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score and Venous Clinical Severity Score (VCSS) sco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s a lower valu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s a higher value in terms of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Questionnaire (CIVIQ-14)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rate of the clinical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Varicose vein patients undergoing modified great saphenous [作者简介] 柯永国(1983-),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普外科(阑尾炎、甲状腺手术等)。
论著文章编号:1005-2208(2012)04-0335-02标准大隐静脉剥脱术技术改进(附336例报告)成伟,吴章敏,唐小斌,寇镭,刘晖,陈忠【摘要】目的评价和分析对大隐静脉剥脱术加以改进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
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自2007年4月至2011年2月,应用改进的大隐静脉剥脱术治疗336例(418条肢体)大隐静脉曲张病人,并对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等进行评价。
结果平均每条肢体手术时间73min,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9%。
病人术后症状明显减轻,随访3~12个月未见曲张静脉复发。
结论改进的大隐静脉剥脱术是一种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有效措施,疗效肯定,并发症较少,术后复发率低。
【关键词】大隐静脉曲张;剥脱术;微创外科中图分类号:R6文献标志码:AModification of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es:a report of 336patients CHENG Wei,WU Zhang-min,TANG Xiao-bin,et al.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Beijing Anzhe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29,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WU Zhang-min,E-mail:zhangmin_wu@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and analyze the modification of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great saphenous vein varicoses(GSV).Methods Three hundreds and thirty-six patients(418limbs in total)with GSV varisoses underwent modified high ligation and stripp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Vascular Surgery,Beijing Anzhen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from April2007to February2011were involved in the study.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were evaluated.Results The average time of the surgery for every limb was about73 minutes.The incidence rate of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about1.9%.The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after the surgery relieved significantly.There was no recurrence after3to12months follow-up.Conclusion The modified ligation and stri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GSV varicoses is an effective method with fewer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ventional surgery.Keywords varicoses of great saphenous vein;stripping;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手术治疗是大隐静脉曲张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