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1949-1976年散文
- 格式:ppt
- 大小:127.50 KB
- 文档页数:23
1949_1976散文三大家
1949到1976散文三大家是杨朔、秦牧、刘白羽。
他们的作品,分别构成了五六十年代散文写作的三种主要“模式”,在一个时期产生广泛的影响。
杨朔山东篷莱人。
其散文特点是:结构精巧,富有诗意。
他的《雪浪花》、《荔枝蜜》、《茶花赋》等,在发表的当时,以及80年代的一段时间,被看作是当代散文名篇,选入各种选本和中学语文课本中。
然而在写作的个人想像空间有了更大拓展的80年代中期以后,杨朔散文的“生硬”在读者的阅读中便急速凸显,“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的结构模式,也转而为人们所诟病。
秦牧,广东澄海人,出版过《秦牧杂文》。
50年代,除中篇小说外,散文集有《星下集》、《贝壳集》、《花城》、《潮汐和船》,文艺随笔《艺海拾贝》。
8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长街灯语》等近十部。
其散文特点:知识性文学性结合,“熔知识性于文学性之中”。
秦牧60年代散文的写法,是杂文和随笔的调合。
那些被广泛称道的作品,如《古战场春晓》、《社稷坛抒情》、《土地》、《花城》等,得益于有更多的情感的融入。
刘白羽,北京人。
主要作品集有,小说集、报告文学和散文集。
《红玛瑙集》收入了作者60年代初最具特色的那些散文作品,如《日出》、《灯火》、《长江三日》、《樱花漫记》等。
其散文总的特点是:豪放激越。
因为他参加了40年代的内战,这是他感受和想像的“资源”,也是评价生活的标尺。
这决定了他经常采用现实生活场景
和战争年代记忆相交织的构思方式。
散文中记叙事件,描绘场面,但最主要是抒发那种激越的感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2.文艺界的三次批判:(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2)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清算胡适派“唯心论”思想;(3)清查“胡风反革命集团”及其文艺思想。
二、“文革”文学思潮1.1965年11月,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上海发表,揭开“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2.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等8个剧目。
3.文艺创作“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辽宁大学考研指南--中国现当代文学我的考研路提起考研,大家一定会觉着,这是一条很长很累的路,事实上,也就是这样的。
但考研却吓不走那些敢于追梦的人。
当然,中国还是有很多有梦想的人,所以你看到的是考研大军一年比一年壮大,看着前方的独木桥,你又开始了自我怀疑,想着竞争力这么大,自己到底能不能过,别告诉我你不在乎结果,付出了,当然会想有收获,人之常情。
我当时想着,自己能体会考研的过程,不在乎结果走这一程,心态特别好,可是,走着走着,有些事就变了,我就开始告诉自己,要冲着结果全力以赴,不可以抱着试一试,体验考研的想法。
我开始有些焦虑,有些浮躁,我想,这才是常态的过程吧,自此,我才真正走近考研。
我是在二月份决定要考研的,但真正开始却是在四月份,真正投入是在七月份,告诉你们这个过程是想你们有前车之鉴,不要像学姐一样白白浪费太多时间。
想好了,下定决心就要去做,果断一些。
当你无所畏惧的向前走时,就会发现,原来没有你想象的或是别人告诉你的那么难。
这样,在前期时,你便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不至于你后来回忆起来时,为浪费不必要的时间而后悔,要是当时我怎样怎样就好了,人生没有如果……想好了立马去做。
至于怎样做,学姐会简单介绍一下,但只能是参考,因为每个人都不同,学习也是因人而异的。
开始复习时,恰逢石家庄夏天的高温,自习室里没有空调,电扇吹的全是热风。
经常是学着学着,自习室只剩自己一个人了。
那时,我每天想的就是多做题、多看书,按时完成计划,不敢有丝毫懈怠。
白天一丝不苟的学习,夜里也不得清静,我经常会在梦中惊醒,梦见自己又在考场答题,又答得一塌糊涂……那段时间过得浑浑噩噩。
经过三个月的坚持,我习惯了单调的备考过程:没有周末,几乎每天都是不变的重复。
国庆节以后,由于自我加压,任务变得更重;各科的真题一遍一遍地演练总结,专业课更是不敢有放松,一直看书做总结笔记;当然辅导班也想过,咨询过xx教育的老师,他们都很热心的帮我解答了不少疑惑,尽管因为囊中羞涩我最后还是没有报他们的辅导班,在此对xx的老师们表示深切的敬意。
1949——1976年的文学第一章1949——1976年的文学思潮第一节“十七年”文学文艺新方向的确定1、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2、确立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的文艺方向的总指针二、建国初期的文艺风波1、对电影《武训传》的批评2、对《红楼梦研究》的批评(俞平伯《红楼梦辨》)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评(胡风反革命集团)三、在“左”与“右”之间的沉浮1、“双百”方针的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出现了《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王蒙)、《红豆》(宗璞)、《小巷深处》陆文夫、《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秦兆阳、《论人情》巴人、《论文学是人学》钱谷融、《电影的锣鼓》钟惦棐2、“反右”斗争扩大化作家、艺术家陷入罗网,被当做“毒草”。
3、文艺政策的调整1958年,文艺界“全名写诗歌运动”(新民歌运动)1960年,纠正左倾错误,文艺界“新侨会议”4、左倾思潮的泛滥1962年冬,毛泽东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口号,一些作品受到批评第二节文革十年文革十年1966.5——1976.101、1965年,江青、张春桥、姚文元评历史剧《海瑞罢官》2、1966年2月,江青、林彪炮制了《部队文艺座谈会纪要》“三突出”“三结合”3、八部“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乐《沙家浜》、《龙江颂》二、两类文学1、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万山红遍》(黎汝清)、《李自成》(姚雪垠)、《山呼海啸》(曲波)、《闪闪的红星》(李心田)、《机电局长的一天》(蒋子龙)2、地下文学:《第二次握手》(张扬)、诗歌《秋歌》、《团泊洼的秋天》(郭小川)、《船》《春夜》(舒婷)、“天安门诗歌”第二章1950、60年代的小说第一节概述道路曲折、成绩显著、题材较为广泛、长篇小说大面积丰收。
100篇名家经典革命散文一穿过历史的硝烟,我们站在百年的门槛上回望,一面鲜艳的共和革命的旗帜在辽阔而富饶的中国大地上空猎猎飘扬,今天我们来看一下100篇名家经典革命散文。
100篇名家经典革命散文:红色革命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彪、彭德怀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
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
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
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
参加了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
解放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
1949年至1976年是我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这一时期,我国经历了从解放初期到的巨大变革,文学作品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分析和回顾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探讨其在历史背景下所展现的深度和广度。
一、解放初期的文学作品1950年代初,随着新我国的成立,文学作品开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在这一时期,不少作家投身于新我国的建设,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未来展望的作品。
比如郭沫若的《白求恩医生》、巴金的《家》等作品,无一不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乐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期的文学作品到了1956年至1957年之间,文学领域呈现出了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趋势。
在这一时期,作家们不再受到以往的束缚,开始大胆地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想。
在文学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形式,比如钱钟书的《围城》、沈从文的《边城》等作品,它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探讨了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性问题。
三、期间的文学作品期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极其动荡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扭曲,不少作家受到迫害,他们的作品也被批判和禁止。
尽管如此,也有一些作家能够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继续创作,他们通过作品表达了对暴政的谴责和对人性的思考。
比如史铁生的《我的大学》、余华的《活着》等作品,无一不是在黑暗中闪耀的文学之光。
四、我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我认为它们既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思想的表达。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命运,更可以感受到作家们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尽管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经历了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它们依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当下也能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总结:1949年至1976年的文学作品,是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历史的风云,更揭示了人性的深刻和多样。
对1949至1976这一时期文学的认识1949年新中国成立揭开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序幕,就1949年到1976年的文学发展来说,要分开来看。
即是1949到1966年十七年文学,还有文革文学。
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学大多是政治凌驾于文学之上的,这一时期的文学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
十七年文学中战争题材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等,在这些战争题材的小说中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形象。
这些作品思想非常单纯,回忆战争岁月,回忆苦难年代,回忆过去生活;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
乡村题材的小说主要描写的就是土地改革主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山那边人家》、柳青的《创业史》、浩然的《艳阳天》等。
这些作者大多来自解放区,他们这更熟悉的是农村生活,在他们思想深处文艺为人民服务被理解成为农民服务,他们多年来追求的文艺大众化,更确切地说是文艺的农民化。
这就决定了他们的笔往往滞留在农村生活这一素材域中,而对他们身处的城市缺少必要的反映,这就是十七年文学中城市文学的稀缺。
十七年文学中还有着大量的颂歌,即政治抒情诗,主要有贺敬之的《回延安》《桂林山水》、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等。
这些作品主要是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新生活的美好,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
另外十七年文学中还有革命成长小说杨沫的《青春之歌》;新问题小说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历史小说有姚雪垠的《李自成》;还有影视剧主要有田汉的《关汉卿》、老舍的《茶馆》、柔石的《早春二月》、还有民歌片《刘三姐》等。
说到十七年时期的散文,我们可以分成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主要是反映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华山的《童话的时代》,多少歌颂性的创作,题材单一。
辽宁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31 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与现当代文学满分:150分中国古代文学部分考试大纲(75分)【古代文学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中国文学史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脉络、重要作家及流派等相关知识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文学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求学生具备条理明晰、逻辑清楚地表述自身思想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一)各种文学文体的发展演进1.诗词等韵文文体2.各体散文3.小说戏曲等俗文学文体(二)从先秦到近代各历史时期的文学风貌1.各历史时期的文学创作思潮2.各历史时期文学在内容与艺术等方面的独特表现3.社会历史文化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三)重要作家、文学团体和文学流派1.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及创作特色2.重要文学团体的产生时代、成员、文学主张及创作特色3.重要文学流派的形成、主张、影响及流变(四)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1.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3.叙事文学作品故事题材、人物形象等因素的演变(五)文学思想与批评1.重要作家、理论家的文学思想与主张2.重要的文论著述3. 重要文学理论观点的评析【文献学部分】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文献学主要是考查古典文献学的基本常识及识读、辨析、理解古书的基本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文献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求学生具备条理明晰、逻辑清楚地表述自身思想的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古籍整理工作。
二、考试的内容(一)古典文献的载体与类型1.古典文献的各种载体与时代2.古典文献的类型及含意(二)古典文献的目录1.相关的概念和术语2.目录学发展简史3.历代重要目录(三)古典文献的版本1.相关的概念和术语2.版本的不同类型与特征3.版本的辨识(四)古典文献的校勘1.相关的概念和术语2.基本原则和方法(五)辨伪与辑佚1.相关的概念和术语2.基本原则和方法(六)古典文献的整理1.古典文献的标点2.古典文献的注释(七)综合应用1.对指定古籍版面的辨识2.识读并其内容3.按要求对其进行整理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考试大纲(75分)要求:通过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众多文学现象、文学思潮、文学论争等的把握,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整体脉络,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能够灵活运用当代文学理论观点和审美眼光评价分析各类文学现象,初步具备独立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
第四章50至70年代文学(1949——1977)第一节概述1、十七年文学:1949——1966,以现实主义为主导,左倾思潮不断干扰2、建国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召开,标志着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文艺工作即将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
3、50年代前、中期,三场思想批判运动:①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政治过多干预文学);②对《红楼梦》研究的批判(对俞平伯的政治性围攻深入到岁胡适学术思想的前面批判),③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斗争(批判胡风的三个方面:立场、态度、观点;胡风文艺理论: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的创伤、处处有生活)。
4、1956.5.2,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扩大人民内部的民主和自由(2)提倡独立思考,反对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3)推动创作自由、讨论自由、批判自由受其影响,一批敢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或真实描写人性、人情的作品冲破“禁区”应运而生;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也摆脱教条,产生了秦兆阳的《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钟惦棐《电影的锣鼓》等有一定独立见解的文章。
5、1965年,《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在《文汇报》公开发表,拉开文化大革命序幕。
6、1953.9北京召开第二次文代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确定为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最高准则,有积极影响,但导致十七年文学基本呈现出现实主义一元化格局,失却了创作思想、创作方法的多样性。
7、创作流派:①“山药蛋派”:小说领域,以赵树理为代表,由马烽、西戎、孙谦、胡正、李束为等作家组成的山西作家创作群落,恪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品质朴无华,幽默活泼,极富山西农村的乡土气息;②“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包括刘绍棠、从维熙、林斤澜等作家,他们的小说善于以轻盈的散文笔调描摹时代风云,以简驭繁,白描传神。
8、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不足:(1)因政治宣传、中心任务的制约被迫付出真实性缺失的代价了,一系列政治性批判运动之后,作家们被不能写劳动人民精神奴役的创伤、不能表现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束缚。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复习资料第一章 1949—1976文学思潮一、五六十年代文学思潮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举行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会议由郭沫若提议召开,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文联)。
第二章五六十年代小说一、五六十年代小说概述1.50年代中期以后,长期小说创作丰收,主要作品:赵树理《三里湾》,高云览《小城春秋》,曲波《林海雪原》,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梁斌《红旗谱》,周立波《山乡巨变》,杨沫《青春之歌》,冯德英《苦菜花》,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吴强《红日》,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冯志《敌后武工队》,刘流《烈火金刚》,欧阳山《三家巷》,草明《乘风破浪》,柳青《创业史》,罗广斌、杨益言《红岩》,欧阳山《苦斗》,姚雪垠《李自成》,浩然《艳阳天》2.杜鹏程《保卫延安》,小说塑造了中共高级将领彭德怀的形象,后随着对彭的批判而遭禁。
3.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
4.曲波《林海雪原》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5. 都市文学: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6.“山药蛋派”: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
7.周立波,湖南益阳人,他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初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山乡巨变》写集体化道路的必然性,刻画众多人物形象,如动摇落后的中农(盛佑亭,绰号“亭面糊”)8.《李双双小传》为李准赢得广泛声誉,小说背景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二、柳青梁斌杨沫等1.这一时期能代表时代主流特征而包容着复杂性的小说,以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为代表。
2.柳青《创业史》这部小说要向读者回答的是:中国农村为什么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
(主题先行)3.梁斌的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三部长篇构成:《红旗谱》、《播火记》、《风烟图》,主要人物有:朱老忠、严志和、冯兰池。
简述1949年到1979年间的散文创作概貌一、源头、理论方向和创作概貌:1937年以后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和解放区文学,以以前十年的苏区文化和左翼文学为源头;其文学队伍的构成,大抵包括四部分人:早期苏区文艺骨干,从上海等地来的左翼作家,各地奔赴根据地的文学青年,以及根据地土生土长的文学新人。
1942年5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召集延安文艺座谈会,其后又于5月16日、5月23日召开两次全体会议。
在座谈会的第一、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作了“引言”和“结论”的讲话,是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随后《讲话》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文艺理论体系和指导文艺运动的文艺政策。
《讲话》从宏观政治的视角去考察文艺问题,明确了文艺方向和创作途径,也提出了新的批评标准和价值观。
《讲话》要求作家深入群众,在长期深入群众的创作过程中,解放区作家形成两种基本创作模式:一是以本土作家赵树理为代表的模式,一是以异地来到边区的作家、欧阳山、周立波为代表的模式。
两类作家各自在不同时期取得成就,来自异地的左翼作家在三、四十年代之交和四十年代后期成绩显著,本土作家在四十年代中期大放光彩。
他们的创作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被人们认可的艺术个性和形式有丁玲、孔厥的社会剖析和心理发掘小说,周立波的回忆性监狱小说,赵树理、马烽的乡土通俗小说,孙犁的写实抒情小说,康濯的婚姻家庭小说,刘白羽的新闻体战争小说;在长篇小说领域,有马烽、西戎和孔厥、袁静的新英雄传奇体,以及丁玲、周力波、欧阳山的社会写实体。
丁玲、周力波、欧阳山、草明风格相似,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束为、胡正后来形成“山药蛋派”,孙犁、康濯、秦兆阳、王林、萧也牧、管桦形成“荷花淀派”。
二、风格特征:1、史诗品格就整体而言,解放区小说的题材和主题具有强烈的当代性和社会性,全面展示了历史巨变期的社会生活。
它具有一定的历史长度,集叙事与抒情、戏剧与诗歌的审美因素于一体。
在对重大社会现象和历史件的描绘显现出一种英雄的格调和恢宏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