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安全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28.85 KB
- 文档页数:2
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也是医院中最需要高效和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地方之一。
手术室护理服务,是指为手术患者提供细致、周到、全面的护理服务,保证其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和手术后的恢复。
手术室护理服务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细致入微:手术操作过程的繁琐和复杂,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护理人员要努力做到“细化、制化、人化”,全方位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二、安全优先:手术室是病人一生中最危险、最需要保护的地方,在操作过程中,必须要遵守严格的操作规程,保证手术室里的安全环境,避免手术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安全问题。
三、强调团队协作:手术室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集聚地,其中医生、护士等各种职业对手术的贡献不可忽视,必须通过团队协作来提高手术室的效率和质量。
四、科技先进:手术室作为医疗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医疗场所之一,要求人员不断熟练掌握现代手术室设备的使用技巧,灵活应对各种操作场景。
五、个性化服务:手术患者因其病情、体质、年龄等方面的差异,需要护理人员个性化的关注,在护理过程中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一、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果:手术室护理服务在手术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通过帮助医护人员认真仔细地开展手术操作,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果。
二、保证手术室的安全性:手术室环境和手术的安全必须得到保障。
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设备管理、无菌操作等严密的安全管理,为手术室的安全进行有效的保障。
三、创造舒适优质的就医体验:手术室护理人员要细心入微,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设置合适的手术环境,使患者感受到专业、舒适、人性化的就医服务,让他们安心完成手术并加快康复。
四、提高医院护理服务水平:手术室护理服务的高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美誉度和服务价值,同时也是护理人员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这对于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提供手术前及术中的个性化护理:手术患者在进入手术室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其个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心理状况、疾病症状等各种因素,然后根据自身专业技术度身定制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
的应用
PDCA循环法,即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循环过程,是一种依据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品/服务质量、实现改善的方法。
因此,在医院中,将PDCA循环法应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上,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改善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根据手术室日常工作情况,把握质量管理的目标,制定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确保手术室正常运转,以提高效率。
其次,要对手术室的护理服务做详细的计划,明确护理服务的内容,确保护理服务的进度和质量,同时,要定期对护理服务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第三,要定期检查手术室护理资源的配置,确保护理资源的分配合理,护理质量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
同时,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提高护理水平。
第四,要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最后,要不断优化护理流程,追求更高的护理效率,更高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
总之,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医院改善护理质量,确保护理的安全性,提高护理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实现预期的目标。
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在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进行了阐述。
在首先概述了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基本概念,接着分析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现状,然后重点讨论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了其优势与挑战,并通过案例分析加深理解。
结论部分总结了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影响,提出展望与建议,并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为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模式, 手术室护理工作, 应用分析,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精细化管理模式概述, 现状, 具体应用, 优势, 挑战, 案例分析, 影响, 展望, 建议, 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手术室是医院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主要负责患者的手术治疗工作。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确保手术过程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术操作的不断复杂化,手术室护理工作也变得日益繁重和复杂。
传统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作流程不够清晰、信息传递不够及时、资源配置不够合理等。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许多医院开始尝试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一种注重细节、强调流程优化、强调团队合作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引入精细化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通过对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提升和改进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精细化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分析其对护理工作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原理和特点,以及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具体运用方式。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手术室在医疗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
医护人员在手术室工作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有效管理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是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确保工作按照规范、科学、标准进行。
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1.操作规范: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包括手术流程、器械使用、消毒灭菌等,避免操作失误和意外发生。
2.环境卫生:手术室的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感染风险。
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空气流通,防止细菌滋生。
3.交叉感染预防:手术室是细菌繁殖的高风险区域,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消毒灭菌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护理质量评估:定期对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手术室安全管理手术室安全管理是指对手术室内各种安全隐患进行识别、防范和控制,确保手术室工作安全进行。
手术室安全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检修:手术室内各种设备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操作正常,避免设备故障导致的意外发生。
2.用电安全:手术室内电器设备使用频繁,医护人员需要注意用电安全,避免漏电、短路等安全事故。
3.火灾防范:手术室内使用大量易燃物品,医护人员需要加强火灾防范意识,做好防火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4.突发事件处理:手术室是一个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医护人员需要具备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及时应对各种紧急情况,保障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是医疗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医护人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确保患者在手术中得到最安全和有效的护理。
只有不断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加强安全管理,才能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如何做好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工作1、加强术前术中护理管理达到无“痛苦”手术1)制定术前访视制度面对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为了提高竞争力,结合手术室特点,我们实施术前访视。
具体做法是:在接到手术通知单后,立即指派科里进行过专门礼仪培训、语言表达能力强专业知识好的护士,到患者床前进行术前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情况,解答患者及家属的疑惑,达到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手术明白知情。
之后把情况及时反馈科室,根据反馈情况作出相应的准备和具体措施。
2)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把患者安全接进手术室后,巡回护士立即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然后协助麻醉师做好麻醉,调整好手术所需体位,在术中积极配合台上物品供应的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从而消除其心理压力。
当术中即将出现牵拉痛时巡回护士及时向患者讲明,这种情况的产生完全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正确对待,同时引导患者做深呼吸,使之配合手术顺利进行,达到无“痛苦”手术。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从语言、语气、体态等都要以消除患者紧张压力为目的,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2、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合理调配人员手术室护士长应用科学的态度,分析测定本科室所需的工作时数,包括年度手术平均数、工作总量等,在本科内把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人员与年轻缺乏临床经验的人员进行合理搭配,使技能较差的得到传帮带。
在工作许可的情况下及时选派人员到先进的外院科室进行专业学习,取长补短,以求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我科的业务水平。
同时我们每月组织一次科内业务学习比如各种新开展术式的配合和护理要点,各种新仪器的使用,各种先进的抢救护理技术等。
每季度组织科内业务考试一次和操作训练一次,并纳入工资分配法案中间接刺激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
在安排工作上,我们实行弹性排班制。
在确保急诊手术的同时,预知无常规手术时安排人员休息,减少人员和物资的浪费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3、医疗设备的管理1)学习相关医疗知识,制定业务学习计划手术室每引进一种新设备仪器时,先请专业工程师详细讲解使用方法和保养措施,做到人人过关、人人熟练掌握。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分析手术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手术的成功几乎完全依赖于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协作和管理。
为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手术风险,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成效显著。
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本质上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管理方式。
在手术室护理中,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手术室护理任务繁重,任务内容要求高度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必须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应该明确每项任务具体的时间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标准和责任人,确保每个环节的工作都能够落实细化到位,避免出现汇报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
二、规范化手术室指导手术室护士的指导和参与对手术的成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规范化指导体现在规定护士严格遵守手卫生,术前术后消毒和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标准,遵守操作规程等。
规范化特别强调细节,比如手术前洗消手、戴手套、口罩等细节环节的执行情况要求严格把关。
三、加强协作配合手术室护理工作是一个高度协作的过程。
为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流程更加清晰、协调,有必要加强组内成员的协作与配合,减少因为交班繁琐等问题导致的交流缺失、工作不连贯等问题。
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学会合理分工,制定自己的工作时间表,合理调配人力和物力资源,避免因为工作疲惫和压力而出现协调不足等问题。
四、提高安全水平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具备高度安全意识,确保手术室内设施的完好无损,管道、电气设施供应正常。
此外,手术室内要始终保持整洁无菌,尤其是手术台、手术室门等易受菌传播的区域要时刻保持清洁。
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手术室护理人员还要遵守用药规程,严格控制用药质量和用量,以保证患者手术后的安全。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是一项高精细化要求、高度互动和协作的任务,精细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效率和质量,还可以降低医疗风险和保护患者的安全。
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模式将在日后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分析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部门之一,是进行重要医疗手术的地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改革的推进,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并探讨其意义和挑战。
一、精细化管理的意义1. 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护理工作的细节化和规范化水平,保障患者手术期间的安全和舒适。
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室内护士的工作效率,减少手术室工作中的误操作和差错,提高手术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风险。
2.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在手术室进行的手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医院的口碑和信誉。
3. 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效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内部管理效率,降低医院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
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降低医院的资源浪费,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2. 设备管理的精细化手术室内的各种医疗设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设备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
在手术室内,不仅需要对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维护和保养,而且需要对设备的使用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记录。
通过设备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可以确保手术室内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性,提高手术室内设备的利用率和服务质量。
3. 患者信息管理的规范化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患者信息管理的规范化对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精细化管理尤为重要。
手术室护理管理需要对患者的基本信息、手术明细、护理记录等信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记录,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高效的医疗服务。
1. 护理人员素质的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需要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内的各项工作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手术室是医院中最具有挑战性的环境之一,需要高度专业化和协调性的团队工作。
作为手术室团队中必不可少的一员,护士在维护患者的安全和舒适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手术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优质护理服务的定义什么是优质护理服务?如何评估护理服务的质量?护理服务的质量是指符合规范的、细致入微、有协作性、具有安全性和放心性的服务。
对于手术室而言,从入室准备到患者安全转运出室的全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护理服务都是必要的。
优质护理服务对手术室的意义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对于手术室团队来说十分必要。
一方面,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护理人员准确处理状况并及时传达给外科医生,可以大大缩短时间,让医生有更多时间专注于术中操作。
另一方面,针对不同性质的手术,合理的护理服务也能够降低手术的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此外,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可以极大地降低手术患者的焦虑,增强他们对手术的信心。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为了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全方位的护理手术室护士需要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到患者离开手术室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护理。
这包括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且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不同时间节点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
精细化的工作方式手术室护士需要具有高度的敏锐度和专注力。
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准确传递医生的指令,实现团队协作。
理论上,针对不同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护士应详细记录各种信息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及时的沟通通常情况下,手术室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快速、清晰、确定性的沟通。
由于手术室是一个人员密集型工作环境,护士需要和多个医务人员互相沟通协调,相互理解,协作完成各种任务。
个性化关怀手术时是患者最为脆弱、最需要关怀的时候。
护士需要注重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关心和照顾,例如:用对于患者友善、耐心的语言与患者交流,通过家属陪伴或者心理援助的方式为手术患者提供更全面的的护理服务。
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
应用
1 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管理法(Plan,Do,Check,Action)是由日本的三菱公司的管理大师山内政夫提出的管理哲学,它提出了将计划、实行、检
查和改善等环节连续地进行循环的管理方法,目的在于达到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
随着医疗行业的技术和设备的不断进步,手术室护理质量也日益
受到重视,以行之有效的护理体系是最有效的控制安全风险的有效手
段之一。
因此,在手术室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已成为衡量护理质量
的重要指标,它能够有效地进行护理质量的改进与保障。
对于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有三个方面:
1 计划(Plan)
首先,需要从护理流程、非抗生素类药物、基本技能、高危病人
护理等方面,制定出全面的计划,比如以每月一次的方式加强医护人
员基本技能、每周一次监测手术室消毒状态等。
2 执行(Do)
其次,要严格按照计划制定的内容执行操作,由专职的护士和医
生共同参与护理操作,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无误率。
3 检查(Check)
最后,利用护理指标指标和护理苗条指标,定期对护理质量的情
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发现和更改可能导致护理质量受损的原因。
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的优势,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室护理质量,
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增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安全性和快速性。
所以,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细节管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摘要】细节管理在手术室优质管理的具体应用及产生的效果【关键词】细节管理手术室服务优质护理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是2010年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它体现的是“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1]。
细节管理(detailsmanagement)是将系统的、整体的管理流程细化为多个细节,逐个进行量化管理,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若干个细节工作,直至完成所有细节工作,同时不断量化和完善细节[2]。
细节管理是一个习惯,把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成就大事。
2010年6月我科正式挂牌开展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为了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提高患者及医生的满意率、减少安全隐患;我们把细节管理引入手术室管理工作中,从提高服务质量、操作流程、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细节控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手术室共有工作人员26名,职称: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9名,初级职称16名;学历:本科8名,大专17名,中专1名;年资:1o年以上11名,5—10年9名,工作5年以下6名。
手术间共11间。
每月完成手术900例左右。
2 实施方法2.1 操作流程的细节管理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及术前三查十二对的内容。
对现行的操作流程工作中如存在不合理,经全科人员讨论后重新制定,并将手术病人交接流程图、手术安全核查流程等上墙。
2.2 人文关怀的细节管理2.2.1 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舒适、安静的术前等待区能缓解病人紧张情绪。
等待区四周张帖温馨的壁纸及图案,成人与儿童等待区以门帘隔开,儿童区内放置各种卡通书籍及玩具,并张贴各种卡通图纸及可以测量身高的卡通纸质。
同时在等待区安装电视机,准备了杂志、书籍以及手术室环境介绍手册,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最大限度满足病人需要的护理理念;在家属等待区安装电视机,电视屏障上播放手术病人的进展情况,以减轻家属等待的焦虑情绪。
2.2.2 操作时注重与病人的交流护士输液前先与病人沟通,要注意礼貌用语以及谈话的语调和语速,使用安慰性语言询问其病情,使其产生亲近感,达到语言安抚的作用,同时询问有无特殊的要求[3]。
手术室护理安全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8-11-27T10:25:10.067Z 来源:《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8期作者:袁习军
[导读]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细节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宁乡市双凫铺中心卫生院湖南宁乡 410624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中手术室细节护理管理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手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予以中手术室细节护理。
对比两种护理方式的质量以及不良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内各观察指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安全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中,进行细节护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安全
手术室为医生进行手术的重要场地,护理工作由众多细节组成,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医院整体护理水平以及治疗效果。
细节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方式,不仅可减少患者生理功能紊乱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患者术中或术后损伤,确保其生命安全[1]。
为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以及安全性,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节护理的作用,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9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对照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21~75岁,平均(46.84±3.28)岁,手术时间30~370min,平均(190±26.16)min;观察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0~74岁,平均(45.90±3.45)岁,手术时间
31~360min,平均(191±24.14)min。
两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一般手术室护理,严格遵守手术室护理制度,进行无菌操作。
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
首先成立护理小组,依照手术室护理标准、患者自身需求制定护理方案,由护士长进行分工并予以指导。
在手术室环境中,要遵循手术室要求,禁止无关人员流动。
进行手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方式,以及配合方式,消化患者负面情绪。
协助患者进行自我检查,评估自身抵抗能力,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守护理制度。
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协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并查看手术器械、进行常规消毒、麻醉,协助医生做准备、操作,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为防止患者体位过低,可将输注生理盐水温度控制在37℃,在整个手术护理工作中,坚持轻柔,迅速的原则。
手术完成之后要立即对患者伤口进行消毒、包扎,也可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血迹清除。
对需要患者放置引流管,并固定好引流装置。
操作中医护人员要进行无菌操作,术后进行护理并清洁皮肤,清点手术用品,防止发生遗漏。
术后护理。
手术后及时告知患者和其家属手术情况,并安慰鼓励患者。
全面监测生命体征,为患者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对有负面情绪的患者要及时引导,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正确引导患者饮食习惯并进行生活指导,协助且进行身体康复训练,促进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其中主要对比仪器管理,器械准备,消毒隔离,配合能力等,其中每项20分,总分为80分。
(2)对比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手术感染情况以及医护人员手术感染情况。
其中总不良发生率=不良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分析实验中数据,其中X2检验研究中计数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P<0.05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质量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中器械准备、仪器管理等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比患者护理质量(,分)
2.2 分析患者护理安全性
对照组患者出现手术感染例数为5例,护理人员感染为1例,总感染例数为6(13.33%)例。
观察组患者手术感染例数为1例,护理人员感染为0例,总感染例数为1(2.22%)例。
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中安全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有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以及风险性高的特点,因此护理中存在多种安全隐患。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较轻时会影响护理质量,严重患者则会出现功能性损害、死亡。
因此选取合适的护理方式十分重要[2]。
细节护理为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主要为护理人员依据疾病特征,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隐患,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
在制定护理方案时要保证护理工作的全面性,细节化予以无缝管理,防止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生命安全[3]。
在手术前规范护理人员,确保无人员流动。
并为患者宣讲手术中配合的方式。
通过此种情况可却保术中患者配合,并消除自身负面情绪。
协助常规体检,确保患者身体健康,提升术
中耐受力。
术中护理首先要遵守护理制度,并检查器械以及用具,确保操作过程顺利进行[4]。
在细节护理中为保证患者安全,输液温度均控制在37℃。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轻柔迅速的原则,也为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5]。
术后也为护理的重要方面,首先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确保手术过程顺利实施,其次要对其进行生活指导,通过此种方式可帮助患者康复减少不良情况[6]。
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中配合能力、仪器管理等各护理质量内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分析可知,对患者予以细节护理后,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有显著提升。
分析患者护理时不良情况可知:观察组患者护理中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进行手术室细节护理后,整体护理质量有显著提升,不良发生率也得到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为进行手术的患者予以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情况,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战凌.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5):221-221.
[2]陈雅玲.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6):124-126.
[3]钱丽娟.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11600-11601.
[4]严会蓉. 手术室细节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9):5641-5641.
[5]张婧.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6,48(9):1147-1148.
[6]于琼. 浅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5):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