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本科
- 格式:ppt
- 大小:16.27 MB
- 文档页数:17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备受瞩目在当今高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控制科学与工程成为了各行各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
而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项目因其卓越的教学质量和丰富的研究资源备受瞩目。
本文将全面评估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项目,旨在帮助读者全面、深入地了解该项目的价值和优势。
一、专硕项目背景哈尔滨工业大学是我国知名的工科大学,在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项目致力于培养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旨在提供高水平、开拓性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
二、专硕项目特色1. 知名师资团队: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项目拥有优秀的师资团队,包括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
他们深耕于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和研究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全面、深入的知识和指导。
2. 多元化研究方向: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项目涵盖了多个研究方向,如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网络控制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适合的研究方向,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3. 先进实验设备: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项目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和实验室。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实践操作和科研实验,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项目与各大企业、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
学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可以接触到最新的科技成果和行业需求,了解产业发展动向,并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三、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名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研究者,我对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专硕项目充满信心和期待。
我认为,该项目在师资力量、研究方向、实验设备和产业合作等方面具备了很大的优势。
在这样的平台上,我相信我可以通过系统学习和深入研究,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
我也希望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介绍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主
要涉及控制理论和工程、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等学科。
它主要以研
究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程应用为主要内容,涉及了从传感器到执
行机构的电子、机械和软件子系统,因此它既是电子信息、机械制造
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综合体,也是工程技术与实践的重要基础。
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数学、物理、电路基础、信
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
计算机程序设计、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及工程实践,能够熟悉掌握电机控制、机器人控制、航空航天控制、自动化生
产控制等领域的知识和技术,能够从事控制系统设计、实施和维护等
工作。
此外,该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基础和计算机技术,能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创新的能力和综合运用工
程知识的能力,能够适应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变化,这些素质都是控制
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所需要的。
1. 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2. 工程数学:特别是与控制相关的数学方法,如优化方法、偏微分方程等。
3. 基础控制理论:这可能包括离散系统控制、连续系统控制、现代控制理论等。
4. 信号与系统:学习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分析方法等。
5. 数字信号处理:了解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6. 机器人技术:基础机器人学、机器人控制、传感器融合和机器人路径规划等。
7. 先进控制技术:如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等。
8. 仿真与实验:通过软件仿真和硬件实验了解控制策略的设计和验证方法。
9. 其他相关课程:可能还包括系统工程、人工智能、模式识别、自动化原理等。
航天学院是1987 年 6 月经国家航天工业部批准,将学校的控制工程系、无线电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和飞行器总体研究室合并而成,它是我国第一个以培养高级航天专门人才和从事航天高技术研究为主的学院。
建院后,学校又相继将光电子工程教研室和光学工程教研室划归学院,并新建了空间应用电子技术教研室和空间环境工程教研室。
2003 年学院进行了体制改革,将原来的系和教研室两级机构整合为12 个系、研究所(中心),同时设立电子与信息技术研究院,下辖 3 个系所。
学院现设有本科专业13 个,建有二级学科点18 个(全部为博士点),涉及一级学科7 个(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有博士后流动站 6 个,国家重点学科6 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2 个、部级重点实验室 2 个、国家级教学基地2 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 个,是国内航天主干学科最为齐全、规模最大的航天学院。
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学院各学科积淀了浓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一支以著名大师、知名专家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教授161 人(含博士生导师124 人),包括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双院士 1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 5 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6 人、国家教学名师 1 人,建成了教育部创新团队 3 个,是全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力最强的学院。
新时期高级知识分子的楷模、著名光学专家马祖光院士更是学院的光荣和骄傲。
建院以来,学院发扬我国航天人创建的航天精神,努力登攀,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
在教学方面,共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几十项,其中国家级教学奖 4 项;科研方面,学院一直以承担国家和国防重点工程项目为主,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强势。
2004 年 4 月成功发射的“试验卫星一号”和“新体制雷达”、“空间激光通信”等成为学校的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近年来获省部级以上奖励二百多项,其中国家级奖励21 项,学院2005 年科研经费达 2.09 亿元,总量与人均值都居于全校之首。
学院在读学生5105 人,其中博士生964 人,硕士生1211 人。
航天学院毕业生就业基本数据(2010-2012年)
航天学院作为哈尔滨工业大学规模最大、学科门类最多的学院,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质量,多年来一直处于全校各院系前列,下面将航天学院2010-2012年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数据统计如下:
一、航天学院2010-2012年就业率总体情况
三、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经济性质流向
1、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单位经济性质流向:
四、毕业生省会直辖市就业情况
1、本科毕业生省会直辖市就业情况:
五、毕业生区域就业情况
1、本科毕业生区域就业情况:
2、硕士毕业生区域就业情况:
3、博士毕业生区域就业情况:。
中广核面试经验雇用整体安排2006年10月12日宣讲会2006年10月24日咨询会2006年10月24日晚上通知面世2006年10月25日-26日面试,一面后立时镌汰或者进入二面2006年10月26日晚上通知体检2006年10月27日体检2006年10月27日晚上通知签约2006年10月28日签约我的面试签约过程2006年10月12日提早n多时刻参预参加宣讲会,坐在第二排,hr后面。
然则因为广核宣媾和雇用分开,即宣媾和雇用的不是同一组人,因此未起到意想中的感化,然则仍旧能优先问些问题,有些交换。
2006年10月24日即面试前一天,我参加在低温楼进行的咨询会,我提早40分钟参预,坐在第二排。
在咨询会进行的过程中,我的提问的问题是:今朝全国核电站装机容量为870万千瓦,广核的装机容量为400万千瓦且都在广东省内。
而到2020年全国装机容量要达到4000万千瓦,广核作为两大年夜核工业巨擘之一至少要取得一半的市场份额即至少2000万千瓦。
从今朝的形势来看,广核进度较快的项目都在广东省内,为来广东也要成长新的至少十座核电站,那么公司从计策的角度来说,今后的成长重点是在广东省内照样面向全国?提问过后,部分同窗开端分开,部分同窗走到前面和雇用小构成员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换。
我交换较多的是后来一面的面试官,且只做些记录。
时代,看到他一小我坐在那边玩手机,我就拿了把凳子往常和他聊了起来,差不多上关于生活上的便利与否的工作,未敢涉及薪金待遇问题。
2006年10月24日晚上,在重要的等待心境中比及了广核的面试通知,时刻是晚上11点。
通知经由过程三种方法:中华英才网的求职助理,邮箱和手机短信。
假如这三种方法都未能收到,广核将打德律风进行确认。
2006年10月25日,因为面试通知时刻较晚,所有要预备的材料都在上预备。
10点,西装笔挺达到面试地点,永谦A110,我面试时刻为10点50。
因为时刻操纵上有点问题,面试时刻广泛延后30分钟阁下,前面的同窗还有专门多在等。
001 航天学院学科代码、名称招生人数考试科目0811控制科学与工程(按一级学科报名,含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四个二级学科)395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或203日③301数学(一)④801控制原理(覆盖现代控制理论)085210 控制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或203日③301数学(一)④801控制原理(覆盖现代控制理论)0801力学(按一级学科报名,含080101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2固体力学、080104工程力学三个二级学科)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或203日③301数学(一)④808理论力学或809材料力学或810弹性力学0825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按一级学科报名,含082501飞行器设计、082504人机与环境工程、082502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三个二级学科)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或203日③301数学(一)④807控制理论或816工程力学或820工程流体力学注:820工程流体力学试卷的工程流体力学内容(必答题)占总成绩50%。
其余选答题包括: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燃烧学、空气动力学,占总成绩50%。
考生可在选答题中任选其一。
085233航天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或203日③301数学(一)④807控制理论或816工程力学或808理论力学或809材料力学或810弹性力学0803 光学工程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或203日③301数学(一)④805物理光学Ⅰ可选下列学科考题:物理电子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1物理电子学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或203日③301数学(一)④817激光原理或842物理光学Ⅱ可选下列学科考题: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08090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6半导体物理可选下列学科考题(注意该学科只招英语考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理电子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085202光学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2俄或203日③301数学(一)④805物理光学Ⅰ085209集成电路工程(全日制工程硕士)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6半导体物理。
控制科学与工程复试指导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有关要求,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2012-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指导确定如下。
一、复试比例及主要内容1、复试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外国语听力考试在面试中进行。
复试的总成绩为280分,其中笔试200分,面试80分。
2、复试笔试科目(1)电路,占40分。
主要内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动态电路、非线性电路、传输线。
参考书目:1) 陈希有,《电路理论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亦称基础电子技术和集成电子技术),占80分。
主要内容: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
参考书目:1) 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阎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占40分。
主要内容:各类执行元件、测量元件、放大元件。
参考书目:1) 梅晓榕,《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72) 王兆安,黄俊,《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控制系统设计,占40分。
主要内容: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控制系统设计中的约束、伺服系统设计、调节系统设计。
参考书目:1) 王广雄,《控制系统设计》(第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面试主要内容1)从事科研工作的基础与能力;2)综合分析与语言表达能力;3)外语听力及口语;4)大学学习情况及学习成绩;5)专业课以外其他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6)特长与兴趣;7)身心健康状况。
哈工大考研之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航天学院简介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前身——1920年创立的中俄工业学校铁路建设科,是国内最早培养路桥人才的单位之一,其公路与城市道路专业创建于1958年,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1995年。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学院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均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是国家培养交通、城建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的重要基地。
学院设有道路与轨道工程系、桥梁与隧道工程系、道路材料工程系、交通工程系、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和测量教研中心。
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和土木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一级学科;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4个二级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工程、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
其中,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是国家和建设部重点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是建设部和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学科是建设部重点学科,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专业是黑龙江省重点专业。
在2008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排名第8位。
学院是“交通安全特种材料与智能化控制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城市道路与交通建设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智能交通管理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具有较为完备的软硬件条件,为开展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保障。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04人,其中教师76人,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8人(含兼职博士生导师7人),副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40人,博士化率达到73.68%,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获得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1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海外)。
绝大多数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年龄在35~50岁,是一支充满朝气、学术思想活跃、求实创新、团结向上的师资队伍。
哈尔滨工业大学专业评级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尔滨工大)是中国知名的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重点大学。
学校以工业技术为特色,具备多种新兴领域的强大研究水平,在全国乃至全球享有盛誉。
学校的专业评级是针对学校现有的97个本科专业进行的,分为A+、A、B+和B四个类别。
A+类别:由于学校卓越的科研机构,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资源可靠的质量管理体系,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哈尔滨工大的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等9个专业属于A+类别。
A类别:这是一个较高水平的类别,由于学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及仪器、化学专业、药学、交通运输等10个专业属于A类别。
B+类别:学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地质学、经济学、英语、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法学、汉语言文学等10个专业属于B+类别。
B类别:学校的机械电子工程、土木工程、工业设计、数学与应用数学、汽车服务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历史学等10个专业属于B类别。
以上所述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现有专业评级,凭借良好的办学环境和良好的学术水平,使学校专业更加卓越,使学生更加有希望拥有未来的梦想。
虽然现在,学校只涵盖了评级专业中的部分专业,但学校仍然将继续努力,持续改进,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加全面地发展学校的专业。
在未来的发展中,学校将再次推出A+、A、B+和B 四个类别的校级专业评级,以更加准确、全面的方式来评估学校的专业水平。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A+、A、B+和B四个类别的专业评级是学校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将有更多的良好机会发挥作用,为学校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学生提供更全面、专业的教育。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考研801控制原理大纲一、课程概述(80字)控制工程是现代科学和技术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利用各种控制方法和技术对各种系统进行调节、稳定和优化的学科。
本课程主要介绍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为学生提供掌握控制原理的基础知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400字)(一)经典控制理论1.控制系统基本概念:信号、系统、控制等;2.信号与系统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3.系统建模与传递函数: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4.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根轨迹法、频率响应法;5.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稳定性设计:根轨迹设计、频率响应设计。
(二)现代控制理论1.状态空间分析与设计:状态空间模型、可观性和可控性分析、极点配置;2.频率域分析与设计:频率响应函数、束缚角和幅值移相、李阿普诺夫法;3.综合控制设计:状态反馈、输出反馈、积分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
(三)应用实例1.传动系统的控制;2.运动控制系统的控制;3.温度控制系统的控制;4.液压控制系统的控制。
三、教学目标(200字)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2.熟悉现代控制理论的状态空间分析、频率域分析和综合控制设计方法;3.能够利用所学的控制原理理论知识进行实际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4.具备一定的工程应用能力,能够应用控制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200字)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课讲授:通过授课形式,对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分析方法和设计技术进行讲解;2.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控制原理的理解;3.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4.课程设计:通过完成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和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导师简介1.刘志远2003-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博士生导师。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1. 先进控制方法与应用。
主要研究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方法,约束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混合系统及智能系统的控制与决策方法及应用。
2.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主要研究先进汽车电子控制的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内容包括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安全系统的控制,车辆稳定性控制,导航系统和基于网络的汽车控制系统。
3. 机器人控制。
主要研究行走机器人和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控制,自动超声焊缝检测中的小型爬壁机器人的关键技术。
2.姚郁现为国防863某主题专家组专家、总装备部精确制导专家组专家、载人航天领域总体专家组专家、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1、鲁棒控制理论与应用2、先进制导与控制方法3、先进机电控制技术4、飞行器半实物仿真技术3.陈兴林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副主任,控制科学与工程教学实验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导师。
国防科工委教材建设专家组成员,全国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系列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飞行器控制与仿真;智能机器人;计算机控制HIT-I型飞行仿真转台获航天部科技进步一等奖OUT型闭式仿真转台获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正在进行863和民用航天重点项目空间激光数字通讯、半实物仿真及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研究项目。
4.伞冶哈工大航天学院仿真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黑龙江省系统仿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1.复杂大系统控制与仿真2.系统仿真理论研究与仿真技术应用3.飞行控制研究歼五便携式飞行模拟器,获8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三;J5QM-1球型飞行模拟器,获9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二;大型复杂系统分布式仿真研究,获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二;模拟飞行应用软件研究,获2000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4年哈工大航天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2014年航天学院各学科招生规模(含推免生)专业工学工程合计光学工程 10 10 202014年哈工大航天学院硕士招生复试名单录取名单0803(总计10人,统考8人,推免2人)0852(总计33人,统考24人,推免9人)230197332 解放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626 统考220764364 王安妮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597 统考220793727 徐君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670 统考611799008 翟金龙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593 统考220777222 曲荣召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592 统考220775297 王征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591 统考230196874 任国焘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650 统考371099206 张红宇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641 统考230195270 王达伟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97 推免230195551 孙大林航天学院080300 光学工程93 推免140997823 薛文慧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75 统考370892404 杨召松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20 统考130399442 张月姣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73 统考221099884 孙婷婷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90 推免230194869 侯国忠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65 统考220775825 谢婧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50 统考130393671 姜文光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69 统考220788209 张美玲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70 统考511796827 罗华菊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23 统考220776829 赵晓荣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92 统考221099835 张丽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92 推免230198604 仝培霖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01 统考230194812 关鹏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487 统考230197907 李晓磊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33 统考230196680 王涛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09 统考230196749 王婷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47 统考345796601 张俊伟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483 统考230194632 周鑫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91 推免230195291 王海鹏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94 推免230195364 王艺潼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92 推免230195367 张居旺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92 推免230197508 陈天阳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46 统考230196429 张伟斌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83 统考230195703 徐显美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86 统考321798585 朱瑶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90 统考230193868 赵爽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92 推免230194425 陈婷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88 推免230195311 王本章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92 推免230197476 马蕾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76 统考230197036 邱成波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68 统考230193102 刘明东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58 统考371098969 肖想民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03 统考120397883 郑烁航天学院085202 光学工程583 统考2013年哈工大航天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分数线2013年哈工大航天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人数学院各学科招生规模(含各领域全日制工程硕士、含推免生)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航天学院复试方案及名单马驰全国统考哈尔滨工业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30193344 陈清梁全国统考哈尔滨工业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30199493 曾诚宇全国统考哈尔滨工业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510692302 朱亮全国统考长春理工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20775857 廉成全国统考哈尔滨工业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30199600 王玉雷全国统考哈尔滨工业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371097959 郝世菁全国统考东北林业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30199806 汪东生全国统考哈尔滨理工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30199773 程洪亮全国统考吉林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20782293 朱成伟全国统考哈尔滨工业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30192957 刘振奇全国统考长春理工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20794341 何志远全国统考哈尔滨工业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30198585 谷健全国统考山西大同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140998848 宋宜梅全国统考济南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370186569 王丽全国统考长春理工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20787517 李韬全国统考哈尔滨工业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30198154 张明祎全国统考长春理工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220778299 张鹏飞全国统考济南大学080300 光学工程3701866532012复试考场座位号格式单位名称专业名称统考报考统考录取推免录取航天学院光学工程54 17 2物理电子学﹡80 40 16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172 43 15控制科学与工程﹡378 125 62光学工程▲ 2 4 6集成电路工程▲ 1 7 9控制工程﹡▲13 18 22力学﹡121 62 14飞行器设计84 27 12人机与环境工程11 0航天工程▲0 7 15小计905 361 173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情况院系名称专业名称统考报名统考录取推免录取航天学院力学* 132 69 13光学工程45 13 5物理电子学* 65 45 14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134 48 27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3 8 3信息与通信工程* 600 119 86控制科学与工程* 416 114 77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76 44 9电子与通信工程▲ 2 8控制工程▲ 3 2。
哈工大航天与自动化大类评级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历史悠久。
其前身是1955年建立的自动控制专业,是国内最早创办的自动控制专业之一。
同年开始自动控制和陀螺及仪表方向的研究生培养。
文革后,1977年恢复招收本科生,1998年根据教育部新颁专业目录将原“自动控制”和“飞行器制导与控制”专业分别调整为“自动化”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两个本科专业(此前,两个专业均以“自动控制”专业按系进行招生和分配)。
1999年,开始分别按照“自动化”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两个本科专业进行招生。
2020年,根据科技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需求,新设立了智能装备与系统专业。
目前,自动化类下设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智能装备与系统三个专业,其中自动化、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培养面向较宽的科技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仿真、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复合类、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
专业注重宽基础、强适应性,注重基础理论及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具有紧密结合航天、宇航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所属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为A+,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2021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所属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是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国家重点一级学科,第四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为A+,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专业培养面向控制理论、系统分析设计、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较宽广的自动化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创新类、复合型高级科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