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24.57 KB
- 文档页数:6
特种设备焊工考核细则考核目的和规范特种设备焊工考核旨在检验焊工掌握特种设备焊接技术,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性。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焊接工操作规程》、《特种设备焊接工考核规程》等相关规定,特种设备焊工考核需符合以下规范:1.考核需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或者检验机构内进行。
2.考核应以实操为主,书面考试为辅。
3.考核内容应为特种设备焊接的基础知识和高级技能。
4.评分标准应具体明确,评定结果需经专家评定确认。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分为三项:基础知识、常规操作和高级技能。
基础知识1.焊接材料类别及其原理。
2.焊接工艺流程,并能各项操作。
3.各种焊接五件套及其用途。
4.焊缝图符号及其使用方法。
5.特种设备焊接的相关规定及其要求。
常规操作1.焊缝打磨、清理和去除锈蚀。
2.较为简单的焊接操作,如单V型和对接角焊接等。
3.各种气焊和电焊的操作技能。
高级技能1.针对特殊条件下的焊接操作提供解决方案。
2.掌握多种焊接技术,了解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3.具有对焊接过程进行调整和紧急处理的能力。
4.掌握高级焊接材料和设备,了解其大小使用。
考核评分标准考核评分标准应根据《特种设备焊接工考核规程》进行,评分标准应该具体明确。
评定分数以评审专家委员会对实际操作和书面考试的评定结果为准。
评审专家委员会根据以下因素进行评定: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实际操作流程是否规范。
3.实际操作能否满足特种设备焊接要求。
4.焊接过程的安全保障工作。
5.焊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评分标准为90分及以上为合格,80-89分为基本合格,70-79分为不合格。
考核证书考核合格者,取得特种设备焊工合格证书。
证书注明焊工的姓名、证书编号、考核成绩、考核时间、证书发证日期、证书有效期以及附有审查员的签字和核准章。
特种设备焊工的考核,是特种设备安全性的保证。
考核应在规定的地点和标准下进行,并且考虑到基础知识、常规操作和高级技能。
评分标准要符合《特种设备焊接工考核规程》中规定,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特种设备焊工合格证书,证书上有专家头部的签署和核准章。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和要求,对焊接工艺进行检验和评定,以确保焊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焊接质量、提高焊接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应当包括焊接工艺规程、焊接工艺试验、焊接工艺评定方法等内容。
焊接工艺规程是指根据焊接材料、焊接方法、焊接工艺要求等编制的具体操作规程,包括焊接工艺参数、焊接接头准备、焊接设备选择等内容。
焊接工艺试验是指对焊接工艺进行实际试验,验证其可行性和可靠性。
焊接工艺评定方法是指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的具体方法和标准。
其次,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可靠。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应当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实反映焊接工艺的质量和性能。
同时,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应当与时俱进,随着焊接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及时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同材料、不同环境下的焊接需求。
此外,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执行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
对于焊接工艺的评定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评定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同时,对于评定结果的记录和报告应当及时、准确地进行归档和管理,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综上所述,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焊接质量、保障焊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才能够确保焊接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推动我国焊接技术水平的提升,促进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高度重视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努力,推动我国焊接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范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范是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的一项重要标准,它对于保证焊接质量、提高焊接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焊接工艺评定的概念、内容、标准和规范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概念。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对焊接工艺进行检验和评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过程。
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焊接工艺的可行性、适用性、经济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
二、内容。
焊接工艺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接温度等参数的确定,以确保焊接质量和效率。
2. 焊接材料的选择,包括焊接材料的种类、规格、质量等方面的选择,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
3. 焊接设备的选择,包括焊接设备的类型、规格、性能等方面的选择,以确保焊接工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 焊接工艺的操作规程,包括焊接工艺的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的规定,以确保焊接工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三、标准和规范。
焊接工艺评定的标准和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标准,包括《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焊接工艺评定规范》等国家标准,对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和程序进行了规定。
2. 行业标准,包括《焊接工艺评定行业标准》、《焊接工艺评定行业规范》等行业标准,对不同行业的焊接工艺评定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3. 企业标准,包括各个企业自行制定的《焊接工艺评定企业标准》、《焊接工艺评定企业规范》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焊接工艺评定进行了具体规定和要求。
四、总结。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规范是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的重要依据,它直接关系到焊接质量和效率。
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焊接工艺评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焊接技术和标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为推动焊接行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焊接工艺评定及操作规范一、焊接工艺评定1.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2.焊接工艺评定的要求:(1)焊接方法的选择:根据焊接材料的种类和要求,选择最适合的焊接方法,如手工焊接、自动焊接等。
(2)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确定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焊接角度等焊接工艺参数,保证焊接质量。
(3)焊接试样的制备:根据产品要求,制备符合规定尺寸和形状的焊接试样。
(4)焊接试验的执行:按照焊接工艺参数进行焊接试验,测试焊缝的力学性能、外观质量等。
(5)焊接工艺评定报告:根据焊接试验的结果,编制焊接工艺评定报告,表明焊接工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二、操作规范1.焊接设备和工具的选择与检查:(1)选择适合的焊接设备和工具,包括焊接机、气瓶等,确保其质量和性能满足焊接要求。
(2)定期对焊接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2.安全措施:(1)戴好防护用具,包括焊接面罩、手套等,确保人身安全。
(2)保持焊接区域通风良好,避免有毒气体的积聚。
(3)遵守火灾预防措施,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防止火花和火焰的扩散。
3.焊接操作:(1)根据焊接工艺评定报告中的焊接工艺参数进行焊接操作。
(2)焊接前应对焊接材料进行检查,确保其质量和表面清洁度。
(3)合理控制焊接电流、电压等参数,确保焊接质量。
(4)焊接时要注意焊接速度和焊接角度,保证焊缝的充实度和外观质量。
(5)焊接结束后,对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力学测试,保证焊接质量。
4.焊接质量控制:(1)焊接过程中,定期进行焊缝外观检查,确保焊接质量。
(2)根据产品要求,进行相应的力学性能测试,确保焊接部位的强度和韧性。
(3)记录焊接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焊接工艺参数、材料批次等,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焊接工艺评定及操作规范的详细介绍。
通过焊接工艺评定和制定操作规范,能够有效地控制焊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工作安全。
同时,合理的焊接工艺和操作规范也有助于提高焊接工人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焊接工艺评定执行标准焊接工艺评定是指对焊接工艺进行验证和确认,以确保焊接过程和焊接接头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活动。
焊接工艺评定的执行标准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依据,下面将对焊接工艺评定执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焊接工艺评定执行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如《焊接工艺评定规程》(GB/T 8118-2010)等。
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应当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评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焊接工艺评定执行标准应当包括焊接工艺规范、工艺文件、工艺评定程序和评定结果等内容。
焊接工艺规范应当包括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接头形式、焊接工艺参数等信息,以确保焊接过程的规范和标准化。
工艺文件应当包括焊接工艺评定书、工艺评定记录、评定报告等,记录评定过程和结果,为焊接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
工艺评定程序应当包括评定前的准备工作、评定过程的操作步骤、评定后的结果分析和总结等内容,确保评定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评定结果应当包括评定合格证书、评定报告、评定记录等,记录评定结果和评定结论,为焊接质量的确认和验收提供依据。
再次,焊接工艺评定执行标准应当注重对焊接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定。
评定过程中,应当对焊接工艺的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进行评估,确保焊接工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评定结果应当能够反映焊接工艺的实际情况和质量水平,为焊接质量的控制和改进提供依据。
最后,焊接工艺评定执行标准应当强调对评定结果的监控和管理。
评定结果应当及时记录和归档,建立评定结果的档案,为焊接质量的跟踪和溯源提供依据。
评定结果应当得到相关部门和人员的确认和验收,确保评定结果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评定结果应当作为焊接质量的重要依据,为焊接工艺的合理选择和优化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焊接工艺评定执行标准是保证焊接质量的重要依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包括焊接工艺规范、工艺文件、工艺评定程序和评定结果等内容,注重对焊接工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定,强调对评定结果的监控和管理。
国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
国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是指对于某一种具体的焊接工艺进行评定,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一种标准化评定过程。
对于焊接工艺的评定,主要是通过对焊接工件的性能进行检测,以及对焊接过程的参数进行分析来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在国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焊接工艺的选择: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前,需要首先明确所要评定的焊接工艺类型,并选择相应的焊接材料和设备。
2. 焊接工艺参数的确定: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需要确定焊接工艺的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电压、焊接速度等,以及相应的焊接材料和设备参数。
3. 焊接工件的制备: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前,需要对焊接工件进行制备,包括清洗、去毛刺、对接等工作。
4. 焊接过程的监测: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时,需要对焊接过程进行监测,包括焊缝形态、气孔、裂纹等缺陷的检测。
5. 焊接性能的测试:在进行焊接工艺评定后,需要进行焊接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冲击韧性、硬度等指标的测试。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评定,可以确定所评定的焊接工艺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如果符合要求,则可以认为该焊接工艺是可靠的,并可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
如果不符合要求,则需要对焊接工艺进行改进或调整,以使其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河南江河起重机有限公司特种设备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编制:日期:审核: 日期:批准: 日期:河南江河起重机有限公司特种设备焊接工艺标准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焊接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焊接、手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渣焊焊接的特种设备。
2、焊接材料2.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气体保护焊、电渣焊焊接的钢制压力容器。
2.2 焊接材料选用原则应根据板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结合特种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条件综合考虑选用焊接材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焊缝金属的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板材标准规定值的下限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要求.对各类钢材的焊缝金属要求如下:2。
2。
1 相同钢号相焊的焊缝金属。
2。
2。
1.1 碳素钢、碳锰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度上限。
2.2.1.2 相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强度上限。
2.2。
1。
3 低温用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特别应保证夏比(V型)低温冲击韧性.2。
2.1.4 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2。
2。
1。
5 不锈钢复合钢板基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强度的上限;复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耐腐蚀性能,当有力学性能要求时还应保证力学性能。
复层焊缝与基层焊缝,以及复层焊缝与基层钢板交界处推荐采用过渡层。
2。
2。
2 不同钢号相焊的焊缝金属2.2.2.1 不同钢号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
推荐采用与强度级别较低的板材相匹配的焊接材料。
2。
2.2。
2 碳素钢、低合金钢与奥氏体高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抗裂性能,推荐采用铬镍含量较奥氏体高合金钢板材高的焊接材料。
2。
3 焊接材料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且满足图样的技术要求,进厂时按有关质保体系规定验收或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3、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3.1 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接工艺必须按JB4708—92《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评定合格。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焊接工艺评定是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和认可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保障焊接结构的安全可靠。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是评定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下面将对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应包括焊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要求。
焊接材料的选择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焊接电极、焊丝、焊剂等。
材料的质量要求包括化学成分、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焊接材料的质量达到要求。
其次,焊接工艺评定标准应包括焊接设备的选择和质量要求。
焊接设备的选择应根据焊接材料和工件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包括焊接机、焊接工具、焊接辅助设备等。
设备的质量要求包括设备的稳定性、焊接效率、焊接质量等方面的要求,确保焊接设备能够满足焊接工艺的要求。
另外,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还应包括焊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要求。
焊接工艺规程是指对焊接过程中各项参数和操作进行规定和控制的文件,包括焊接方法、焊接工艺、焊接参数、操作要求等。
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要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焊接过程中各项参数和操作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最后,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还应包括焊接质量评定和验收标准。
焊接质量评定是对焊接接头进行质量评定和验收的过程,包括焊缝形貌、焊接缺陷、焊接强度等方面的评定要求。
验收标准是指对焊接接头进行验收的标准和规定,包括焊接缺陷的允许范围、焊接强度的要求等。
综上所述,焊接工艺评定标准是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和认可的一系列标准和规定,其内容包括焊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要求、焊接设备的选择和质量要求、焊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要求、焊接质量评定和验收标准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进行操作,才能确保焊接质量符合要求,保障焊接结构的安全可靠。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之焊接评定首先,焊接评定需要对焊接工艺进行评定。
焊接工艺的合格性是保证焊接接头质量的基础,只有合格的焊接工艺才能保证焊接接头的牢固程度和耐久性。
对焊接工艺的评定需要考察焊接人员的操作技能、焊接设备的性能和焊接材料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定。
只有在焊接工艺合格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焊接评定。
其次,焊接评定还需要对焊接接头的质量进行评定。
这需要对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尺寸和结构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焊接接头符合设计要求和技术标准。
同时,还需要对焊接接头进行材料成分和物理性能的检测,检验焊接接头的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能。
只有在焊接接头的质量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才能认定为合格的焊接接头。
最后,焊接评定技术还需要对焊接过程进行监督和记录。
在焊接评定过程中,需要对焊接工艺的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督,保证焊接过程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同时,还需要对焊接工艺和焊接接头的检测记录进行详细的整理和归档,以备日后的查验和追溯。
综上所述,焊接评定技术在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了焊接工艺的合格性和焊接接头的质量,需要进行全面的评定和监督。
只有通过严格的焊接评定技术,才能保证特种设备的焊接质量和安全运行。
很高兴您对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方面这个话题感兴趣。
由于篇幅限制,我会尽可能详细地继续写下去,但是1500字可能会有点长。
让我们继续向下探讨焊接评定技术在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焊接是一种常见的连接方式,特种设备中的大部分金属结构都需要进行焊接。
特种设备的焊接接头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以确保设备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的安全运行。
而焊接的质量评定,一方面需要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另一方面也需要结合特种设备本身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综合评定。
在进行焊接评定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焊接工艺符合性评定焊接工艺符合性评定是焊接评定的起点。
针对不同特种设备及其所属行业的要求,需要评定焊接工艺参数、工艺流程以及焊接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及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标准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是焊接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对于确保焊接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的标准和要求。
焊接工艺评定是指对特定焊接材料、焊接方法和焊接设备进行实际焊接试验和测试,以确定焊接工艺参数的过程。
焊接工艺评定的目的是验证焊接工艺是否能满足焊接接头的技术要求,确保焊缝质量和焊接接头的牢固性。
焊接工艺评定应按照相关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进行,如GB/T 14981《焊接工艺评定规范》和GB/T 14981《焊接工艺评定程序规范》等。
焊接工艺评定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焊接工艺参数评定和焊接工艺能力评定。
焊接工艺参数评定是指通过实际焊接试验和测试,确定适用于特定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的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焊接角度等参数。
焊接工艺能力评定是指通过对焊接接头进行断裂试验、拉伸试验、硬度测试等,评定焊接工艺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标准是指对焊接工艺评定过程的要求和管理制度。
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焊接工艺评定的组织和管理、焊接工艺评定的流程和程序、焊接工艺评定的记录和报告、焊接工艺评定的验证和监督等。
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标准应根据相关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进行,如ISO 15607《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能力评定的规范》和ISO 15610《焊接工艺评定过程的规范》等。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的实施可以提高焊接工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焊接缺陷和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焊接质量和安全性。
同时,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还可以为焊接操作人员提供技术支持和准确的操作指导,确保焊接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因此,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是焊接过程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工艺技术评定管理是焊接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涉及到材料的选择、焊接参数的确定、焊接过程的规范以及质量控制的要求等多个方面。
焊接工艺评定标准一、焊接方法与材料1.1 焊接方法选择应选择能够保证焊接质量、易操作、适应性广、效率高的焊接方法。
根据母材种类、接头形式、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要求等因素来选择。
1.2 焊接材料选择应选择能够满足母材的焊接性要求、具有良好工艺性能、且能保证焊接接头质量的焊接材料。
根据母材种类、接头形式、熔敷金属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要求等因素来选择。
二、母材与焊接材料2.1 母材母材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具备足够的强度、塑性、冲击韧性等力学性能。
同时,应考虑母材的化学成分、杂质含量等因素对焊接接头质量的影响。
2.2 焊接材料焊接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具备合适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同时,应考虑焊接材料的杂质含量、硫磷含量等因素对焊接接头质量的影响。
三、焊接工艺与接头设计3.1 接头设计接头设计应考虑母材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焊接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等因素,以确保焊接接头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同时,应考虑接头的结构形式、坡口形式等因素对焊接操作的影响。
3.2 焊接工艺参数选择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应考虑母材种类、焊接材料种类、接头形式等因素,以确保焊接过程的稳定性和焊接接头的质量。
同时,应考虑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等参数对焊接效率和变形量的影响。
四、焊接过程与质量控制4.1 焊接过程控制应制定详细的焊接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并对焊接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同时,应建立完善的焊接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焊接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2 质量控制与检验应对每道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质量检测,以确保焊缝质量和整体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应对关键部位进行无损检测,如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等,以确保焊接接头的无损性和使用性能。
五、试验与检验要求5.1 试验要求应对每种母材和焊接材料组合进行焊接工艺试验,以确定最佳的焊接工艺参数和操作规程。
同时,应对新型或改型母材和焊接材料组合进行验证性试验,以确保其适应性和可靠性。
5.2 检验要求应对每道焊缝进行外观检查和质量检测,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
焊接工艺评定测试及标准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焊接工艺评定测试及标准有哪些?焊接工艺评定简介:焊接工艺评定(Welding Procedure Qualification Record,简称WPQR) 为验证所拟定的焊件焊接工艺的正确性或进行焊工能力考核而进行的试验过程及结果评价。
焊接工艺评定目的1.评定施焊单位是否有能力焊出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所要求的焊接接头。
2.验证施焊单位所拟订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是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否正确。
3.为制定正式的焊接工艺指导书或焊接工艺卡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4.考核焊工能力。
焊接工艺评定应用范围1、适用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桥梁,船舶,航空航天,核能以及承重钢结构等钢制设备的制造、安装、检修工作。
2、适用于气焊,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等离子弧焊,电渣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焊等焊接方法。
评定过程1、拟定预备焊接工艺指导书(Preliminary Welding Procedure Specification,简称PWPS)2、施焊试件和制取试样3、检验试件和试样4、测定焊接接头是否满足标准所要求的使用性能5、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对拟定的焊接工艺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指导书进行评定工艺评定常规测试(查看更多测试)外观检测无损探伤拉伸测试弯曲测试冲击测试硬度测试低倍金相测试表面裂纹检测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工艺评定相关标准评定参考标准工艺评定的标准国内标准SY∕T4103-1995 (相当于API 1104) NB/T47014-2011 《承压设备用焊接工艺评定》SY∕T0452-2002《石油输气管道焊接工艺评定方法》(注:供石油,化工工艺评定)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注:公路桥梁工艺评定可参照执行)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压力管道工艺评定》《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6)》注:起重行业工艺评定借用此标准欧洲标准ISO15614-1 钢的电弧焊和气焊∕镍和镍合金的电弧焊ISO15614-2铝和铝合金的电弧焊ISO15614-3铸铁电弧ISO15614-4铸铝的修补焊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ISO15614-5钛和钛合金的电弧焊∕锆和锆合金的电弧焊ISO15614-6铜和铜合金的电弧焊ISO15614-7堆焊ISO15614-8管接头和管板接头的焊接EN 288 或ISO 15607 - ISO 15614系列标准美国标准AWSD1.3-98 薄板钢结构焊接规程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D1.6:1999 不锈钢焊接D1.1∕D1.1M:2005 钢结构焊接规程D1.2∕D1.2M:2003 铝结构焊接规程D1.5∕D1.5M:2002桥梁焊接D14.3∕D14.3M:2005 起重机械焊接规程简介美信检测是一家具有CNAS和CMA资质认证●形貌观●显微结●表面元●表面异一站式的材料检测、分析与技术咨询服务察与测量构分析素分析物分析●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热学性能测试●焊接工艺评定●CT扫描●无损检测●切片分析●阻燃性能测试●油品检测●清洁度测试●可靠性测试●失效分析●配方分析●有毒物质检测●涂镀层厚度......。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之焊接评定1. 简介焊接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广泛应用于特种设备的制造和维修过程中。
焊接评定是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用于评定焊接工艺和焊工的技术水平,确保焊接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介绍焊接评定的背景、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背景特种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着极高的压力和温度等因素,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特种设备监督检验部门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制造和维修特种设备的企业必须进行焊接评定,并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平。
3. 目的焊接评定的目的是确保焊接工艺和焊工的技术能够满足特种设备的要求,提高焊接质量和设备的可靠性。
通过评定焊接工艺和焊工的能力,减少焊接缺陷和故障的发生,提高特种设备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4. 方法焊接评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估焊接工艺和焊工的技术水平:4.1 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是评估焊接工艺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过程。
评定焊接工艺需要考虑焊接材料、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方法等因素。
评定包括实际焊接工艺的记录和评估焊接缺陷的能力。
4.2 焊接人员评定焊接人员评定是评估焊工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过程。
评定焊工需要考虑其焊接证书、焊接经验、焊接能力等因素。
评定包括焊工的技术水平、焊接工艺的掌握程度、焊接质量的判断和控制能力等。
4.3 检验评定结果针对焊接工艺和焊工的评定结果,检验评定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评定结果可以是合格、不合格或需改进等。
合格的评定结果意味着焊接工艺和焊工的技术能够满足特种设备的要求,不合格的评定结果需要通过改进措施来提高。
5. 注意事项进行焊接评定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5.1 根据标准和要求进行评定进行焊接评定时必须依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评定,确保评定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5.2 评定过程需要记录评定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焊接工艺和焊工的相关信息,包括焊接参数、焊接时间、焊接缺陷等。
河南江河起重机有限公司
特
种
设
备
焊
接
工
艺
评
定
标
准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河南江河起重机有限公司
特种设备焊接工艺标准
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特种设备焊接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焊接、手弧焊、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电渣焊焊接的特种设备。
2、焊接材料
2.1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气体保护焊、电渣焊焊接的钢制压力容器。
2.2 焊接材料选用原则
应根据板材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焊接性能结合特种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条件综合考虑选用焊接材料,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焊缝金属的性能应高于或等于相应板材标准规定值的下限或满足图样规定的技术要求。
对各类钢材的焊缝金属要求如下:
2.2.1 相同钢号相焊的焊缝金属。
2.2.1.1 碳素钢、碳锰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度上限。
2.2.1.2 相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强度上限。
2.2.1.3 低温用低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特别应保证夏比(V型)低温冲击韧性。
2.2.1.4 高合金钢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2.1.5 不锈钢复合钢板基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且需控制抗拉强度的上限;复层的焊缝金属应保证耐腐蚀性能,当有力学性能要求时还应保证力学性能。
复层焊缝与基层焊缝,以及复层焊缝与基层钢板交界处推荐采用过渡层。
2.2.2 不同钢号相焊的焊缝金属
2.2.2.1 不同钢号的碳素钢、低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力学性能。
推荐采用与强度级别较低的板材相匹配的焊接材料。
2.2.2.2 碳素钢、低合金钢与奥氏体高合金钢之间的焊缝金属应保证抗裂性能,推荐采用铬镍含量较奥氏体高合金钢板材高的焊接材料。
2.3 焊接材料必须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且满足图样的技术要求,进厂时按有关质保体系规定验收或复验,合格后方准使用。
3、焊接工艺评定和焊工
3.1 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接工艺必须按JB4708-92《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标准评定合格。
A.受压元件焊缝;
B.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
C.上述焊缝的定位焊缝;
D.受压元件母材表面堆焊、补焊。
3.2 施焊下列各类焊缝的焊工必须按原劳动人事部颁发的《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规则》规定考试合格。
A.受压元件焊缝;
B.与受压元件相焊的焊缝;
C.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
D.受压元件母材表面耐蚀层堆焊。
4、焊前准备
4.1 焊接坡口
焊接坡口应根据图样要求或工艺条件选用标准坡口或自行设计.选择坡口形式和尺寸应考虑下列因素:
A.焊缝填充金属尽量少;
B.避免产生缺陷;
C.减少残余焊接变形与应力;
D.有利于焊接防护;
E.焊工操作方便;
F.复合钢板的坡口应有利于减少过渡层焊缝金属的稀释率。
4.2 坡口置备
4.2.1 碳素钢和标准抗拉强度不大于540MPa的碳锰低合金钢可采用冷加工,也可采用热加工方法置备坡口。
4.2.2 标准抗拉强度大于540MPa的碳锰低合金钢、铬钼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宜采用冷加工法。
若采用热加工方法,对影响焊接质量的表面层,应用冷加工方法去除。
4.3 焊接坡口应保持平整,不得有裂纹、分层、夹渣等缺陷,尺寸应符合图样规定。
4.4 坡口表面及两侧(手弧焊各10mm,埋弧焊、气体保护焊各20mm,电渣焊各40mm)应将水、铁锈、油污、积渣和其它有害杂质清理干净。
4.5 奥氏体高合金钢坡口两侧各100 mm范围内应刷涂料,以防止沾附焊接飞溅。
4.6 焊条、焊剂按规定烘干、保温;焊丝需去除油、锈;保护气体应保持干燥。
4.7 预热
4.7.1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焊接方法和焊接环境等综合考虑是否预热,必要时通过试验确定。
4.7.2 不同钢号相焊时。
预热温度按预热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选取。
4.7.3 采取局部预热时。
应防止局部应力过大、预热的范围为焊缝两侧各不小于焊件厚度的3倍。
且不小于100 mm。
4.7.4 需要预热的焊件在整个焊过程中应不低于预热温度。
4.7.5 当用热加工法下料、开坡口、清根、开槽或施焊临时焊缝时,亦需考虑预热要求。
4.8 焊接设备等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安全可靠,仪表应定期校验。
4.9 定位焊
4.9.1 焊接接头拘束度大时,推荐采用低氢型药皮焊条施焊。
4.9.2 定位焊缝不得有裂纹,否则必须清除重焊。
如存在气孔、夹渣时亦应去除。
4.9.3 熔入永久焊缝内的定位焊缝两应便于接弧,否则应予修整。
4.10 避免强行组装,组装后接头需经检验合格,方可施焊。
5、焊接要求
5.1 焊工必须按图样、工艺文件、技术标准施焊。
5.2 焊接环境
5.2.1 焊接环境出现下列任一情况时,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否则禁止施焊。
A.风速:气体保护焊时大于2m/s,其它焊接方法大于10 m/s;
B.相对湿度大于90%;
C.雨雪环境;
D.焊件温度低于-20℃。
5.2.2 当焊件温度为0~-20℃时,应在始焊处100mm范围内预热到15℃以上。
5.3 应在引弧板或坡口内引弧,禁止在非焊接部位引弧。
焊缝应在引出版上收弧,弧坑应填满。
5.4 防止地线、电缆线、焊钳与焊件打弧。
5.5 电弧擦伤处的弧坑需经打磨,使基均匀过渡到板材表面,若打磨后的板材厚度小于规定值时,则需补焊。
5.6 受压元件的角焊缝的根部应保证焊透。
5.7 双面焊须清理焊根,显露出正底的焊缝金属。
对于自动焊,若经试验确认能保证焊透,亦可不作清根处理。
5.8 接弧处应保证焊透与熔合。
5.9 施焊过程中应控制层间温度不超过规定的范围。
当焊件预热时,应控制层间温度不得低于预热温度。
5.10 每条焊缝应尽可能一次焊完。
当中断焊拉旮,对冷却纹敏感的焊件应及时采取后热、缓冷等措施。
重新施焊时,仍需按规定进行预热。
5.11 采用锤击改善焊接质量时,第一层焊缝和盖面焊缝不宜锤击。
5.12 引弧板、引出板、产品焊接试板和焊接工艺纪律检查试板不应锤击打落。
6、后热
6.1 对冷裂纹敏感性较大的低合金钢和拘束度较大的焊件应采取后热措施。
6.2 后热应在焊后立即进行。
6.3 后热温度一般为200-350℃,保温时间可参照表4回火最短保温时间的规定。
6.4 若焊后立即进行热处理可不作后热。
7、焊后热处理
7.1 根据母材的化学成分、焊接性能、厚度、焊接接头的拘束程度、容器使用条件和有关标准综合确定是否需要进行焊后热处理。
7.2 常用钢号推荐的焊后热处理规范。
7.2.1 调质钢焊后热处理应低于调质处理时的回火温度。
7.2.2 不同钢相焊时,焊后热处理规范应按焊后热处理温度要求较高的钢号执行但温度不应超过两者中任一钢号的下临界点。
7.2.3 非受压元件与受压元件相焊时,应按受压元件的焊后热处理规范。
7.2.4 采用电渣焊焊缝、焊后必须进行正火+回火的热处理。
7.3 对有再热裂纹倾向的钢,在焊后热处理时应注意防止产生再热裂纹。
7.4 奥氏体高合金钢制压力容器一般不进行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
7.5 焊后热处理应在补焊后和压力试验前进行。
7.6 应尽可能采取整体热处理。
当分段热处理时,热重叠部份长度至少为1500mm,加热区以外部份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
7.7 补焊和筒体环缝需采取局部热处理时,焊缝每侧加热带宽度不得小于容器厚度的2倍;接管与容器相焊整圈焊缝热处理时,加热带宽度不得小于壳体厚度的6倍。
加热区以外部位采取措施,防止产生有害的温度梯度。
7.8 焊后热处理工艺
7.8.1 焊件进炉时炉内温度不得高于400℃。
7.8.2 焊件升温至400℃后,加热区升温速不得超过5000/δ℃/h(δ----厚度:mm),且不得超过200℃/h,最小可为50℃/h。
7.8.3 焊件升温期间,加热区内任意长度为5000mm内的温差不得大于120℃。
7.8.4 焊件保温期间,加热区最高与最低温度之差不宜大于65℃。
7.8.5 升温和保温期间应控制加热区气体,防止焊件表面过度氧化。
7.8.6 焊件出炉时,炉温不得高于400℃,加热区降温速度不得超过6500/δ℃/h,且不得超过260℃/h,最小可为50℃/h。
7.8.7 焊件出炉时,炉温不得高于400℃,出炉后应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
8、焊缝返修
8.1 对需要焊接返修的缺陷应当分析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按标准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编制焊接返修工艺。
8.2 焊缝同一部位返修次数不宜超过2次。
8.3 返修前需将缺陷清除干净,必要时可采用表面探伤检验确认。
8.4 待补焊部位应开宽度均匀、表面平整、便于施焊凹槽,且两端有一定坡度。
8.5 如需预热,预热温度应较原焊缝相同。
8.7 要求热处理的容器如在热处理后返修补焊时,必须重作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