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24.01 KB
- 文档页数:3
现代汉语复习重点绪论:1。
现代汉语:汉语方言与汉民族共同语.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共同语: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4。
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湘方言、吴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5.十大方言区:晋语、徽语、平话6.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汉民族共同语。
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称"通语”,明代改称”官话”。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普通话。
语音:7.音素: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8。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9.元音: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10。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11。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端,主要由元音加辅音构成.12。
汉语中元音音位、辅音音位的数量:10、22。
13.四呼(p51):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把韵母开头的发音按唇形和舌位的不同分为开、齐、合、撮四个呼。
开口呼:韵母不是i、u、ü起头的韵母属于开口呼。
齐齿呼:i或以i起头的韵母属于齐齿呼。
合口呼:u或以u起头的韵母属于合口呼。
撮口呼:ü或以ü起头的韵母属于撮口呼。
文字:14。
汉字历史上的五种正式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还有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15。
四种造字法(p150):1)象形: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例:月、口、牛。
2)指事: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
例:上、下、三。
3)会意: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例:武、取、森。
4)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
16.汉字的整理(p156):1)简化笔画:A)类推简化:a)简化形声字声旁的,如:优(優)、苹(蘋)、灯(燈).b)简化形声字形旁的,如:贝(貝)、贷(貸)、钱(錢)。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①从结构上,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形成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②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思维工具3.语言具有社会性(本质)和全民性、约定性4.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形式5.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6.白话文运动+国语运动7.七大方言区:①北方方言——北京话②吴方言——苏州话③赣方言——南昌话④湘方言——长沙话⑤客家方言——梅州话⑥粤方言——广州话⑦闽方言:闽东方言——福州话闽南方言——厦门话8.宪法第19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9.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本质)10.语音的物理属性:①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快慢②音强: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大小有关③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④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又叫“音质”:Ⅰ·发音体不同Ⅱ·发音方法不同Ⅲ·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11.音素: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12.辅音: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13.原因:气流振动声带发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14.辅音和原因的主要区别:①从受阻与否:发辅音时,气流同过口腔咽头时受某种阻碍,元音则不受阻碍②从紧张度: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元音时则各部位保持均衡紧张③从气流强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元音气流较弱④从响亮度: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15.音节: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16.汉语一个音节用一个汉字来表示,例外是儿化音节(2个汉字)17.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辅音声母有21个18.Y和w是隔音字母,“头母”,不是声母和零声母19.韵母:位于音节的后端,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有39个20.声调: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21.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22.《汉拼方案》在1958年推行23.汉拼方案的用途:汉字的注音工具和普通话的拼写工具等24.国际音标在1888年订制26.27. ng:舌面后浊,鼻音28.调值指依附在音节里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的固定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音值或读法29.调类是声调的种类30.阴平 55阳平35上声 214去声 5131.轻声: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32.轻声的作用:轻声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33.“儿化”:指一个音节中,韵母带上卷舌色彩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34.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35.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36.汉字的主要特点是它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37.第一次汉字规范化的文字是小篆38.秦隶时隶变39.汉字的结构单位:1 笔画 2 部件40.笔画: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41.笔画的具体形状称笔形42.部件: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43.部首: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有字形归类作用44.部首都是偏旁,偏旁≠部首45.造字法:1.象形 2.指事 3.会意 4 形声46.形声:①左形右声②右形左声③上形下声④下形上声⑤外形内声⑥内形外声47.词汇: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语言中最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48.语素: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49.词:语言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有音有义的语言单位50.成词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51.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52.词根:表示词的基本意义的语素53.词缀:表示词的附加意义和起语法作用的语素54.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55.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56.单纯词:Ⅰ联绵词:①双声词②叠韵词③其他Ⅱ叠音词Ⅲ音译词57.合成词:Ⅰ复合式:①联合型②偏正型③中补型④动宾型⑤主谓型Ⅱ重叠式Ⅲ附加式:①前加式②后加式。
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
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3.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2分)具体表现如下:⒈没有复辅音;⒉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⒊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二)词汇方面:⒈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⒉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⒊双音节词占优势。
(三)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⒈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⒉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⒊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⒋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⒌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4.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5.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四要素)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
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
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
振幅大,声音就强。
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
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汉语中)音强和音长在语调和轻声里也起重要作用。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一、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1)没有复辅音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3)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4)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关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七区说”,也就是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个大区。
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官话”名称的产生,也说明北方话体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它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种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话;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
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共同特点包括:1.古全浊声母清化,例如“富”和“父”的读音都没有分别。
2.平声分阴阳,全浊上声归去声。
绝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分派情况相当一致。
3.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
吴语吴语历史十分久远,可溯源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
自东晋开始,吴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冲击,受中原汉语影响。
明清以来出现用吴语写成的昆曲、弹词和小说,显示了吴语不朽的文化价值。
现代吴方言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沿岸靖江、启东、海门三县和南通东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西省的少数地区。
现代吴语,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现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b〕、〔d〕、〔g〕等。
吴方言有一批复合词,词素次序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如“闹热”(热闹);有一些特有词已被普通话吸收,如“尴尬”、“煞有介事”等。
湘方言湘方言或称“湘语”、“湖南话”。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断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纯粹”的典型湘语已难寻找。
湘语的形成晚于吴语,但湘吴自古有近亲关系。
这一辽阔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我们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时代的一个方言群,它是“楚语”的嫡亲或支系,和吴方言也关系密切。
湘方言较为突出的语音特征是:1.古浊音系统在南片湘语中保留较完整。
现代汉语1.※※※方言与共同语关系: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形成共同语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在很长时间里,仍可以与共同语同时存在2.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①华北、东北方言②西北方言③西南方言④江淮方言);(2)吴方言;(3)湘方言;(4)赣方言;(5)客家方言;(6)闽方言;(7)粤方言3.现代汉语区别于印欧语系语言的特点:(1)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声调(2)词汇方面①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②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③双音节词占优势(3)语法方面①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同一词类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多功能性)④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4.短语的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关系:主谓、动宾、补充、偏正、联合5.语音三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6.音高的不同变化决定汉语里声调、语调的不同,起辨别意义作用7.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1)发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8.人的发音器官:示意图(书P24)(1)肺和气管(2)喉头和声带(3)口腔、鼻腔和咽腔9.※※※为什么说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用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并且语音的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10.字母表(书P32)11.国际音标简表(书P35)12.三种记音符号对照表(书P36)13.普通话辅音声母总表(书P37)14.偏旁类推字表(书P46)15.普通话韵母总表(书P59)16.小舌位图(书P61)17.普通话韵母结构表(书P64)18.韵辙表(书P69)19.音素可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20.辅音和元音的主要区别:(1)辅音:气流通过咽头、口腔会要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元音:不阻碍(最主要区别)(2)辅音: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元音:均衡紧张状态(3)辅音:气流较强元音:气流较弱(4)辅音: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元音:声带振动,比辅音响亮21.一般,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22.异音同义:同音位;异音异义:不同音位23.记音方法三大类:(1)用汉字记音:直音法(一阶段);反切法(二阶段)(2)注音字母(三阶段)(3)《汉语拼音方案》(四阶段)24.汉语拼音方案用途(1)给汉字注音(2)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3)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和科学术语,以及用来编制索引和代号等25.语音同自然界其他声音的异同: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震动,是一种物理现象,具有物理属性。
现代汉语(2014年复习重点)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1、民族共同语(普通话)。
2、汉语方言(基础)。
3、域外汉语(国外的汉语)。
三、汉语七大方言:1、北方方言(北京话为代表)。
2、吴方言(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长沙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梅县话为方言)。
6、粤方言(广州话为代表)。
7、闽方言(1、闽东方言:福州话为代表。
2、闽北方言。
3、闽南方言:厦门话为代表。
4、闽中方言。
5、莆仙方言)四、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
(三)语音的社会属性。
语音的四要素:音高、音长、音强、音色。
造成不同音色的主要条件有三种:(简答题)第17页第一,发音体不同。
第二,发音方法不同。
第三,发音时共鸣器形态不同。
五、为什么说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10-12分论述题,5分简答题)1、语言和意义的结合是由社会决定的,约定俗称的。
2、语音的选择是社会决定的。
(汉语用zh\ch\sh\英zcs)3、语咅的组合模式和组合规则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4、语音系统的形成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六、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又叫子音。
(b\m\f\d\k\zh\s)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a\o\e\i\u)辅音和元音的发音区别:1、受阻: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受到某个部位的阻碍;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咽头、口腔的时候不受阻碍。
2、紧张度:发辅音时,发音器官成阻的部位特别紧张;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
3、气流强弱:发辅咅时,气流较强;发元咅时,气流较弱。
4、响亮度:发辅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声音一般不响亮;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声音比辅音响亮。
七、(一)辅音的发音部位七类:1、双唇音(b\p\m) .2唇齿音(f) 3、舌尖前音(z\c\s) 4、舌尖中音(d\t\n\l) 5舌尖后音(zh\ch\sh\r)6舌面前音(j\q\x) .7、舌面后音(g\k\ng\h)PS:为便于记忆用根据儿时背书的顺序,做微调。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整理一、复习纲要一、概论1.汉语的七大方言区2.汉语与拼音文字的区别3.汉语规范二、语音1.语音的性质(三个)①物理性质(概念:音高、音长、音强、音色);②生理性质;③社会性质(指什么)。
判断“生理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这句话是否正确。
2.语音的单位(概念:音节、音素、音位、音变)3.声母——弄清声母的发音部位、方法(表P33)、零声母的书写原则;简答声母与辅音的区别。
4.韵母——掌握单韵母(舌位图P40)、复韵母、鼻韵母;简答韵母与元音的区别。
5.对音节结构分析。
声母、韵头、韵腹、韵尾、音调(包括四呼,调值,调类,符号)。
注意轻声字;零声母;韵母省略主要元音是的标调位置;y w u ü和“ˊ”的书写使用。
6.《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几部分(5部分:字母表,声母、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三、文字1.汉字的特点①表意符号②语素文字③方块字④不分词连写⑤书写符号多⑥字体结构可分析。
2.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草、狂草),行书,印刷体。
3.汉字结构①掌握“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并能准确辨析属于哪一类。
②传统意义的汉字结构分析③现代汉字的部件分析法④举例说明形声字意符和音符的作用及局限性。
4.现代汉字的标准化(四定:定量、定形、定音、定序)5.改错字四、语汇1.概念:语素词;判断某词语属于熟语的哪部分(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2.①举例说明语素和词的关系与区别②在对现代汉语语汇的分析过程中,我们为什么不能仅仅凭音节和汉字来确定语素?3.词的构成①单纯词(单音节词,译音词,连绵词,叠音词)②合成词(陈述,支配,偏正,补充,并列,附加)③区别叠音词和重叠词。
4.①词的本义、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②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5.区别同义词、反义词。
6.区别同音词与多义词7.语汇的构成(5部分:基本词和一般词,方言词,历史词或文言词,外来词,新造词)8.谚语与歇后语;惯用语与成语的不同特点。
现代汉语1、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3、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上海、苏州);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闽方言(福州);粤方言(广州话)4、现代汉语的特点:①语音方面:(1),没有复元音,在音节的开头与结尾都没有两个或三个辅音连接在一起的现象。
所以,音节的结构形式比较正齐,音节的界限比较分明。
(2),元音占优势,由复元音构成的音节比较多,音乐成分比例大。
(3),有声调。
②词汇方面:(1),语素以单音节为主,(2),双音节的词占优势”。
(3),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③语法方面:(1),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3),词类和句法成分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5、语音的物理属性: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种要素。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浊音共有m、n、l、r四个6、韵母按结构可分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发音口型,又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也叫“主要元音”。
7、声调:音节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
普通话的声调:阴平(第一声)55、阳平(第二声)35、上声(第三声)214、去声(第四声)51.8、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单位。
9、轻声:在语音序列中有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又轻又短的调子,它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方言区用语言来化分,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粤方言区,闽方言区,其中,北方言区,还可以划出,东北方言区,中原方言区,北河言区,西北方言区,西方南方言区,按官方对方言细化解释。
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也叫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作为代表,通行地域最广,占汉语通行区域的四分之三,使用人口最多,也占汉语使用人口的四分之三,达七亿多人。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比较强,语法结构上差别较小,词汇方面的一致性也很强,语音方面的分歧也不是很大,从东北的满洲里到西南地昆明,直线距离约三千公里,从西北的酒泉到东南的南京,直线距离约两千公里,在这样大的范围内,互相通话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这样大面积范围内语言如此高度一致,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北方方言在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浊塞音、浊塞檫音声母,古代汉语中的这些浊音声母都变成了清音;辅音韵尾很少,只有舌尖前鼻音韵尾和舌尖后鼻音韵尾两个辅音韵尾;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入声消失。
根据特点,一般把北方方言分为华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四个次方言。
2.吴方言吴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苏南部地区、上海市、浙江省、江西东北部、福建西北角和安徽南部地区,代表点是上海话和苏州话,使用人口约七千万。
吴方言在语音方面的突出特点是:有一整套浊音声母浊塞音和浊塞檫音;没有舌尖后音声母;韵尾较少,普通话前鼻音韵尾一律读做后鼻音韵尾,普通话复韵母的韵尾脱落变成单
元音韵母;有七-八个声调。
3.湘方言湘方言主要分布在湖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在三千万以上。
主要的语音特点是:部分地区有比较完整的浊塞音、浊塞檫音和浊檫音声母;声母h、f不分;声母n和l混用;入声调没有塞音尾。
4.赣方言赣方言主要通行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和湖北省的东南角,以南昌话为代表,使用人口也在三千万以上。
赣方言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其它方言那样突出的特点。
从方言地图上看,赣方言处于北方方言、吴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湘方言的四面包围之中,这种地理位置是汉语所有方言中最为独特的,正因为如此,赣方言受其它方言的影响很大,四面的界线非常不明显,与吴方言接近的地区,像吴方言,与闽方言接壤的地区像闽方言,与客家方言接触到地区又像客家方言,等等,以致有学者主张取消赣方言的独立,把它合并归属到周边不同的方言区。
赣方言语音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古代的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全部变成了同一发音部位的送气清音,而不是像普通话那样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5.客家方言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三千七百万。
客家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东部和北部地区、广西和江西南部、福建西部,以及湖南、四川、台湾省的部分地区,海外华侨有很多使用客家方言。
主要的语音特点是:古代浊塞音和浊塞檫音声母大部分变成同部位的送气清音声母,这一点与赣方言一致;舌尖后音声母读作舌尖前音;g、k、h和z、c、s可以同齐齿呼韵母相拼;没有撮口呼韵母;声调有六个。
6.粤方言粤方言主要通行于广东省朱三角、广西东南部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区,以广州话为代表,也
有主张以广州话和香港话为代表的,使用人口约四千万。
海外很多华侨和华裔也使用粤方言。
同时,粤方言地区是我国经济开放改革的前沿,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取得成就最大的地区,每年吸引内地各省份数百万民工前往淘金,因此近年来粤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海内外都有很大影响,粤语中的方言词,近年也呈现出向北渗透的趋势,这里反映出语言扩张同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粤方言的语音系统比较复杂,韵母多达五十三个辅音韵尾非常丰富,除鼻音韵尾m、n、ng 外,还有与之对应的入声塞韵尾b、d、g,声调一般有八九个,是汉语诸方言中调类最多的方言。
7.闽方言闽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福建省、海南省、台湾省,以及广东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使用人口约五千五百万。
闽方言是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方言的分区历来在闽方言的处理上就有分歧,有的把闽方言分为闽南方言、闽北方言,有的还划分出闽东方言。
现在一般把闽方言再划分为五个方言片: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中方言,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方言,以莆田话为代表。
其中闽南方言的影响最大,福建省范围以外地区使用的闽方言,主要就是闽南方言。
闽方言的语音中保留声汉语上古音的一些特点,例如没有唇齿檫音f,普通话中凡是念f声母的字,闽方言则念b或p声母;普通话中念zh和ch声母的部分字,闽方言念d或t。
综上可以看出,七大方言区的语言,其本上是不通,交流时基本形如外语;除开使用人口较少的客家方言,加上细化东北方言,中原方言,西方方言,西南方言区,可以分为十个方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