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 格式:ppt
- 大小:116.50 KB
- 文档页数:12
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除了普通话这一民族的共问语之外,汉民族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
象一切语言中的方言一样,汉语的这些方言也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它们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语音上对应规律很整齐,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也大体相同, 因而它门并不是同普通话并立的独立语言,而只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日益集中和发展,汉民族共同语的影响必将日益扩大,汉语方言的影响也将逐渐缩小。
汉语的方言现在可以分成八区,它们的分布情况大致如下:(一)北方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京话为中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
分布地域包括长江以北汉族居住的地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使用的人口约647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本方言区内部有很大的一致性。
从东北的哈尔滨到西南的昆明,直线距离约有3200公里,从东南的南京到西北的酒泉,直线距离约有2000公里,其间各处的人通话没有困难。
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地域,语言这样一致,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
(二)吴方言区吴方言也称江南话或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77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
分布地域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镇江不在内),浙江省大部分。
(三)湘方言区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46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四)赣方言区赣方言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22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
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
湖北省东南一带也属于这一区。
(五)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37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
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
湖南、四川两省也有少数地区说客家方言的。
(六)闽北方言区以福州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1100万, 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
《语言学概论》与《现在汉语》名词解释汉语:(狭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即普通话):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又叫“通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在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也即“地点方言”。
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阶级方言: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
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社会变体:不同社会集团的言语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叫社会变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风格变体:语言因适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异。
母语(即原始基础语或基础语):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
子语: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
汉语和藏语是原始汉藏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延续。
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嗦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国语: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国语运动”的“国语”不同)。
(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电大《现代汉语专题综合学习指导》名词解释题答案1.国家通用语言:是国家推广使用的通用语言,在我国,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
2.普通话:普通话是我国推广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
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规范汉字:指新中国建立以来由政府发布的规范文件所规定的汉字。
4.方言:是语言的变异形式,是一种语言的变体,是语言的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例如我国,现代汉语方言有吴方言等七大方言区。
5.地域方言: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应映。
例如吴方言就是一种地域方言。
6.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例如行业语就是社会方言。
7.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叫基础方言。
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8.方言岛:一个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
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9.隔音字母:字母y和w是隔音字母,起分隔音节界线的作用,例如音节ianguang(仰望用上隔音字母拼写为yangwang就不会被误会为ianguang(眼光了。
10.音节:是人们在听觉上最容易分辨、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例如“我去上海”有四个音节“wǒ qù shàng haǐ”11.声母:是音节中位于音节前面的辅音,普通话有22个声母,除了一个零声母,其余都是由辅音充当。
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声母分别是p、t、h。
12.韵母:是一个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可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普通话韵母有39个。
例如“普通话(pǔtōnghuà”三个音节的韵母分别是u、ong、ua。
13.声调:是贯穿一个音节的高低升降的调子,由音高变化形成,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广西师范大学现代汉语作业1[《现代汉语》第一章现代汉语及其书写符号]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1.共同语共同语也叫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3.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就是双重语言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正式场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双语现象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
4.现行汉字: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就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的、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5.隶书:隶书是产生于秦代、通行于汉代的一种汉字形体。
隶书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
隶书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
6.构字部件:二、判断说明题1普通话也就是北方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方话只不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域变体,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作为语音系统,普通话的语汇也主要来自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也是由主要在北方方言区流行的近代白话文发展而来的,但我们终究不能把作为基础方言的北方话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混为一谈。
2北京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
3.“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
“桃”和“沐”都包含部件“木”,而且两者都是形声字,但是,“桃”中的“木”是表意的形旁,而“沐”中的“木”是表音的声旁。
所以,说“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是错误的。
“肚”和“明”都包含部件“月”,而且“月”都是表意的,但“肚”中的“月”实际上是“肉”,跟肌肉有关,“明”中的“月”才是“月”字旁,跟月亮有关,所以说“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也是错误的。
现代汉语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绪论习题与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3、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4、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6、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7、现代汉语的特点在语音方面有(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
8、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语,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9、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10、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C)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A、所有B、北京C、北方D、东北2、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D)A、轻声、儿化B、简缩C、附加词D、词根复合法3、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D)A、形态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4、现代汉语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B)A、单音节词B、双音节词C、三音节词D、多音节词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用“×”表示正确或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3、粤方言并不等于广东话。
(√)4、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黄廖版《现代汉语》名词解释(详细版)第一章绪论1. 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包括多种方言和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现代汉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3.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
4. 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的语言。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5. 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就叫作基础方言)第二章语音1.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出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属性,即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根本属性。
2.《汉语拼音方案》:是用拉丁字母拼写现代汉语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方案,1958年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式通过。
一共有五个部分组成,即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
3.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出的就是音素。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两大类。
4.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是一种声音区别于另一种声音的本质特征,是用来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振动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5.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持久,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方言和普通话。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语法方面(1)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2)词法与句法结构基本一致(3)词的多功能性(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0.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各级各类机关工作语言,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宣传语言,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交际语言。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我们这里讲述的是(普通话)。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现代汉语有(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不同的形式。
(文学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4.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5.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6.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7.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
8.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9.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
10.我们了解和研究汉语方言,其目的之一就是要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有效地(推广普通话)。
11.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方言的关系是(B)A.互相排斥B.互相依存,方言从属于汉民族共同语C.方言是从民族共同语中分化出来的2.对普通话而言,汉语方言是一种(A)A.地域分支B.并立的独立语言C.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D.对立的独立语言3.汉语方言之间的差异,突出表现在(A)方面。
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方言近年来,随着交通和信息的发展,中国的方言也逐渐受到关注。
作为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方言。
现代汉语方言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支。
现代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等省份。
这些方言以其独特的音韵系统和词汇特点而闻名于世。
其中,福建方言是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支重要分支。
福建方言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被广泛使用于福建省及其周边地区。
福建方言的特点之一是声母的变异。
在普通话中,声母“f”、“d”、“t”、“n”、“l”等在福建方言中常常变为“h”、“z”、“s”、“n”、“l”。
例如,“福建”在普通话中读作“fújiàn”,而在福建方言中读作“hók-gióng”。
除了福建方言,广东方言也是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支重要分支。
广东方言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被广泛使用于粤语地区。
广东方言的特点之一是声调的变化。
在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而在广东方言中,有六个声调。
例如,“我爱你”在普通话中读作“wǒ ài nǐ”,而在广东方言中读作“ngóh ngoi léih”。
江苏方言也是现代汉语方言中的一支重要分支。
江苏方言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及其周边地区,被广泛使用于苏语地区。
江苏方言的特点之一是韵母的变化。
在普通话中,韵母“i”、“ü”在江苏方言中常常变为“e”、“üe”。
例如,“好的”在普通话中读作“hǎo de”,而在江苏方言中读作“hae du”。
除了以上几种方言,现代汉语方言还有很多其他分支,如浙江方言、湖南方言、四川方言等。
每一种方言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现代汉语方言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方言不仅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变异,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方言,人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习俗。
关于现代汉语方言的分区,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七区说”,也就是把汉语方言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个大区。
北方方言北方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这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
“官话”名称的产生,也说明北方话体现了汉语发展的趋势,它作为基础方言的地位已经得以确立。
北方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
在汉语各种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0%以上,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或上江官话;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
北方方言的语音系统相对比较简单,共同特点包括:1.古全浊声母清化,例如“富”和“父”的读音都没有分别。
2.平声分阴阳,全浊上声归去声。
绝大部分地区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调类分派情况相当一致。
3.辅音韵尾少,没有〔-p〕、〔-t〕、〔-k〕和〔-m〕。
吴语吴语历史十分久远,可溯源到三千年前先周时代太伯、仲雍的南迁。
自东晋开始,吴语不断受到中原文化冲击,受中原汉语影响。
明清以来出现用吴语写成的昆曲、弹词和小说,显示了吴语不朽的文化价值。
现代吴方言的分布区域,包括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崇明岛,江北沿岸靖江、启东、海门三县和南通东部,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和江西省的少数地区。
现代吴语,其“古老性”突出地表现在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古浊塞音、浊塞擦音、浊擦音声母〔b〕、〔d〕、〔g〕等。
吴方言有一批复合词,词素次序正好与普通话相反,如“闹热”(热闹);有一些特有词已被普通话吸收,如“尴尬”、“煞有介事”等。
湘方言湘方言或称“湘语”、“湖南话”。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湘方言不断受邻近方言的影响,“纯粹”的典型湘语已难寻找。
湘语的形成晚于吴语,但湘吴自古有近亲关系。
这一辽阔地域大概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我们不妨把“南楚江湘”看作上古时代的一个方言群,它是“楚语”的嫡亲或支系,和吴方言也关系密切。
湘方言较为突出的语音特征是:1.古浊音系统在南片湘语中保留较完整。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甚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代表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
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1.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一种社会现象。
记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2.语音的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音体颤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十大汉语方言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官话方言官话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具体包括以下几种: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冀鲁官话燕京官话西北官话上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湘语粤语闽语吴语吴语,又称吴方言、吴越语、江南话,是现代汉语的方言之一,一般以苏州话为代表,也包括上海话、浙江大部分地区以及安徽部分地区。
粤语粤语,又称广东话、粤方言、粤语、广东话、粤语,也称为广东话或粤语。
七大方言中唯一一个拥有完善文字系统的方言。
闽语闽语,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包括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仙语。
客家语客家语,简称客语,是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是汉族客家民系的共同语言和进行交流的工具,部分语言学者将其归类为汉语南方方言,而非方言。
晋语晋语是中国北方的唯一一个非官话方言。
赣语赣语,又称赣方言,汉语方言之一,以南昌话为代表。
赣语有25个声母,64个韵母,7个声调。
湘语湘语,也称湖南话,为汉藏语系汉语族声调语言的一支。
徽语徽语,有的语言学者认为“徽语”的名称有误,正确的名称应该是“严州片徽语”或“六安片吴语”,并认为“徽语”的名称容易造成错误的归属,有张冠李戴的嫌疑,因为除徽州外,原严州(今浙江省杭州市的桐庐、建德等地)、衢州、严州、处州(今浙江省丽水市)以及安庆市部分地区(今安庆市望江县东南部地区以及池州市东至县的南山区)、宣州地区(今安徽省宣城市除绩溪县大部分以外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旌德县)明属于徽州府管辖地区外其他地区没有使用徽语的发言。
但徽语的名称已经广泛被接受和使用。
另外福建也有部分人使用徽语。
平话平话是唐宋时期的官方语言在南方的方言中演变而出的一种语言,最具代表性的有桂南平话、桂北平话桂中平话(即土拐话)等。
汉语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通过了解汉语方言,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语的发展和演变。
《语言学概论》与《现在汉语》名词解释汉语:(狭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即普通话):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又叫“通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在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也即“地点方言”。
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阶级方言: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
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社会变体:不同社会集团的言语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叫社会变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风格变体:语言因适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异。
母语(即原始基础语或基础语):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
子语: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
汉语和藏语是原始汉藏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延续。
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嗦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国语: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国语运动”的“国语”不同)。
(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