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 格式:doc
- 大小:19.34 KB
- 文档页数:3
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除了普通话这一民族的共问语之外,汉民族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
象一切语言中的方言一样,汉语的这些方言也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它们之间虽然有明显的差异,但由于语音上对应规律很整齐,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也大体相同, 因而它门并不是同普通话并立的独立语言,而只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
随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日益集中和发展,汉民族共同语的影响必将日益扩大,汉语方言的影响也将逐渐缩小。
汉语的方言现在可以分成八区,它们的分布情况大致如下:(一)北方方言区1北方方言北京话为中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
分布地域包括长江以北汉族居住的地区,长江以南镇江以上九江以下的沿江地带,湖北(东南一带除外)、四川、云南、贵州四省、湖南省西北一带。
使用的人口约647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本方言区内部有很大的一致性。
从东北的哈尔滨到西南的昆明,直线距离约有3200公里,从东南的南京到西北的酒泉,直线距离约有2000公里,其间各处的人通话没有困难。
这么多的人口,这么大的地域,语言这样一致,在世界上是很少见的。
(二)吴方言区吴方言也称江南话或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77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
分布地域包括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镇江不在内),浙江省大部分。
(三)湘方言区湘方言也称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46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
(四)赣方言区赣方言也称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22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
主要分布在江西省(东北沿江地带和南部除外)。
湖北省东南一带也属于这一区。
(五)客家方言区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3700万,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四。
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省。
湖南、四川两省也有少数地区说客家方言的。
(六)闽北方言区以福州话为代表。
使用人口约1100万, 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
段落翻译I-历史文化-语言-方言-4中文:中国方言(dialect)是汉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支。
它的形成是由于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vast territory)、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
汉语的方言非常复杂。
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发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明显。
大体来说,北方方言和普通话(mandarin)很接近,而南方方言和普通话差异很大。
尽管方言给不同地区的人们交际带来困扰,但它对保留本土的(indigenous)文化精神做出了贡献。
语言要点:formation; due to; vast territory; variety; complicated; differ from; the most prominent difference; generally speaking;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make contribution to; retain译文:Chinese dialects are branch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different regions. Its formation is due to China’s vast territory, varieties of nationalitiesand cultures. The dialect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re very complicated. Various dialects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three aspects: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and grammar. And the most prominent difference is in pronunci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most of northern dialects are similar to Mandarin, while southern dialects are vastly different from Mandarin. Although local dialects have brought much trouble in the communication of people in different areas, they have made contribution to retaining the indigenous culture.。
现代汉语习题与答案第一章绪论习题与答案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3、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4、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6、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7、现代汉语的特点在语音方面有(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
8、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语,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9、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10、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C)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A、所有B、北京C、北方D、东北2、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D)A、轻声、儿化B、简缩C、附加词D、词根复合法3、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D)A、形态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4、现代汉语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B)A、单音节词B、双音节词C、三音节词D、多音节词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用“×”表示正确或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2、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3、粤方言并不等于广东话。
(√)4、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一、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普通话和方言。
2、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3、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4、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通行于一定地域的语言。
5、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6、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7、现代汉语的特点在语音方面有( 1 )没有复辅音( 2 )元音占优势( 3 )有声调。
8、日本语、朝鲜语、越南语同汉语关系尤为特殊,它们都吸收过汉语大量的词语,甚至在汉语的基础上产生了很多新词。
9、汉语是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之一,另外五种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10、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1、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单项选择题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 C )方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A、所有B、北京C、北方D、东北2、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 D )A、轻声、儿化B、简缩C、附加词D、词根复合法3、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 D )A、形态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4、现代汉语汇中占绝大多数的是( B )A、单音节词B、双音节词C、三音节词D、多音节词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里用“√” 用“×”表示正确或不正确)1、普通话就是过去所说的“白话”或“官话” 。
(×)2、口语和书面语在表达形式上是完全一样的。
(×)3、粤方言并不等于广东话。
( √ )4、民族共同语既然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就应该排斥其他方言中的成分。
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现代汉语”通常有两种解释,狭义的解释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广义的解释还兼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方言和普通话。
2.汉语做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有的性质。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现代汉语民族共同语又叫.普通话,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
4.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古代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被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官话。
到了现代,即辛亥革命后又称为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则称为普通话。
5.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是方言。
6.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在形成过程中,北京话有着特殊的地位。
7.汉语方言可以分为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8.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词汇方面(1)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2)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3)双音节词占优势;语法方面(1)词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2)词法与句法结构基本一致(3)词的多功能性(4)量词十分丰富,有语气词。
9.在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中,最重要的两项工作是促进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10.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语音方面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方面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11.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
12.50年代初制定的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13.新时期的推普方针是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14.新时期推普工作应努力做到要使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语言,各级各类机关工作语言,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的宣传语言,不同方言区及国内不同民族的人员交往时的交际语言。
语言学概论方言划分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方言的特点和差异,可以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种常见的方言划分方法是根据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将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是指因地理区域的分隔而形成的方言,如汉语中的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
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之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通性。
社会方言则是指因社会阶层、职业、年龄、性别等因素而形成的方言,如汉语中的书面语和口语、官场用语和民间用语、老年用语和青年用语等。
这些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之间的差异通常比地域方言要小。
除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方言类型,如混合方言、移民方言等。
混合方言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言混合而成的方言,如汉语中的“川普”(四川普通话)就是一种混合方言。
移民方言则是指移民群体所使用的方言,如美国的唐人街中使用的粤语、闽南语等。
总之,方言的划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不同的方言划分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方言。
(完整版)现代汉语考试试题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上(一)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
2. 据阻碍方式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 )。
3.后鼻韵母有( )。
4.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值是( )5.传统的“六书”是指()。
6.汉字标准化的四定是指( )。
7.合成词是由()的词,包括()三类。
8. 语义场的类型有()。
9.成语的特征是()。
10.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
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6分)1.音素 2.单元音 3.音位 4.词。
5.义6.歇后语三、语音题(共20分)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每题1分,共5分)(1)m (2)b (3)ch (4)k (5)x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
(每题2分,共10分)(1) z —— zh (2)f —— h (3)ɑo ——i ɑ(4)on ɡ ——ion ɡ(5)en —— in3.给下列音节注音,并列表分析音节的结构方式。
(共5分)(1)优秀(2)权利(3)威武(4)爱护(5)谚语四、分析题(共20分)1.分析词的结构类型。
(每题1分,共10分)倾销、利害、房间、老乡、吩咐、年轻、仅仅、皑皑、提高、地震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1)持续——继续(2分)(2)愿望——希望(2分)(3断)果——决断——断武(3分)(4)要求——请求——恳求(3分)五、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语音的强弱跟说话时用力的大小。
A .成正比B .成反比C .没有关系2. 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A .物理属性B .社会属性C .生理属性3. 普通话声母中有六个塞音声母,它们是。
A .z 、c 、zh 、ch 、j 、q B.b 、p 、d 、t 、g 、kC .z 、c 、d 、t 、j 、q D.b 、p 、c 、z 、j 、q4. 普通话中声母。
A .都是清音B .只有m 、n 、l 、r 是浊音,其他都是清音C .都是浊音D .只有鼻音m 、n 、l 、r 是清音,其他都是浊音5. “瘦(shou )”这个音节的韵母是。
汉语方言的分区方言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是通行于某一地域的语言(或称地理方言)。
方言又是与民族共同语相比较而言的,现代汉语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不同分支。
普通话的发展比方言要快,是现代汉语发展的一种高级形式。
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方面,词汇和语法也有一定差异。
汉语方言分歧严重。
造成各地方言差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山川地理阻隔,交通不便、政治区划造成的向心力和封闭性;人口流动、迁徙等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造成我国汉语方言复杂、分歧严重的现实。
《中国语言地图集》将我国汉语方言作了比校细致的划分,这里作扼要介绍。
1 .汉语方言的十大方言区( 1 )北方方言区北方方言区也称官话区。
北方方言是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
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北,包括云南、贵、四川三省及重庆市的广大地域。
北方方言内部一致性强,各地方言可以通行。
( 2 )晋语区晋语分布在我国山西省境内及相邻的内蒙古、河北、河南、陕西的部分地域。
晋语区虽然地处我国北方,但还保留着带喉塞音尾的入声,因而与周边的北方方言(官话)有明显区别。
( 3 )吴语区吴语分布在江苏省东南,上海市,以及浙江省及相邻的赣东北、闽北地域。
( 4 )徽语区徽语分布在安徽省南部、浙江省西部和江西省东北等地域。
( 5 )赣语区赣语分布在江西省中部和北部,湖南省东部和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以及安徽省南部、福建省西北部的部分地域。
( 6 )湘语区湘语分布在湖南省中部湘江、资水、沅江流域,以及湘江上游广西的东北角等地狱。
(7 )闽语区闽语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三省的大部分地域,以及广东省东部潮汕地区和雷州半岛一带地域。
(8 )粤语区粤语分布在广东、广西的珠江三角洲一带地域。
(9 )平话区广西中部一带的汉语方言,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之间的交通要道一带地域。
(10 )客家话区客家话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台湾、海南等地域,比较集中的是广东省东部、中部,福建省西部和江西省南部。
《语言学概论》与《现在汉语》名词解释汉语:(狭义)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即普通话):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共同语:又叫“通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在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也即“地点方言”。
地域方言(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
社会方言: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
基础方言: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这种作为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称为基础方言。
如汉民族共同语以北方方言为基础。
阶级方言:不同阶级所拥有的自己特殊的社会方言,主要表现在各阶级所用的一些特殊用语以及对一些词语的特殊理解上。
亲属语言: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叫亲属语言。
如汉语和藏语来自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它们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
社会变体:不同社会集团的言语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叫社会变体,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
风格变体:语言因适用场合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异。
母语(即原始基础语或基础语):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
子语: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
汉语和藏语是原始汉藏语在不同地域上的延续。
语言的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嗦作的分类叫谱系分类;按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分为语族、语支、语群。
国语: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与“国语运动”的“国语”不同)。
(民族交际语:在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共同使用的语言。
汉语方言的分类一为北方方言”。
它是汉民族共同的基础方言,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等四个方言。
二为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及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为代表。
三为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四为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五为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六为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括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北部和浙江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七为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中部,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东话为代表。
汉语可大分为七大方言:一•北方话(简称:北语)此有异议:山西及其毗邻陕北部分地区、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保留古入声字,自成入声调,不同于一般西北官话,也不同于华北官话,近来有学者认为可根据有入声”这一特点另立晋语”,从官话方言中独立出来。
二•广东话(简称:粤语)其中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通常被认为属于粤方言,但也有认为是独立方言。
三•江浙话(简称:吴语)此处有异议:徽语是《中国语言地图集》中新划分出的一种汉语方言,也有学者倾向于将徽语划归到吴语里去。
四•福建话(简称:闽语)此有异议:包括闽南方言、闽东方言、闽北方言、闽中方言和莆仙方言。
有人提出闽北、闽南两种独立方言命名。
五•湖南话(简称:湘语)六.江西话(简称:赣语)七• 客家话(简称:客语)因为分类还有很多争议,所以以上是比较公认的。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1.北方话(简称:北语)2.广东话(简称:粤语)3.江浙话(简称: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6・江西话(简称:赣语):!•客家话(简称:客语):1、北方方言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
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汉语口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歧是相当大的。
从大的范围上说,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等从口语上无法互通;从小的范围上说,汉语(尤其在中国大陆南方)“十里不同音”,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一个县有十数种不能互通的汉语的现象,即使在号称“相对统一”的北方方言内部,亦因为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口音差异。
但汉语又具有文字(书面语)和使用者(汉族)的高度统一性,这与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独立语言与方言的区别划定,除考虑语音上的通话度外,语音上的源流、语法、词汇、书写系统,甚至使用者的认同感、政治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
因此,关于汉语是单语还是多语合集的问题,基于语言学特征的不同侧重点,或者仅仅是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其回答可能会并不相同。
目前绝大部分汉语使用者还是认为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
总体而言:在语言学者中,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多地使用“方言”一词来形容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而大陆以外的学者,部分人认为汉语内部只存在方言,部分人则认为汉语内部可分解成多种独立的语言;在操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由于汉语传统习惯用词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方言”来形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尽管其中的部分人意识到汉语内部的差异不亚于一些语族或语支的内部差异;部分对语言学有一定了解且赞同“独立语言论”的人士,以及部分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人士,则支持视汉语为是多种独立语言的集合。
此外,在个别的语言学中文2出版物中,还存在“汉语语族”的说法。
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诸如介绍汉藏语系的总概中,并没有专门的论文来讨论。
事实上,尽管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构成有争论,但都同意将汉语定为汉藏语系之下的相当于“语族”地位的一门语言。
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认为汉语和汉语语族只是形式上的差别。
或者定位为汉语族——汉语支——汉语,汉语族下只含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下只含一个语言汉语。
汉语方言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
方言名词解释社会方言是由社会群体的不同性质而形成的语言变体。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没有直接的渊源,它是由不同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或由这些因素构成的社区交际习惯所形成语言差异。
主要差别是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及一些特殊词汇的使用。
比如北京话的儿化音。
在语言学中,社会方言指的是在某一社会团体,社会阶层或次文化群中被使用的语言。
在此意义上,它区别于个人方言,即个人使用的特殊形式的语言。
社会方言也区分于地域方言,即特定地区使用的特殊形式的语言。
然而地域方言通常有特殊的社会地位,所以一种特定的语言变体常常同时被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例如,标准意大利语相对于托斯卡纳语来说是一种地域方言。
但作为意大利民族的语言,它也是社会方言,因为它被作为通用语在全国的广播,新闻媒体和上流社会中被使用。
汉语方言又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不是单一制于民族语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采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各方言大都就是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而逐渐构成的。
构成汉语方言的要素很多,存有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例如人口的搬迁,山川地理的隔绝等;也存有属语言本身的要素,例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相同语言的相互碰触、相互影响等。
方言虽然只是在一定的地域中通行,但本身却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
方言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同一个民族的各种地方方言是这个民族的共同语,一般总是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点。
一般情况下,民族共同语总是在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根据性质,方言可以分后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就是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构成的变体,就是全民语言的相同地域上的分支,就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充分反映。
社会方言就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构成相同的社会变体。
在中国现代几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汉语经过数千年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而南方方言则是北方居民在历史上不断南迁逐步形成的。
04682现代汉语形考任务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A.正确B.错误答案:B2.语言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A.正确B.错误答案:A3.普通话其实就是北京话,北京话就是普通话。
A.正确B.错误答案:B4.方言是现代汉语的地域分支。
A.正确B.错误答案:A5.元音发音时声带一定振动;辅音发音时有的振动,有的不振动。
A.正确B.错误答案:A6.汉语普通话每个音节都必须具有辅音声母。
A.正确B.错误答案:B7.n和l区分的关键在于这两组音的发音部位不同。
A.正确B.错误答案:B8.i在和辅音声母z、c、s以及zh、ch、sh、r相拼时,发音完全相同。
A.正确B.错误答案:B9.轻声可以区别词义和词性。
A.正确B.错误答案:A10.语音的高低升降变化为声调,在句子中表现为语调,用来表达句子的不同语气。
答案:A11.下列词语中,()拼写时全都要省略韵腹。
A.车间规定B.科技司法C.考虑炫耀D.秋水滚轮答案:D(V:gkfdy567)12.汉语声调是由()变化形成的。
A.音高B.音强C.音长D.音色答案:A13.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A.生理属性B.物理属性C.社会属性D.自然属性答案:C14.吴方言是以()为代表。
A.南昌话B.杭州话C.上海话D.广州话答案:C15.多音字“哄”在()中念hòng。
A.哄人B.起哄C.哄小孩D.哄传答案:B16.现代汉语的特点不包括()。
A.没有复辅音B.音节有声调C.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D.通过丰富的词形变化表示语法意义答案:D(V:gkfdy567)17.舌根、不送气、清、塞音是()。
A.bB.d答案:D(V:gkfdy567)18.普通话韵母按照结构特点分,不包括()。
A.单元音韵母B.带鼻音韵母C.无韵尾韵母D.复元音韵母答案:C19.根据拼写规则,下列音节拼写有错误的是()。
A.xiwangB.guenshueiC.yuanwangD.xuanchuan答案:B20.普通话的上声音节,在另外一个上声音节前,要变成()。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的地域分支——方言
汉语口语在不同地域的分歧是相当大的。
从大的范围上说,北京话、上海话、广州话等从口语上无法互通;从小的范围上说,汉语“十里不同音”,浙江、福建甚至出现一个县有十数种不能互通的汉语的现象,即使在号称“相对统一”的北方方言内部,亦因为地域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口音差异。
但汉语又具有文字和使用者的高度统一性,这与世界上的大多数语言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
独立语言与方言的区别划定,除考虑语音上的通话度外,语音上的源流、语法、词汇、书写系统,甚至使用者的认同感、政治因素,都是很重要的判断依据。
因此,关于汉语是单语还是多语合集的问题,基于语言学特征的不同侧重点,或者仅仅是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其回答可能会并不相同。
目前绝大部分汉语使用者还是认为不同地域的汉语是汉语不同的方言。
总体而言:
在语言学者中,中国大陆的学者较多地使用“方言”一词来形容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而大陆以外的学者,部分人认为汉语内部只存在方言,部分人则认为汉语内部可分解成多种独立的语言;
在操汉语的非语言学人士中,由于汉语传统习惯用词的影响,绝大多数人都是用“方言”来形容相互有差别的汉语,尽管其中的部分人意识到汉语内部的差异不亚于一些语族或语支的内部差异;部分对语言学有一定了解且赞同“独立语言论”的人士,以及部分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人士,则支持视汉语为是多种独立语言的集合。
此外,在个别的语言学中文2出版物中,还存在“汉语语族”的说法。
不过这种说法仅见于诸如介绍汉藏语系的总概中,并没有专门的论文来讨论。
事实上,尽管语言学界对汉藏语系的构成有争论,但都同意将汉语定为汉藏语系之下的相当于“语族”地位的一门语言。
从这个角度上说,可以认为汉语和汉语语族只是形式上的差别。
或者定位为汉语族——汉语支——汉语,汉语族下只含一个语支汉语支,汉语支下只含一个语言汉语。
汉语方言
汉语所包含的语言种类问题,在语言学界颇有争议。
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只包括汉语一种语言;另一种观点认为汉语包括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语言。
中国国内的学者多数支持前者,而中国以外尤其西方多数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支持后者。
支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汉语不是一种单一的语言,而是一簇相互关联的不同语言;支持前一种观点的人则将闽语、粤语、客语、吴语、赣语、湘语等列为汉语方言。
语言学家根据汉语方言的不同特点,把汉语划分为七大方言。
在这七大方言内部,仍存在不同的次方言区。
有时这些次方言区内的使用者也不能相互理解。
在不同的方言区的人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区别。
例如,一个使用粤方言的香港人可能会感到与操台山话的广东人有很多共同点,虽然他们可能不能相互理解。
在地理上的方言分歧也是很明显的。
在华北官话、西北官话或者西南方话地区,相隔几百公里的人一般可以相互理解,但某些地区语音和词汇的变化也是很大的;然而在中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尤其是山区,例如福建,相隔只有十公里的当地居民也许已经不能互相理解了。
官话,或称官话方言等:指华北、东北及西北地区、湖北大部、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北部、江西沿江地区、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所使用的母语方言。
官话大致分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华北官话分布在北方东部,以北京话为代表,
西北官话分布在北方西部,以西安话为代表,西南官话分布在南方西部,以成都话为代表,江淮官话分布在南方东部,以扬州话为江淮话的代表。
上古时期的中原雅音在五胡乱华、衣冠南渡后,分化成为中古汉语语音。
而现代“官话方言”,主要形成于宋元时期。
官话在形成之后,在南北方分别发展,由分化成了南方官话和北方官话,为以后中国各代的官方语言,北方官话至今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基础。
使用这一方言的人占中国人口的70%。
需要指出的是,“官话方言”,过去曾经称为“北方方言”,并不局限于中国北方。
相反,中国西南地区和江淮地区的南方方言也属于官话方言。
官话的明显特点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辅音韵尾。
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现在已经只剩下“-n,-ng”。
同时,与其他方言相比,官话话在失去清浊对立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
因此,官话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
这在其他方言中比较少见。
吴语,或称吴方言:在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
典型的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
其中安徽西南部受赣语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
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
这种方言的对清浊辅音的区分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
但吴语保留了中古汉语的模糊入声。
客家话,或称客家方言、客方言、客语:在中国南方的客家人中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
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
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
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5%。
客家方言的特点是平声,上声不分阴阳,但入声,去声分阴阳。
闽语,或称闽方言:在中国福建、中国海南、中国广东东部、菲律宾、中华民国、新马等东南亚国家与其他海外的一些华人中使用。
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南方言、闽北话、闽东话、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
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其中以闽南语最具影响。
但是,根据现有的语音学研究,闽语的音系相当接近上古汉语的音系。
闽南语共有“m,n,ng,p,t,k,?”七种辅音韵尾。
闽南语是汉语中声调较复杂的方言之一,泉州音有8个声调,漳州音、厦门音、同安音、台湾音通常有七个声调。
同时,闽南语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泉州音和漳州音是其它支系的母语,闽台片的闽南语内部较为一致。
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
粤语,或称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
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有九个声调。
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
粤语包含了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
粤语内部的分歧不大。
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5%。
但是粤语中没有混合入声,可以认为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成分要早于吴语,但晚于闽语。
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
按是否保留浊声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其中浊声母已全部清化的新湘语相对接近西南官话。
分别以长沙话及双峰话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
历史上湖南湖北两省受到北方文化的强烈影响,故湘语内部差异比较大。
并且有多个时期古汉语语音特征之重叠。
赣语,或称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南部。
使用人数约为%。
赣方言在音系上与客家方言十分接近,因此学术界有将赣客方言统一归类的提议。
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议:
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
其白读系统与官话截然不同。
以前将其归于官话。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
以前将其南部方言归于粤语,而将北部方言当成孤立的土语存在。
徽语: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
以前将其归于吴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