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S抽样与户内抽样
- 格式:ppt
- 大小:1.69 MB
- 文档页数:20
方法播报概率抽样包括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PPS抽样和户内抽样。
例如: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是一种广为使用的概率抽样方法。
是最完全的概率抽样。
如前面提到的,随机抽样就是总体中每个单位在抽选时有相等的被抽中的机会。
在简单随机抽样条件下,抽样概率公式为:抽样概率=样本单位数∕总体单位数例如,如果总体单位数为10000 ,样本单位数为400 ,那么抽样概率为4 %。
简单随机抽样的优点在于,它看起来简单,并且满足概率抽样的一切必要的要求,保证每个总体单位在抽选时都有相等的被抽中的机会。
简单随机抽样可以通过电话随机拨号功能完成这个步骤,可以从电脑档案中挑选调查对象。
同样,简单随机抽样会遇到“样本可能分布不均匀”以及“没有好的抽样框”等问题。
友邦顾问在简单随机抽样过程中常使用的技巧为“抽签法”和“随机表”法。
等距抽样在定量抽样调查中,等距抽样常常代替简单随机抽样。
由于该抽样方法简单实用,所以应用普遍。
等距抽样得到的样本几乎与简单随机抽样得到的样本是相同的。
等距抽样的基本做法是,将总体中的各单元先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编号,然后决定一个间隔,并在此间隔基础上选择被调查的单位个体。
样本距离可通过下面公式确定:样本距离=总体单位数∕样本单位数例如,假设你使用本地电话本并确定样本距离为100 ,那么100 个中取1 个组成样本。
这个公式保证了整个列表的完整性。
等距抽样方式随意用一个起点,例如,如果你把一本电话本作为抽样框,必须随意取出一个号码决定从该页开始翻阅。
假设从第5 页开始,在该页上再另选一个数决定从该行开始。
假定选择从第3 行开始,这就决定了实际开始的位置。
等距抽样方式相对于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最主要的优势就是经济性。
等距抽样方式比简单随机抽样更为简单,花的时间更少,并且花费也少。
使用等距抽样方式最大的缺陷在于总体单位的排列上。
一些总体单位数可能包含隐蔽的形态或者是“不合格样本”,调查者可能疏忽,把它们抽选为样本。
注册会计师考试《审计》知识点:pps抽样1、PPS抽样优点优点之一是无须考虑被审计金额的预计变异性因为PPS抽样是按照金额来进行抽样的,那么每一块钱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那么1000元比100元抽样的可能性就要大,所以这也就表明PPS抽样本身的原理就已经考虑了抽样单元变异性的特点,分别赋予了不同金额的抽样单元不同的抽取概率。
所以PPS抽样的样本规模不需考虑被审计金额的预计变异性。
2、在PPS抽样中,如果样本被重复选择,是不影响样本量的,同时,如果发现错报的话,在评价样本结果时,重复出现了几次,就算几次错报。
3、为什么PPS抽样使用的是属性抽样的原理?PPS抽样是以抽样原理为基础的,PPS抽样是以错报的发生率来计算总体的错报金额的。
通过审计抽样的学习,属性抽样中用的是比率,变量抽样用的是错报金额。
4、PPS抽样的优缺点中“PPS抽样中如果项目金额超过选样间距,ppS系统将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如何理解PPS抽样是以货币单位作为抽样单元进行抽样的一种方法,在该种计算方法下总体中的每个货币单位被选中的机会相同,所以总体中某一项目被选中的概率等于该项目的金额与总体金额的比率。
它有助于注册会计师将审计的重点放在较大的余额或交易。
此抽样方法之所以得名,是因为总体中每一个余额或交易被选中的概率与其账面金额成比例。
因为它的特性因此其具备了其特有的优缺点。
给您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这个问题:比如某地的商品房比较抢手,有人半夜就排队了,即使这样不是说排到队的人都有机会买到房,开发商界时会抽号,从第一个人开始每隔一个随机数(比如4)开始抽取,凡抽中的人均可购住房一套。
现在某户人家共计五口人一起来排的队,这五口人是一家,这一家是一个逻辑单元,而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PPS的抽样单元,由于现在是每隔4个人选中一个,那么这家肯定能有一个人被选中,但最终买到房子的并不是这一人,而是以这个人为代表的这一家,上面的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为什么“pps抽样中如果项目金额超过选样间距,pps 系统选样自动识别所有单个重大项目”。
对PPS抽样的初步认识和了解一、什么是PPS抽样调查法PPS抽样调查法是指放回的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简称为PPS抽样。
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
其抽选样本的方法有汉森-赫维茨方法、拉希里方法等。
PPS 抽样是按概率比例抽样,属于概率抽样中的一种,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PPS 抽样就是将总体按一种准确的标准划分出容量不等的具有相同标志的单位在总体中不同比率分配的样本量进行的抽样。
二、PPS抽样的应用与说明PPS(Pro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 ) 抽样在社会、经济和人口调查中经常使用,它是将总体按一种标准划分出容量不等的具有相同标志的单位在总体中不同比率分配的样本量进行的抽样,在层或群内,再采取概率、等比例或不等比例等方法再次选择具体样本。
PPS 抽样是一种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或者不等比例抽样相配合的两阶段抽样,有时也进一步进行多阶段抽样。
在第一阶段,根据样本所在层或群的大小,给予各个层或群不同的中选概率,然后在第二阶段的各个层或群内以等样本量的方法抽取样本。
它的公式是:其中,Mosa是各个群的样本规模,b群是每个群所需要抽取的样本量,F是总体中每多少个数量抽取一个样本的代表值,f 为抽样比例。
这种方法最根本的优点是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抽样精度,较好地推论总体。
三、PPS抽样的特点与优点PPS抽样的特点是总体中含量大的部分被抽中的概率也大,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PPS抽样的主要优点是:使用了辅助信息,减少抽样误差;主要缺点是:对辅助信息要求较高,方差的估计较复杂等。
四、PPS抽样的设计PPS抽样其具体的做法是:1、首先确定初级抽样单位(PSU),PSU可以是固定的常规单位,确定PSU需要有这些初级抽样单位的具体名录,以及每个初级抽样单位中被调查人员的具体数目,这个数目可以的估计的人数。
PPS抽样调查法一、什么是PPS抽样调查法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简称为PPS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
其抽选样本的方法有汉森-赫维茨方法、拉希里方法等。
PPS 抽样是指按概率比例抽样,属于概率抽样中的一种。
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就是将总体按一种准确的标准划分出容量不等的具有相同标志的单位在总体中不同比率分配的样本量进行的抽样。
二、PPS抽样的目的和设定[1]选择一个具体的统计抽样方式需要:(1)、从样本得出的结论能反映审计者的测试目的;(2)、设定的方式要和会计总体的特性相匹配。
PPS抽样是设计用来为审计者找出审计的总体中存在错误的货币数量(包括夸大和缩小错误)。
用PPS进行实质性测试是第五章介绍的变量抽样方法的另一种普遍采用的方法。
PPS抽样产生的结论与下述相似:抽样结果证明有X%可靠性,在某会计核算中错误的、货币总数不超过¥Y(Y取决于抽样结果),审计人员将¥Y与可认可的错误进行比较作出可否认可会计帐面值的决定。
审计人员在决定采用PPS抽样方式之前,应该确定设定的模式是不是适用被测试的会计总体。
采用PPS抽样方式有两个条件:l、会计总体中错误率应较小(小于10%),并且会计总体中至少要包含2000个项目,并使用泊松概率分布去评估样本;2、任何项目中的错误量不能超过该项目的会计帐面值。
如果设定的PPS抽样方式适用于会计总体测试并使用方式得出的结论符合审计目标,那么审讦人员应考虑采用PPS抽样。
三、PPS抽样的基本概况[1]PPS抽样变种于属性抽样,用于找出在会计总体中全体货币量的错误数。
不像传统的属性抽样方法那样着眼于会计总体的物理单元(发票、支票),PPS抽样的着眼点在货币单元。
抽样方法pps抽样方法是指在研究中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或观察,然后通过对样本的研究结果进行推断从而得出总体的结论。
抽样方法在许多研究领域和实际应用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节省时间和资源,并且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结果。
PPS(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抽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它是以样本单位的大小与总体单位的大小成正比来决定样本被抽取的概率。
在PPS 抽样方法中,样本单位越大,被抽取的概率就越大,样本单位越小,被抽取的概率就越小。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中存在着横向差异的情况,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PPS抽样方法的步骤包括:确定总体单位的大小,计算每个单位的抽样概率,对总体单位按抽样概率进行排序,设定一个随机数表,对总体单位进行抽样。
首先,确定总体单位的大小,也就是需要进行研究或观察的总体中的单位数量。
例如,研究一个学校的学生,总体单位就是学生的数量。
接下来,计算每个单位的抽样概率。
这个概率通常是根据单位的大小来计算的,单位越大,概率就越大。
计算抽样概率的公式是:抽样概率= 单位大小/ 总体单位的总大小。
然后,对总体单位按抽样概率进行排序。
这个排序的目的是为了把总体单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方便后续的抽样操作。
接下来,设定一个随机数表,用于产生随机数。
随机数表可以是一个包含随机数的表格或者一个随机数生成器。
最后,根据随机数表和总体单位的排序,对总体单位进行抽样。
抽样的过程是根据随机数表中的随机数,找到对应的总体单位,并将其选为样本。
这个过程是重复进行的,直到完成所需的样本数量。
总的来说,PPS抽样方法是一种根据总体单位的大小来决定抽样概率的方法,适用于总体单位存在横向差异的情况,可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它的步骤包括确定总体单位的大小,计算每个单位的抽样概率,对总体单位按抽样概率进行排序,设定一个随机数表,对总体单位进行抽样。
通过使用PPS抽样方法,可以得到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将样本结果推断到总体上,从而得出总体的结论。
抽样方法说明一、住户居民问卷调查抽样方法居民调查的对象是社区、居委会、行政村(以下简称村级区域)的住户居民。
居民调查抽样分为村级区域抽取和住户抽取两个阶段。
各调查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辖区内村级区域的抽取。
各调查社区、居委会、行政村负责住户的抽取。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采用PPS方法抽取村级区域PPS方法是指中选概率与规模成比例的抽样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中选概率与常住人口数成比例的方法抽样。
1.准备抽样框首先,准备行政区划内全部社区(居委会、行政村)的电子名录,在Excel表格中准备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名单,名单包括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名称、常住人口数、联系人、联系电话、详细地址等信息。
然后,按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将调查城市的全部社区、居委会、行政村分为2个子总体:城镇类村级区域、乡村类村级区域。
接着,根据本地城镇、乡村常住人口规模确定在城镇需要调查的社区数量、在乡村需要调查的行政村。
其中,城镇调查社区数量为全市需调查村级区域数乘以全市城镇化率。
最后,对于每个子总体分别按步骤2-8分别抽出一定数量的村级区域进行调查。
2.村级区域排序将村级区域按常住人口数从大到小排序,逐个计算累计常住人口数,并将村级区域依次编号1—N(N为村级区域总数)。
例1 调查村级区域抽取表例1中,最后一行累计常住人口数,也是全部村级区域常住人口总数,为25039人。
3.确定需要抽出的村级区域数各调查城市为了增强本市调查的代表性,可以自行确定本市参与调查的村级区域数量,但不得低于部里指定的村级区域数量。
例1中,需要从51个村级区域中抽取6个村级区域进行调查。
4.计算抽样步距抽样步距为全部村级区域常住人口总数除以需要抽出的村级区域数。
计算公式为:抽样步距=全部村级区域常住人口总数÷需要抽取的村级区域数如果抽样步距不为整数,可以四舍五入取整。
例1中,抽样步距为25039/6 ≈ 4173。
随机数字表5.确定备用随机数确定备用随机数有两种办法(可以任选一种):方法(1):公式法在新建Excel表格中的任意位置输入公式:=round(1+(L-1)*rand(),0)其中,斜体加黑的L为上一个步骤中计算的抽样步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