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技巧摘要:初中英语教育非常重视写作的培养,因为写作可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
更重要的是培养写作能力,而不仅仅是教英语写作,因为英语课反映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思维和语言建设。
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本文主要分析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作文;写作技巧;培养策略引言初中英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初中英语写作是该学科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主要是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写作过程需要标点符号、拼写、句子结构和思维技巧。
因为在写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很多语法错误,在表达过程中单词不清晰,在表达过程中观点不明确,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技巧。
1中学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写作面临更多挑战。
应用写作在教学课程中,不难发现应用写作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非常严重的问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常不高,有的甚至很差。
要想写好英语,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结构,积累一定的词汇量,学会正确使用语法。
英语写作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考察学生的综合学习组织和应用能力。
面对这些挑战,教师的教学更加困难,因为许多学生很容易失去对学好英语的信心。
目前,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纠正,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投入的时间很少,因此普遍存在着学生写作能力难以显着提高的问题。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更加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着眼于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培养中学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2.1英语教师要对中学生进行话题教育,开放话题,提高写作能力研究指出,由于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严重失分,无法将所学知识用于写作内容和表达情感,写作教育的效果有限。
由于一个好的开端对后续的写作有很大的影响,话题的新颖性也会影响整体的写作质量。
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对中学生进行写作主题和介绍部分的教育,使学生对后续文章的内容产生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技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很多学生在写作上存在各种问题,如表达能力不足、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等。
因此,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阅读可以丰富词汇量、积累知识、提高思维能力。
教师应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各类文章,包括文学、科普、新闻等,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并通过阅读课堂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分析文学作品。
二、注重写作训练提高写作能力需要经过反复锻炼和实践,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活动来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比赛、写作沙龙、写作展示等,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思维。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日记、读后感、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写作形式和技巧。
三、培养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写作能力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思维的能力,即能够对信息进行准确理解和判断。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观点和逻辑,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辨析能力。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不同立场和观点,从而提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四、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良好的写作氛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指导和反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对优秀作品进行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力。
此外,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交流,让学生学会相互倾听和欣赏,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五、借助科技手段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质量。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教学平台,提供多媒体资源和写作范文,引导学生进行在线互动和写作练习。
此外,学生也可以使用在线写作工具和语法检查软件,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培养阅读习惯、注重写作训练、培养批判思维能力、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和借助科技手段等。
只有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精心指导,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摘要:写作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通过写作可以体现我们的文学功底,在考试中也是占有很大的分值,因此对于写作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如何的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呢?关键词:写作;生活;提高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4-0204-02一、作文素材来源与生活写作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通过写作可以体现我们的文学功底,在考试中也是占有很大的分值,因此对于写作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呢?文章的写作是需要来源的,而我们作文的创作源泉就是生活,生活中的一切经过我们的文字形成文章就成了作文。
而中学生写作文,也不能脱离生活。
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只要一提起写作文就有畏惧心理,总觉得无话可说。
这是什么原因呢?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在平时不注意留心观察。
因此,我们要要求学生在平时多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他们写作时需要的素材。
怎样观察生活和关注什么样的生活对于学生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此时,我们就需要对学生们进行一下训练,即:练习眼睛,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耳朵,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
观察生活,一是要看,二是要听。
中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而且富于激情,乐于参加活动。
根据他们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可以给学生们特定一个关注对象,关注的内容我们可以先给学生们一些提醒,例如年龄、性别、身高、体型、脸型、肤色、发型、衣着打扮(颜色、款式、质地)、表情等等。
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可以观察到但往往又是容易忽略的,通过对这些进行观察再给他们留下一篇作文,让他们巩固观察成果。
通过这样长期的锻炼,他们描写的时候才能够要抓住人物的特征(人物的外貌、性格、感情等不同方面)。
也只有抓住观察对象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才能避免“千人一面”。
四个星期后,每个学生都按要求写了观察笔记。
教学篇•经验交流在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起着积极作用和影响。
而且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一、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性第一,写作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在语文试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有助于解决传统语文写作教学固守成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语文写作自信心。
同时,传统写作教学过于强调学生写作是否规范,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学方式千篇一律,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学习兴趣。
因此,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写作教学方式转变以往教师主体性地位的现象,促使学生在问题情境、图像情境、游戏活动情境等教学方式下,感受写作的趣味性。
第二,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以往写作教学中学生存在“为分造文”的学习现象,缺少对写作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且在阅读积累量方面过少。
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动笔写作的好习惯,认识到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自信心,提高中学生在语文写作方面的能力。
二、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可以采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方式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引导和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写作带来的趣味性,并且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将所看到的事物与听到的声音更加清晰地通过写作表达出来。
例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采用朗读课文自学、研究的方式,增加学生写作的阅读量。
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分析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表达相关情感的。
然后,要求学生结合阅读文章结构和相关关键词句内容完成相应的写作。
如此一来,有助于促进学生将阅读了解到的写作内容和表达方式更好地运用到写作当中,全面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与此同时,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内容进行修改,或者学生之间相互修改。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数学生怕写作文。
一说今天要求写作文,下面就嘘声一片,个个如临大敌,面露灭顶之灾的恐惧表情。
学生们说:“不怕狼,不怕虎,就是害怕星期五。
”因为星期五要写作文。
个别人能勉强交差,大部分人则抓耳挠腮,半天不动纸笔。
即使交来作业,也让老师大跌眼镜,唏嘘不止。
考试结果出来,学生的作文分数普遍偏低,语文成绩上不去,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这是当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尴尬现实,也是我们每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心口的伤痛。
因此,我们就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留意生活,注意现实不少学生作文远离现实,生编硬套,一篇作文不足三百字,想一句写一句,一个意思反复绕。
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知道,文章是客观世界在人的大脑中反映的产物。
我国的文学批评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意思是说,客观事物通过人的感官反映到脑中,产生了思想感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即为文章。
由此可见,一篇文章的产生要经过“生活感受-酝酿构思-倾吐表达”三个阶段。
因此,作文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就越充实。
正如叶圣陶所说:“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眼界开阔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寻觅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丰富多彩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注意积累,灵活运用现在有不少学生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的多了,优秀作品的语言,自己的口头语言,会相互沟通,融会渗透。
时间久了,就在自己的写作中反映出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这就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并且能抓住事物特征,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从而成功地完成作文教学的各项任务呢?下面我就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对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一、注重平时美文的积累和背诵。
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差,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
作文时,时常是下笔无话可说,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
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一篇作文,内容也是空洞,条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
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采用了让学生积累美文,及精彩语段,并适当地检查背诵,从而让学生储备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具体做法是:首先,帮助学生选择美文,美的语段。
如:当学生阅读《中学生导报》时,帮助他们画出其中好的文章。
如《父爱的高度》《叶迪》《曹文轩经典语录》《周易名句赏析》等优秀的美文,及其中文采飞扬的语句。
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读书,选择出冰心、汪国真、徐志摩等自己喜欢的诗歌,摘抄后向全班同学推荐。
从而达到了多个途径提供美文及语段的机会。
一方面也达到了资源共享,另一方面也扩展了积累的广度。
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赏析美文,从而通过积累提升了自己的作文水平,拓宽了学生的写作资源。
其次,让学生每学期准备一个精美的积累本。
不但要把自己摘抄的美文工整美观地抄写下来,而且要教会学生分系列,分角度去积累。
如“精美文题积累”“开头方法积累”“命题方法积累”“精彩结尾选粹”“材料作文写作秘诀”······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积累的材料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
使学生对作文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作文的方法和技巧。
最后,是检查学生的背诵。
每天利用上课的十分钟来检查一些语段的背诵情况。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方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思维和创新力,拓展文化视野。
因此,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读写结合,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离不开阅读,要想写好英语作文,学生首先需要进行大量的英语阅读训练。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选择具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材料,并对读后内容进行分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提高词汇量和语法运用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纠正学生阅读中的错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
在阅读的同时,学生应该重视笔记的整理和积累。
学生可以通过记录生词、语法知识点、优秀词组句型等方式来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享阅读笔记,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
二、教授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提高写作水平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如使用适当的连词、词汇的多样化应用、句子的灵活构建等。
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语法的教学,确保学生写作时能够正确地使用语法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或改编优秀的范文,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组织文段、展开论述、使用语言。
还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和修改,指出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提高。
三、注重课外实践,培养写作兴趣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过程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意愿和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课外实践,让学生广泛阅读一些英文材料,如英文报刊、英文小说、英文网站等,并鼓励学生尝试写一些涉及学习、生活、社交等领域的英文文章、日记等。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的熟练度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
此外,教师可以还可以组织写作比赛、作文展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和分享写作成果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写作积极性。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作文能力【摘要】作文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然而,现在中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表现为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其问题的根源就是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甚至提供题材。
笔者认为善于积累素材,借鉴范文,重视日常练笔和作文评价是促进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作文中学生创造力作文是学生创造力的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积累、情感态度、文化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
然而,现在中学生在作文中常常表现为有的胸中无素材,有的不知如何遣词造句,有的干脆翻抄他人作品,呈现出创造力贫乏的势态。
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少有写法指导,常常使学生束手无策。
其实,作文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下面是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总结的几点方法。
一、善于积累素材,点石成金俗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素材,即便生花妙笔也难绘锦绣文章。
素材的获取除了通过阅读积累,还可以经由生活实践得到。
人们常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通过对已获素材的整理、甄别、筛选,使原来原生态的、粗糙的素材脱胎换骨,注入作者自己的经验、感知和精神思想,进而成为写作前必要的物质储备。
代表作者思想和情感的素材,将倍增素材的表现力、感染力,使文章血肉丰满、神采飞扬,使主旨显豁而富于张力。
从而收到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的效果。
要培养中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汲取素材,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
这样,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
”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
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此外,写作的源头是现实生活。
中学生涉世不深,不具有高度的概括、提炼能力,像鲁迅先生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或者“以一个为基础,合成其它”创作方法,学生是难以掌握的。
浅谈如何提升中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新课程改革也对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读写要求。
不过,现在中学生普遍存有着怕上作文课、怕写作文的现象。
有的学生一上作文课就没精打采,老师布置了作文题目,更是忧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这种现象有的学者称之为“恐文症”。
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上作文课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俗话说得: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便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不但不把它当成负担,而且会废寝忘食,乐此不疲地去干。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实际告诉我们:要成功上好作文课,必须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兴趣是作文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长效的兴奋剂,它能够促动学生观察力、思考力、想像力、联想力的发展,增强情感体验,提升作文水平。
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做: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水平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存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而学生就缺乏发现的眼睛。
学生怕写作文主要是心中无货,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
究其原因,是写作与生活脱节。
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
叶老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水准,文章就会写到什么水准。
”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一旦“源头活水”滚滚而来,思想的火花就会迸射出耀眼的光芒,内心的情感就会随笔端源源持续地流淌出来。
可当前,绝大部分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
的确,学生蜗居校园,生活单调,信息闭塞,没有轰轰烈烈的所谓大事。
其实,单调、平凡、琐碎、重复正是生活的原始形态,无论是谁,如果不是用心去读,可能永远都不会被生活所感动,当然也找不到任何值得一写的东西来。
同样面对乏味的学习生活,鲁迅先生却写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当今也涌现出一批学生作家。
所以,我们觉得,学生首先不是缺乏生活,最主要是缺少对生活的思考;同样,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水平。
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
“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
”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自经历的事情记下来。
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很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
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
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并且是用心的观察。
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身处农村地区的学生,可利用身边的宝贵自然资源,用上、下学的时间,帮父母劳作的时间或是周末的时间观察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同时多关心国家大事、身边小事,在注意观察时,要做到不但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
二、学会积累
现在有很多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升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
特别是农村的学生,除了一本语文课本,很少有阅读的材料。
既要让学生有书可看,又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这就需要教师在为学生架设放飞自我的写作平台的同时,还必须有准确的指导性,为学生创设激发创意、生发灵感的生动情境,提供利于撷取素材的较大空间。
语文教材中入选了很多名家精品,它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将我们带进了神奇的世界,向我
们体现了丰富多彩的画卷。
作品中所表现的丰富的内涵、巧妙的构思、精妙的语言为学生的积累提供了很多精典的材料:有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有文情并茂的写景名篇;有丰富的题材,多样的文体,引人入胜的情节……,在这里,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到伟人的至爱亲情,了解到不平凡的探险之旅,走进广阔深邃的人文世界,从而得到语文的滋养和审美的陶冶。
课文中有大量丰富的词汇,优美的文句,特别是古典诗词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说理、抒情、写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即时积累、总结。
引导他们进入文本所创设的广阔情境之中,用他们的情感和感受去同文本沟通,体验和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意义和深邃意蕴,从而促使学生提起笔来,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
但仅仅靠课堂、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获得更多知识,必须扩大语文外延:首先实行扩展阅读,所谓扩展阅读,就是以课文为中心,扩展到阅读相关作品,比如说,从节选的课文扩展到读整篇文章或整部作品;从读课文的引文扩展到读引文出处的全篇;从课文扩展到与课文内容类似或写法相近的其他文章;从改定的课文到作者的未定稿,并比较未定稿同课文的异同;从课文扩展到阅读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从课文扩展到阅读对作者作品的评论。
还能够从课文所写的某个人物、某件事件、某种景物、某个细节、某种写法甚至某句话、某个字,扩展到阅读相关的作品等等。
同时,还要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学会时时处处留心周围各种各样美的事物,有意识的捕捉有意义的事,有趣的人,熟悉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捕捉生活热点,多思考多感悟,这样,材料积累也就多了,写作时就能轻松自如,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三、多写片段、多写日记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
”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所以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实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使用到写作中去。
多读是不够的,还要多写。
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事实上,学生都有写作的水平。
能够想象得到,一个不会写作的人,怎样去完成语文考卷?又怎么能考取学校,进入初中或高中读书呢?所以,教师要诱导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写作课上,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惧怕写作的心理。
学生常常抱怨:天天的生活都一样,没什么可写的。
的确,学生的生活方式很呆板,生活内容很枯燥。
这时,教师要尽量去开导学生。
魏书生先生在谈到让学生写日记时说过,对于学生说自己不会写日记时,他要求学生第一天只写一句话,第二天写两句……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实行写作。
可见,平时多动手写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度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中学生平时能够实行多练笔,多记日记。
茅盾说:“理应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倘若我们中学生平时能按照这样去做,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让自己的感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不但能够得到一种精神享受和乐趣,而且能够大大提升写作水平。
为此,在平时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或对文章内的优美句子实行仿写,或大到对国家时政国事实行讲述,小至身边琐事,不一而足。
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使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
学生在写作时应该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在有充足素材的条件下才有更多的内容得以表现和感情的表达,并且坚持多写以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由此达到提升写作水平。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相信只要学生认真按照以上三点,长期持之以恒,做勤劳的小蜜蜂,多阅读,多练笔,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会得到充实,写作的兴趣会激发,写作水平也会逐步提升,写作难的状况就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