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27.88 KB
- 文档页数:2
观察糖尿病合并甲亢运用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发表时间:2017-09-26T16:24:13.2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2期作者:苏静陈晓钰姚旖旎刘研王佳璐[导读] 探讨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
大庆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庆 163000 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美托洛尔治疗。
观察疗效。
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与2h餐后血糖值,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体重下降、食欲亢进、高代谢综合征及甲状腺肿胀等症状,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美托洛尔辅助治疗糖尿病合并甲亢,能够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甲亢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美托洛尔;糖尿病合并甲亢;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亢进综合征主要是指患者出现高代谢综合征、甲状腺肿大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甲亢时,表现出食欲增加但体重减轻的现象,那么患者极有可能存在糖尿病[1]。
糖尿病合并甲亢会导致患者出现多种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共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7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合并甲亢的相关诊断标准,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9例,年龄30~54岁,平均年龄(38.64±4.68)岁;对照组男17例,女10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39.68±3.87)岁。
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均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降血糖以及控制甲亢甲状腺肿胀、高代谢综合征等临床症状的基础治疗方案,包括口服磺眠类、格列奈类、双呱类、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等内服药物控制血糖,如二甲双呱加格列吡嗓或那格列奈、阿卡波糖[2]。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及健康教育的意义。
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因、类型、临床表现,提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而胆固醇低。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患者“三多一少”症状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高代谢症群表现均不明显,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及乏力。
甲亢可加重糖代谢异常,使糖尿病病情难以控制,抗甲状腺药物及降糖治疗后糖尿病、甲亢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明显好转。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754—02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和老年人,多肥胖,起病较缓慢,首发症状多种多样,有些高代谢症状如体重下降、多食易肌等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相似,在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早期易漏诊。
本文对1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1年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女性,年龄52岁,糖尿病病程3年,甲亢病程5年。
本病例结合临床表现与体征,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gada-ab,ft3、ft4、tsh、tpo-abtga-ab)及甲状腺彩超,排除自身免疫性多发内分泌腺病综合征ⅱ型,确诊为 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及乏力,1年体重下降15kg,无多饮多食多尿,无怕热多汗,无腹泻,无眼球突出,甲状腺ⅰ0肿大,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次。
1.3 原因分析及实验室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发生与自身免疫有关,环境因素如:细菌感染、性激素、应激等也参与其发生发展。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摘要:目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诊治分析。
方法:选取本
院7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
研究。
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病情得到良好控制。
结论:甲亢与
糖尿病相互影响,相互叠加,甲亢合并糖尿病一旦明确诊断,应同时治疗。
关键词:甲亢;糖尿病;临床治疗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与糖尿病均为临床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两
者并存的情况并不少见,有学者认为甲亢能诱发糖尿病,然而现在并无定论。
本
文就本院收治的7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60例。
其中,男35例,女35例。
患者年龄23~70岁,平均52.7岁。
其中,患糖尿病在先者34例;患甲亢在先者34例,同时确诊糖尿病和甲亢者2例。
70例患者中,17例有糖尿病家族史,6例有甲亢家族史。
发病间隔时间:甲亢先于糖尿病6月以上,糖尿病先于甲亢1年以上。
均有不同程度的怕热、多汗、紧张、心悸等甲亢
高代谢及交感神经兴奋症候群。
患者均出现“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
突眼16例,其中严重突眼3例。
本组患者中,42例以糖尿病症状
为主,28例以甲亢症状为主。
1.2诊断标准
甲亢与糖尿病并存时,症状互相叠加,病情相互加重,高水平TH使血糖难
以控制,甚至发展为酮症酸中毒(DKA),而DKA时造成机体内环境严重紊乱,
如脱水、酸中毒等,是甲状腺危象的一个促发因素。
判断是否甲亢合并糖尿病时,采用实验室检验,空腹血糖6.9~17.9mmol/L,餐后2h血糖11.7~25.1mmol/L,FT37.31~21.30ng/L(正常值1.21~4.18ng/L),FT423.20~75.82ng/L(正常值
7.2~17.2ng/L),TSH0.01~0.03IU/ml(正常值0.6~4.5IU/ml),心电图发现窦性心动过速17例,心房纤颤13例,频发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7例。
甲状腺球蛋白
抗体(TGAb)14例为阳性,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9例阳性。
1.3治疗方法
首先控制甲亢,用药与一般甲亢治疗相同。
甲亢缓解后,糖代谢功能将得以
恢复正常。
若仍然紊乱,则可适当服用降糖药。
两者皆为高代谢、高消耗性疾病,因此在治疗中当注意饮食,2~3个月要补充高蛋白和各种维生素,适量运动,避免消耗过多能量,加重甲亢。
本组患者在治疗时两病兼顾,39例采用胰岛
素治疗,胰岛素皮下注射40~60U/d,31例服用格列美脲2~4mg/d。
两者均加服
他巴唑,用量30mg/d。
2结果
70例患者经过3个月的治疗,症状明显改善,甲亢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糖
代谢功能得到改善,并控制良好。
后用药量逐渐减少,疗程较长,持续1~2年。
所有患者病情均得以控制。
3讨论
3.1发病机制
甲亢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甲亢患者胰岛
B细胞功能受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肠道葡萄糖吸收加快以及外周组织葡萄
糖利用减少,以致血糖升高。
多数学者认为甲亢及糖尿病有共同的遗传、免疫学基础,由于遗传上的某些缺陷和易感性以及免疫平衡的破坏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之间的重叠现象。
有报道指出,在甲亢患者的近亲中,糖尿病发生率高达
33%~36%;糖尿病患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
3.2临床表现
两者并存时,易因一种疾病的诊断而忽略另一种疾病的存在,造成误诊或漏诊。
糖尿病患者若是出现体重明显减轻、三多一少加重、糖尿病控制不理想、高代谢等症状者,应当考虑到甲亢,并做甲状腺检查以及血糖检查。
而甲亢患者若出现明显烦渴、多饮、多尿,病情控制后仍明显消瘦或经对症治疗未能得到控制者,应考虑糖尿病的可能。
3.3治疗方法
甲亢和糖尿病,两者互相影响,甲亢可能诱发酮症酸中毒。
因此治疗时应当两病兼顾。
其中,有效控制甲亢更能保持血糖稳定。
饮食上,对两病并存体形肥胖者,总热量可按照糖尿病饮食原则给予;体形消瘦者或饥饿感明显者,可适当增加10%~20%的总热量。
药物上,可使用抗甲状腺药物,两者并存剂量可加大。
另外还可采用放射碘治疗甲亢,但应注意该治疗方法可能引起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并发症,使用应谨慎,甲亢与糖尿病,两者临床有许多相似之处。
甲亢未控制好将导致血糖不稳定,使糖尿病症状加重,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糖尿病控制不良时可能会诱发甲亢危象。
两病互相影响,相互叠加。
因此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即应同时治疗,因两病均为消耗性疾病,故在甲亢未控制时,饮食不宜控制过严格,对明显消瘦的患者即使血糖用口服药可得到控制,也建议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
降糖药物在甲亢控制后,由于其胰岛素敏感性增强,亦应及时调整剂量,以免发生低血糖。
但是在治疗上应该首先控制甲亢,改善患者的高代谢症状及糖代谢紊乱,在控制甲亢后,要适当调整降糖药,密切监测血糖,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较单纯甲亢者要长1~2倍。
因此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漏诊,通过系统、合理的治疗方法来减少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解决疾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穆亚东. 甲亢继发合并糖尿病甲状腺激素、血糖水平临床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09,21:14-15+17.
[2]刘亚玲. 甲亢合并糖尿病32例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1,22:120-121.
[3]王庆,卞永娟,姜成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对策[J]. 吉林医学,2011,33:7115-7116.
[4]王奇. 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临床治疗探讨[J]. 糖尿病新世
界,2016,12:69-70.
[5]兰翠萍.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15,10:1353-1355.
[6]魏宪丰. 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
育,2015,1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