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鱼中毒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3.64 MB
- 文档页数:83
河豚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急诊科。
河豚鱼(puffer fish)在我国产于沿海及长江下游,有很多品种,每种含毒多少及部位不完全一样。
一般地说,河豚鱼的卵巢、睾丸、皮,肝及鱼子均有剧毒,以冬春之交生殖繁育时期毒性最强。
少数品种肌肉也含强毒,鱼体大小与毒力并无关系。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主要是河豚毒素和河豚酸,毒素对胃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被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传导发生障碍,最后使脑干的呼吸循环中枢麻痹二、临床表现:一般在食后半小时至3小时发病,首先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便血,并伴全身不适,口唇、舌尖及指端发麻,以后全身麻木,四肢无力,眼睑下垂,行走困难,肌肉软瘫,痛觉及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呼吸浅而不规则,随后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最后呼吸麻痹。
症状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
1、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
2、开始可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
3、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三、检查: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四、治疗:主要是积极采用中毒的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如尽快催吐、洗胃、洗肠及输液,对呼吸困难者吸氧,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剂,对发生肌肉麻痹者可酌用1%盐酸士的宁1~3mg(成人量),皮下注射,每日2~3次。
最近报道,动物试验应用半胱氨酸注射可以迅速解毒,而且应用半胱氨酸处理过的河豚鱼卵喂动物也不发生中毒。
半胱氨酸的成人用量为0.1~0.2g,注射前用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溶化,肌内注射,每日1~2次。
儿童酌减。
应用中须注意对肝脏的毒性。
1、尽快排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
2、应用吸附剂减少毒物的吸收。
3、补液、利尿,可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辅酶A、ATP等,促进毒素的排泄。
4、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提高组织对毒素的耐受性。
河豚鱼中毒的急救与护理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的急救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及影响河豚鱼中毒患者预后的因素,提高急救技术及护理质量。
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30例河豚鱼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均在中毒3 h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紫绀、意识模糊、自主呼吸不规则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症状。
在给予催吐、洗胃、导泄、利尿等综合治疗后,按照急救流程进行院前、院中急救及后续的护理干预。
记录救治成功率及死亡率,比较急救护理前后血气、血压指标变化差异。
结果:30例患者,抢救成功25例,成功率83.3%。
经急救护理干预后PaO2、PaCO2及呼吸频率、心率均较急救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河豚鱼毒性剧烈,中毒后不及时救治极易导致死亡。
关于河豚鱼中毒尚无特效药物,及时正确的护理抢救是治疗的关键。
第一时间排毒解毒,进行机械通气,按照急救流程做好抢救和基础护理,能大大提升救治效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标签:河豚鱼;中毒;急救;护理河豚鱼体内含有剧毒成分河豚毒素(TTX),其毒性是氰化物毒性的1000倍,毒性稳定,即使经过蒸煮、暴晒等处理仍不能被稀释[1]。
已有研究表明,0.5 g 的河豚毒毒素即可毒死体重达70 kg的成年人[2]。
TTX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末梢神经有较强的麻痹作用,通过作用于神经系统导致神经麻痹、脑干麻痹,诱发呼吸衰竭,是导致死亡最主要的原因[3]。
对于河豚鱼中毒,目前仍无特效药物,仍然有赖于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和护理。
笔者随机选取2016年1-12月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的30例河豚鱼中毒患者进行回顾研究,探讨河豚鱼中毒的急救措施、方法及流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6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接收河豚鱼中毒患者30例,均有食用或误食河豚鱼史,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2~75岁,平均(41.3±3.3)岁;发病时间30 min~3 h,平均(1.1±0.5)h;食用河豚鱼至转入急诊科时间20 min~4 h,其中30 min内转入17例,30 min以上13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河豚鱼中毒该怎么办
导语:河豚鱼的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及河豚酸两种,集中在卵巢、睾丸及肝脏等内脏和血液中。
肌肉不含毒素。
宰割时,内脏的毒素污染鱼肉也可引起食肉中毒。
毒素除作用胃肠粘膜引起胃肠炎症症状外,主要是麻痹中枢神经及末梢神经。
中毒症状:
(1)潜伏期:病情发展快,一般食后半小时至3小时出现症状;
(2)首先出现的症状是剧烈的恶心、呕吐和腹痛,然后出现腹泻;
(3)神经损害:毒素被吸收入血后,首先引起感觉丧失、痛觉消失、上眼睑下垂、口唇及四肢麻木,然后肌肉瘫痪、行走困难、共济失调、呼吸浅而不规则、血压下降、唇迷不醒、瞳孔散大,最后呼吸麻痹死亡。
急救方法
主要是对症治疗。
但必须迅速抢救,否则常会造成死亡。
1.催吐、洗胃、导泻,用1%硫酸铜溶液50~100毫升催吐;用1:4000高锰钾液或0.5%活性炭悬液反复洗胃,口服硫酸镁导泻。
2.鲜芦根和鲜橄榄各200克,洗净捣丸口服。
或鲜芦根1000克捣汁内服。
3.有条件的静脉滴注5%葡萄汁生理盐水500~2500毫升。
吸氧。
1%盐酸士的宁2毫升肌肉注射,每天3次。
4.在催吐、洗胃后急送医院救治。
一旦发生河豚鱼中毒,可按如下方法抢救:活性炭悬液或1:5000高锰酸钾液反夏洗胄;最后给中毒者口服硫酸镁或硫酸钠20毫升导泻。
(2)中毒者出现呼吸衰竭时,应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的可予吸氧。
(3)民间解河豚毒验方:鲜橄搅和鲜芦根各200克,洗净后捣汁口服。
南瓜根1000克,洗净切片,用清水4大碗煎取浓汁2经过上述初步处理后(或同时),尽快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抢救。
6.木薯和苦杏仁中毒(1)中毒早期应以催吐、洗胄和导泻为主。
抢救者立即用手指或筷子、鹅毛等刺激中毒者舌后根、咽后壁催吐,亦可灌麻油催吐木薯又名树薯、葛薯等,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均有种植。
生食木薯或食用前未经合理加工处理,可引起中毒。
樱桃及李等的核仁,也可因生食而中毒。
山杏种子的核仁,我国河北、山东、山西及湖北各地均有出产。
杏仁分苦、甜两种,甜杏仁可食,苦杏仁常发儿童误食而中毒。
其它们的有毒物质是氰甙,在酸或适当水解酶的作用下,可分解产生氢氰酸,因而具有很强的毒性。
苦杏仁须经水浸泡1~2天后,煮全。
7.毒蕈食物中毒用。
木薯含氰甙量以皮中最高,鲜薯应先去皮切片,浸水3~5天后捞出晒干;或去皮切开后煮熟,在水中浸48小时以上,然后蒸蕈类通称蘑菇,为大型真菌,可分为食蕈、条件可食蕈和毒蕈三类。
食蕈味道鲜美,有一定营养价值,我国约有300多种;条件可毒常由于个人或家庭采集野生鲜蕈食用,缺乏经验,误食毒蕈引起。
过加热、水洗或晒干等方法处理后方可食用的蕈类(如白乳菇等);毒蕈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我国有100余种,其中剧毒者毒蕈的有毒成分比较复杂,一种毒蕈常可含多种毒素。
几种毒素同时存在时,有的互相拮抗,有的互相协同,而且毒蕈含毒素量又毒蕈中毒的抢救方法是:生长条件不同而不同,因而患者症状也较为复杂。
个人的体质、烹调方法和饮食习惯等均与能否引起中毒或中毒的轻重有密切关系(1)立即催吐、洗胃、导泻。
对食毒蕈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可先用手指、筷子等刺激其舌根部催吐;而对呕吐明显者则不必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浓茶水、0.5%活性炭混悬液等反复洗胃。
河豚鱼中毒【概述】河豚鱼中毒(puffer fish poisoning)是误服河豚鱼引起的急性河豚鱼毒素中毒。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系小分子量非蛋白质神经毒素。
潜伏期短,病死率高。
【病因与发病机制】TTX是目前自然界中发现的最毒非蛋白物质之一。
毒素主要有河豚毒及河豚酸两种,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可引起局部刺激症状,毒素人血后迅速发生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的抑制作用。
【诊断要点】临床表现1.轻度中毒潜伏期约2~4h,仅出现全身不适、头晕、胸闷、恶心、颜面潮红及口唇、舌尖麻木感,经一般对症、综合处理可在2d内康复。
2.中度中毒潜伏期1~2h,除上述症状外,伴有肢体乏力、麻木、步态蹒跚、冷汗、呼吸浅促、排尿困难,但神志清醒。
经洗胃、导泻及对症治疗,可于3~7d内治愈。
3.重度中毒进食量多,潜伏期30min~1h,起病急骤,迅速出现四肢麻痹、瘫痪、失语、发绀、血压下降、呼吸困难。
若抢救不及时,即迅速昏迷、呼吸衰竭,继之心、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均增高,尿常规和肝功能一般正常。
其他检查心电图可见传导阻滞。
【治疗概述】药物治疗1.催吐和洗胃及时清除未吸收的毒物是首要措施,早期可口服吐根碱或1%硫酸铜100ml催吐,洗胃应反复彻底,不能因距离服毒时间久而疏忽,有人在食河豚鱼后7~10h仍有较多含毒内容物呕出。
洗胃如不彻底,轻症病人有转为重症的可能。
洗胃一般用1:2000~5000的高锰酸钾液或用0.5%活性炭悬液。
洗毕后灌入50%硫酸镁导泻。
2.促进毒素排泄静脉补液、利尿,促进毒素排泄,注意纠正电解质失衡。
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减少组织对毒素的反应和改善一般情况,可尽早应用。
3.呼吸支持呼吸停止时应气管插管及加压呼吸。
重症病例多有呼吸停止,常要梧管进行人工呼吸,自主呼吸一恢复即可停机。
采用莨菪类药后呼吸兴奋剂已很少使用。
近年有人认为半胱氨酸是一良好解毒剂,可以试用。
4.莨菪类药使用方案参考剂量阿托品1~2mg/次,东莨菪碱0.3~0.6mg/次,山莨菪碱40~60mg/次。
89例河豚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作者:薛霞杜娟郭祥林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1期【摘要】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方法。
方法:对89例河豚鱼中毒患者采取催吐、洗胃等抢救措施,及时用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并发症护理。
结果:89例河豚鱼中毒患者经积极抢救与护理,临床治愈84例,好转3例,死亡2例。
结论:河豚鱼中毒采取及时准确的急救措施和有效的护理能降低中毒患者的死亡率。
【关键词】河豚鱼;中毒;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86—01河豚,学名暗纹东方魨,是一种肉味极为鲜美的洄游性鱼类,被誉为“鱼中极品”,与鲥鱼、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但河豚鱼的内脏、鱼籽及血液中都含有有毒成分(河豚毒素及河豚酸),0.5mg河豚毒素即可毒死70kg体重的人[1],烹饪不当或误食河豚鱼时毒素进入人体内会造成河豚毒素中毒,如不及时救治则会死亡。
2009年10月-2013年8月我科共救治89例河豚鱼中毒患者,现将急救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共收治河豚鱼中毒患者89例,其中男66例,女23例,年龄20~81岁,服食后至出现中毒时间0.5~8h,平均 3h。
经积极救治其中临床治愈84例,好转3例,死亡2例。
其中轻度中毒63例,患者以口唇、舌尖、肢端麻木和呕吐症状为主,部分患者伴头晕、血压升高。
13例患者麻木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上下肢运动乏力,但腱反射仍存在,重度中毒5例患者血压下降,全身运动麻痹,骨骼肌松弛无力,言语不清,紫绀、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
2 抢救及护理措施2.1 及时吸氧维持呼吸功能,首先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呕吐物,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
河豚鱼毒素是一种嗜神经毒素,会引起呼吸肌麻痹,呼吸反射消失[2],呼吸肌麻痹、呼吸减慢减弱应尽快气管插管,呼吸机铺助呼吸,并密切观察神态、瞳孔、意识变化,进行心电监护,定时进行Spo2测定。
吃河豚中毒后的症状是什么?-养殖技术虽然河豚时有名的有毒食物,但是也架不住食客们对于美味的享受,所以近几年也是时常有吃河豚中毒的事件。
我们来看看河豚中毒是什么症状,中毒后有什么处理方法:吃河豚中毒后的症状是什么?河豚毒素是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
中毒临床表现1、胃肠症状:食后不久即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2、神经麻痹症状:开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肌肉软瘫和腱反射消失。
3、呼吸、回流衰竭症状:呼吸困难、急促表浅而不规则紫绀,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或两侧不对称,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回流衰竭。
诊断依据1、有进食河豚史,多在1/2-3小时内发病,同食者也有类似症状出现。
2、典型的临床表现。
3、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4、动物试验:取患者尿液5毫升,注射于雄蟾蜍的腹腔内,于注射后1/2、1、3、7小时分别观察其中毒现象,可作确诊及预后诊断。
鲑鱼和河豚同食:有生命危险河豚鱼食时忌烟灰:中毒死亡为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鱼前烧煮一锅“芦根汤”以备解毒之用。
吃河豚中毒怎么办1、催吐:这是一个非常简单但很有效的方法。
方法是用干净的手指放到喉咙深处轻轻划动,也可用筷子、汤匙等。
同时可以喝些盐水,有补充水分和洗胃的作用。
特别是在野外误吃了有毒的蘑菇,要第一时间催吐。
要注意的是,催吐要在吃完食物两个小时内效果才明显。
中毒者若昏迷不能催吐,以免呕吐物堵塞气道。
2、导泻:进食两个小时后,食物已到了小肠大肠里,这时催吐是没什么效果的,要考虑导泻。
可以将中药大黄用开水泡服,也可用元明粉,也就是无水硫酸钠。
但注意导泻用于体质较好的年轻人。
小孩和老人要慎用,以免引起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食醋具有一定的杀菌抑菌能力。
对于腹泻也有一定的防治功效,所以在家里吃了过期变质的食物时,可先用食醋加开水冲服。
牛奶或蛋清中含有蛋白质,可以缓解重金属中毒。
河豚鱼中毒我们日常饮食讲究的是一个健康保健的作用,如果为了图个新鲜,乱吃东西就不好了,所以我们吃东西前,先要问问自己,这些东西吃下去对身体到底是有益还是没有好处,有些东西吃下去甚至会要了你的命,例如我们都知道河豚鱼的肉非常的鲜美,但是同时我们也经常听到河豚鱼中毒的事情。
那么怎么会出现河豚鱼中毒的情况呢,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怎么处理呢,河豚鱼中毒的临床表现到底是如何的呢,我们要如何诊断和辨别出是河豚鱼中毒的症状,河豚鱼中毒我们能够怎么治疗呢。
河豚毒素中毒是因进食河豚鱼后发生中毒的一种急症。
河豚又名钝鱼、汽泡鱼、鲅等,产于我国沿海等地,种类很多,肉味鲜美,但它的某些脏器及组织中均含有毒素,其毒性稳定,经炒煮、盐腌和日晒等均不能被破坏。
河豚毒素有似箭毒样的毒性作用,主要使神经中枢和神经末梢发生麻痹:先是感觉神经麻痹,其次运动神经麻痹,最后呼吸中枢和血管神经中枢麻痹,出现感觉障碍,瘫痪,呼吸衰竭等如不积极救治,常可导致死亡。
1.胃肠症状:食后不久即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2.神经麻痹症状:开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肌肉软瘫和腱反射消失。
★3.呼吸、回流衰竭症状:呼吸困难、急促表浅而不规则紫绀,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或两侧不对称,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回流衰竭。
★治疗原则1.催吐、洗胃、导泻、排除毒物。
2.应用吸附剂减少毒物的吸收。
3.输液、利尿促进毒素的排泄。
4.拮抗毒素作用。
5.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组织对毒素的耐受性。
6.对症支援治疗。
★用药原则1.一般病例以用药框限“A”为主。
2.对出现呼吸麻痹者,可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予人工辅助呼吸。
3.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行心脏起搏术。
4.对呼吸、回流衰竭者,应注意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可应用新特药物。
上文我们介绍了河豚鱼中毒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的,遇到河豚鱼中毒的情况我们要怎么处理呢,河豚鱼中毒的临床表现是怎么样子的,我们要如何诊断和辨别出是河豚鱼中毒的症状,河豚鱼中毒我们的治疗原则和药用原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食河豚鱼引起中毒如何急救
导语:河豚鱼又称钝鱼、气泡鱼,种类繁多,肉鲜。
河豚鱼所含河豚毒素及河豚酸,为剧毒成分,它主要存于河豚鱼的卵巢、睾丸、肝脏及鱼子中,有时肉中也有此毒素,能使神经中枢、神经末梢发生麻痹。
这种毒素经蒸煮、日晒、盐腌不能消除,因此,食用河豚鱼者常发生中毒。
*为什么食河豚鱼会引起中毒?
河豚鱼,我国有40多种,其特点是有4个大板牙,腮牙无腮盖,无第一背鳍,嘴小。
体裸无鳞,呈圆桶型,前粗后细。
其毒素为神经毒素。
中毒特点是潜伏期短,病死率高。
中毒后口唇发麻,恶心呕吐,无力,酒醉步态,甚者四肢麻木等。
1984年有报导,河豚鱼性中毒12例,其中死亡9例,病死率为75%。
另有报导5条小河豚鱼毒死6人。
用高温121摄氏度蒸气处理2小时后,仍不能祛解鱼毒。
*食河豚鱼引起中毒有什么症状?
食河豚鱼后2小时内出现恶心呕吐、口渴、腹泻等。
随之口唇、舌尖、指尖麻木,四肢肌肉麻痹,行走不稳,瘫痪。
甚者血压下降、言语不清、心律失常、瞳孔散大、昏迷、呼吸困难。
常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食河豚鱼中毒后如何急救?
一旦发生中毒分秒必争抢救。
1、轻者当场催吐:用筷子或压舌板刺激咽部催吐,或口服1%硫酸锌50-200ml水溶液催吐。
2、洗胃:用1:2000高锰酸钾液或0.5%药用炭悬浮液反复洗胃。
口服硫酸钠或硫酸镁20g导泻。
缓慢静脉注射丁溴东莨菪碱20mg/次,3次/日,维持1-2天。
1例河豚鱼中毒的救护体会
孙鲲鹏;刘卫兵
【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
【年(卷),期】2000(022)004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孙鲲鹏;刘卫兵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四0四医院;山东省威海市四0四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705
【相关文献】
1.河豚鱼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 [J], 李昌娥
2.2例重症河豚鱼子中毒致呼吸衰竭的急救护理 [J], 贾祥革
3.31例河豚鱼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 [J], 杨少华
4.基层医院在抢救群体性河豚鱼中毒事件中的急救护理管理 [J], 凌世英;庞国富
5.31例河豚鱼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 [J], 杨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河豚鱼中毒20例救治体会
王建中;冷荣柏;常晓梅;魏建军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9(22)11
【摘要】目的:总结重症河豚鱼中毒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例重症河豚鱼中毒临床资料,20例均在中毒2~7小时出现呼吸困难、昏迷、血压下降、自主呼吸
不规则甚至呼吸、心搏骤停,抢救措施采取及时洗胃、催吐、导泻、补液、利尿促
进毒物排泄,补充大剂量维生素C,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纳洛酮,碱化血液,改善微循环,积极抗休克,及时机械通气.结果:6例因就诊时间过迟、未及时气管插管或家属拒绝进一步抢救死亡,14例治愈,治愈率70.0%.结论:及时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解毒、排毒赢得时间,是抢救重症河豚鱼中毒的关键,综合治疗措施则是保证救治成功的基础.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王建中;冷荣柏;常晓梅;魏建军
【作者单位】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
中,212200;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扬中市人民医院,江苏,扬中,2122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5.7
【相关文献】
1.重症河豚鱼中毒救治探讨 [J], 蒋纪祥;王艳华
2.重症河豚鱼中毒8例救治体会 [J], 施倩玲;黄刚;许友对;高德志
3.23例急性河豚鱼中毒救治体会 [J], 黄刚
4.血液灌流-透析救治重症河豚鱼中毒的临床护理 [J], 王菊廷;钟雪清
5.重症河豚鱼中毒救治探讨 [J], 蒋纪祥; 王艳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