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
- 格式:doc
- 大小:0.97 KB
- 文档页数: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HIE的定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HIE的诊断标准】本诊断标准仅适用于足月新生儿HIE的诊断1.临床表现:是诊断HIE的主要依据,同时具备以下4条者可确诊,第4条暂时不能确定者可作为拟诊病例。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100次/min,持续5 min以上;和/或羊水Ⅲ度污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2)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 min≤3分,并延续至5 min时仍≤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 ≤7.00;(3)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 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和前囟张力增高;(4)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
【HIE的临床分度】HI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 h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
临床应对出生3 d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进行仔细的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
临床分度表参见《实用新生儿第四版》及2005年HIE诊断指南。
【辅助检查】可协助临床了解HIE时脑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及明确HIE 的神经病理类型,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作为估计预后的参考。
由于生后病变继续进展,不同病程阶段影像检查所见不同,通常生后3天内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
如要检查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及脑室内出血,则以生后4~ 10天检查为宜。
3~4周后检查仍有病变存在,与预后关系较密切1、脑电图:脑电图可反映疾病时脑功能障碍改变,在HIE 的早期谚所及预后判断中起一定作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健康宣教
什么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新生儿在出生过程中窒息或者缺氧缺血,导致脑部受损,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问题的综合症候群。
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
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产程异常、胎盘早期剥离、母体高血压、窒息、呼吸窘迫等。
新生儿在这些情况下很容易受损。
临床表现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皮肤发青、抽搐、意识障碍等。
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预防策略
为预防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孕妇需定期产前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
免产程异常。
产后要及时照顾,定期接种疫苗,注意观察新生儿健康状况。
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态度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只要及时发现、早期干预,大部分
情况下都有望康复。
家长要有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结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需要引起广泛重视和关注。
通过科学的宣教和预防措施,我们有望减少这种疾病的发生率,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
这篇文档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帮助更多人了解这一疾病,提高对其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疗指南【HIE的定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表现。
【HIE的诊断标准】本诊断标准仅适用于足月新生儿HIE的诊断1.临床表现:是诊断HIE的主要依据,同时具备以下4条者可确诊,第4条暂时不能确定者可作为拟诊病例。
(1)有明确的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的异常产科病史,以及严重的胎儿宫内窘迫表现(胎心<100次/min,持续5 min以上;和/或羊水Ⅲ度污染),或者在分娩过程中有明显窒息史;(2)出生时有重度窒息,指Apgar评分1 min≤3分,并延续至5 min时仍≤5分,和/或出生时脐动脉血气pH ≤7.00;(3)出生后不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持续至24 h以上,如意识改变(过度兴奋、嗜睡、昏迷),肌张力改变(增高或减弱),原始反射异常(吸吮、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重时可有惊厥,脑干征(呼吸节律改变、瞳孔改变、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和前囟张力增高;(4)排除电解质紊乱、颅内出血和产伤等原因引起的抽搐,以及宫内感染、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其他先天性疾病所引起的脑损伤。
【HIE的临床分度】HIE的神经症状在出生后是变化的,症状可逐渐加重,一般于72 h达高峰,随后逐渐好转,严重者病情可恶化。
临床应对出生3 d内的新生儿神经症状进行仔细的动态观察,并给予分度。
临床分度表参见《实用新生儿第四版》及2005年HIE诊断指南。
【辅助检查】可协助临床了解HIE时脑功能和结构的变化及明确HIE 的神经病理类型,有助于对病情的判断,作为估计预后的参考。
由于生后病变继续进展,不同病程阶段影像检查所见不同,通常生后3天内脑水肿为主,也可检查有无颅内出血。
如要检查脑实质缺氧缺血性损害及脑室内出血,则以生后4~ 10天检查为宜。
3~4周后检查仍有病变存在,与预后关系较密切1、脑电图:脑电图可反映疾病时脑功能障碍改变,在HIE 的早期谚所及预后判断中起一定作用。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生期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
早产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儿但由于足月儿在活产新生儿中占绝大多数,故以足月儿多见。
HIE是引起新生儿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根据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改变、有无惊厥、病程及预后等,临床上分为轻、中、重度。
表1 HIE临床分度急性损伤、病变在两侧大脑半球者,症状常发生在生后24h 内,其中50%~70%可发生惊厥,特别是足月儿。
惊厥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为轻微发作型或多灶性阵挛型,同时有前囟隆起等脑水肿症状体征。
病变在脑干、丘脑者,可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缩小或扩大、顽固性惊厥等脑干症状,常在24—72h病情恶化或死亡。
部分患儿在宫内已发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出生时Apagar评分可正常,多脏器受损不明显,但生后数周或数月逐渐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症状。
[诊断要点]1.有围生期缺氧病史,如母亲有高血压、妊高症、胎儿宫内胎动增强、胎心增快或减慢、羊水被污染。
出生后有窒息。
2.有神经系统的症状体征。
3.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kinase,CPK—BB) 正常值<10U/L,脑组织受损时升高。
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 正常值<6~tg/L,神经元受损时血浆中此酶活性升高。
5.B超具有无创、价廉、可在床边操作和进行动态随访等优点,对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6.CT扫描有助于了解脑水肿范围、颅内出血类型,对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最适检查时间为生后2~5天。
7.核磁共振(MRl) 分辨率高、无创,具有能清晰显示颅后窝及脑干等B超和CT不易探及部位病变的特点。
8.脑电图可客观地反应脑损害程度,判断预后及有助于惊厥的诊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标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在产程、分娩或新生儿期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血所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这种疾病对新生儿的生存和发育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出生后立即发生窒息,呼吸急促、表情痛苦;2. 神经系统症状,意识障碍、抽搐、肌张力异常、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等;3. 颅内压增高,呕吐、脑膜刺激征等;4. 心血循环功能障碍,心率、血压异常等。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气分析,动脉血pH值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增高,氧分压降低;2.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3. 脑电图,出现异常的脑电图表现,如脑电波幅度减低、频率减慢等;4. 脑影像学检查,颅内出血、脑水肿等表现。
三、诊断标准。
1. 产程和分娩过程中有窒息发生;2. 新生儿出生后立即出现窒息表现;3. 临床表现符合上述描述,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症状;4. 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上述描述。
四、鉴别诊断。
1. 先天性代谢性疾病;2. 脑出血、脑水肿;3. 脑膜炎;4. 其他原因引起的窒息。
五、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应充分了解患儿的产程和分娩情况;2. 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3. 在鉴别诊断时应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
六、诊断结果的意义。
1. 对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2. 对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的预后评估意义。
综上所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两个方面。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应全面了解患儿的情况,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和护理,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同时,在诊断过程中也要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文章目录*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二、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并发症*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吃什么好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能吃什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肌张力低下、中枢性呼吸衰竭。
病情轻重不一,可分为轻、中、重三度,见表1。
轻度24h内症状明显,以兴奋症状为主,以后逐渐减轻,无意识障碍。
中度有嗜睡及肌张力低下,约50%的患儿出现惊厥。
重度患儿抑制症状为主,表现为昏迷、肌张力低下、呼吸暂停,生后12h以内出现惊厥。
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多留有严重的后遗症。
患儿有严重的宫内窘迫或出生时严重窒息史,出生后12~24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意识、肌张力改变、原始反射异常、惊厥和脑干受损等表现。
1、轻度:主要表现为兴奋,易激惹,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活跃,吸吮反射正常,呼吸平稳,无惊厥。
症状多在3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2、中度:表现为嗜睡或抑制,肌张力降低,吸吮反射和拥抱反射减弱,约半数病例出现惊厥。
足月儿上肢肌张力降低比下肢严重,提示病变累及矢状窦旁区。
早产儿如表现为下肢肌张力降低比上肢重,则提示病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如症状持续7~10天以上,可能有后遗症。
3、重度:患儿处于昏迷状态,肌张力极度低下,松软,拥抱反射、腱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差,前囟隆起,惊厥频繁,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甚至出现呼吸衰竭。
重度患儿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后遗症。
若缺氧缺血发生在出生前几周或几个月时,患儿在出生时可无窒息,也无神经系统症状,但在数天或数周后出现亚急性或慢性脑病的表现,临床上较难与先天性脑畸形或宫内病毒感染相区别。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并发症常合并吸入性肺炎,常并发颅内出血、脑水肿、脑实质坏死及脑积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耳聋、视力障碍等。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饮食注意事项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吃什么好饱食:进食后,消化道血管扩张,周身血液集中在胃肠道,以致脑部缺血缺氧。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
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
意识改变及肌张力变化为常见I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伴有脑干功能障碍。
临床分为轻、中、重度。
1.轻度出生24h内症状最明显,3d内逐渐消失。
主要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增强,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一般不出现惊厥。
脑电图正常,影像学诊断多阴性。
2.中度出生后24~72h症状明显,症状大多在一周内消失,超过10d者,可能有后遗症。
主要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降低,肢体自发动作减少,病情较重者可出现惊厥。
前囟张力正常或稍高,拥抱、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等。
足月儿上肢肌张力减退较下肢重,而早产JD,贝I表现为下肢肌张力减退比上肢重。
脑电图检查可见癫痫样波或电压改变,影像诊断常发现异常。
3.重度出生至72h症状最明显多在一周内死亡,存活者症状可持续数周,留有后遗症可能性较大。
主要表现昏迷,深浅反射及新生儿反射均消失,肌张力低下,瞳孔固定无反应,心率减慢等。
脑电图及影像学表现明显异常。
死亡率高,幸存者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