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 格式:ppt
- 大小:16.76 MB
- 文档页数:115
概述 新⽣⼉缺氧缺⾎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各种围产期新⽣⼉因窒息引起的部分或完全缺氧、脑⾎流减少或暂停⽽导致的脑部病变,可产⽣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低下、癫痫、脑性瘫痪、共济失调等。
多发⽣在窒息⾜⽉⼉,但早产⼉发⽣率明显⾼于⾜⽉⼉。
HIE是新⽣⼉急性死亡和慢性神经系统损伤的主原因之⼀。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其发病的核⼼是缺氧,最主要的原因是围⽣期窒息。
另外,出⽣后肺部疾病、⼼脏病变及严重失⾎和贫⾎也可引起脑损伤。
⼆、发病机制1.脑⾎流量调节功能降低正常新⽣⼉脑⾎管以舒张和收缩来调节进⼊脑组织的⾎流量,当⾎流量减少时脑⾎管舒张,⽽当⾎流量增加时脑⾎管则收缩,以这种功能保持进⼊脑组织的流量相对稳定、缺氧缺⾎时⾎压波动⼤,⾎流量的变化多,但此时脑⾎管的调节功能却已降低,当⾎压降低,⾎流量减少时,脑⾎管未能及时舒张,形成脑的低灌注,待⾎压升⾼,⾎流量增加时,脑⾎管⼜未能及时收缩,转变成⾼灌注,在这转变过程中最易发⽣脑⽔肿和颅内出⾎。
⽽且低灌注本⾝也可引缺氧⾎性脑病。
2.脑组织代谢的异常⼈体各脏器组织的代谢以脑需要的氧和葡萄糖量。
缺氧缺⾎时能量供应不⾜,影响脑组织的代谢也,表现在: ①氧⾃⾝虚夸(O2-)使细胞膜发⽣过氧化反应⽽受到损害,当⽑细⾎管壁细胞受损后渗透性增加,造成脑⽔肿。
②细胞膜上钙离⼦通道开放,细胞外Ca++流向细胞内,破坏细胞的⽣存。
③脑组织中脑啡吠增加,直接抑制呼吸,增加缺氧程度。
④缺氧缺⾎时发⽣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
以上脑组织代谢的异常导致脑组织软化、坏死、出⾎和形成空洞。
3.脑部对缺氧缺⾎的易感区①不同胎龄胎⼉和新⽣⼉脑的成熟部位不同,对缺氧缺⾎的易感程度也不同。
细胞丰富、⾎管多、代谢率⾼的区域需氧量⾼,对缺氧缺⾎最敏感。
早产⼉的易感区在脑室管膜下的⽣发层,因该区在胎⼉28±周时细胞代谢最活跃,⽽且该区⽑细⾎管缺乏结缔组织的⽀持,容易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课件一、概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指在围生期窒息而导致脑的缺氧缺血性损害,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表现。
它是新生儿窒息后的严重并发症,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可产生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如智力低下、癫痫、脑性瘫痪等。
二、病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因主要是围生期窒息,引起窒息的原因包括:1、孕母因素: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心肺疾病等,影响胎盘的血液供应。
2、胎盘因素: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等导致胎儿缺血缺氧。
3、脐带因素:脐带脱垂、绕颈、打结等影响胎儿的血氧供应。
4、胎儿因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早产、先天性畸形等。
5、分娩因素:难产、急产、产程延长等导致胎儿窒息。
三、病理生理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理生理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脑血流改变:当缺氧缺血发生时,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导致“压力被动性脑血流”,即脑血流灌注随全身血压的变化而波动。
2、脑细胞能量代谢衰竭:缺氧时,脑细胞的有氧代谢停止,无氧酵解增加,导致能量产生不足,乳酸堆积,细胞内酸中毒。
3、再灌注损伤与氧自由基生成:缺氧缺血后恢复血流灌注,会产生再灌注损伤,导致氧自由基生成增加,进一步损伤脑细胞。
4、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作用:缺氧缺血可使脑细胞释放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导致神经细胞损伤。
5、细胞凋亡:缺氧缺血可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导致神经细胞死亡。
四、临床表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主要分为轻、中、重三度:1、轻度:表现为兴奋、激惹,肢体及下颏可出现颤动,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一般不出现惊厥。
症状多在 3 天内逐渐消失,预后良好。
2、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减弱,常有惊厥,呼吸可能不规则,症状在 14 天内消失,可能有后遗症。
3、重度:表现为昏迷,肌张力松软,原始反射消失,频繁惊厥,呼吸不规则或暂停,瞳孔不对称或扩大,对光反应消失。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2004年11月于长沙修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一、概念:由于各种围产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之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 ischemic encephalopatly)。
HIE在围产期神经系统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
我国每年活产婴1800万-2000万,窒息的发病率为13.6%,其中伤残者为15.6%,每年约30万残疾儿童产生,严重威害我国儿童生活质量。
二、病因:造成胎儿或新生儿血氧浓度降低的任何因素都可以HIE,与胎儿在宫内所处的环境及分娩过程密切相关。
(一)母亲因素:①母全身疾病:糖尿病、心、肾疾病、严重贫血、急性传染病。
②产科疾病:妊高症、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和胎盘功能不全。
③母吸毒、吸烟、被动吸烟。
④母年龄>35岁或<16岁,多胎妊娠。
(二)分娩因素:①脐带受压、打结、绕颈;②手术产如高位产钳、臀位、胎头吸引不顺利;③产程中的麻醉、镇痛剂和催产药使用不当。
(三)胎儿因素:①小于胎龄儿、巨大儿;②畸形:如后鼻孔闭锁、喉蹼、肺膨胀不全,先心病;③羊水或胎粪吸入致使呼吸道阻塞;④宫内感染所致神经系统受损。
(四)产后因素:感染性肺炎、捂被综合征、RBC增多症等。
三、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许多环节未明,但主要与以下几方面有关:(一)脑血流改变:当窒息缺氧为不完全时,体内各器官血流重新分配以保证心、脑、肾上腺等组织血流量,如缺氧继续存在,这种代偿机制失效,脑血流灌注下降,出现第2次血流重新分布,即供应大脑半球的血流减少,以保证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灌注量。
此时,大脑皮质矢状旁区及其下的白质(大脑前、中、后动脉灌注的边缘区)最易受损,如窒息缺氧为急性完全性,上述代偿机制均无效,脑损伤发生在代谢最旺盛部位(丘脑、脑干核),而大脑皮层不受影响。
(二)能量代谢障碍:被认为是其主要机理,脑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葡萄糖氧化,缺氧时无氧糖酵解使糖消耗↑,乳酸增加,导致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ATP↓、细胞膜钠泵、钙泵功能不足,使钠、钙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原性脑水肿,钙离子还可激活受其调节的酶,引起胞浆膜磷酯成分分解产生大量花生四烯酸;进一步产生血栓素,前列腺环素ATP↓→cAMP↓①影响突触之递质传递;②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③许多依赖cAMP的血管活性物质功能下降→脑血管痉挛→脑组织受损。
儿科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简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新生儿出生后缺氧或缺血引起。
本文将介绍这种疾病的定义、原因、症状、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方法。
定义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又称为新生儿脑病或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指新生儿出生后在短时间内由于氧供应不足或血液循环不畅而导致脑组织缺氧或缺血,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原因引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难产或分娩过程中窒息:胎儿在分娩过程中由于窒息、羊水中毒或胎盘早期剥离等原因导致脑部氧供不足。
2.新生儿呼吸困难:新生儿因呼吸系统未成熟或有先天性疾病导致呼吸困难,进而引起缺氧。
3.心肺复苏不及时:新生儿出生后如未及时进行心肺复苏,也容易导致脑部缺氧缺血。
4.其他因素:包括感染、母体高血压、巨大儿等原因也可能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
症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症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1.脑病负担:表现为胸闷、头晕、恶心等症状。
2.意识障碍:新生儿可能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情况。
3.运动障碍:新生儿可能出现肢体无力、瘫痪、肌张力异常等症状。
4.其他:部分患儿还可能伴有抽搐、呼吸困难、心率异常等表现。
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需要综合考虑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1.脑电图(EEG):通过检测脑电活动来判断脑功能情况,对新生儿脑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2.头部影像学检查:如超声、MRI、CT等检查可帮助观察脑部结构及病变情况。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气分析、血清学检查等,有助于评估新生儿的氧合情况和代谢状况。
治疗针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应综合考虑病情轻重及病因,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1.氧疗:对于缺氧引起的脑病,及时给予氧疗是非常重要的。
2.药物治疗: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抽搐药等药物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3.康复训练:对于缺氧缺血导致的神经系统损伤,康复训练可帮助患儿恢复功能。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以缺血缺氧导致的新生婴儿脑病,即新生儿脑缺血缺氧综合征,它是由于胎儿、新生儿或新生婴儿进入婴儿期时而发生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
这种脑病的病情分类包括全脑性缺血缺氧综合征、全脑性缺血缺氧性白质损伤综合征、局灶性缺血缺氧综合征和局灶性缺血缺氧性白质损伤综合征。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率很高,据估计,每triple 1 kk 新生婴儿中有1-2例患有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因此,这种疾病引起了重要的关注。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可能有多种原因和机制在其发病过程中发挥作用。
新生婴儿可以因出生时的贫血、出血和空气窘迫等原因发生缺血缺氧。
新生婴儿也可能由于孕期及分娩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因素、感染、缺乏护理等而导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方法尚无特效治疗,但积极的干预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改善胎婴新生儿的呼吸功能、补充血液中的氧气、抗感染、支持心脏功能、通过增添胎盘中的血液或外源性血液来补充血液的氧气这些手段来改善病情。
在预防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方面,应避免孕期过早分娩、准备好新生婴儿的呼吸和心脏护理、识别新生婴儿呼吸困难、及时给予正确的空气管理护理等。
有许多可以实施的措施可能有
助于降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率。
总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危害新生婴儿健康的致命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积极的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而多种预防手段也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