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42.45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妇产科缩宫素,你需要了解妊娠是大部分女性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因此女性需要对妊娠知识有一定了解。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为了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可能需要对产妇使用一定剂量的宫缩素。
宫缩素因为其具有催产等作用在广泛应用在妇产科中,但是宫缩素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催产、引产方面。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宫缩素也被应用在催乳以及终止妊娠方面。
下文将对宫缩素具体知识进行介绍。
1.宫缩素的药理作用(1)兴奋子宫平滑肌。
在女性妊娠末期,使用小剂量的宫缩素可以增强女性子宫体进行节律性收缩,使得女性的分娩过程更加顺利,避免出现难产或胎儿窒息的现象。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剂量使用过大可能导致胎儿存在缺氧现象,威胁胎儿生命安全。
(2)其他。
使用大剂量宫缩素可以使得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从而引起心率加快,甚至还具有抗利尿和催乳的功效。
2.妇产科宫缩素的应用(1)催产。
在产妇进入第一产程之后,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找出使用宫缩素催产的最佳时机;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之后,宫缩素的使用仍然需要在医护人员评估之后进行,如果运用不合理会引起胎儿窒息或者梗阻性难产等。
并且宫缩素在催产方面的应用应该注意:①产妇身体健康,没有产道障碍;胎儿胎位正常,没有横位等现象出现。
②在产妇分娩过程进行至较为活跃时,医护人员需要减少宫缩素使用的剂量,使产妇分娩过程自然进行。
③剂量控制。
如果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宫缩素过量,会使得宫缩素利用胎盘屏障,与产妇子宫内胎儿的大脑缩宫素受体结合,导致胎儿出生后宫缩素受体出现异常,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
宫缩素受体失常后容易引发儿童出现异常行为,患上孤独症等。
据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儿童的血浆宫缩素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在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前,其血浆缩宫素水平呈现出与其他激素水平的升高类似的趋势,但是由于孤独儿童其宫缩素受体失常,导致其宫缩素水平没有出现改变。
并且宫缩素水平还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得孤独儿童成年后在生殖与社会方面出现异常行为。
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缩宫素常被应用到临床中。
缩宫素又被称为催产素,是一种肽类激素,人体内部可以自行分泌,可以由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合成。
缩宫素可以刺激患者的乳腺,使其分泌乳汁,并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而且具有促进母爱的效果,在妇产科临床中应用广泛。
关键词:缩宫素;妇产科;应用研究引言分娩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也是最疼痛的经历之一,产妇阵痛的严重程度可以高于严重烧伤时的疼痛,分娩痛的特点为逐渐加强、阵发性、有节律的腹痛,产妇因难以忍受疼痛可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从而影响能量摄入以及子宫收缩情况,进而延长产程时间,引发产后出血、胎儿窘迫等不良分娩结局。
在产科临床实践中,产妇可以应用无痛分娩(分娩镇痛)来减轻子宫收缩痛。
1缩宫素的药物机制和药理作用缩宫素主要用于临床的引产催产和产后出血防治,效果比较理想,具体的药理作用为药物进入人体后与体内细胞相结合,对子宫收缩肌进行刺激,使肌肉收缩以模拟分娩过程,此时患者的子宫颈部会迅速扩张,通常情况下子宫对药物的激烈反应为妊娠过程,孕妇足月时反应程度达到最高值。
从药物机制方面进行分析,我们得知缩宫素和血管加压素的分子结构式以及化学组成结构比较相似,大剂量使用的情况下二者效果雷同,都可以降压和扩张血管。
2缩宫素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探讨2.1引产缩宫素依然是产科最常使用的引产药物。
孕妇在足月时,子宫会出现收缩现象,并在1天到2天内完成分娩行为。
引产可以有效降低胎儿的死亡率,降低剖宫产的发生几率。
有证据显示,延期妊娠或过期妊娠,会导致产妇造成严重的身体负担。
在引产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宫颈的成熟度评分,如患者的评分显示患者宫颈不成熟,需要在引产前进行促进功宫颈成熟。
在患者的宫颈的成熟度评分达到9分以上时,患者的引产成功率与自然分娩的成功率的分值会极为接近。
引产中有高剂量和低剂量之分,低剂量会由1~2mU/min开始,每隔半小时增加1~2mU/min。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缩宫素是一种用于妇科领域的药物,主要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和妊娠中的保胎。
它通过收缩子宫平滑肌,从而产生药理作用。
然而,在使用缩宫素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使用缩宫素前应该确保组织完整性,避免在宫腔内存在任何异常情况。
例如,如果存在宫腔内畸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情况,使用缩宫素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并发症。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前应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以确保子宫内部结构正常。
其次,缩宫素在治疗不同妇科疾病时,剂量和使用方法有所差异。
例如,在引产时的使用方法与进行妇科手术时使用方法不同。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之前,应确保正确地了解适应症和用药剂量,避免过量或过期用药。
此外,妊娠期间使用缩宫素应特别注意。
缩宫素可通过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来保胎,但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子宫肌壁的松弛。
因此,妊娠期间使用缩宫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
还需要注意的是,缩宫素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在使用缩宫素时,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则需要立即停药并就医。
此外,经期过多的妇女在使用缩宫素时需要谨慎。
缩宫素主要通过收缩子宫平滑肌来减少子宫出血。
然而,如果经期过多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如宫颈糜烂、子宫肌瘤等,使用缩宫素可能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之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因分析和妇科检查,避免治疗不当。
而对于哺乳期妇女,应慎重使用缩宫素。
缩宫素可通过刺激子宫收缩来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但在哺乳期使用缩宫素可能会被排泄到母乳中,并对婴儿产生影响。
因此,妇女在哺乳期间使用缩宫素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妇女在使用缩宫素时还需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定期进行复诊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使用缩宫素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在使用缩宫素前应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确保没有宫腔内异常情况。
缩宫素在产科应用中的临床体会目的探讨缩宫素在产科临床应用体会。
方法选自我院2009年10月~2013年10月,352例患者使用缩宫素静脉滴注方法比较治疗的临床效果,选用5%糖盐水500ml加入2.5u缩宫素摇匀,用7号针头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将糖盐水调到8~10滴,每隔15~20min调1次,至10min 3次宫缩,持续40s/次。
结果使用缩宫素352例中,成功288例,用缩宫素失败64例中均为产妇不合作。
结论使用宫缩素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标签:产科;缩宫素;临床疗效;静脉滴注缩宫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收缩,能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及收缩频率,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催产。
该作用不仅与使用的缩宫素浓度、剂量有关,而且与用药时子宫状态密切相关。
我院在产科引产方法中,常用缩宫素,尤其是产程进展缓慢或停滞时,使用缩宫素更为多见。
1 资料与方法我院使用的缩宫素是河南辅仁怀庆堂有限公司生产的,国药准字H19993526,规格10U/1ml,自2009年10月~2013年10月,使用缩宫素352例中,成功288例,用缩宫素失败64例中。
均为产妇不合作,宫颈评分较差,对宫缩不敏感或胎头位置不正下降停滞等原因造成的。
由此可见,使用缩宫素的成功率可达到81.8%。
且作用快,成功率高,副作用小,效果明显[1]。
1.1 使用缩宫素的适应症无明显头盆不称、无胎位异常、潜伏期、活跃期宫口扩张缓慢、胎头下降缓慢、过期妊娠和胎膜早破,其他母体或胎儿原因需要诱发宫缩终止妊娠等情况,必须首先排除梗阻因素方可使用[2]。
1.2 使用缩宫素的禁忌症疤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严重胎盘功能低下,严重心肺功能不良,完全性前置胎盘,对宫缩素过敏者。
1.3 我院产科应用缩宫素方法静脉滴注,因为静滴可以随时调整药的剂量,一般选用5%糖盐水500ml加入2.5u缩宫素摇匀,用7号针头行静脉穿刺,成功后将糖盐水调到8~10滴,以后根据宫缩调节滴数,每隔15~20min调1次,直至10min有3次宫缩,每次持续40s,宫缩的滴数一般不超过每分钟40滴,宫口开大3cm,根据宫缩情况,先露的高低酌情行人工破膜,宫口开大5cm可减少用量,以有效宫缩的最低剂量继续,持续1h以减少产后驰缓性子宫出血。
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产妇常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究其原因,除麻醉因素、产科因素和病理生理学因素外,缩宫素的应用所导致的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或/心律失常,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对剖宫产术中如何应用缩宫素,使其既保存收缩子宫作用,又能预防或减轻其心血管副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已有了值得关注的进展。
但从本专业论坛中所反映的情况看,少数麻醉和产科医师对于剖宫产术中缩宫素的用法用量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实践,以至于危及产妇平安[4]。
本文拟通过查阅近期〔主要是202X年以来〕的有关文献资料,对缩宫素在剖宫产中的用量、用法等问题作一简要综述,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该问题的进一步商量。
(一).缩宫素的心血管副作用及其机理1.动物实验资料:①缩宫素对骨骼肌、肝、肾和内脏的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脐带-胎盘血管有强收缩作用[1]。
②缩宫素有直接抑制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作用,其机制同心脏内缩宫素受体、心脏胆碱能神经元以及NO等因素有关[2]。
③缩宫素对心脏的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的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麻醉动物静注缩宫素后初期为心率减慢,5min后上升到对比值,提示有反射机制参与[3]。
2.临床资料:绝大多数产妇在催产剂量的药物作用下,缩宫素一般不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大剂量静脉应用时可因直接扩血管作用,使动脉压明显下降;由于反射性心动过速,使心排血量代偿性增加,血压在可数分钟内恢复稳定。
对于一些血容量降低的病人或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可能没有这种正常反响,尤其在高位椎管内阻滞,低血压或心动过缓以及伴有大出血的剖宫产病人,静注大剂量缩宫素可造成严峻低血压,甚至心跳骤停 [4]。
产妇在使用大剂量缩宫素的同时,亦可见药物导致的抗利尿作用,此时病人如输液过多,则可出现低血钠体征.常与游离水的潴留有关。
严峻者发生水中毒、肺水肿、惊厥、昏迷甚至引起死亡〔天然的缩宫素较人工合成的更具有血管升压素样活性〕[5]。
3.间接作用:胎儿的娩出和缩宫素的应用,均促使子宫突然缩小,子宫血窦内约有500ml血液回流体循环,使回心血量突然增加,代偿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于患心脏病的孕妇此期极易诱发心衰〕。
缩宫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缩宫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缩宫素因其具有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手术出血和产后出血,在剖宫产中一直被广泛使用。
但缩宫素也常会引起低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心跳骤停并危及生命。
因此,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问题引起麻醉医生的关注,同时也是提高产科麻醉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缩宫素的药理作用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加强子宫收缩力,增强收缩频率。
收缩强度取决于剂量和子宫生理状态。
剂量:2—5U加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对宫颈产生松弛作用。
5—10U对子宫产生持续性强直收缩,不利于胎儿娩出,多用于产后。
子宫生理状态:孕早期孕激素水平高孕后期雌激素水平高,特别是临产时,对缩宫素更敏感,只需小剂量即可达到引产或催生的目的。
{2~5U+5%葡萄糖500ml}8-10d/分大剂量催产素引产、催生,可发生胎儿窒息,子宫破裂的危险,故需严格掌握剂量及禁忌。
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及三次以上妊娠的经产妇禁用。
二、缩宫素的药理学特点:研究发现:胎儿取出后立即静注缩宫素5U心率增快,35ˊ达峰值,120ˊ减慢至基础上平均A压:5ˊ↓—25ˊ谷值,115ˊ恢复至基础持续静点5U/5min心率:5ˊ增快,105ˊ峰值,然后逐渐稳定,持续某状态平均A压:45ˊ下降110ˊ达谷值单次静注半衰期10-20分钟以上是小剂量缩宫素在心血管反应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可以明确缩宫素所表现出低血压心动过速。
那么大剂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因此,人们一直在探讨缩宫素在剖宫产麻醉中应用的合理剂量。
三、合理剂量现有资料显示缩宫素在剖宫产麻醉中使用范围很大,最小有效剂量0.35U,最大剂量40U。
某一项研究中,40例剖宫产麻醉中静注5、10、15、20四种剂量缩宫素,发现超过5U剂量并不能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以及减少出血量。
基层产科缩宫素的应用概述缩宫素在产科领域已广泛应用,是广大产科医师最熟悉的药物。
缩宫素有促进子宫收缩的作用,可减少产后出血缩宫素的分子式:c43h65n12o12s2,它的分子结构由9个氨基酸组成,其中2个半胱氨酸在16位组成一个二硫键,相对分子量为1007,在血液循环中以自由肽的形式存在。
缩宫素的半衰期:我们临床应用的人工合成缩宫素的半衰期在早期妊娠时为1~6分钟,晚期妊娠时为1~3分钟,血液中存在缩宫素酶,可破坏缩宫素的胱氨酸酪氨酸键而使之失活。
缩宫素的体内代谢:缩宫素广泛分布于子宫、卵巢、胸腺等器官,具有自主分泌和旁分泌功能,主要由肝脏清除,由肾脏经尿道排出。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缩宫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收缩,能选择性兴奋子宫平滑肌,增强子宫收缩力及收缩频率,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催产。
该作用不仅与使用的缩宫素浓度、剂量有关,而且与用药时子宫状态密切相关。
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其缩宫止血对子宫的敏感性作用会逐渐加强。
如果体内缩宫素受体数目较少,即使增加缩宫素用量也难以引起宫缩。
所以缩宫素与缩宫素受体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子宫活动的总体平衡。
主要给药方式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引产时用静脉滴注法。
缩宫素在基层产科的应用缩宫素指征:原发性和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使用前需作阴道检查,排除头盆不称及异常胎方位。
禁忌证:中央性前置胎盘,高张性子宫收缩,头盆不称,胎儿宫内宭迫,胎位异常如臀位、横位等。
软产道异常,瘢痕子宫,子宫畸形,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胎儿,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
胎儿不成熟,又无必须终止妊娠的指征,估计胎儿不能耐受分娩负荷。
其他不允许经阴道分娩者,如尖锐湿疣、梅毒等。
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而宫颈未成熟者。
经产妇分娩次数>3次者,严重心血管疾病合并妊娠者。
使用方法;缩宫素在使用之前,必须确认无禁忌证,并做好宫颈评分,选择持续性浓度静滴法。
具体做法为缩宫素25u加入5%葡萄糖500ml,初始滴速为4~8滴/分,对有不规则宫缩者滴速为4滴/分,无宫缩者8滴/分。
缩宫素的药理原理及其应用1. 缩宫素的药理原理缩宫素,又称前列腺素F2α,是一种内源性前列腺素。
它是由子宫内膜、子宫颈和卵巢等组织产生的重要促进子宫收缩的物质。
缩宫素通过与子宫平滑肌细胞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子宫肌肉的收缩。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激活平滑肌细胞受体:缩宫素通过与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激活受体,并进一步引发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
•提高胆碱能神经传导:缩宫素能够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并增加胆碱能神经传导的速度,进而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
•抑制腺苷酸酶:缩宫素能够抑制腺苷酸酶的活性,从而增加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
•促进血管收缩:缩宫素还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和子宫壁的血液流量,进一步加强子宫肌肉收缩。
2. 缩宫素的应用基于缩宫素的药理原理,缩宫素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缩宫素的主要应用领域:2.1 促进分娩缩宫素可以作为促进分娩的药物来使用。
它可以通过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促进子宫颈的扩张和宫缩的加强,从而加速分娩进程。
在早产儿的分娩中,缩宫素被广泛应用于促进子宫收缩,帮助胎儿顺利出生。
2.2 治疗子宫收缩不良对于产后出血等原因导致的子宫收缩不良的患者,缩宫素可以用作治疗手段。
它能够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血管收缩,从而有效控制出血并恢复子宫功能。
2.3 诱发流产缩宫素还可用于诱发流产。
在医生的监督下,适量使用缩宫素可以引起子宫收缩并导致早期胚胎的排出,从而实现人工流产的目的。
2.4 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缩宫素还被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的其他部位。
缩宫素可以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和促进内膜腺体上皮的细胞凋亡来减轻病情和症状。
3. 总结缩宫素作为一种内源性前列腺素,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缩宫素的规范使用❖主要学习内容:❖缩宫素药理作用❖引产的定义、遵循原则❖缩宫素引产适应症、禁忌症❖缩宫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催引产技术是产科的双刃剑,应用得当是产科的好帮手,应用不当又会成为产科的杀手。
缩宫素是产科最常用引产、催产的有效药物,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具有引发及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如病例选择恰当,严格掌握剂量及用法是较安全的,但若不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或缺乏严密的观察,可造成胎儿缺氧,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的不良后果。
药理作用:本品为环状9肽化合物,由下丘脑产生而贮存于垂体后叶中。
缩宫素引起子宫收缩的效应与妊娠期长短有关。
随着妊娠期增加,子宫平滑肌上缩宫素受体增多,小剂量缩宫素可增强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则引起强直性收缩。
它还能刺激哺乳,乳房的泌乳上皮平滑肌,引起母乳排出,但不影响母乳产生。
升压和抗利尿作用很弱。
药代动力学❖肌内注射后3~5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0~60分钟;静脉用缩宫素立即起效,半衰期为5-12分钟,达到稳定血浆浓度需40分钟,稳定的子宫反应达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本品经肝、肾代谢。
妊娠晚期引产。
❖定义:在自然临产前通过药物等手段使产程发动,达到分娩的目的,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的常用手段之一。
❖引产常用方法包括促宫颈成熟、缩宫素静滴及人工破膜。
❖引产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宫颈成熟程度。
如果应用不得当,将危害母儿健康,因此,应严格掌握引产指征,规范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引产遵循的原则❖只有在明确的医学指征和预期引产的益处大于继续妊娠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才应该实施引产。
❖在引产时,必须考虑到每位孕妇的实际情况,意愿和偏好,并应特别关注孕妇的宫颈状况、具体的引产方法及相关状况如经产数和是否破膜。
❖接受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或或其他前列腺素引产的孕妇,应该有专人看护。
引产主要适应症(2014指南)❖延期妊娠:妊娠已达41周或过期妊娠的孕妇应予引产,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胎粪吸入综合症的发生率。
缩宫素的规范使用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缩宫素的规范使用主要学习内容:缩宫素药理作用引产的定义、遵循原则缩宫素引产适应症、禁忌症缩宫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催引产技术是产科的双刃剑,应用得当是产科的好帮手,应用不当又会成为产科的杀手。
缩宫素是产科最常用引产、催产的有效药物,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具有引发及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如病例选择恰当,严格掌握剂量及用法是较安全的,但若不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或缺乏严密的观察,可造成胎儿缺氧,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的不良后果。
药理作用:本品为环状9肽化合物,由下丘脑产生而贮存于垂体后叶中。
缩宫素引起子宫收缩的效应与妊娠期长短有关。
随着妊娠期增加,子宫平滑肌上缩宫素受体增多,小剂量缩宫素可增强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则引起强直性收缩。
它还能刺激哺乳,乳房的泌乳上皮平滑肌,引起母乳排出,但不影响母乳产生。
升压和抗利尿作用很弱。
药代动力学肌内注射后3~5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0~60分钟;静脉用缩宫素立即起效,半衰期为5-12分钟,达到稳定血浆浓度需40分钟,稳定的子宫反应达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本品经肝、肾代谢。
妊娠晚期引产。
定义:在自然临产前通过药物等手段使产程发动,达到分娩的目的,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的常用手段之一。
引产常用方法包括促宫颈成熟、缩宫素静滴及人工破膜。
引产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宫颈成熟程度。
如果应用不得当,将危害母儿健康,因此,应严格掌握引产指征,规范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引产遵循的原则只有在明确的医学指征和预期引产的益处大于继续妊娠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才应该实施引产。
在引产时,必须考虑到每位孕妇的实际情况,意愿和偏好,并应特别关注孕妇的宫颈状况、具体的引产方法及相关状况如经产数和是否破膜。
接受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或或其他前列腺素引产的孕妇,应该有专人看护。
引产主要适应症(2014指南)延期妊娠:妊娠已达41周或过期妊娠的孕妇应予引产,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胎粪吸入综合症的发生率。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间接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与子宫平滑肌细胞上
的受体结合,缩宫素可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与子宫蜕膜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刺激蜕膜释放前列腺素,改变宫颈细胞外基质成分,如激活胶原酶,使胶原纤维溶解和基质增加,可以使宫颈软化。
子宫对缩宫素的反应在妊娠过程中逐渐增加,足月时达高峰。
2、刺激乳腺的平滑肌收缩,可促使乳腺泡周围的平滑肌细胞收缩,促进排乳作用,
可用于协助产妇产后乳腺分
泌的乳汁排出,但并不增加乳腺的乳汁分泌量。
缩宫素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特点:
1、口服极易被消化液所破坏,滴鼻经粘膜则很快吸收,作
用时效约20分钟;
2、肌内注射在3~5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0~60分钟;
3、静脉滴注立即起效,15~60分钟内子宫收缩的频率与强
度逐渐增加,然后稳定,滴注完毕后20分钟,其效应渐减退。
4、半衰期一般为1~6分钟。
该品经肝、肾代谢,经肾排
泄,极少量是原形物。
缩宫素使用时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呕吐、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皮疹,药热,面部潮红或苍白,气喘,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水潴留.新生儿可出现低钠血症,惊厥.静注后可能形成血栓.
缩宫素使用的禁忌症:
禁用:分娩时明显的头盆不称、脐带先露或脱垂、完全性前置胎盘、前置血管、胎儿窘迫、宫缩过强、需要立即手术的产科急症或子宫收缩乏力长期用药无效。
慎用;用高渗盐水中止妊娠的流产、胎盘早剥、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脏病、临界性头盆不称、多胎经产、子宫过大、曾有宫腔内感染史、受过损伤的难产史、子宫或宫颈曾经手术治疗(包括副宫产史)、宫颈癌、部分性前置胎盘、早产、胎头未衔接、胎位或胎儿的先露部位不正常,孕妇年龄已超过35岁也须慎重。
2、 卡贝缩宫素:100微克/支
3、 5ml:200单位,每喷0.1ml(相当4单位)。
缩宫素使用时用什么溶解?
观点1:不大量应用,用什么都无所谓。
观点2:按照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升高的孕妇逐日增多,所以一般用氯化钠
观点3:葡萄糖、生理盐水都可以吧
缩宫素在不同疾病处理中的使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