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库汇编之缩宫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关于妇产科缩宫素,你需要了解妊娠是大部分女性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因此女性需要对妊娠知识有一定了解。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为了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可能需要对产妇使用一定剂量的宫缩素。
宫缩素因为其具有催产等作用在广泛应用在妇产科中,但是宫缩素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催产、引产方面。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宫缩素也被应用在催乳以及终止妊娠方面。
下文将对宫缩素具体知识进行介绍。
1.宫缩素的药理作用(1)兴奋子宫平滑肌。
在女性妊娠末期,使用小剂量的宫缩素可以增强女性子宫体进行节律性收缩,使得女性的分娩过程更加顺利,避免出现难产或胎儿窒息的现象。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剂量使用过大可能导致胎儿存在缺氧现象,威胁胎儿生命安全。
(2)其他。
使用大剂量宫缩素可以使得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从而引起心率加快,甚至还具有抗利尿和催乳的功效。
2.妇产科宫缩素的应用(1)催产。
在产妇进入第一产程之后,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找出使用宫缩素催产的最佳时机;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之后,宫缩素的使用仍然需要在医护人员评估之后进行,如果运用不合理会引起胎儿窒息或者梗阻性难产等。
并且宫缩素在催产方面的应用应该注意:①产妇身体健康,没有产道障碍;胎儿胎位正常,没有横位等现象出现。
②在产妇分娩过程进行至较为活跃时,医护人员需要减少宫缩素使用的剂量,使产妇分娩过程自然进行。
③剂量控制。
如果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宫缩素过量,会使得宫缩素利用胎盘屏障,与产妇子宫内胎儿的大脑缩宫素受体结合,导致胎儿出生后宫缩素受体出现异常,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
宫缩素受体失常后容易引发儿童出现异常行为,患上孤独症等。
据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儿童的血浆宫缩素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在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前,其血浆缩宫素水平呈现出与其他激素水平的升高类似的趋势,但是由于孤独儿童其宫缩素受体失常,导致其宫缩素水平没有出现改变。
并且宫缩素水平还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得孤独儿童成年后在生殖与社会方面出现异常行为。
缩宫素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缩宫素,是一种重要的激素类药物,它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从而起到抑制和调节女性月经周期的作用。
缩宫素主要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如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缩宫素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缩宫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抑制卵巢功能:缩宫素能够抑制卵巢中卵泡的发育和排卵,从而减少卵巢激素的分泌。
这种抑制作用可以使月经周期变长,并有助于调整月经周期。
2. 抗黄体生成素作用:黄体生成素是卵巢在排卵后分泌的一种激素,它对子宫内膜有促进增生的作用。
缩宫素能够抑制黄体生成素的合成和分泌,使得子宫内膜不易增生和脱落。
3. 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缩宫素可以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从而减轻子宫的收缩力和频率,达到止血的作用。
这对于一些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来说,十分重要。
4. 抑制乳腺生成和泌乳:缩宫素还具有抑制乳腺生成和泌乳的作用。
在哺乳期,乳腺细胞会分泌乳汁,而缩宫素则可以抑制这一过程,使得乳汁分泌减少。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缩宫素在临床上的功能主治。
1. 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缩宫素能够通过调节卵巢功能和子宫内膜增生,帮助调整月经周期和量。
对于经期不规律、月经过多、月经缺少等月经不调患者,缩宫素能够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 用于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情况下,子宫内膜不规则或过度增生所致的异常子宫出血。
缩宫素通过抑制子宫内膜增生和减少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够有效控制子宫出血,并改善患者的症状。
3. 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女性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它会导致月经过多、腹痛、压迫膀胱和直肠等症状。
缩宫素可以抑制肌瘤的生长,缓解症状,并为手术切除提供准备。
4. 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外其他部位生长,并伴随着月经周期性出血、腹痛等症状。
缩宫素通过抑制子宫内膜的增生,减少异位症灶的出血和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缩宫素是一种用于妇科领域的药物,主要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和妊娠中的保胎。
它通过收缩子宫平滑肌,从而产生药理作用。
然而,在使用缩宫素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使用缩宫素前应该确保组织完整性,避免在宫腔内存在任何异常情况。
例如,如果存在宫腔内畸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情况,使用缩宫素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并发症。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前应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以确保子宫内部结构正常。
其次,缩宫素在治疗不同妇科疾病时,剂量和使用方法有所差异。
例如,在引产时的使用方法与进行妇科手术时使用方法不同。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之前,应确保正确地了解适应症和用药剂量,避免过量或过期用药。
此外,妊娠期间使用缩宫素应特别注意。
缩宫素可通过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来保胎,但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子宫肌壁的松弛。
因此,妊娠期间使用缩宫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
还需要注意的是,缩宫素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在使用缩宫素时,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则需要立即停药并就医。
此外,经期过多的妇女在使用缩宫素时需要谨慎。
缩宫素主要通过收缩子宫平滑肌来减少子宫出血。
然而,如果经期过多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如宫颈糜烂、子宫肌瘤等,使用缩宫素可能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之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因分析和妇科检查,避免治疗不当。
而对于哺乳期妇女,应慎重使用缩宫素。
缩宫素可通过刺激子宫收缩来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但在哺乳期使用缩宫素可能会被排泄到母乳中,并对婴儿产生影响。
因此,妇女在哺乳期间使用缩宫素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妇女在使用缩宫素时还需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定期进行复诊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使用缩宫素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在使用缩宫素前应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确保没有宫腔内异常情况。
【实用】缩宫素的临床应用缩宫素(oxytocin)迄今虽仍是产科用于引产与催产最为普及或不可缺少的药物,但2008年安全用药实践研究所(Institute forSafe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还是将缩宫素列为高度警惕药物之一。
如何巧到好处的正确使用缩宫素是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
作者:王伽略杨孜来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缩宫素(oxytocin)迄今虽仍是产科用于引产与催产最为普及或不可缺少的药物,但2008年安全用药实践研究所(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 ISMP)还是将缩宫素列为高度警惕药物之一。
如何巧到好处的正确使用缩宫素是临床应用的关键问题。
1、缩宫素的药物特点1.1 生理作用缩宫素对子宫的作用是通过与缩宫素受体结合而实现的。
与子宫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缩宫素可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在临床方面用于引产、催产及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
与子宫蜕膜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刺激蜕膜释放前列腺素,改变宫颈细胞外基质成分,如激活胶原酶,使胶原纤维溶解和基质增加,可以使宫颈软化。
缩宫素生理作用不仅可以直接诱发子宫收缩,还可以间接软化宫颈。
后者是临床用其促宫颈成熟的依据。
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和反应性的大小直接与受体的浓度有关。
在妊娠晚期,子宫的缩宫素受体浓度达高峰,故在妊娠晚期低浓度缩宫素即可显示出宫缩效应和促宫颈成熟的双重作用。
子宫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与孕周有关,在妊娠20~30周,随孕周的增加而逐渐增强,至34周后达到最高,而后维持此水平至妊娠足月。
1.2 药代动力及药效学在静脉滴入缩宫素3~5min后就可出现宫缩,40min后达到血浆稳定浓度。
停止滴注20min后,其效应渐减退。
国内市场使用的药品说明中标注半衰期一般为1~6min,国外有标注为5~12min。
缩宫素引发的子宫收缩作用有明显的剂效性,一般在11~13mU/min内都可诱发子宫有效的收缩。
缩宫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缩宫素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缩宫素因其具有促进子宫收缩,减少手术出血和产后出血,在剖宫产中一直被广泛使用。
但缩宫素也常会引起低血压,心动过速,心肌缺血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心跳骤停并危及生命。
因此,缩宫素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安全问题引起麻醉医生的关注,同时也是提高产科麻醉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缩宫素的药理作用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加强子宫收缩力,增强收缩频率。
收缩强度取决于剂量和子宫生理状态。
剂量:2—5U加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对宫颈产生松弛作用。
5—10U对子宫产生持续性强直收缩,不利于胎儿娩出,多用于产后。
子宫生理状态:孕早期孕激素水平高孕后期雌激素水平高,特别是临产时,对缩宫素更敏感,只需小剂量即可达到引产或催生的目的。
{2~5U+5%葡萄糖500ml}8-10d/分大剂量催产素引产、催生,可发生胎儿窒息,子宫破裂的危险,故需严格掌握剂量及禁忌。
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及三次以上妊娠的经产妇禁用。
二、缩宫素的药理学特点:研究发现:胎儿取出后立即静注缩宫素5U心率增快,35ˊ达峰值,120ˊ减慢至基础上平均A压:5ˊ↓—25ˊ谷值,115ˊ恢复至基础持续静点5U/5min心率:5ˊ增快,105ˊ峰值,然后逐渐稳定,持续某状态平均A压:45ˊ下降110ˊ达谷值单次静注半衰期10-20分钟以上是小剂量缩宫素在心血管反应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可以明确缩宫素所表现出低血压心动过速。
那么大剂量时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不良反应。
因此,人们一直在探讨缩宫素在剖宫产麻醉中应用的合理剂量。
三、合理剂量现有资料显示缩宫素在剖宫产麻醉中使用范围很大,最小有效剂量0.35U,最大剂量40U。
某一项研究中,40例剖宫产麻醉中静注5、10、15、20四种剂量缩宫素,发现超过5U剂量并不能进一步促进子宫收缩以及减少出血量。
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产妇常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究其原因,除麻醉因素、产科因素和病理生理学因素外,缩宫素的应用所导致的低血压、心动过速和或/心律失常,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对剖宫产术中如何应用缩宫素,使其既保留收缩子宫作用,又能预防或减轻其心血管副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已有了值得关注的进展。
但从本专业论坛中所反映的情况看,少数麻醉和产科医师对于剖宫产术中缩宫素的用法用量还存在模糊的认识和错误的实践,以至于危及产妇安全[4]。
本文拟通过查阅近期(主要是2000年以来)的有关文献资料,对缩宫素在剖宫产中的用量、用法等问题作一简要综述,抛砖引玉,以期引起对该问题的进一步讨论。
(一).缩宫素的心血管副作用及其机理1.动物实验资料:①缩宫素对骨骼肌、肝、肾和内脏的处于收缩状态的血管有扩张作用,但对脐带-胎盘血管有强收缩作用[1]。
②缩宫素有直接抑制心脏收缩力、减慢心率作用,其机制同心脏内缩宫素受体、心脏胆碱能神经元以及NO 等因素有关[2]。
③缩宫素对心脏的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的程度与药物剂量相关;麻醉动物静注缩宫素后初期为心率减慢,5min后回升到对照值,提示有反射机制参与[3]。
2.临床资料:绝大多数产妇在催产剂量的药物作用下,缩宫素一般不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大剂量静脉应用时可因直接扩血管作用,使动脉压明显下降;由于反射性心动过速,使心排血量代偿性增加,血压在可数分钟内恢复稳定。
对于一些血容量降低的病人或心功能较差的病人可能没有这种正常反应,尤其在高位椎管内阻滞,低血压或心动过缓以及伴有大出血的剖宫产病人,静注大剂量缩宫素可造成严重低血压,甚至心跳骤停[4]。
产妇在使用大剂量缩宫素的同时,亦可见药物导致的抗利尿作用,此时病人如输液过多,则可出现低血钠体征.常与游离水的潴留有关。
严重者发生水中毒、肺水肿、惊厥、昏迷甚至引起死亡(天然的缩宫素较人工合成的更具有血管升压素样活性)[5]。
3.间接作用:胎儿的娩出和缩宫素的应用,均促使子宫突然缩小,子宫血窦内约有500ml血液回流体循环,使回心血量骤然增加,代偿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于患心脏病的孕妇此期极易诱发心衰)。
缩宫素的作用缩宫素是一种常用的妇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子宫收缩不良的症状。
它通过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帮助恢复产后子宫和月经周期的正常功能。
同时,缩宫素还可以用于治疗宫外孕、产后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缩宫素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首先,缩宫素能够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帮助恢复产后子宫的正常大小。
产后子宫的收缩可以有效止血,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
产后出血是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会危及生命。
因此,使用缩宫素可以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保护产妇的健康。
其次,缩宫素还可用于治疗宫外孕。
宫外孕是指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着床,如输卵管、卵巢等处。
宫外孕的发生对孕妇的健康有严重威胁,甚至危及生命。
缩宫素可以通过刺激子宫收缩,帮助将已着床的胚胎排出体外,从而治疗宫外孕。
此外,缩宫素还可以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如盆腔、卵巢、输卵管等处。
它常伴有疼痛、异常月经和不孕等症状。
缩宫素能够通过刺激子宫收缩,加快子宫内膜脱落和排出,缓解疼痛和改善月经不调等症状。
在使用缩宫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遵循正确的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
其次,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缩宫素往往需要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如止血药、抗炎药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循医生的指导,谨慎选择药物组合。
同时,使用缩宫素时,应定期复查妇科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此外,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高龄孕妇等,使用缩宫素时需要特别谨慎。
在这些人群中,缩宫素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对胎儿或宝宝的不良影响。
总结起来,缩宫素是一种常用的妇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和预防子宫收缩不良的症状。
它能够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帮助恢复产后子宫和月经周期的正常功能。
同时,它还可以用于治疗宫外孕、产后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妇科疾病。
在使用缩宫素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注意药物剂量和使用方法,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缩宫素的临床应用缩宫素为多肽类激素子宫收缩药,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模拟正常分娩的子宫收缩作用,导致子宫颈扩张。
人类缩宫素由下丘脑视上核及室旁核的神经细胞合成。
在Ca2+ 的作用下释放到垂体后叶的毛细血管中,呈脉冲式分动,经血液循环到达其作用的靶器官。
缩宫素口服极易被消化液所破坏,滴鼻经粘膜则很快吸收,作用时效约20 分钟;肌内注射在3~5 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0 ~60 分钟;静脉滴注立即起效,15~60 分钟内子宫收缩的频率及强度逐渐增加,然后稳定。
滴注完毕后20 分钟,其效应渐减退,半衰期一般为1~6 分钟,该品经肝、肾代谢,经肾排泄,极少量是原形物。
临床上缩宫素多用于引产及催产。
1. 缩宫素在催产中的应用催产素是指分娩已收动,用人工方法使产程加速的措施,临床上加速产程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用缩宫素。
1.1 缩宫素催产的适应症主要用于无明显头盆不称或胎位异常的低张性宫缩乏力引起的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宫颈继发性扩张停止,活跃期延长,胎头下降缓慢等。
通常使用缩宫素前需行阴道检查,明确有无头盆不称存在。
先行人工破膜,了解羊水性状,明确有无潜在性的胎儿宫内窘迫,同时破膜可以增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因而可以减少缩宫素的用量,减少其副作用的发生。
1.2 缩宫素的使用方法一般临床上采用持续性静脉滴注给药较多,考虑到个体对缩宫素敏感性的差异,因此均从小剂量开始,即将缩宫素1u ~5u 溶于5% 葡萄糖500ml 溶液中。
少数单位尚有模仿内源性催产素自然分泌,采用脉冲式给药。
2.. 缩宫素在催产中的应用2.1 缩宫素引产的适应症凡胎儿不宜在宫内继续生存,且没有使用缩宫素的禁忌症者,均可采用缩宫素引产。
使用缩宫素引产的适应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妊娠高血压疾病:此病是目前采用引产方法终止妊娠的主要适应症之一,凡胎儿成熟,妊高症病程较长,或者病情较重,对母亲生命安全有威胁,而宫颈条件又较满意者均可采用缩宫素引产。
缩宫素的作用和用途
缩宫素是一种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调整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来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和脱落过程。
它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治疗月经不调:缩宫素可以调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促使子宫内膜在合适的时间内脱落,从而帮助治疗月经不调,如闭经、月经稀少或过多等问题。
2. 防止子宫内膜异位生长:缩宫素的作用能够抑制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地方生长,有助于预防和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3. 治疗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缩宫素可以抑制子宫肌瘤的生长,减轻相关症状,如月经过多、腹痛等。
4. 辅助人工流产:缩宫素可用于辅助人工流产,通过收缩子宫,有助于使胚胎排出体外,减少出血和感染的风险。
5. 协助生殖技术: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如试管婴儿和人工受孕等过程中,缩宫素常用于控制排卵和增加成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缩宫素是一种处方药物,使用前需要咨询医生,严格按照医生建议使用,并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缩宫素的药理原理及其应用1. 缩宫素的药理原理缩宫素,又称前列腺素F2α,是一种内源性前列腺素。
它是由子宫内膜、子宫颈和卵巢等组织产生的重要促进子宫收缩的物质。
缩宫素通过与子宫平滑肌细胞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子宫肌肉的收缩。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激活平滑肌细胞受体:缩宫素通过与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激活受体,并进一步引发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
•提高胆碱能神经传导:缩宫素能够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并增加胆碱能神经传导的速度,进而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
•抑制腺苷酸酶:缩宫素能够抑制腺苷酸酶的活性,从而增加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
•促进血管收缩:缩宫素还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和子宫壁的血液流量,进一步加强子宫肌肉收缩。
2. 缩宫素的应用基于缩宫素的药理原理,缩宫素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缩宫素的主要应用领域:2.1 促进分娩缩宫素可以作为促进分娩的药物来使用。
它可以通过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促进子宫颈的扩张和宫缩的加强,从而加速分娩进程。
在早产儿的分娩中,缩宫素被广泛应用于促进子宫收缩,帮助胎儿顺利出生。
2.2 治疗子宫收缩不良对于产后出血等原因导致的子宫收缩不良的患者,缩宫素可以用作治疗手段。
它能够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血管收缩,从而有效控制出血并恢复子宫功能。
2.3 诱发流产缩宫素还可用于诱发流产。
在医生的监督下,适量使用缩宫素可以引起子宫收缩并导致早期胚胎的排出,从而实现人工流产的目的。
2.4 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缩宫素还被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的其他部位。
缩宫素可以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和促进内膜腺体上皮的细胞凋亡来减轻病情和症状。
3. 总结缩宫素作为一种内源性前列腺素,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缩宫素的临床应用分析缩宫素是一种常用于妇产科临床中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产后出血、宫颈松弛、人工流产等情况。
该药物能够通过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从而起到控制出血、收缩子宫等作用。
本文将对缩宫素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一、缩宫素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子宫内膜脱落不完全或受损引起的子宫出血。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出血风险,甚至危及生命。
缩宫素可以通过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子宫收缩,从而减少或控制出血量,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常用药物之一。
二、缩宫素在宫颈松弛中的应用宫颈松弛是指子宫颈的张力不足,导致宫颈开口过大或过早开放。
在某些情况下,宫颈松弛可能导致早产、流产等并发症。
而缩宫素可以通过刺激子宫平滑肌收缩,增加宫颈张力,从而预防或减轻宫颈松弛的发生。
因此,在妇产科临床中,缩宫素常被应用于宫颈松弛的治疗和预防。
三、缩宫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人工流产是通过医疗手段将妊娠终止。
在人工流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出血和子宫内膜残留,医生常常会使用缩宫素来促使子宫收缩,以达到清宫的目的。
缩宫素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出血和遗留问题,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四、缩宫素的禁忌症和副作用尽管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是也存在一些禁忌症和副作用。
禁忌症包括过敏史、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
而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痛、低血压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时,医生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综上所述,缩宫素在妇产科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产后出血、宫颈松弛、人工流产等情况下。
然而,使用缩宫素也需要医生的严密监测和合理用药,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患者的安全。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缩宫素及其应用可能会有更多新的突破和进展,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希望本文对读者对缩宫素的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缩宫素的规范使用主要学习内容:缩宫素药理作用引产的定义、遵循原则缩宫素引产适应症、禁忌症缩宫素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催引产技术是产科的双刃剑,应用得当是产科的好帮手,应用不当又会成为产科的杀手。
缩宫素是产科最常用引产、催产的有效药物,能使子宫平滑肌收缩,具有引发及加强子宫收缩的作用。
如病例选择恰当,严格掌握剂量及用法是较安全的,但若不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或缺乏严密的观察,可造成胎儿缺氧,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危及母婴生命安全的不良后果。
药理作用:本品为环状9肽化合物,由下丘脑产生而贮存于垂体后叶中。
缩宫素引起子宫收缩的效应与妊娠期长短有关。
随着妊娠期增加,子宫平滑肌上缩宫素受体增多,小剂量缩宫素可增强节律性收缩,大剂量则引起强直性收缩。
它还能刺激哺乳,乳房的泌乳上皮平滑肌,引起母乳排出,但不影响母乳产生。
升压和抗利尿作用很弱。
药代动力学肌内注射后3~5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0~60分钟;静脉用缩宫素立即起效,半衰期为5-12分钟,达到稳定血浆浓度需40分钟,稳定的子宫反应达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本品经肝、肾代谢。
妊娠晚期引产。
定义:在自然临产前通过药物等手段使产程发动,达到分娩的目的,是产科处理高危妊娠的常用手段之一。
引产常用方法包括促宫颈成熟、缩宫素静滴及人工破膜。
引产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宫颈成熟程度。
如果应用不得当,将危害母儿健康,因此,应严格掌握引产指征,规范操作,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引产遵循的原则只有在明确的医学指征和预期引产的益处大于继续妊娠潜在危害的情况下,才应该实施引产。
在引产时,必须考虑到每位孕妇的实际情况,意愿和偏好,并应特别关注孕妇的宫颈状况、具体的引产方法及相关状况如经产数和是否破膜。
接受缩宫素、米索前列醇或或其他前列腺素引产的孕妇,应该有专人看护。
引产主要适应症(2014指南)延期妊娠:妊娠已达41周或过期妊娠的孕妇应予引产,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导致剖宫产率增高的胎粪吸入综合症的发生率。
第三十四章子宫收缩药子宫收缩药物1.多肽类药缩宫素、垂体后叶素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2.生物碱类药麦角生物碱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一、缩宫素(催产素)【药理作用】1.子宫平滑肌直接兴奋子宫,增加收缩力和收缩频率。
●小剂量:节律性收缩,收缩频率和张力均增加,而子宫颈平滑肌松弛。
●大剂量:强直性收缩。
2.其他使乳腺导管肌上皮细胞收缩,促进乳汁分泌。
【临床应用】——注意剂量!!!1.催生和引产对胎位正常,无产道障碍,宫缩无力难产者,可用小剂量缩宫素促进分娩。
也用于各种原因需提前中断妊娠者的引产。
2.产后止血注射大剂量缩宫素,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内血管而止血。
但作用时间短,应加用麦角制剂使子宫维持收缩状态。
【不良反应】——不注意剂量,后果很严重!!剂量过大易致子宫强直性收缩,有导致胎儿窒息或子宫破裂的危险,应严格掌握剂量。
二、垂体后叶素含缩宫素和抗利尿激素(加压素),用于子宫出血、肺出血、尿崩症。
主要不良反应有心悸、胸闷、恶心、腹痛及过敏反应等。
三、麦角生物碱(麦角胺、麦角毒、麦角新碱)【药理作用】1.兴奋子宫以麦角新碱作用快、最强。
对妊娠子宫较未孕子宫更敏感,临产时最敏感,作用较缩宫素强而持久。
剂量稍大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对子宫体和子宫颈的作用无显著差异(与催产素最关键的不同!!!),因此不能于催产和引产,只用于产后止血和子宫复旧。
2.收缩血管麦角胺与麦角毒收缩末梢血管,作用强大。
也能使脑血管收缩,减少脑动脉搏动幅度,从而减轻偏头痛。
3.阻断α受体麦角毒的氢化物有阻断α受体作用,翻转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临床应用】1.子宫出血麦角新碱用于产后、刮宫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出血。
2.产后子宫复旧(产后子宫恢复到非孕状态这个过程称为子宫复旧)。
麦角制剂通过收缩子宫而促进子宫复旧。
3.偏头痛麦角胺与咖啡因合用治疗偏头痛。
4.中枢抑制麦角毒的氢化物(二氢麦角碱)具有中枢抑制和血管舒张作用,与异丙嗪、哌替啶合用,组成冬眠合剂。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缩宫素的药理作
用及临床应用
上的受体结合,缩宫素可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与子宫蜕膜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刺激蜕膜释放前列腺
素,改变宫颈细胞外基质成分,如激活胶原酶,使胶原纤维溶解和基质增加,可以使宫颈软化。
子宫对缩宫素的反应在妊娠过程中逐渐增加,足月时达高峰。
2、刺激乳腺的平滑肌收缩,可促使乳腺泡周围的
腺分泌的乳汁排出,但并不增加乳腺的乳汁分泌量。
缩宫素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特点:
1、口服极易被消化液所破坏,滴鼻经粘膜则很快吸收,
作用时效约20分钟;
2、肌内注射在3~5分钟起效,作用持续30~60分钟;
3、静脉滴注立即起效,15~60分钟内子宫收缩的频率与
强度逐渐增加,然后稳定,滴注完毕后20分钟,其效应渐减退。
4、半衰期一般为1~6分钟。
该品经肝、肾代谢,经肾排
泄,极少量是原形物。
缩宫素使用时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呕吐、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
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皮疹,药热,面部潮红或苍白,气喘,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水潴留.新生儿可出现低钠血症,惊厥.静注后可能形成血栓.
缩宫素使用的禁忌症:
禁用:分娩时明显的头盆不称、脐带先露或脱垂、完全性前置胎盘、前置血管、胎儿窘迫、宫缩过强、需要立即手术的产科急症或子宫收缩乏力长期用药无效。
慎用;用高渗盐水中止妊娠的流产、胎盘早剥、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心脏病、临界性头盆不称、多胎经产、子宫过大、曾有宫腔内感染史、受过损伤的难产史、子宫或宫颈曾经手术治疗(包括副宫产史)、宫颈癌、部分性前置胎盘、早产、胎头未衔接、胎位或胎儿的先露部位不正常,孕妇年龄已超过35岁也须慎重。
缩宫素剂型:0.5ml:2.5单位1、缩宫素注射液:1ml:5单位
1ml:10单位
2、卡贝缩宫素:100微克/支
3、5ml:200单位,每喷0.1ml(相当4
单位)。
缩宫素使用时用什么溶解?观点1:不大量应用,用什么都无所谓。
观点2
:按照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升高的孕妇逐日增多,所以一般用氯化钠
观点3:葡萄糖、生理盐水都可以吧
缩宫素在不同疾病处理中的使用规范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