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知识:子宫平滑肌兴奋药——缩宫素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妇产科缩宫素,你需要了解妊娠是大部分女性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因此女性需要对妊娠知识有一定了解。
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为了帮助产妇顺利分娩,可能需要对产妇使用一定剂量的宫缩素。
宫缩素因为其具有催产等作用在广泛应用在妇产科中,但是宫缩素的应用不仅仅体现在催产、引产方面。
随着医学水平不断进步,宫缩素也被应用在催乳以及终止妊娠方面。
下文将对宫缩素具体知识进行介绍。
1.宫缩素的药理作用(1)兴奋子宫平滑肌。
在女性妊娠末期,使用小剂量的宫缩素可以增强女性子宫体进行节律性收缩,使得女性的分娩过程更加顺利,避免出现难产或胎儿窒息的现象。
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控制剂量,剂量使用过大可能导致胎儿存在缺氧现象,威胁胎儿生命安全。
(2)其他。
使用大剂量宫缩素可以使得血管扩张,降低血压,从而引起心率加快,甚至还具有抗利尿和催乳的功效。
2.妇产科宫缩素的应用(1)催产。
在产妇进入第一产程之后,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找出使用宫缩素催产的最佳时机;在产妇进入第二产程之后,宫缩素的使用仍然需要在医护人员评估之后进行,如果运用不合理会引起胎儿窒息或者梗阻性难产等。
并且宫缩素在催产方面的应用应该注意:①产妇身体健康,没有产道障碍;胎儿胎位正常,没有横位等现象出现。
②在产妇分娩过程进行至较为活跃时,医护人员需要减少宫缩素使用的剂量,使产妇分娩过程自然进行。
③剂量控制。
如果在产妇分娩过程中使用宫缩素过量,会使得宫缩素利用胎盘屏障,与产妇子宫内胎儿的大脑缩宫素受体结合,导致胎儿出生后宫缩素受体出现异常,不能正常行使其功能。
宫缩素受体失常后容易引发儿童出现异常行为,患上孤独症等。
据资料显示,一般情况下,儿童的血浆宫缩素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在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前,其血浆缩宫素水平呈现出与其他激素水平的升高类似的趋势,但是由于孤独儿童其宫缩素受体失常,导致其宫缩素水平没有出现改变。
并且宫缩素水平还会影响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使得孤独儿童成年后在生殖与社会方面出现异常行为。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注意事项缩宫素是一种用于妇科领域的药物,主要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和妊娠中的保胎。
它通过收缩子宫平滑肌,从而产生药理作用。
然而,在使用缩宫素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使用缩宫素前应该确保组织完整性,避免在宫腔内存在任何异常情况。
例如,如果存在宫腔内畸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情况,使用缩宫素可能会造成进一步的并发症。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前应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以确保子宫内部结构正常。
其次,缩宫素在治疗不同妇科疾病时,剂量和使用方法有所差异。
例如,在引产时的使用方法与进行妇科手术时使用方法不同。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之前,应确保正确地了解适应症和用药剂量,避免过量或过期用药。
此外,妊娠期间使用缩宫素应特别注意。
缩宫素可通过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来保胎,但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子宫肌壁的松弛。
因此,妊娠期间使用缩宫素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时间。
还需要注意的是,缩宫素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在使用缩宫素时,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严重过敏反应、心律失常等,则需要立即停药并就医。
此外,经期过多的妇女在使用缩宫素时需要谨慎。
缩宫素主要通过收缩子宫平滑肌来减少子宫出血。
然而,如果经期过多是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如宫颈糜烂、子宫肌瘤等,使用缩宫素可能不能起到有效的治疗作用。
因此,在使用缩宫素之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因分析和妇科检查,避免治疗不当。
而对于哺乳期妇女,应慎重使用缩宫素。
缩宫素可通过刺激子宫收缩来促进产后子宫恢复。
但在哺乳期使用缩宫素可能会被排泄到母乳中,并对婴儿产生影响。
因此,妇女在哺乳期间使用缩宫素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避免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妇女在使用缩宫素时还需遵循药物的使用说明书,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并定期进行复诊和妇科检查,以便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使用缩宫素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在使用缩宫素前应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确保没有宫腔内异常情况。
缩宫素(催产素)
1.缩宫素作用:
能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其特点为:
(1)对子宫体兴奋作用强,加强其收缩;对子宫颈呈松弛作用。
(2)作用强度受剂量影响,小剂量缩宫素(2~5U)能增强子宫平滑肌的节律性收缩;大剂量(5~10U)引起子宫平滑肌强直性收缩。
(3)对子宫作用的敏感性受女性激素的影响,雌激素增强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孕激素则降低其敏感性。
妊娠中、后期雌激素水平逐渐增高,此时药物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也相应增强。
2.用途
(1)催产和引产。
对宫口已开全、且胎位及产道正常而宫缩无力者,用小剂量缩宫素催产,可增强子宫的节律性收缩,以促进分娩;对死胎、过期妊娠、妊娠合并严重疾病(如心脏病、妊娠中毒症、肺结核等)需提前中止妊娠者,用药后可诱发宫缩,发挥引产作用。
(2)产后出血。
可用大剂量(5~10U)作皮下或肌内注射,使子宫产生强直性收缩,从而压迫肌内血管而止血。
因其作用短暂,需用麦角新碱维持。
3.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
过量应用缩宫素可使子宫出现强直性收缩,引起胎儿宫内窒息,甚至出现子宫破裂。
故作催产、引产时应注意:
(1)严格掌握剂量及滴速。
根据宫缩和胎心情况及时调整滴速,以免产生子宫强直性收缩。
(2)严格掌握禁忌证。
凡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前置胎盘、多胎妊娠、三次以上妊娠的经产妇及有剖宫产史者均属禁忌。
缩宫素的药理原理及其应用1. 缩宫素的药理原理缩宫素,又称前列腺素F2α,是一种内源性前列腺素。
它是由子宫内膜、子宫颈和卵巢等组织产生的重要促进子宫收缩的物质。
缩宫素通过与子宫平滑肌细胞上的特定受体结合,引发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子宫肌肉的收缩。
缩宫素的药理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激活平滑肌细胞受体:缩宫素通过与平滑肌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激活受体,并进一步引发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
•提高胆碱能神经传导:缩宫素能够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并增加胆碱能神经传导的速度,进而增强子宫肌肉的收缩。
•抑制腺苷酸酶:缩宫素能够抑制腺苷酸酶的活性,从而增加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
•促进血管收缩:缩宫素还可以诱导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增加子宫内膜和子宫壁的血液流量,进一步加强子宫肌肉收缩。
2. 缩宫素的应用基于缩宫素的药理原理,缩宫素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缩宫素的主要应用领域:2.1 促进分娩缩宫素可以作为促进分娩的药物来使用。
它可以通过增强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能力,促进子宫颈的扩张和宫缩的加强,从而加速分娩进程。
在早产儿的分娩中,缩宫素被广泛应用于促进子宫收缩,帮助胎儿顺利出生。
2.2 治疗子宫收缩不良对于产后出血等原因导致的子宫收缩不良的患者,缩宫素可以用作治疗手段。
它能够刺激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血管收缩,从而有效控制出血并恢复子宫功能。
2.3 诱发流产缩宫素还可用于诱发流产。
在医生的监督下,适量使用缩宫素可以引起子宫收缩并导致早期胚胎的排出,从而实现人工流产的目的。
2.4 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缩宫素还被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外的其他部位。
缩宫素可以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活性和促进内膜腺体上皮的细胞凋亡来减轻病情和症状。
3. 总结缩宫素作为一种内源性前列腺素,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药理学知识:子宫平滑肌兴奋药——缩宫素缩宫素
药品类别:子宫收缩药及抗生育药。
临床应用
用于引产、催产、产后及流产后因宫缩无力或缩复不良而引起的子宫出血;了解胎盘储备功能;催产素激惹试验;滴鼻可促使排乳。
1.催产和引产
对于无产道障碍而宫缩无力的难产,可用小剂量缩宫素加强子宫的收缩性能,促进分娩。
对于死胎、过期妊娠、或因患严重心脏病等病的孕妇,需提前中断妊娠者,可用缩宫素引产。
2.产后止血
产后出血时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较大剂量缩宫素(5~10U),迅速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子宫肌层内血管而止血。
但缩宫素作用不持久,应加用麦角制剂使子宫维持收缩状态。
不良反应
偶有恶心、呕吐、心率增快或心律失常;能引起过敏反应:皮疹、药热、面部潮红或苍白、气喘、心悸、胸闷、腹痛、过敏性休克、水潴留;新生儿可出现低钠血症、惊厥、静注后可能形成血栓。
缩宫素过量可引起子宫高频率甚至持续性强直收缩,可致胎儿窒息或子宫破裂,因此作催产或引产时,必须注意下列两点:
1.严格掌握剂量,避免发生子宫强直性收缩;
2.严格掌握禁忌证,凡产道异常、胎位不正、头盆不称、前置胎盘,以及三次妊娠以上的经产妇或有剖腹产史者禁用,以防引起子宫破裂或胎儿窒息。
例题:
缩宫素对子宫平滑肌的作用表现为?
A.直接兴奋子宫平滑肌
B.与体内性激素水平无关
C.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无个体差异
D.对子宫平滑肌的收缩性质与剂量无关
E.对不同时期妊娠子宫的收缩作用无差异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