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葡萄
- 格式:ppt
- 大小:1.21 MB
- 文档页数:3
妈妈的葡萄课文及其它
《妈妈的葡萄》是雷蒙德·卡佛的一篇小说,这个故事中的“葡萄”成为了孩子们和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深深地触动着人
们的内心。
除了这篇经典的文学作品之外,人们还发现葡萄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葡萄给我们带来了美味佳肴。
瑰丽多彩的葡萄串,是夏天美食的代表。
经过清洗、串起来,简单烘烤或者冷藏,便可享用这种令人心醉的美味。
尤其是当它们甜美多汁的鲜味在口中爆开,犹如一股暖流从口腔深处涌出,这让人欲罢不能。
其次,葡萄也是饮宴与典礼的代表。
葡萄酒,是许多宴会和庆典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之一。
当它们被悉心采摘、经过酿造而成的时候,便可以让人们感受到鲜美,醇香,微苦的味道。
葡萄酒中的酒精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传承的代表。
葡萄酒也是一种奢侈品,只有那些有钱人才能品尝到。
此外,葡萄还有医疗、美容功效。
葡萄籽提取物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烈的抗氧化性,不仅能够去除自由基,还可以大幅降低血脂水平、防止血栓的形成,以及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
再者,葡萄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代表着亲情和爱。
《妈妈的葡萄》这篇小说中,母亲送孩子们的葡萄串不仅是一种食
物,也是一种关爱的表现。
葡萄成了孩子和母亲之间的纽带,无论是温馨的家庭,还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牵挂,葡萄都承载着真挚的情感。
总之,葡萄的文化和意义非常广泛,从美食到饮宴、美容到医疗,从亲情到爱情,葡萄无疑是一种多元化的存在。
我们需要珍惜这种与人类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水果,同时也需要感恩那些辛勤的葡萄园工人,感受到生活中最真挚的情感。
《妈妈的葡萄》教案及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阅读《妈妈的葡萄》这篇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使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人、关爱他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珍惜和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生字词,并能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的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课文《妈妈的葡萄》全文。
(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生字词卡片。
2. 教学工具:(1)投影仪或白板。
(2)教学PPT。
(3)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3)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导入新课。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细节。
3. 生字词学习(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
(3)学生互相交流,巩固生字词学习。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小组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情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是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是否能掌握生字词,并应用于实际情景中。
(3)学生是否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文章所传达的情感。
妈妈的葡萄(北师大版三年级第六册)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8个生字,掌握“附近、不知不觉”等词语。
2 读懂课文,在充分朗读中体会护理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3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想象能力。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注重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划出描写狐狸妈妈言行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体会狐狸妈妈这样做的原因,感悟母爱的伟大、无私。
教学准备:鼓励学生在课前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 初读课文,会认本课生字。
2 读懂课文,感悟狐狸妈妈对小狐狸无私、伟大的爱。
导学过程:一、谈话导课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歌颂“母爱”的故事或诗歌,请大家交流一下自己搜集的资料。
1 学生交流资料。
2 学生提到或是引导《游子吟》一诗。
结合图,读读诗。
想象诗中是怎样写母亲对孩子的爱?读一读,背一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
板书课题《妈妈的葡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生字。
1 自己读课文,想办法认识生字。
2 知名度课文,检查生字认识情况。
3 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 仔细读课文,将课文读懂读顺。
2 说说你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3 哪些地方体现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狐狸妈妈的语句,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4 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 细读课文,深入感悟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母爱的伟大。
2 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导学过程:一、直接导课今天,我们来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再次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细读、深思、再悟。
1 带着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细读课文。
“山洞附近树下的葡萄是从哪儿来的?”结合上下文,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推理。
(师随即可教学生简单的推理方法)2 读最后一段,从小狐狸的言行上,你看出了什么?3 此刻,你们心里想些什么?三、拓展与延伸1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父母的关爱中成长,想想,我们给如何回报他们的爱?2 读一读《奶奶最喜欢的铃儿》,说说文中冬冬是怎样做的?四、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想像狐狸妈妈被猎人赶时的情景。
【导语】《妈妈的葡萄》课⽂记叙了⼀个感⼈的故事:狐狸妈妈翻⼭越岭为饥饿的⼩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猎⼈,为救⼩狐狸,她冒死引开猎⼈。
狐狸妈妈死了,⽽她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若⼲年后长了起来,结了串串果实,⼩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语⽂《妈妈的葡萄》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妈妈的葡萄》原⽂ ⼭⾥,住着狐狸妈妈和⼩狐狸。
⼩狐狸肚⼦饿了,呜呜地哭着向妈妈要吃的:“呜——呜——妈妈,肚⼦饿了。
”狐狸妈妈说:“你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 翻过⼀座⼭,翻过两座⼭,⼜翻过第三座⼭,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我的孩⼦饿得直哭,对不起,让我摘⼀串葡萄吧。
”狐狸妈妈这么说着,跳到葡萄架上,摘了⼀⼤串葡萄,急急忙忙往⼭⾥跑。
翻过⼀座⼭,翻过两座⼭,⼜翻过第三座⼭,家就在眼前了,她听到⼩狐狸呜呜的哭声了。
狐狸妈妈实在跑不动了,把葡萄放在⼀棵树下,打算歇⼀会⼉。
可是,然后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
猎⼈带着狗追过来了。
怎么办?狐狸妈妈⼤声喊:“呜——危险!快逃呀!” 听到妈妈的喊声,⼩狐狸赶忙跳出⼭洞,向深⼭⾥逃去。
后来,⼩狐狸在⼭⾥到处寻找妈妈,⼀年、两年,⼩狐狸不知不觉中长⼤了。
有⼀天,他来到以前和妈妈住过的⼭洞附近,看见⼀棵树下长着葡萄。
哪来的葡萄呢?⼩狐狸觉得很奇怪,⼀边想⼀边尝了⼀颗。
“呀,好甜呀。
”⼩狐狸吃了⼀串⼜⼀串,忽然记起了妈妈的声⾳:“等着,妈妈这就去给你找好吃的。
” 于是,⼩狐狸明⽩了葡萄是怎么来的。
想到这⾥,⼩狐狸放开嗓⼦,对不知什么地⽅的妈妈喊道:“妈妈,谢谢您!”【篇⼆】⼩学三年级语⽂《妈妈的葡萄》教案 教学要求: 1、会写8个字,学会8个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 3、通过学习使学⽣明⽩妈妈的爱是伟⼤的,学会⽤⾏动回报⽗母的爱。
4、复述课⽂。
想象狐狸妈妈被猎⼈追赶的情景。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使学⽣体会狐狸妈妈的爱。
妈妈的葡萄教案妈妈的葡萄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通过观察讨论,体验妈妈与其宝贝的情感。
3.理解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对自己做过的事,能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重点:通过观察讨论,体验妈妈与其宝贝的情感。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中葡萄的来历,说说妈妈对自己做过的事,能想办法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1.PPT《妈妈摘的葡萄》,配套音乐及相关动物叫声。
2.葡萄架挂图、人手一支记号笔和一张紫色纸圆片。
3.幼儿知道老鹰会吃幼小动物,理解"翻山越岭"和"不辞辛劳"的意思。
活动过程:一、兴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非常好看的图画书,想看吗?教师展示绘本封面,提问:1.你猜猜故事叫什么名字呢?(妈妈摘的葡萄)2.你是怎么知道的呢?(上面写着字)3.你觉得故事里会讲件什么事情呢?(幼儿自由回答)故事里到底讲了件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欣赏理解故事,体验狐狸母子情深。
(一)出示小狐狸哭得画面。
1.狐狸怎么哭了?(找不到妈妈了,肚子饿了……)2.谁会来帮助他?(妈妈)(二)出示狐狸妈妈对小狐狸说话的画面。
妈妈会对小狐狸说什么?小结:你平时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三)出示狐狸站在葡萄架下的画面,故事讲至狐狸妈妈摘到了葡萄。
狐狸妈妈在找什么?它是怎么找到葡萄的?小结:狐狸妈妈是翻山越岭,跑了三座山为宝宝寻找食物,终于摘到了葡萄。
(四)出示妈妈摘到了葡萄往回跑得画面。
1.狐狸妈妈摘到了葡萄是怎么往回跑的?2.它为什么要这样跑回家?(让幼儿自由讲述,妈妈是担心宝宝安全才拼命赶路。
)(五)出示老鹰的画面,播放老鹰的声音。
1.听到老鹰的声音,妈妈会担心什么?(担心宝宝的安全。
)2.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步子迈得更大,跑得更快。
)(六)出示小狐狸在洞口哭、狐狸妈妈在树下休息的画面。
1.妈妈听到宝宝的声音,说明宝宝还安全,它放慢了脚步。
北师大版《妈妈的葡萄》语文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妈妈的葡萄》,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2.培养学生朗读、默读、复述课文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运用词语积累、句子仿写等学习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4.教育学生学会关爱家人,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母爱,学会关爱家人。
2.教学难点:分析妈妈的心理变化,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词语卡片3.小黑板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妈妈的爱是什么味道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妈妈的故事——《妈妈的葡萄》。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段:(1)学生自读,找出描写妈妈种的葡萄的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妈妈的葡萄很美丽,很诱人”。
2.学习第二段:(1)学生自读,找出描写小男孩看到葡萄时的表现的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的迫不及待和贪婪。
3.学习第三段:(1)学生自读,找出描写妈妈教育小男孩的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妈妈的教育方法和小男孩的转变。
4.学习第四段:(1)学生自读,找出描写小男孩为妈妈摘葡萄的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的感恩之情。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妈妈的葡萄》,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妈妈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孩子,让孩子懂得了关爱家人,学会了感恩。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回顾故事情节。
(二)深入学习课文1.学习第五段:(1)学生自读,找出描写小男孩为妈妈摘葡萄的过程。
(2)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的用心和妈妈的感动。
2.学习第六段:(1)学生自读,找出描写妈妈品尝葡萄的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妈妈的心情和小男孩的成长。
3.学习第七段:(1)学生自读,找出描写小男孩的心理变化的句子。
(2)引导学生理解小男孩的成熟和母爱的力量。
《妈妈的葡萄》读后感《妈妈的葡萄》读后感《妈妈的葡萄》读后感1课文记叙了一个感人的故事:狐狸妈妈翻山越岭为饥饿的小狐狸摘来葡萄,路上却遇上了猎人,为救小狐狸,它冒死引开猎人。
狐狸妈妈死了,而它放在树下的葡萄却在很多年以后长了出来,结出了串串葡萄,让小狐狸吃到了甜甜的葡萄。
小狐狸吃着葡萄,明白了是么回事,对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妈妈,谢谢您!”我给妈妈讲了这篇课文有多么的令人感动!在小狐狸身上我们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宠儿,妈妈给予我们的爱远远超过了这一串串葡萄。
我的妈妈每天早晨很早起床给我做饭,风雨无阻送我去学习,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却让我明白了母爱的伟大!我要像小狐狸一样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妈妈的葡萄》读后感2《妈妈的葡萄》主要讲的是:一天,小狐狸饿了,小狐狸的妈妈翻过三座山,摘了一串香甜可口的葡萄。
它太累了,就把葡萄放在树下。
不幸的是猎人带着狗追赶了过来,妈妈让小狐狸快逃。
小狐狸脱险了,妈妈却不知所踪。
几年后,小狐狸来到河妈妈住的山洞外的大树下发现一串葡萄。
我觉得小狐狸很不孝顺。
小狐狸的.妈妈翻过三座山,历尽千辛万苦才为小狐狸摘回了一串葡萄。
正当小狐狸的妈妈遇到危险时,小狐狸却逃之夭夭了。
如果小狐狸跑出去和妈妈并肩作战,咬了猎人一口,或许它们母子还有一线生机。
我真想说:“小狐狸,你贪生怕死!”这种行为是遭到世人唾弃的。
最后,小狐狸放开嗓子,对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的妈妈喊:“妈妈,谢谢您”又有什么用呢?“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当父母健在时不孝顺的人们,你们难道没有一丝觉悟吗?人类的贪婪啊,请不要再继续了!无数只动物的生命都被你们的贪婪吞噬了。
肉,成了你们饭桌上的一道道佳肴;皮,变成了高档的服装。
如果再这样的话,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都所剩无几了!睡在贪婪怀中的人们,醒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