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血管疾病及诊治
- 格式:pptx
- 大小:6.22 MB
- 文档页数:100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血管意外或中风。
为脑部或颈部血管病引起的脑局灶性血液供应障碍,包括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急性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可导致偏瘫、失语、昏迷等急性或亚急性脑损害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尤以高血压患者为多见。
1 诊断根据急骤发病,迅速出现偏瘫,有或没有意识障碍,即可诊断为急性脑血管疾病。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病史或动脉粥样硬化症而年龄又在40岁以上,或患者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维颤动,或有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或体检发现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等,对诊断更有帮助。
2 治疗2.1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2.1.1 内科治疗2.1.1.1 卧床休息避免刺激因素及不必要的搬动,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体温,在发病6小时以内,更应严密观察其变化。
2.1.1.2 控制血压平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2]超过140mmHg时可适当使用降压药,如利血平1mg,肌肉注射,每日1~2次。
血压不下降或仍继续上升时可用氯丙嗪12.5~25mg,肌肉注射。
但不宜使血压下降过低,以避免脑、心、肾的供血不足。
2.1.1.3 降低颅内压力根据病情轻重,可适当降低颅内压力。
如用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每日2~3次;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1~4次,利尿酸钠25~50mg或速尿20~4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ml,缓慢静脉注射。
亦可用地塞米松5~10mg 静脉滴注。
如有脑疝征兆时如呼吸节律变化、瞳孔变化者,要用强力脱水治疗。
2.1.2 外科治疗出血性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可根据病情分级考虑。
Ⅰ级:患者神志清楚至昏迷,不完全偏瘫。
可做好家属工作,说明病情和外科治疗的意义,做好造影及手术准备。
Ⅱ级:浅昏迷至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
应及时造影及手术治疗。
Ⅲ级:中度昏迷,完全性偏瘫,病灶侧瞳孔散大。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1. 引言1.1 概述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存期。
在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饮酒、年龄等。
针对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及早预防、诊治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研究,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疗方案和预防策略,为减少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痛苦和死亡率作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临床诊治方法,旨在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对一定数量的患者进行分析,找出导致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探讨不同的临床诊治方法的优劣,评估治疗效果,分析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在临床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医疗服务,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研究的重要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设计、研究对象、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等内容。
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通过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对照组的健康人群信息,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和关联性。
研究对象包括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的健康人群,我们将通过医院病历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在数据收集方面,我们将严格执行病例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在统计分析方面,我们将采用SPS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性并探讨其相关性。
通过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和临床诊治特点,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2. 正文2.1 危险因素分析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突发发生的脑血管疾病,病情危重,需要紧急的急诊服务和诊治。
下面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
2.急诊接诊:急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既往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和体格检查。
包括患者突发的症状、是否伴有意识丧失、失语、肢体无力等表现。
急诊医生还应测量血压、体温、心率、血糖等基本生命体征。
3.紧急检查:患者经过初步评估后,应快速进行一些关键性检查,以确认诊断和指导治疗。
这些检查包括:头颅CT或MRI,以排除颅内出血;颈动脉超声或颅内血管CTA,以了解脑血管病变的类型和分布;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心肌酶等。
4. 脑血管介入治疗:对于适应症的患者,及早进行脑血管介入治疗,可以有效地恢复脑血供,减少脑卒中的神经损伤。
脑血管介入治疗包括溶栓 thrombolysis 及机械取栓 thrombectomy,应在确定诊断及基本治疗的基础上及早进行。
5.抗凝治疗:对于首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症状开始时间不明确或超过3小时的患者,应慎重考虑抗凝治疗。
对于一些高危患者(如心房颤动),可以在严密监测下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或华法林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6.非药物治疗:包括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疼痛缓解、护理翻身、卧床褥疮预防等,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7.远期管理:脑卒中患者需要持续的监护和管理。
包括定期随访、药物调整、血压控制、血脂管理、控制糖尿病等,以预防复发和进一步损伤。
总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急诊服务及诊治流程包括院前急救、急诊接诊、紧急检查、脑血管介入治疗、抗凝治疗、非药物治疗和远期管理。
这些流程的目的是尽快确诊,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脑卒中的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为中老年常见的一种疾病。
临床以突然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为特征。
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极高。
本病可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大类。
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塞、脑栓塞。
其中以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最为多见,脑出血次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栓塞更次之。
1中经络症状半身不遂,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口角歪斜,语言不利;或兼见头痛眩晕,筋脉瞤动,目赤面红,口渴咽干,烦躁等。
脉多弦滑。
治法醒脑开窍,疏通经脉。
处方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
随症加减伴眩晕者加风池、完骨、天柱;指、趾活动不利加合谷、太冲、八邪、八风。
刺灸方法人中向鼻中膈下斜刺,用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三阴交施补法。
余穴均用泻法。
方义内关为心包经之络穴,人中属督脉,二穴柑配以通窍醒神;三阴交为足三阴之交会穴,针之滋补肝、脾、肾三脏;极泉、尺泽、委中三穴配伍以疏通上下肢经脉。
风池、完骨、天柱通调经气,利头目,益脑髓;余穴均为疏通局部经络而设。
2中脏腑(1)闭证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两手握固,牙关紧闭,面赤气粗,喉中痰鸣,二便闭塞。
舌红苔黄厚或灰黑,脉弦滑有力。
治法开窍启闭。
处方内关人中十二井穴百会太冲。
随症加减烦躁甚者加四神聪。
牙关紧闭加下关、颊车;舌强不语加廉泉、金津、玉液。
刺灸方法人中刺法同前;十二井穴以三棱针点刺;百会、四神聪施平补平泻法;金津、玉液点刺放血。
余穴用泻法。
方义内关为八脉交会穴,又为心包之络穴,心藏神、主神明,故针内关醒神开窍;人中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穴,主一身之阳气,阳气的功能活动是神的表现,针人中调节督脉,起到督统阳气,开窍启闭的作用。
十二井通调十二经脉以开关通闭;百会、四神聪镇静安神;太冲降肝经逆气以平熄肝阳;下关、颊车、廉泉以疏通局部气血;金津、玉液放血以泻热活血,通利舌窍。
(2)脱证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遗尿,舌痿,脉细弱;甚则四肢厥冷,或面赤如妆。
急性脑血管病三级处置急性脑血管疾病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或卒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情分析】1.临床表现(1)脑内出血:好发于老年人,有高血压史,且服药常不规律。
①紧张兴奋用力时突然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达高峰。
②意识障碍:轻者躁动不安,意识模糊不清;严重者多在半小时内进入昏迷状态。
面色潮红或苍白,鼾声大作,大汗,尿失禁或潴留等。
③头痛与呕吐:神志清醒或轻度意识障碍者可有头痛,以病灶侧为重;意识朦胧或浅昏迷者可见病人用健侧手触摸病灶侧头部;病灶侧额部有明显叩击痛。
呕吐多见,且多为喷射性,病初常为胃内容物,如合并消化道出血可呕吐咖啡样液体。
呃逆相当多见。
④去大脑皮质强直:去大脑皮质强直与抽搐如出血量大并破入脑室,影响内囊和(或)大脑脚前部功能时,可见两上肢屈曲内收、两下肢伸直内旋(去大脑皮质强直);当影响脑干上部功能时,可见四肢伸直内旋和头后仰(去大脑强直)。
少数病人可见全身或部分性痉挛性癫痛发作。
⑤呼吸与血压异常:呼吸浅快,病情严重者则深而慢;病情恶化时转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叹气样呼吸、双吸气等。
出血早期的血压多突然升高和不稳定,如逐渐下降为循环中枢受损征象。
⑥体温升高:出血后即刻出现高热者,系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
若早期体温正常,尔后体温逐渐升高并呈弛张型者,多系病后合并感染之故。
始终低热者,为出血后的吸收热。
脑桥出血常可引起高热。
⑦瞳孔与眼底异常:早期双侧瞳孔可时大时小。
若病灶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是小脑幕切迹疝形成的征象;若双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双侧小脑幕切迹疝、脑中心疝或深昏迷的征象;若双侧瞳孔缩小或呈针尖样,提示脑桥出血的可能。
眼底多数可见动脉硬化征象、视网膜斑片状新鲜出血和静脉扩张,且均以病灶侧为著。
早期多无视盘水肿。
⑧脑膜刺激征:见于脑出血已破入脑室、脑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脑室原发性出血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