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健品-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方法

保健品-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方法

保健品-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方法
保健品-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3:

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分为方案一(胰岛损伤高血糖模型)和方案二(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两种

1.1.1 方案一(胰岛损伤高血糖模型)

1.1.1.1 体重

1.1.1.2 空腹血糖

1.1.1.3 糖耐量

1.1.2 方案二(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

1.1.

2.1 体重

1.1.

2.2 空腹血糖

1.1.

2.3 糖耐量

1.1.

2.4 胰岛素

1.1.

2.5 总胆固醇

1.1.

2.6 甘油三酯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空腹血糖

1.2.2 餐后2小时血糖

1.2.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糖化血清蛋白

1.2.4 总胆固醇

1.2.5 甘油三酯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根据受试样品作用原理不同,方案一和方案二动物模型任选其一进行动物实验。

2.3 除对高血糖模型动物进行所列指标的检测外,应进行受试样品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影响的观察。

2.4 人体试食试验应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2.5 应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

2.6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

方案一: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二项指标中一项指标阳性,且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无影响,即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血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方案二: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二项指标中一项指标阳性,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升高,且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无影响,即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血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四项指标均无明显升高,且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两项指标中一项指标阳性,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作用。

辅助降血糖功能检验方法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Assisting Blood

Sugar Reduction Function

1.动物实验

1.1实验动物

选用成年动物,选用小鼠(26±2g)或大鼠(180±20g),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小鼠每组10-15只。

1.2材料

1.2.1试剂

四氧嘧啶(C4H2N2O4·H2O,分子量160.08)或链脲佐菌素、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葡萄糖或医用淀粉、血糖测定试纸或试剂盒,胰岛素、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测定试剂盒

1.2.2 高热能饲料

猪油10% 、蔗糖15% 、蛋黄粉15% 、酪蛋白5% 、胆固醇1.2% 、胆酸钠0.2% 、碳酸氢钙0.6%、石粉0.4%、鼠维持料52.6%

1.2.3仪器

血糖仪、全自动生化仪、可见光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天平。

1.3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

实验设三个剂量组和一个模型对照组,以人体推荐量的10倍(小鼠)或5倍(大鼠)为其中的一个剂量组,另设二个剂量组,高剂量一般不超过30倍,必要时设空白对照组。同时设给予受试样品高剂量的正常动物组。受试样品给予时间30天,必要时可延长至45天。

1.4实验方法

1.4.1 正常动物降糖实验

选健康成年动物按禁食3-5小时的血糖水平分组,随机选1个对照组和1个剂量组。对照组给予溶剂,剂量组给予高剂量浓度受试样品,连续30天,测空腹血糖值(禁食同实验前),比较两组动物血糖值。

1.4.2 高血糖模型降糖实验

方案一

1.4.

2.1胰岛损伤高血糖模型

1.4.

2.1.1原理

四氧嘧啶(或链脲佐菌素)是一种β细胞毒剂,可选择性地损伤多种动物的胰岛β细胞,造成胰岛素分泌低下,引起实验性糖尿病。

1.4.

2.1.2造模方法

购入成年动物,适应1天后,随机取15只动物禁食3-5小时,测空腹血糖,作为该批次动物基础血糖值。随后动物禁食24小时(自由饮水),注射四氧嘧啶(用前新鲜配制)造模,小鼠45-50mg/kg BW.iv或125-130mg/kg BW.ip,大鼠50-80mg/kg BW.iv或120-160mg/kg BW.ip。5-7天后动物禁食3-5小时,测血糖,血糖值10-25mmol/L为高血糖模型成功动物。

1.4.

2.1.3高血糖模型动物降糖实验

选高血糖模型动物按禁食3-5小时的血糖水平分组,随机选1个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组间差不大于1.1mmol/L)。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溶剂,连续30天,测空腹血糖值(禁食同实验前),比较各组动物血糖值及血糖下降百分率。

(实验前血糖值-实验后血糖值)

血糖下降率%= --------------------------------------------×100%

实验前血糖值

1.4.

2.1.4高血糖模型动物糖耐量实验

剂量分组及受试样品给予时间同1.4.2。各组动物禁食3-5小时,测定给葡萄糖或医用淀粉前(即0小时)血糖值,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15-20分钟后各组经口给予葡萄糖2.0g/kg BW或医用淀粉3-5g/kg BW,测定给葡萄糖后各组0.5、2小时的血糖值或给医用淀粉后1、2小时的血糖值,观察模型对照组与受试样品组给葡萄糖或医用淀粉后各时间点(0、0.5、2小时)血糖值及血糖曲线下面积的变化。

(0小时血糖+0.5小时血糖)×0.5 (2小时血糖+0.5小时血糖)×1.5

血糖曲线下面积=———————————————+ ————————————————

2 2

方案二

1.4.

2.2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任选其一)

1.4.

2.2.1地塞米松诱导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

1.4.

2.2.1.1原理

糖皮质激素具有拮抗胰岛素生物效应的作用,可抑制靶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及糖异生作用,导致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诱发实验性糖尿病。

1.4.

2.2.1.2试验方法

购入健康雄性大鼠(150±20g),普通维持料适应饲养3-5天,禁食3-4小时,取尾血,测定空腹即给葡萄糖前(0小时)血糖值,给2.5g/kgBW葡萄糖后测定0.5、2小时血糖值,作为该批次动物基础值。以0、0.5小时血糖水平分5个组,即1个空白对照组、1个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3个剂量组灌胃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连续35天。各组给予维持料饲养,1周后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更换高热能饲料,喂饲2周后,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在高热能饲料基础上分别给予地塞米松0.8mg/kgBW腹腔注射(0.008%地塞米松注射量1ml/100g体重),每日1次,连续10-12天。

试验结束,各组动物禁食3-4小时,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血清胰岛素及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

1.4.

2.2.1.3 观察指标

1.4.

2.2.1.

3.1 空腹血糖、糖耐量

各组动物禁食3-4小时,测定空腹血糖即给葡萄糖前(0小时)血糖值,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15-20分钟后各组经口给予葡萄糖2.5g/kg BW,测定给葡萄糖后各组0.5、2小时的血糖值,若模型对照组0.5小时血糖值≥10mmol/L,或模型对照组0.5小时、2小时任一时间点血糖升高或血糖曲线下面积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判定模型糖代谢紊乱成立,在此基础上,观察模型对照组与受试样品组空腹血糖、给葡萄糖后(0.5、2小时)血糖及0、0.5、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的变化。

(实验前血糖值-实验后血糖值)

血糖下降率%= --------------------------------------------×100%

实验前血糖值

(0小时血糖+0.5小时血糖)×0.5 (2小时血糖+0.5小时血糖)×1.5

血糖曲线下面积=———————————————+ ————————————————

2 2

1.4.

2.2.1.

3.2 胆固醇、甘油三脂

各组动物禁食3-4小时,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若模型对照组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判定模型脂代谢紊乱成立,在此基础上,观察模型对照组与受试样品组血脂变化。

1.4.

2.2.1.

3.3 胰岛素

各组动物禁食3-4小时,检测血清胰岛素,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下降,且动物糖/脂代谢紊乱成立,判定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成功。观察模型对照组与受试样品组胰岛素抵抗情况。

血糖×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指数 = 胰岛素/22.5e-㏑血糖≈——————————

22.5

1.4.

2.2.2四氧嘧啶诱导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

1.4.

2.2.2.1原理

高热能饲料喂饲基础上,辅以小剂量四氧嘧啶(C4H2N2O4·H2O,分子量160.08),造成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诱发实验性糖尿病。

1.4.

2.2.2.2造模方法

购入健康雄性大鼠(150 20g),普通维持料适应饲养3-5天,禁食3-4小时,取尾血,测定给葡萄糖前(即0小时)血糖值,给2.5g/kgBW葡萄糖后0.5、2小时血糖值,作为该批次动物基础值。以0、0.5小时血糖水平分5个组,即1个空白对照组、1个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每组15只。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3个剂量组灌胃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连续33天。各组给予维持料饲养,1周后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组更换高热能饲料,喂饲3周后,模型对照组和3个剂量禁食24小时(不禁水),给予四氧嘧啶103-

105mg/kgBW腹腔注射,注射量1ml/100g体重。注射后继续给予高热能饲料喂饲3-5天。试验结束,各组动物禁食3-4小时,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血清胰岛素及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

1.4.

2.2.2.3 观察指标

1.4.

2.2.2.

3.1空腹血糖、糖耐量

各组动物禁食3-4小时,测定空腹血糖即给葡萄糖前(0小时)血糖值,剂量组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模型对照组给予同体积溶剂,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15-20分钟后各组经口给予葡萄糖2.5g/kg BW,测定给葡萄糖后各组0.5、2小时的血糖值,若模型对照组0.5小时血糖值≥10mmol/L,或模型对照组0.5小时、2小时任一时间点血糖升高或血糖曲线下面积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判定模型糖代谢紊乱成立,在此基础上,观察模型对照组与受试样品组空腹血糖、给葡萄糖后(0.5、2小时)血糖及0、0.5、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的变化。

(实验前血糖值-实验后血糖值)

血糖下降率%= --------------------------------------------×100%

实验前血糖值

(0小时血糖+0.5小时血糖)×0.5 (2小时血糖+0.5小时血糖)×1.5 血糖曲线下面积=———————————————+ ————————————————

2 2

1.4.

2.2.2.

3.2 胆固醇、甘油三脂

各组动物禁食3-4小时,检测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若模型对照组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判定模型脂代谢紊乱成立,在此基础上,观察模型对照组与受试样品组血脂变化。

1.4.

2.2.2.

3.3 胰岛素

各组动物禁食3-4小时,检测血清胰岛素,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下降,且动物糖/脂代谢紊乱成立,判定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成功。观察模型对照组与受试样品组胰岛素抵抗情况。

血糖×胰岛素

胰岛素抵抗指数 = 胰岛素/22.5e-㏑血糖≈——————————

22.5

1.5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一般采用方差分析,但需按方差分析的程序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方差齐,计算F值,F 值< F0.05,结论:各组均数间差异无显著性;F值≥F0.05,P≤0.05,用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进行统计;对非正态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或方差齐要求后,用转换后的数据进行统计;若变量转换后仍未达到正态或方差齐的目的,改用秩和检验进行统计。

1.5.1指标判定

1.5.1.1 正常动物降糖试验

血糖指标:空腹血糖受试样品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判定对正常动物血糖无影响。

1.5.1.2 高血糖模型降糖试验

空腹血糖指标:模型成立的前提下,受试样品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空腹血糖下降或血糖下降百分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判定该受试样品空腹血糖指标结果阳性。

糖耐量指标:模型成立的前提下,受试样品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在给葡萄糖或医用淀粉后0.5、2小时任一时间点血糖下降(或血糖下降百分率升高)有统计学意义,或0、0.5、2小时血糖曲线下面积降低有统计学意义,判定该受试样品糖耐量指标结果阳性。

血脂指标:模型成立的前提下,受试样品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下降有统计学意义,可判定该受试样品降血脂指标阳性。

1.5.2 结果判定

方案一: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二项指标中一项指标阳性,且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无影响,即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血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方案二: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二项指标中一项指标阳性,且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升高,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无影响,即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血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1.6 注意事项

1.6.1 为了使实验动物糖代谢功能状态尽量保持一致,也为了准确地按体重计算受试样品的用量,实验前动物应严格禁食(不禁水),实验前后禁食条件应一致,鼠类在禁食的同时应更换衬垫物。

1.6.2 如用血清样品进行测定,应于取血后30分钟内分离血清,分离后血清的含糖量在6小时内不变。用血清制备的无蛋白血滤液可保存48小时以上。

1.6.3 高浓度的还原性物质如V it C亦能与色素原竞争游离氧,干扰反应,使结果偏低。血红蛋白能使过氧化氢过早分解,亦干扰反应,致使测得血糖值偏低。故对已溶血的全血或血清必须制备无蛋白滤液后,再进行测定。

1.7 血糖测定方法

用试纸或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若自行配制试剂,按下列方法操作:

1.7.1 原理

葡萄糖氧化酶是一种需氧脱氢酶,能催化葡萄糖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后者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放出氧,使4-氨基安替比林与酚氧化缩合,生成红色醌类化合物,可在波长505nm 比色测定。

葡萄糖氧化酶

葡萄糖--------→葡萄糖酸+过氧化氢

过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酚+4-氨基安替比林------→红色醌类化合物

1.7.2 试剂配制

磷酸盐缓冲液(0.2mol/L,pH7.0)

0.2mol/L Na2HPO461mL,0.2mol/L KH2PO439mL混合即可。

酶试剂葡萄糖氧化酶400u,过氧化物酶0.6mg,4-氨基安替比林10mg,叠氮钠100mg,加磷酸盐缓冲液至100mL,PH调至7。冰箱存放至少可稳定2个月。

酚试剂酚100m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酶混合试剂取等量酶试剂和酚试剂混合。在冰箱中可存放1个月。

葡萄糖标准液储存液:无水D-葡萄糖(A.R.)在烤箱中80℃烤4小时,冷却后,存放于干燥器中至恒重。精确称取2g以0.25%苯甲酸溶液溶解并移入100mL容量瓶中,再用苯甲酸溶液稀释至100mL。

应用液:在100mL容量瓶中准确加入储存液5mL,再用0.25%苯甲酸溶液稀释至100mL,即1mg/mL应用液。

蛋白沉淀剂溶解磷酸氢二钠10g、钨酸钠10g、氯化钠9g于800mL蒸馏水中,加入1mol/L 盐酸125mL,并用蒸馏水稀释至1000mL。

1.7.3 操作步骤

取蛋白沉淀剂1mL加入血浆(血清)50μL混匀。室温放置7分钟后,离心,取上清液(无蛋白血滤液)测定。葡萄糖标准应用液亦进行同样处理。

测定管标准管空白管无蛋白血滤液mL 0.5 - - 处理后的葡萄糖标准液mL - 0.5 - 蛋白沉淀液mL 0.5

酶混合试剂mL 4 4 4

混匀后,37℃水浴保温15分钟,用空白管调零点,在波长505nm处比色。

1.7.4 结果计算

测定管OD

血糖含量(mmol/L)= ———————×100/18

标准管OD

2 人体试食试验

2.1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分组,组间和自身两种对照设计。

2.2 受试产品

受试产品必须是具有定型包装、标明服用方法和服用量的定型产品;安慰剂除功效成分外,在剂型、口感、外观和包装上与受试产品保持一致。

2.3 受试者选择

2.3.1纳入标准

选择经饮食控制或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病情较稳定,不需要更换药物品种及剂量,仅服用维持量的成年II型糖尿病患者(DM),即空腹血糖≥7mmol/L(126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200mg/dl);也可选择空腹血糖5.6-7mmol/L(100-126mg/dl)或餐后2小时血糖7.8-11.1mmol/L(140-200mg/dl)的糖调节受损(IGR)人群。

2.3.2排除标准

2.3.2.1 Ⅰ型糖尿病病人。

2.3.2.2 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受试样品过敏者。

2.3.2.3 有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其它影响血糖药物者。

2.3.2.4 不能配合饮食控制而影响观察结果者。

2.3.2.5 近3个月内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以及感染者。

2.3.2.6 短期内服用与受试功能有关的物品,影响到对结果的判断者。

2.3.2.7 凡不符合纳入标准,未按规定服用受试样品,或资料不全影响观察结果者。

2.4 受试者分组

采用自身和组间两种对照设计。根据随机盲法的要求进行分组。按受试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及血糖水平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对照组,尽可能考虑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如病程、服药种类(磺脲类、双胍类)等,进行均衡性检验,以保证组间的可比性。每组受试者不少于50例。

2.5 试验方法

试验前对每一位受试者按性别、年龄、不同劳动强度、理想体重参照原来生活习惯规定相应的饮食,试食期间坚持饮食控制,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试食组在服药的基础上,按推荐服用方法服用量每日服用受试样品,对照组在服药的基础上可服用安慰剂或采用空白对照。受试样品给予时间2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4个月。

2.6 观察指标

2.6.1 安全性指标

2.6.1.1 一般状况体征包括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血压等

2.6.1.2 血、尿、便常规检查

2.6.1.3 肝、肾功能检查

2.6.1.4 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仅试验前检查一次)

2.6.2功效指标

2.6.2.1症状观察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饮食情况,用药情况,活动量,观察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倦怠乏力、多尿等主要临床症状,按症状轻重积分,于试食前后统计积分值,并就其主要症状改善(改善1分为有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率。

2.6.2.2空腹血糖

观察试食前后空腹血糖值、空腹血糖下降百分率、空腹血糖有效率。

2.6.2.3餐后2小时血糖

观察试食前后食用100g精粉馒头后2小时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百分率、餐后2小时血糖有效率。

2.6.2.4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

观察试食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变化。

2.6.2.5血脂

观察试食前后血清总胆固醇、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2.7 注意

2.7.1 血清(浆)中的葡萄糖能与白蛋白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末端的氨基上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而形成高分子酮胺结构。此酮胺结构能在碱性环境中与硝基四氮唑兰(NBT)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蓝紫色物质,以1- 脱氧-1- 吗啡啉果糖(DMF)作标准参照物在540 nm 波长处(530 nm-550 nm)进行比色测定,求得样本中果糖胺的浓度。参考值为1.7 mmol/L-2.5 mmol/L。由于血清中白蛋白的半衰期约21 d,所以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可反映患者过去2-3 周平均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清蛋白的增加比糖化血红蛋白迅速,当血糖得到较好控制时,糖化血清蛋白的下降也比糖化血红蛋白迅速,因此能较早地提供血糖控制信息。糖化血清蛋白更能灵敏地反映近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波动情况。它的敏感度高,特异强。并不受年龄,饮食,药物,妊娠等因素的影响,对血糖浓度的临时波动反应不敏感,是诊断糖尿病和较长时间血糖控制水平研究的良好指标。标本溶血对糖化血清蛋白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血清中1 g/L 的血红蛋白可导致GSP 测

定结果增高0.6 mmol/L 左右。

2.7.2 糖化血红蛋白是经过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而结合形成的产物,其浓度与红细胞寿命(平均120天)和该时期内血糖平均浓度有关,不受每天葡萄糖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或食物的影响,可反映患者抽血前2个月-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断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糖化血红蛋白在健康人体内的波动范围很小(0.1%-0.2%),正常值为4%-6%。

2.8数据处理和结果判定

凡自身对照资料可以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后者需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对非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变量转换,待满足正态方差齐后,用转换的数据进行t检验;若转换数据仍不能满足正态方差齐要求,改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方差齐但变异系数太大(如CV>50%)的资料应用秩和检验。

2.8.1 血糖下降幅度

试验前空腹血糖—试验后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下降百分率= —————————————————×100%

试验前空腹血糖

试验前餐后2小时血糖—试验后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百分率= ———————————————————×100%

试验前餐后2小时血糖

2.8.2 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下降幅度

试验前糖化血红蛋白—试验后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下降百分率= —————————————————————×100%

试验前糖化血红蛋白

试验前糖化请红蛋白—试验后糖化血清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下降百分率= —————————————————————×100%

试验前糖化血清蛋白

2.8.3功效判定标准:

有效:⑴试验后空腹血糖恢复正常(≤5.6 mmol/L),或空腹血糖下降幅度≥10%

⑵试验后餐后2小时血糖恢复正常(≤7.8 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幅度≥10%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空腹血糖有效例数

空腹血糖下降有效率= ———————————×100%

空腹血糖观察例数

餐后2小时血糖有效例数

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有效率= ———————————×100%

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例数

2.8.4指标判定

2.8.4.1 空腹血糖:

①试验前后自身比较,空腹血糖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且试验后平均血糖下降幅度≥10%;②试验后试食组空腹血糖值下降或空腹血糖下降幅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试验后试食组空腹血糖下降有效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空腹血糖指标结果阳性。

2.8.4.2 餐后2小时血糖:

①试验前后自身比较,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且试验后平均血糖下降幅度≥10%;②试验后试食组餐后2小时血糖值下降或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幅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③试验后试食组餐后2小时血糖下降有效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判定该受试样品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结果阳性。

2.8.4.3 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

①试验前后自身比较,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下降差异有显著性;②试验后试食组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值下降或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下降幅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满足上述2个条件,可判定该受试样品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指标结果阳性。

2.8.4.4 血清胆固醇:

①试验前后自身比较,血清胆固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②试验后试食组血清胆固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满足上述2个条件,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血清胆固醇指标结果阳性。

2.8.4.5 血清甘油三酯:

①试验前后自身比较,血清甘油三酯下降差异有显著性;②试验后试食组血清甘油三酯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满足上述2个条件,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血清甘油三酯指标结果阳性。

2.8.5结果判定

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四项指标均无明显升高,且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两项指标中一项指标阳性,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作用。

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6: 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辅助降血脂功能按照不同的血脂类型设立分类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实验。 1 试验项目 1.1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分成三种情况 1.1.1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 1.1.2 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单纯降低血清胆固醇 1.1.3 辅助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功能:单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1.2 观察指标 1.2.1 体重 1.2.2 血清总胆固醇 1.2.3 血清甘油三酯 1.2.4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5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 人体试食试验 1.3.1 血清总胆固醇 1.3.2 血清甘油三酯 1.3.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4.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动物实验的两个动物模型中任选一项。 2.3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人体试食试验的三个方案中任选一项。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 3.1.1 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血清

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1)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且任一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脂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2)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3)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1.2 高胆固醇血症动物模型 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总胆固醇(TC)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血清甘油三酯(TG)差异无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并且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血清甘油三酯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 指标判定标准: 有效:TC 降低>10%;TG 降低>15%;HDL-C 上升>0.104mmol/L。 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者。 3.2.1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结果判定 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脂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结果阳性。 3.2.2 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结果判定 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受试者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血清甘油三酯不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总胆固醇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脂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结果阳性。 3.2.3 辅助降低甘油三酯功能结果判定 试食组自身比较及试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受试者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同时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血清甘油三酯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甘油三酯功能人体试食试验结果阳性。

保健品常用降糖成分功能研究(论文版)

保健品常用降糖成分功能研究 市面上的糖尿病保健产品良莠不齐,让糖友们无所适从。功效必以成分为基础,本文将改善糖尿病的常见成分列举出来,并注明与之对应的主要功效。希望能为糖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科普知识: 醛糖还原酶是糖尿病并发症(DCC)的首要危险因素 醛糖还原酶是多元醇通路的关键限速酶。当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时,它并不激活,它对葡萄糖的亲和力较低,此时葡萄糖很少转化为山梨醇。 在高血糖状况下(如糖尿病),磷酸己糖激酶被饱和,这时醛糖还原酶激活,促使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山梨醇。然而,山梨醇脱氢酶(sorbitol dehydrogenase,SDH)的活力并未相应地成比例增加,山梨醇转化为果糖的效率没有提高。山梨醇本身由于极性强不易通过细胞膜,最终在细胞内形成蓄积。 蓄积的山梨醇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并使细胞中Na+-K+-ATP酶活性下降,造成肌醇丧失,导致细胞代谢与功能的损害。 由于眼睛和神经细胞等组织内醛糖还原酶的含量较高,糖尿病病人体内高血糖的环境使这一通路很容易被打开,造成对这些组织的病理损害,如糖尿病、白内障、神经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糖尿病并发症(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DCC)。 以下参考文献均来自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 如遇网址链接问题,请直接进入学术文献总库检索文献题目,即可查验文献结论部分。 三多易平调节血糖、促进胰岛细胞β细胞自愈、增加细胞β细胞数量,抑制醛糖还原酶、调节脂代谢紊乱,起到改善糖尿病作用,对糖尿病眼病、肾病、神经病变的效果最佳。 当然,DCC的发展还与糖基化终末反应、蛋白激酶C、氧化反应有密切关系,不过这三种DCC的致病因素可用一般药物和保健品控制,而抑制醛糖还原酶的化学药品有极大副作用,根本无法长期使用。研究者在动植物寻找天然替代品时,发现蚕蛹具有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显著能力。

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方法

附件3: 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方法 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1 试验项目 1.1 动物实验 分为方案一(胰岛损伤高血糖模型)和方案二(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两种 1.1.1 方案一(胰岛损伤高血糖模型) 1.1.1.1 体重 1.1.1.2 空腹血糖 1.1.1.3 糖耐量 1.1.2 方案二(胰岛素抵抗糖\脂代谢紊乱模型) 1.1. 2.1 体重 1.1. 2.2 空腹血糖 1.1. 2.3 糖耐量 1.1. 2.4 胰岛素 1.1. 2.5 总胆固醇 1.1. 2.6 甘油三酯 1.2 人体试食试验 1.2.1 空腹血糖 1.2.2 餐后2小时血糖 1.2.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或糖化血清蛋白 1.2.4 总胆固醇 1.2.5 甘油三酯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做项目。 2.2 根据受试样品作用原理不同,方案一和方案二动物模型任选其一进行动物实验。 2.3 除对高血糖模型动物进行所列指标的检测外,应进行受试样品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影响的观察。 2.4 人体试食试验应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进行。 2.5 应对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观察。 2.6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 方案一: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二项指标中一项指标阳性,且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无影响,即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血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方案二:空腹血糖和糖耐量二项指标中一项指标阳性,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升高,且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无影响,即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血糖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3.2 人体试食试验: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或糖化血清蛋白)、血脂四项指标均无明显升高,且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两项指标中一项指标阳性,对机体健康无影响,可判定该受试样品具有辅助降血糖功能的作用。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与衡量要求规范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 第一部分功能学评价程序 一、主题容和适用围 1、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 2、本程序适用于评价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份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3、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实验规程。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本要求 1 对受试样品的要求 1.1应提供受试样品的原料组成或/和尽可能提供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 1.2 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规。 1.3 提供受试样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以及卫生学检验报告,受试样品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食品。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必须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实验周期超过受试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1.4 应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营养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1.5 如需提供受试样品违禁药物检测报告时,应提交与功能学实验同一批次样品的违禁药物检测报告。 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 2.1 根据各项实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 动物的性别、年龄依实验需要进行选择。实验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10-15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单一性别)。 2.3 动物应符合国家对实验动物的有关规定。 3 对给受试样品剂量及时间的要求 3.1 各种动物实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一个剂量应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折算为每公斤体重的剂量)的5倍(大鼠)或10倍(小鼠),且最高剂量不得超过人体推荐摄入量的30倍(特殊情况除外),受试样品的功能实验剂量必须在毒理学评价确定的安全剂量围之。 3.2 给受试样品的时间应根据具体实验而定,一般为30天。当给予受试样品的时间已达30天而实验结果仍为阴性时,则可终止实验。 4 对受试样品处理的要求 4.1 受试样品推荐量较大,超过实验动物的灌胃量、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的承受量等情况时,可适当减少受试样品中的非功效成分的含量。 4.2 对于含乙醇的受试样品,原则上应使用其定型的产品进行功能实验,其三个剂量组的乙醇含量与定型产品相同。如受试样品的推荐量较大,超过动物最大灌胃量时,允许将其进行浓缩,但最终的浓缩液体应恢复原乙醇含量。如乙醇含量超过15%,允许将其含量降至15%。调整受试样品乙醇含量应使用原产品的酒基。 4.3 液体受试样品需要浓缩时,应尽可能选择不破坏其功效成分的方法。一般可选择60-70℃减压进行浓

降血脂功能食品的发展

降血脂功能食品的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趋向于高糖高脂,从而导致高血脂患者急速增加。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食品应运而生,并具有广阔市场。本文就高血脂产生的机制、危害以及 食品中降血脂的功能成分进行综述,并对降脂功能食品的开发和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字:降血脂功能食品功能因子 引言 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脂症。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近些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转变,高血脂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高血脂的研究、预防、治疗也步入了一个新台阶。 而高血脂作为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采用药物医疗作用甚小。而膳食补充是最基础也是最有效的疗法。开发研究含有降低血脂活性成分的天然食物以及新能源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各种辅助降血脂功能食品原料主要以传统中草药或提取物、普通食品浓缩物及新兴的多肽蛋白类为主。本文就针对高血脂的产生机制、降脂功能成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降血脂功能食品研究的发展前景。 1高血脂产生机制及危害[1-3] 血脂,指血液中所含脂类的总称。人体血浆中的脂质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B脂蛋白、磷脂和游离脂酸等。它们在血液中含量高低受到年龄、性别、饮食成分、脂质代谢功能、遗传因素、精神活动和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处于动态平衡。肠道吸收的外源性脂类、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脂类及脂肪组织贮存、脂肪动员都需经过血液,故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况。正常情况下,大部分血脂可由动脉内膜渗入动脉壁,再由动脉外膜的淋巴管排出,人体脂质的合成与分解保持动态平衡;由于饮食(高脂、高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食品过量等)、疾病(肥胖病、糖尿病等)、激素等因素则会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将胆固醇及其酯高于220~230mg%(正常为110~220mg%) 、甘油三酯高于130~150%mg(正常为20~110mg%)称为高血脂症,实为高脂蛋白症,即LDL(运输Ch)和VLDL(运送内源性TG)浓度过高。而HDL因可摄取肝外组织Ch,运送至肝脏,由肝脏代谢排除,被称为“胆固醇清道夫”。 高血脂及脂质代谢障碍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指主动脉、中等动脉(如脑、肾、冠状动脉)内膜的脂类、碳水化合物及血液成分沉积坏死形成粥瘤,平滑肌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钙化和硬化,形成血栓而致管腔闭塞。由此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此外,高血脂也可加重高血压,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壁变薄而容易破裂,为此,高血脂也是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 2辅助降血脂主要食品原料及其原理 2.1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能与肠内胆固醇类相结合,从而妨碍固醇类的再吸收,并促进肠内胆固醇排出体外。经研究表明,饮食中大豆蛋白的摄入对血脂水平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大豆蛋白部分或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保健食品功能评价规范 第一部分功能学评价程序 一、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统一程序。 2、本程序适用于评价保健食品的增强免疫力功能,辅助降血脂功能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抗氧化功能,辅助改善记忆功能,缓解视疲劳功能,促进排铅功能,清咽功能,辅助降血压功能,改善睡眠功能,促进泌乳功能,缓解体力疲劳功能,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减肥功能,改善生长发育功能,增加骨密度功能,改善营养性贫血功能,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祛痤疮功能,祛黄褐斑功能,改善皮肤水份功能,改善皮肤油份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功能,促进消化功能,通便功能,对胃粘膜有辅助保护功能。 3、本程序规定了评价食品保健作用的人体试食实验规程。 二、保健食品功能评价的基本要求 1 对受试样品的要求 1.1应提供受试样品的原料组成或/和尽可能提供受试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化学结构、纯度、稳定性等)有关资料。 1.2 受试样品必须是规格化的定型产品,即符合既定的配方、生产工艺及质量规范。 1.3 提供受试样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的资料以及卫生学检验报告,受试样品必须是已经过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确认为安全的食品。功能学评价的样品与毒理学评价、卫生学检验的样品必须为同一批次(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功能学评价实验周期超过受试样品保质期的除外)。 1.4 应提供功效成分或特征成分、营养成分的名称及含量。 1.5 如需提供受试样品违禁药物检测报告时,应提交与功能学实验同一批次样品的违禁药物检测报告。 2 对实验动物的要求 2.1 根据各项实验的具体要求,合理选择实验动物。常用大鼠和小鼠,品系不限,推荐使用近交系动物。 2.2 动物的性别、年龄依实验需要进行选择。实验动物的数量要求为小鼠每组10-15只(单一性别),大鼠每组8-12只(单一性别)。 2.3 动物应符合国家对实验动物的有关规定。 3 对给受试样品剂量及时间的要求 3.1 各种动物实验至少应设3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必要时可设阳性对照组。剂量选择应合理,尽可能找出最低有效剂量。在3个剂量组中,其中一个剂量应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折算为每公斤体重的剂量)的5倍(大鼠)或10倍(小鼠),且最高剂量不得超过人体推荐摄入量的30倍(特殊情况除外),受试样品的功能实验剂量必须在毒理学评价确定的安全剂量范围之内。 3.2 给受试样品的时间应根据具体实验而定,一般为30天。当给予受试样品的时间已达30天而实验结果仍为阴性时,则可终止实验。 4 对受试样品处理的要求 4.1 受试样品推荐量较大,超过实验动物的灌胃量、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的承受量等情况时,可适当减少受试样品中的非功效成分的含量。 4.2 对于含乙醇的受试样品,原则上应使用其定型的产品进行功能实验,其三个剂量组的乙醇含量与定型产品相同。如受试样品的推荐量较大,超过动物最大灌胃量时,允许将其进行浓缩,但最终的浓缩液体应恢复原乙醇含量。如乙醇含量超过15%,允许将其含量降至15%。调整受试样品乙醇含量应使用原产品的酒基。 4.3 液体受试样品需要浓缩时,应尽可能选择不破坏其功效成分的方法。一般可选择60-70℃减压进行浓

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

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 (征求意见稿) 保健食品评价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 Items, Principles and Result Assessment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辅助降血脂功能按照不同的血脂类型设立分类的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实验。 1 试验项目 1.1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分成三种情况 1.1.1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 1.1.2 辅助降低血清胆固醇功能:单纯降低血清胆固醇 1.1.3 辅助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功能:单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 1.2 观察指标 1.2.1 体重 1.2.2 血清总胆固醇 1.2.3 血清甘油三酯 1.2.4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5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 人体试食试验 1.3.1 血清总胆固醇 1.3.2 血清甘油三酯 1.3.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3.4.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 试验原则 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动物实验的两个动物模型中任选一项。 2.3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人体试食试验的三个方案中任选一项。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 3.1 动物实验: 3.1.1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 辅助降低血脂功能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1)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且任一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脂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2)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不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介绍

各类降糖药之优缺点比较 全网发布:2014-09-26 17:23 发表者:王建华5158人已访问 山东省济南医院糖尿病诊疗中心(250013)主任王建华评价一种降糖药物的优劣,需要全面衡量,不能光看降糖效果,还要看安全性、耐受性、依从性、价格因素以及是否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等等。 1、磺脲类的优缺点 磺脲类降糖药是使用最早、应用最广的口服降糖药,主要通过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临床常用的有糖适平、达美康、优降糖、美吡达、亚莫利等。 优点:疗效突出、价格便宜,是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对心血管无不良影响,没有癌症风险。 缺点:容易发生低血糖及体重增加,个别病人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继发性失效。对老年人和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建议服用短效、经胆道排泄的磺脲类药物,糖适平更适合。 2、格列奈类的优缺点 属于新一代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有诺和龙、唐力,可与其他各类口服降糖药物及基础胰岛素联合使用。 优点:模拟餐时胰岛素分泌,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而且不容易发生低血糖,对体重影响小,轻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仍可使用。餐时即服,方便灵活,病人依从性好,对于进餐不规律者或老年患者更适用。磺脲类药物失效时,改用格列奈类仍可有效。 缺点:价格较高,使用不当也会引起低血糖。 3、二甲双胍的优缺点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输出来降低血糖。它是目前治疗糖尿病的一线首选降糖药物,既可单独使用,也可作为各种联合治疗方案(如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联合)的基础用药。 优点:二甲双胍除了能有效降糖以外,还可降低体重、血压及血脂,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显著改善长期预后,是超重或肥胖糖尿病患者的首选。安全性好,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与降糖灵相比不易引起乳酸酸中毒。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缺点:胃肠道反应多见,长期应用可能会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心衰缺氧、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忌用,以免发生乳酸酸中毒。 4、α-糖苷酶抑制剂的优缺点

辅助降血糖保健品

2015年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竞争力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 Special Statenent特别声明 本报告由华经视点独家撰写并出版发行,报告版权归华经视点所有。本报告是华经视点专家、分析师调研、统计、分析整理而得,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报告仅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经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本报告内容,华经视点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客服人员(8610-56188812 56188813),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 华经视点是中国拥有研究人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研究咨询机构(欢迎客户上门考察),公司长期跟踪各大行业最新动态、资讯,并且每日发表独家观点。 目前华经视点业务范围主要覆盖市场研究报告、投资咨询报告、行业研究报告、市场预测报告、市场调查报告、征信报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IPO上市咨询等领域,同时也为个阶层人士提供论文、报告等指导服务,是一家多层次、多维度的综合性信息研究咨询服务机构。 Report Description报告描述 本研究报告由华经视点公司领衔撰写。报告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行业的现状,行业运行数据,行业供需,行业竞争格局,重点企业经营分析,行业产业链进行分析,对市场的发展状况、供需状况、竞争格局、赢利水平、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在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通过最深入的数据挖掘,从多个角度去评估企业市场地位,准确挖掘企业的成长性,为企业提供新的投资机会和可借鉴的操作模式,对欲在行业从事资本运作的经济实体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有重要参考价值。报告还对下游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讨,是企业、投资部门、研究机构准确了解目前中国市场发展动态,把握行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依据。Report Directory报告目录 第一章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辅助降血糖保健品行业概述 一、辅助降血糖保健品的定义 二、辅助降血糖保健品的特性 第二节辅助降血糖保健品的主要特点及分类

日本口服降血糖药物临床评价方法指导原则简介

第27卷 第11期2011年11月(总第145期) 药物评价与管理 Drug Evalu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日本口服降血糖药物临床评价方法指导原则简介 Introduction of guidance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in Japan 收稿日期:2011-09-22修回日期:2011-10-11 作者简介:鲁爽(1970-),女,博士后,研究员, 主要从事药品技术审评工作 通讯作者:鲁爽 Tel :(010)68585566-562 E -mail :lush@https://www.doczj.com/doc/2a4542810.html, 鲁 爽1,王 凌 2 (1.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北京100038;2.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学系,成都610041) LU Shuang 1,WANG Ling 2 (1.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 ,Stat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38,China ;2.Department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Pharmacy Adminis-tration ,West China School of Pharma-cy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41,China ) 摘要:日本厚生劳动省于2010年7月9日发布本指导原则,拟于2012年7月1 日起施行。本指导原则主要阐述了针对2型糖尿病开发口服降血糖新药时,为评价其安全有效性而开展的临床试验的设计、实施、评价方法等的一般原则。关键词:口服降血糖药物;临床评价;指导原则中图分类号:R95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6821(2011)11-0892-05 Abstract :Japanese Ministry of Health ,Labour and Welfare issued this guidance on July 9th 2010,which will be effective on July 1st ,2012.This guidance is intended to provide general consideration for designing ,conducting ,and evaluating clinical safety and efficacy pertaining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hypoglycemic drugs for treatment of type 2diabetes. Key words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clinical evaluation ;guidance 糖尿病的治疗目的是为防止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的出现及疾病进展,从而维持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并保证其健康寿命。因此,口服降血糖药物的使命就是, 改善以糖代谢为首的各种代谢异常。以国际上公认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 )为主体,进行临床试验有效性的评价是妥当的。而且,口服降血糖药物经常是长期持续用药,在有效性评价的前提下,长期用药的安全性评价也是重要的。另外,不同机制的口服降血糖药物经常会联合使用,对联合用药进行评价时,首先应注重其安全性评价。口服降血糖药物适用范围广泛,因此在临床试验阶段,应充分考虑临床实际用药情况,对于批准上市后临床实际使用的高危患者(如老年人、有并发症的患者等),应尽可能包含在试验的受试者中。1有效性评价1.1 症状及相关项目的观察 轻度糖代谢异常时并发症轻微,无自觉症状或者临床表现,每次来医院时,要测定其体质量、血压,应定期进行眼底、跟腱反射、足部的观察。如果重度糖代谢异常或者有慢性合并症的症状,应进行详细的问诊并掌握身体情况。 1.2 推荐用于临床试验评价的观察项目口服降血糖药物是尽可能控制血糖,以接近正常值,抑制并发症 的出现和进展。所以,以重度糖代谢异常或者并发症的自觉症状或者临床表现,作为评价指标是不确切的。推荐以下检查项目作为观察项目:①血糖控制指标,首推HbA1c ;但是,作为短期控制指标,建议选择糖化白蛋白。对于已经

降血糖功能因子doc

降血糖功能因子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障碍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多伴有并发症,且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糖尿病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因此,如何进行糖尿病的防治和保健,寻找能有效治疗糖尿病的新物质,特别是从天然资源中筛选和研究降糖成分,进而开展对糖尿病专用保健食品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医药工作者所关注和瞩目。 1.降血糖功能因子 近年来,随着化学分析方法和药理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发现了多种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功能因子,它们包括天然产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1.1天然产物类降糖因子 1.1.1活性多糖类 活性多糖包括膳食纤维、真菌多糖等。膳食纤维,它能够增加肠液黏度,阻碍葡萄糖的吸收,束缚葡萄糖,降低肠道葡萄糖的有效浓度,影响а-淀粉酶对淀粉的降解作用,延长酶解时间,降低葡萄糖的释放速度,同时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要求,从而降低糖尿病的血糖水平。金智生等研究了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效果,发现其可降低大鼠空腹血糖,增加胰岛素敏感度,减低血清胰岛素及C肽分泌,抑制游离脂肪酸的产生,通过多途径、多环节的方式起到降血糖作用。王黎明等通过体外测定不同纯度的茶多糖的降血糖活性,发现茶多糖可显著增强葡萄糖激酶和己糖激酶的活性,通过对关键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实现降血糖活性。 1.2皂甙类 降血糖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有关。地肤子总苷可通过减慢葡萄糖从胃到小肠的转运而实现降糖,可望用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饭后血糖及减慢食物中糖类的摄取速率。大豆皂苷作为а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助于延缓葡萄糖的肠道吸收,抑制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的持续升高。玉米须总皂苷具有较好的降糖活性,能降低正常小鼠血糖,对肾上腺素、四氧嘧啶、链脲佐菌素所致小鼠高血糖模型也有较好的降糖作用。 1.3萜类 萜类化合物主要影响糖代谢。柳占彪等认为齐墩果酸(不溶于水的三萜类化合物)

浅谈几种天然降糖食品及降糖保健食品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浅谈几种天然降糖食品及降糖保健食品 作者:代永刚, 南喜平, 吴琼, 王署文 作者单位:代永刚,南喜平,王署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公主岭,136100), 吴琼(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广州,510640) 刊名: 中国食物与营养 英文刊名:FOOD AND NUTRITION IN CHINA 年,卷(期):2006,(1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15条) 1.Shrabana Chakrabarti;Tuhin kanti Biswas;Begum Rokeya Advanced studies on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of Caesalpinia bonducella F in type 1 and 2 diabetes in Long Evans rats 2003(1) 2.Rao V V;Dwivedi S K;Swarup D Hypoglycemic effect of Caesalpinia bonducella in rabbits 1994 3.何执中;何执静;冯胜华银耳多糖等配基修饰对胰岛素降血糖活性的影响 1997(04) 4.姜瑞芝;高其品银耳多糖的纯化、结构与其降血糖活性部位的研究 1995(02) 5.薛惟建;鞠彪;王淑如银耳多糖和木耳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防治作用 1989(03) 6.姜秀莲;洪铁;金春花银耳多糖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1995(02) 7.杜先锋;宛晓春野生葛根的组成成分及葛根降糖食品的研制[期刊论文]-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2(02) 8.山东农业大学降糖发酵功能食品[期刊论文]-技术与市场(上半月) 2001(03) 9.蒋时红;苗三明;王雪萍南梅降糖液对高血糖大鼠模型的影响 1998(01) 10.苗明三;赵坤珠;张宾降糖营养粉药效学研究 2002 11.刘健降糖神糊的理论基础与实践 2003 12.索有瑞;李天才红珍珠降糖胶囊的开发研究[期刊论文]-青海科技 2001(01) 13.章容华;王芳;徐彩菊海麦素降糖作用观察[期刊论文]-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2(04) 14.F M El-Demerdash;M I Yousef;N I Abou El-Naga ochemical study on the hypoglycemic effects of onion and garlic in alloxan-induced diabetic rats 2005(1) 15.田学森豆渣纤维的提取及临床降糖实验观察[期刊论文]-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3(3)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龚正华.黄世杰.张中启.袁莉.龚晓霞.沈伽弟.李玉凤.宫泽辉罗格列酮钠在2种糖尿病动物模型上的降糖作用-中国新药杂志2004,13(8) 目的:评价罗格列酮钠在2种糖尿病动物模型上的降糖作用.方法:四氧嘧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灌胃给予罗格列酮钠(3,6,12μmol·kg-1)和马来酸罗格列酮(6,12μmol·kg-1),qd,连续14d后,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及葡萄糖耐受量.遗传性黄色KKay糖尿病小鼠灌胃给予罗格列酮钠(10,30μmol·kg-1),qd,连续6周后,测定胰岛素耐量.血清葡萄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结果:在四氧嘧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上,罗格列酮钠3,6μmol·kg-1组和马来酸罗格列酮6,12μmol·kg-1组的空腹血清葡萄糖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罗格列酮钠3μmol·kg-1与马来酸罗格列酮6μmol·kg-1组的葡萄糖耐量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2)较模型对照组分别下降38%和31%.在遗传性黄色KKay糖尿病小鼠模型上,罗格列酮钠10μmol·kg-1组有显著的胰岛素增敏作用,而30μmol·kg-1组未见效果.结论:罗格列酮钠在四氧嘧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和遗传性黄色KKay糖尿病小鼠上,均有显著的降糖作用,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的降糖作用相当. 2.期刊论文李静华.赵玉堂.郭玉成.李晓军.庞宗然桂枝汤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作用-承德医学院学报2006,23(2) 桂枝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尚未见报道,但黄芪桂枝五物汤、桂枝茯苓丸等以桂枝为主要组成的方剂对治疗糖尿病及并发症具有一定作用[1.2].本文初步探讨了桂枝汤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模型的降糖作用. 3.学位论文李毅联麦氧钒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研究2004 糖尿病是近年来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治疗糖尿病的用药主要有磺酰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近年来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奈等新型药物上市,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但以上各类口服降糖药均有许多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 近年来,钒化合物的降糖作用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主要以4价、5价的形式存在,人体内的含量约为25mg,骨骼肌、肾脏、肝脏是钒的主要储库,其生物学功能比较复杂,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心血管、肾脏、钠钾泵以及代谢均有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亦证明钒化合物如原钒酸钠、硫酸氧钒等具有类胰岛素作用。可促进糖原合成,增加肌肉、脂肪等胰岛素敏感的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处理,从而起到治疗糖尿病的作用,并可能对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综合征产生有益的作用。但对联麦氧钒的降糖作用研究少见报道。

三十五辅助降血脂功能试验117

三十五辅助降血脂功能试验117

实验三十五辅助降血脂功能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动物实验的操作技术与要求; 2掌握辅助降血脂功能检验与评价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体内的营养讲求平衡,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酯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2用高胆固醇和脂类饲料喂养动物可形成脂代谢紊乱动物模型,再给予动物受试样品或同时给予受试样品,可检测受试样品对高脂血症的影响,并可判定受试样品对脂质的吸收、脂蛋白的形成、脂质的降解或排泄产生的影响。 3同时选择高血脂人群,在不影响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观察受试样品对患者的辅助作用。通过动物实验结果和人体试食试验结果来判断样品是否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仪器

(1)解剖器械; (2)台式水银血压计; (3) 721分光光度计; (4)自动生化分析仪; (5)血球计数仪; (6)心电图机; (7) B超; (8) X线机; (9)尿液分析仪; (10)大便常规分析仪。 2试剂 (1)胆固醇; (2)胆盐; (3)血清总胆固醇(TC)测定试剂盒;(4)甘油三酯(TG)测定试剂盒; (5)高密度脂蛋白HDL C测定试剂盒。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动物实验 (1)样品处理与给予方式 ①对于水溶性样品,用蒸馏水配制成溶液或悬浮液灌胃给予动物;对于脂溶性样品,用调和油配制成溶液或悬浮液灌胃给予动物。

②受试样品推荐量较大,超过实验动物的灌胃量、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的承受量等情况时,可适当减少受试样品中的非功效成分的含量。 ③对于含乙醇的受试样品,原则上应使用其定型的产品进行功能实验,其三个剂量组的乙醇含量与定型产品相同。如受试样品的推荐量较大,超过动物最大灌胃量时,允许将其进行浓缩,但最终的浓缩液体应恢复原乙醇含量。如乙醇含量超过15%,允许将其含量降至15%。调整受试样品乙醇含量应使用原产品的酒基。 ④液体受试样品需要浓缩时,应尽可能选择不破坏其功效成分的方法。一般可选择60~70℃减压进行浓缩。浓缩的倍数依具体实验要求而定。 ⑤对于以冲泡形式饮用的受试样品(如袋泡剂),可使用该受试样品的水提取物进行功能实验,提取的方式应与产品推荐饮用的方式相同。如产品无特殊推荐饮用方式,则采用下述提取的条件:常压,温度80~90℃,时间30~60min,水量为受试样品体积的10倍以上,提取2次,将其合并浓缩至所需浓度。 ⑥必须经口给予受试样品,首选灌胃。如无法灌胃则加入饮水或掺入饲料中,计算受试样品的

保健食品的原理功能和评价

有助于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指标的变化 1征求意见稿评价指标的变化 1.1原辅助降血脂保健食品功能评价方法主要指标: 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1.2现有助于降血脂功能保健食品评价方法主要评价指标: 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现指标比原指标多了一个指标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2添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原因 2.1 综述 血脂高于正常的上限称为高脂血症。血浆中的脂类几乎都是与蛋白质结合运输的,即脂蛋白被看成是脂类在血液中运输的基本单位。因而高脂血症或高脂蛋白血症均能反映脂代谢紊乱的状况。脂蛋白的外层由亲水的载脂蛋白、磷脂和少量的胆固醇构成,脂蛋白核心由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或胆固醇构成。甘油三酯主要构成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核心,胆固醇酯主要构成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核心。 血清总胆固醇(TC)是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肝脏是合成和贮存的主要器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指高密度脂蛋白分子所携的胆固醇,是逆向转运的内源性胆固醇酯,将其运入肝脏,再清除出血液。高密度脂蛋白含有人胆固醇总量的20%~3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好”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胆固醇,因为(HDL-C)可减少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胆固醇在血液中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把胆固醇从肝脏运送到全身组织,LDL-C水平升高会增加患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危险性。 2.2修改原因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的持续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的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第7版内科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是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一指标添加在降血脂功能评价指标中,实验设计更加的合理科学,提高判定标准。 3修改意见 3.1修改意见 基于现在的有助于降血脂功能保健食品评价方法的主要评价指标,我认为应该再添加一种指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即我认为有助于降血脂功能保健食品评价方法主要评价指标应该是: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3.2修改原因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的持续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如果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一指标添加在降血脂功能评价指标中,实验设计更合理,更科学,提高判定标准。

降糖保健品-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方法

降糖保健品-辅助降血糖功能评价方法 目前,为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除了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外,一些具有辅助降糖作用的保健食品也陆续被开发出来。它们大都取自天然食品,没有药物的不良反应,除降糖作用外,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不但有助于降糖,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有帮助。因此,有条件的患者在服用降糖药的同时,可以科学选用能够辅助降糖的保健品。但是不是所有的保健品都有保健的功效,保健品批件必须是辅助降血糖才具有保健的功效。 具有辅助降血糖好的保健品还要有临床验证,比如下面的微络康辅助降糖产品,经过临床验证效果观察:—————————————————————————————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8年2月第1期( 总第123期) 临床医学 微络康辅助降血糖胶囊降糖效果观察 天津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 300250) 王红张丽华 摘要:目的观察微络康辅助降血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的影响。方法2型 糖尿病患者32人, 给予微络康辅助降血糖胶囊, 2粒, Tid, 治疗2周, 于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及 餐后血糖。结果空腹血糖治疗前、后比较P值<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餐后血糖治疗前、后比 较P>0.05,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络康辅助降血糖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微络康辅助降血糖胶囊;降糖效果 微络康辅助降血糖胶囊为中药制剂, 它主要成分为: 苦瓜、葛根、桑叶、玉竹、铬、锌等微量元素。本文对其降糖效果进行观察。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2人。 1.2 方法在原有降糖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的情况下加用微络康辅助降血糖胶囊,3次/d, 每次两粒, 餐前30min服用, 连续服用2周。在观察治疗前和两周治疗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 指血法), 并进行自身前后对比。 2 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