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3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美]乔治·萨顿①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
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②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
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③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
不要忘记东西方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
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④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⑤我们有理由为我们的美国文明骄傲,但是它的历史记载至今还是很短的。
只有300年!和人类经验的整体相比何等渺小,简直就是一瞬间。
它会持久吗?它将进步,将衰退,抑或灭亡?我们的文明中有许多不健康的因素,如果我们想在疾病蔓延起来以前根除它们,就必须毫不留情地揭露它们;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文明能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尽最大力量去净化它。
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之一是发展不谋私利的科学;热爱真理——像科学家那样热爱真理的全部,包括愉快的和不愉快的、有实际用途的和没有实际用途的;热爱真理而不是害怕真理;憎恨迷信,不管迷信的伪装是多么美丽。
我们文明的寿命至少还没有得到证明,其延续与否,还不一定。
因此,我们必须谦虚。
归根结底,文明是要经过历史的考验而存活下来,这一点我们还没有经历过。
探究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理念——教案分析现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各国对科学的研究与实践也各有不同的理念和方法。
而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理念,是两种极具代表性的方式。
本篇文章将探究东方与西方的科学理念,并以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案来分析和体现两种不同文化中的科学理念。
一、东方科学理念东方文化自古便注重人文思想,更加关注人类之间的关系和进步。
东方科学强调观察研究的结果,而不是理论假设。
科学实验的目的不是发现真理,而是开始一项新的进程,发现这个世界的表面和内部。
东方科学不像西方那样注重线性思维,而是更注重观察、感觉和想象。
和西方的实证科学不同,东方科学采用自然哲学中的一系列观念,强调物理形式和哲学元素的混合,并围绕这些基本设施进行研究。
东方的文化和哲学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比如一些奇妙的发明和禅宗的智慧。
东方的哲学和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二、西方科学理念西方科学强调决策和推理,在观察中确定规律,有一个清晰的、易于验证的走向。
一旦得出一个结论,就能直接按照这个规则去行事。
科学家在确定目标和理论方面有更大的自由,而研究结果也会被证明可靠和正确。
在实验的过程中,西方科学强调严格控制。
它们采用实证科学方法,把观察结果用符号表达出来,建立数学模型和实验模型。
西方科学方法和精神鼓励批判性和逻辑性,这两种精神对人的思维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欧洲的功利主义也引导了现代的科学和技术。
西方文化注重物的影响,着重发掘能力。
三、教案分析为了更好地体现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理念,我们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案。
1.小学阶段——实验与发现(东方科学)活动主题:水和油会分离吗?活动内容:小学生们将在一杯装有水和油的杯子中旋转并观察这两种液体分离的现象。
他们可以亲自调查为什么这两种液体分离不会混合,我们可以从观察中发现答案。
这项实验将鼓励学生的好奇心和舞台感知能力,帮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原理。
2.初中阶段——从实验中学习(西方科学)活动主题:酵母和糖的反应速度活动内容:在这个实验中,初中生们将在瓶子里装入酵母和些许糖。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比较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科学素养。
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比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特点和差异。
3.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资源。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1. 中国古代科学:介绍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及其对世界科学的影响。
2. 印度古代科学:介绍印度古代的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如阿拉伯数字、零的概念等。
3. 阿拉伯科学:介绍阿拉伯时期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贡献,如阿拉伯数字的传播、星盘等。
三、西方科学的发展1. 希腊古代科学:介绍希腊古代的哲学、数学、天文学、医学等方面的成就,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
2. 欧洲中世纪科学:介绍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如水利工程、农业生产等方面的进步。
3.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如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贡献。
四、东方和西方科学的比较1. 科学观念的差异:分析东方和西方在科学观念上的不同,如东方注重实用主义,西方注重理性主义。
2. 科学方法的区别:探讨东方和西方在科学方法上的差异,如东方注重经验总结,西方注重实验验证。
3. 科学传播的影响:分析东方和西方科学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如东方的科学传播受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西方的科学传播则更加开放和广泛。
五、总结与展望1. 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差异。
2.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对当今世界科学的影响和启示。
六、东方科学的现代发展1. 中国现代科学: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载人航天工程等。
2. 印度现代科学:探讨印度独立以来,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如核能、航天、信息技术等。
3. 阿拉伯国家的科学现状:分析阿拉伯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的现状,以及他们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案用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探讨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分析其差异和影响,为学生提供全面了解世界科学发展态势的视角。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方和西方科学发展的基本历程,理解不同文化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二、东方科学的发展2.1 古代东方的科学2.1.1 中国古代科学2.1.2 印度古代科学2.1.3 阿拉伯古代科学2.2 近现代东方科学2.2.1 日本近现代科学2.2.2 苏联近现代科学2.2.3 我国近现代科学三、西方科学的发展3.1 古代西方科学3.1.1 古希腊科学3.1.2 罗马科学3.1.3 中世纪欧洲科学3.2 近现代西方科学3.2.1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3.2.2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3.2.3 20世纪以来西方科学的发展四、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比较4.1 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差异4.1.1 文化背景的差异4.1.2 科学发展历程的差异4.1.3 科学发展思想的差异4.2 东方与西方科学发展的联系4.2.1 相互借鉴与影响4.2.2 全球化背景下的东方与西方科学4.2.3 未来发展趋势五、总结与展望5.1 课程总结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5.2 课程展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东方和西方科学将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和影响,共同推动世界科学的发展。
学生应关注这一趋势,以期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把握科学发展的脉搏。
六、东方科学思想与方法6.1 儒家与科学6.1.1 儒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1.2 儒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6.2 道家与科学6.2.1 道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2.2 道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6.3 佛家与科学6.3.1 佛家思想对科学发展的影响6.3.2 佛家思想中的科学观念七、西方科学思想与方法7.1 希腊哲学与科学7.1.1 希腊哲学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1.2 希腊哲学中的科学观念7.2 基督教与科学7.2.1 基督教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2.2 基督教中的科学观念7.3 启蒙运动与科学7.3.1 启蒙运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7.3.2 启蒙运动中的科学观念八、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 东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1 中国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2 印度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 西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1 欧洲中世纪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8.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九、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 东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1 中国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2 印度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 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1 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9.2.2 近现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9.2.3 当代西方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十、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 东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1 中国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2 印度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1.3 阿拉伯古代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 西方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1 欧洲中世纪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与社会的互动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与社会互动10.3.1 科学与技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互动10.3.2 科学与社会问题的挑战10.3.3 科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十一、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11.1 东方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 西方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 全球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环境的关系11.3.2 环境问题对科学技术的挑战11.3.3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解决方案十二、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发展12.1 东方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 西方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 全球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12.3.2 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2.3.3 科技泡沫与经济稳定的关系十三、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改变13.1 东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 西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 全球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3.3.2 科技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3.3.3 科技革新与未来人类生活的展望十四、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 东方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2 印度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1.3 阿拉伯古代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 西方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1 欧洲中世纪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2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2.3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 全球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1 全球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与国际政治的关系14.3.2 科技霸权与国际政治的冲突14.3.3 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的关系十五、展望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15.1 东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1 中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1.2 印度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1.3 阿拉伯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 西方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2.1 欧洲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2 美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2.3 其他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3 全球科学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3.1 全球化背景下的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趋势15.3.2 科技革命与全球挑战15.3.3 人类如何应对科技发展的未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探讨了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发展历程、思想与方法、科学与宗教、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经济的发展、人类生活的改变、国际政治的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科学史上的东方和西方读后感作为一篇文化随笔,《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所论及的话题宏大而抽象,如何在短小精悍的篇幅之中把“理”说清楚,说得令人信服,这该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那么,我们进入文本之前,首先要清乔治;萨顿的两个概念:一是何为西方和东方;二是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
文中的西方无可非议地是指欧美,而东方则是指亚洲和非洲,大致近似于“远东、中东和近东”这个概念。
在文中的“东方”曾经出现过辉煌灿烂的文明有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意文明等。
西方科学,主要指的就是试验科学,即流行于20世纪20至50年代的操作主义学说,这种学说主张将所有科学概念与试验操作联系起来,以消除操作上不可确定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术语。
短短几百年,西方人找到了支配自然的法则,创造了发明的方法,建立起近现代科学法术体系和当代文明。
当西方人默诵着自然之法则,凭借着坚船利炮和各种奇器(如自鸣钟、彩色电视机、微波炉之类)相继敲开东方古国大门时,自不免得意得很。
然而其中也不乏有识之士清醒地看到,盛极一时的西方文明出现了裂痕和危机。
这就是斯诺所谓“两种文化”问题和乔治萨顿所谓“把东方人排斥在统一之外的倾向”(乔治萨顿《科学的历史研充》)。
那么东方科学是什么?东方科学是指向人文价值的道德热忱和富于美感的黄金法则,乔治萨顿认为这是“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是“西方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给西方科学巨大的“恩惠"。
东方和西方,谁说二者永不碰头?我们怀着感激之情回忆起我们得益于东方的全部东西——道德热忱,黄金规则,我们引以为荣的科学的基础——这是巨大的恩惠。
没有什么理由说它在将来不该无限增加。
我们不应该太自信,我们的科学是伟大的,但是我们的无知之处更多。
总之,让我们发展我们的方法,改进我们的赞力训练,继续我们的科学工作,慢慢地、坚定地、以谦虚的态度从事这一切。
“光明从东方来”,从人类文明史来看不无道理。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苏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也越来越频繁地相互影响和融合。
在此背景下,如何教授东方和西方的科学已经成为苏教版高一必修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对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有更深入了解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特点和重要成果。
2.分析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
3.学会用科学方法和思想分析、评价、探究自己感兴趣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成果。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介绍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历史背景、思想体系、特点和重要成果。
2.通过选取东方和西方科学的经典案例,展示东方和西方科学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历史进程。
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课内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方或西方科学成果,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比较和探究。
2.阅读文献或从网上获取资料。
学生从所学相关专业书籍或者互联网上查找资料,尤其是一些教育性互联网站上的资源。
3.教师讲授。
教师根据精心设计的课件板书及多媒体信息来向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文化差异、史实真相等。
4.现场实验。
做科学实验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
四、教学评估评价指标/方法:1.作业/小组讨论。
2.平时测验。
3.期末考试。
三种评估方式在教学中应相互补充,互为依据,以全面评估学生考核成绩。
发现学生在个别方面的盲点,鼓励并指导学生发扬好的成果,从而提高学生所需的基本技能。
五、教学反思苏教版高一必修《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课程。
本节课程反复强调东方和西方科学的区别及联系,以加深学生对于科学思维的理解,提高科学素养和知识储备。
过程中教师应多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不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对其进行拓展性的思考及多维度的同步深度总结和反思。
教师和学生要在课上形成文化和学科的整合,以达到学科和文化的融合,更加全面的认识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的情况综上所述,苏教版高一必修《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是一门旨在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知识储备的课程。